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金刚经》要义:扫一切相,破一切执(八)


   日期:2017/8/25 15: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金刚经》不但扫一切相,破一切执,而且还破佛法执。一说到“破佛法执”,有些佛弟子,尤其是初学佛者可能会产生疑问:《金刚经》破这破那,什么都破,七破八破,怎么最后竟然破到佛法头上来了?连佛法也要破,那我们干嘛还要学佛修行啊?干嘛还要修学佛法啊?这样的疑问其实是一种误解。请大家看清楚了,《金刚经》说的是破佛法执,不是破佛法。佛法是佛陀教化众生的经教言说,是佛所知、所得、所证的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佛教真理,是佛弟子学佛修行所依止的法宝,当然不能破;不但不能破,还应大力弘扬,将佛法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去,让佛法的智慧之光普照天地,照亮每个人的心田。在《金刚经》中,佛陀没说要破佛法,而是强调要破除对佛法的执着,因为对佛法的执着也像对世间法的执着一样是一种法执,这种执心也会障碍学道修心,影响证悟解脱,同样要不得,同样应破除。

  怎样破除对佛法的执着?《金刚经》提出了“无所得”这一佛理概念,以此破除“执相得法”。在《金刚经》中,佛陀一再强调“法无定法”、“无法可说”、“无法可得”等观点。例如: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佛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但在心中全然没有有所得的念头。佛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法一无所得,乃至于心中没有任何一点儿“法”的念头,这才叫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了。因为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破一切执,对一切法都不执着,无上正等正觉正是指在起心动念时不再有任何执着。无上正等正觉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实体。佛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但因无上正等正觉没有真实的实体,等于没有得到什么,得而不得。

  在《金刚经》中,佛陀告诫说:“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法,指的是这个“法”平等无碍,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如此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用破除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些分别执着后的无相净心来修习一切的善法,即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了。善法也只是假名而已,也没有善法的实体,只是为了随顺世俗,才有了善法、恶法的分别。

  我们很多学佛人对佛法的分别执着心很重,尤其是初学者更容易产生佛法执。这方面很明显的一个表现是,许多初学者不知道学哪个法门好,既想念佛,又想坐禅,还想学密,觉得哪样都好,不知道自己适合学哪个,举棋不定,难以抉择;有些学佛者在做日常功课时,对佛经总是挑三拣四的,诵哪部经、哪个咒好,往往犹犹豫豫,决定不下;有些初学者总是爱问:念哪部经效果最好、功德最大、感应最快?这不是佛法执是什么?《金刚经》中佛陀说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法是对治法,法门好比医治众生种种烦恼痛苦的药方,佛经佛咒犹如拔除众生贪嗔痴慢疑痼疾的药草。“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哪个法门都是妙法,哪部经哪个咒都是妙法,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法以契机为最妙,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根性的法门来修学,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佛经或佛咒来持诵,一门深入,持之以恒,只要肯用功,会用心,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所收获,得到佛法的实际利益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果真正明白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道理,就不会随意排斥与自己见解不合的佛友;就不会故意挤兑修学其他法门的学人;就不会动不动就乱扣帽子,乱打棍子,将与自己观点相左的法师斥为邪师;就不会意气用事、争强好斗,总是有意无意地抬高自己的教派宗门,贬低别的教派宗门,造成佛教内部的不和。若真正理解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一道理,上述这些学佛修行过程中的种种偏差和错误皆可避免。

  《金刚经》说,如来过去世在燃灯佛那里虽曾得过无生法忍,但无生法忍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故实无所得。如来就是真如的体现,而真如即是诸法皆如的意思。真如是无形无相的,如来本身既然是无形无相的,因此,实在没有一个有形有相的如来佛在燃灯佛那里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如来在燃灯佛那里,其实也没有得到过一个有名有相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一切诸法都是既有既无,非有非无的。一方面,一切诸法都是虚妄不实的,另一方面,一切虚妄不实之法其本体则又都是真如,所以一切法同时又都是佛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得道、得法其实皆无所得。若有道、有法可得,就住于法相了。所以,般若的真义是:无法无得。

  这里,佛陀提出了关于“如”的重要思想。如,也叫真如。“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这是般若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说明如来是真如本体的体现,也说明宇宙万法本来也是真如本体的体现。佛法不是某种有形、有相、有名的实体,无上正等正觉也不是某种有形、有相、有名的实体,一切诸法都是“如”的体现,因此,宇宙万法都是佛法。正如《金刚经》所言:“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陀再三强调,没有一个确定具体的东西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确定具体的“佛法”可以向众生宣讲。从第一义谛而言,一切圣贤都把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真如本性)当做佛法,但因各人证解不同,同样的无为法(涅槃法)就有深浅差别。《金刚经》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段话说明了不可执着于佛法的原因。佛法不是法,也不是非法,因为对佛法的证解有个体差异,各人证解不同,佛法就有了或深或浅的差异。《金刚经》又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佛法本身只是教化众生的方便设施而已,因此佛法不可执着,不可言说,用语言文字宣说出来的佛法本身就已经不是“佛法”了。

  世间法是因缘所生法,属于有为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佛法也是因缘所生法,也属于有为法。像其他有为法一样,佛法也有生、住、异、灭四个基本特性,即佛法也不可能永久存在于世。佛陀曾预言说,佛陀入灭后,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过后,这个世界上很长一段时间就不会有佛法存在了,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佛下生人间度众生时,世人才能再度重逢佛法。我们这一世能生而为人,并遇见佛法,实在稀有难得,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机遇,好好敬重佛法,好好学佛修行。但我们不可神化佛法,绝对不可以将佛法变成迷信。佛法其实是很平实的,它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消除烦恼痛苦的方法,告诉我们灭除贪嗔痴慢疑的良方,告诉我们人生和世界的真相以及宇宙的起源。佛法中没有什么玄乎或迷信的东西,用不着将佛法神秘化,也用不着诚惶诚恐地执着于佛法。学习佛法,依教奉行,但不执着于佛法,不对佛法起分别心,以平常心对待佛法,以平常心学佛修行,这才是正信的佛弟子该做的。

