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学的四不与四有


   日期:2017/8/27 10: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要有什么,不要有什么?佛教的五戒约束我们,不要乱杀、不要乱取、不要乱YIN、不要乱说、不要乱吃,因为有五戒的‘不’,就会‘有’所得,例如不乱杀生就能长寿,不乱取就会得到法财,不乱YIN就能家和,不乱说就有好名誉,不乱吃身体就能健康。此外,另有‘四不与四有’:

  第一、遇事不惑有智:遇到事情,有明监之识,能洞察时事的变化,预知祸福休咎的洞察力,就是有智能。像东汉光武帝刘秀,当初自己的亲兄长被杀,若不是因隐忍不惑,得到刘玄帝的信任,怎能兴汉,继而以柔道得天下呢?所以我们在面临纷杂之事时,不能荒乱、迷惑,要用智能去处理。

  第二、犯难不避有节:当一个人在穷途末路、艰难困苦的时候,‘居乱世能生死不改其守者’,犹如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都是坚强的意志力在支持着。像文天祥忠于南宋,虽为元军所俘,多番劝降,百般折磨,又被长期囚禁于潮湿阴暗的囚牢里,他只求速死而不屈,其从容就义的精神,为人间留下浩然的正气。这种危难之中不逃避的节操,受到后人无限的景仰。

  第三、临财不私有廉:东汉时期的杨震,是明经博览的经学家,曾被誉为‘关西孔子’,他虽曾做过朝廷显赫的太尉官职,但始终过着俭朴的生活。有一天,受他举荐任仕的学生王密前来拜见,临走前留下黄金十斤,杨震说:‘你知道我的为人,怎还这么做?’王密说:‘晚上没有人会知道的。’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王密听了之后,只得惭愧的离开了。一个人面临这种状况,能没有私心,不想私取,不想侵吞,就是有廉洁的人格了。

  第四、应付不疑有辩:我们在社会上立身处事,难免会遇上艰难的事情,更有甚者会面临性命交关之际,此时若能以禅定摄心,不慌不乱,不疑不惑的坚定立场,自能胸有成竹的化干戈为玉帛。好比蔺相如赴秦时,即是对自己的立场、言语有信心,展现无碍辩才,终能完璧归赵。

  ‘四不四有’就是:

  第一、遇事不惑有智,

  第二、犯难不避有节,

  第三、临财不私有廉,

  第四、应付不疑有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学       四有)(五明学佛网:佛学       四有)  

 唐仲容居士:关于佛学的本质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三、世界新专佛学社恭请演 

 傅味琴居士:向释迦佛学习成佛就快了(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开示 

 傅味琴居士:弘法是为了报佛恩(大般若佛学苑-提问解答) 

 崇慈法师:崇慈法师佛学问答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略说大乘佛学 

 沈家桢居士:佛学鸟瞰 

 沈家桢居士:佛学一瞥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月是故乡明––上妙下莲老和尚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国父纪念馆佛学讲座开示(82 

 陈兵教授:中国佛学的继承与重建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