  《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里的法特指佛法。意思是,佛法尚且不能执着,不是佛法的世间法更不能执着。世间法不能执著,这好理解,因为世间法皆虚幻不实。为什么佛法也不能执着?这是因为,万法缘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能得与所得皆不可得。世间法如此,佛法也如此。《金刚经》说:“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如来所得之法、所说之法,是既照两边,又离两边的,是既实又虚,既无实又无虚的。实际上,这说的就是般若法的中道思想。

  在《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回答:“世尊!如来无所说”。这一问一答的表面意思是:“如来从不曾说过什么法”。佛成道后说了四十九年法,说了小乘法,说了大乘法,说了三藏十二部,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佛却说他没有说过法,这是什么意思?佛真的什么法都没说吗?当然不是。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不是佛没有说过法,而是佛说法时没有想着自己在说法,没有执着于说法相。《金刚经》又说,“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如来没有这样的想法:我应当有所说法。假如有人认为如来说法时心中存在有所说法的想法,那就是诽谤佛,没有理解佛的一切说教。说法的人心中并没有“说法”的念头,这才是真正的说法。

  “说法者无法可说”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法无定法,不能执着于佛法。二、文以载道,听法者有法可听,一旦听明白了,就不需要经文了,但没听明白的人仍然需要经文。所以,不执着于佛法不等于不要佛法,两者不能划等号。

  为什么不能执着于佛法,《金刚经》已经从学理层面将道理说得很清楚了,这里我们再从修行实践的层面论说一下不能执着于佛法的原因。众所周知,所谓佛法就是佛陀和祖师大德们指导众生修行的一系列经教语言,这些经教语言只不过是指导修行人修学的教授教诫而已,经教文字尽管很重要,但它毕竟不是修行实践本身,只是修行方法的说明和示范而已,经教文字本身不能让人解脱,要解脱必须实证实修,因此,学佛人最应该注重的是修行实践,绝对不能以学习经教文字代替修行实践。从人间佛教的角度而言,如果真正解悟了佛法的真谛,能够自觉地按照佛法的教义教理生活、工作、学习,依佛所教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即使不诵经念佛持咒又有何妨?反过来,若天天诵经念佛持咒,烧香拜佛,满口佛言佛语,却不能按照佛法真义规范自己的身口意造作,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不能将学佛修行真正落实于日常生活之中,那么诵经念佛再精进又有何用?书本上的佛法是属于佛的,生活中的佛法才是属于我们的,这是破佛法执的很重要的一层含义。

  要破佛法执,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不能将世间法与佛法对立起来,佛法本身就包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两部分,人天乘教法讲的就是世间法,佛经中有许多讲世间法的经教,如五戒十善,如《善生经》等等。所以,世间法与佛法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没有绝对的界限,正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法皆是佛法”,这与《法华经》的思想是一致的。《法华经》说,若有人能信奉受持《法华经》,则此人“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因此,修行人不应排斥世间法,为了更好地学佛修行、弘法利生,佛弟子除了要深入研读佛经外,也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应善于吸收世间法的一切精华,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在社会上谋生求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也可以让世间的学问知识成为学佛的辅助资料,成为弘扬佛法的启蒙教材,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做一个有学养的修行人。

  《金刚经》是以般若智慧扫一切相、破一切执的,破除一切法相之后,破法相的般若法也应破。为什么佛所说的般若法也应破?因为般若波罗蜜是扫相破执的方便设施,其本身无自性,无实体,也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对于般若波罗蜜本身也不应执着,般若波罗蜜只是为了教化世人,破除世人的迷谬,才假名为般若波罗蜜。菩萨“六度”也只是方便教化,才假名为“六度”,因此,对“六度”也不应执着,应该因时因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请大家务必注意,这里所说的般若法和“六度”也应破,不是要破除般若法和“六度”,而是指要破除对般若法和“六度”的分别执着,意思千万不能搞错。

  佛法是佛的身传言教,是帮助众生成佛的方便设施。佛不是为说法而说法,也不是为了让众生崇拜自己而说法。佛说一切法,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让众生破除一切虚妄执着,消除一切烦恼,解脱一切痛苦,进而明心见性,达到对诸法实相的体认。若众生也能像佛一样亲证诸法实相,即是大彻大悟,即是成佛。若成佛了,帮助成佛的一切方便设施皆可以舍弃。但要达到佛的境界并非易事,恐怕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精进修行才能成佛。对于初发菩提心的修行人来说,不要先想着成佛,先把人做好,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依据佛陀的教导先修福修慧,积累成佛的福德资粮,不要好高骛远。这就是太虚大师所说的学佛先学做人、人圆佛成的人生佛教思想。

  破除佛法执更有利于我们学佛修行,也更有利于我们体证诸法实相。如来和宇宙万法都是诸法实相(真如本体)的体现。诸法实相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怎样才能亲证诸法实相?《金刚经》结尾处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造作、有生灭的宇宙万法,像梦境、像幻境一样虚幻不实,像气泡、像影子一样虚无缥缈,像晨露一样瞬间蒸发,像闪电一样刹那消逝,应当作这样坚持不懈的观照,才能解空、悟空,证空,才能亲证诸法实相(真如本体)。由于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佛法也是有为法,所以,不破除佛法执,就不可能达成这样明澈通透的观照,更不可能以“空”的智慧亲证诸法实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金刚经       修行)(五明学佛网:金刚经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金刚经义随说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