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如何判断自己的信心


   日期:2017/8/31 10: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般的信众常常会问:信心这么重要,我怎么来判断我有没有信心呢?这个问题常常有人问,但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因为它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它很难量化。虽然不能量化,但是信心里面具有一些法义在里面。

  首先,信心有澄净之义。具足信心的人,你当下的念头、心性就逐步地清净了,所以信心如清水珠,能清我们怀疑的浊水,所以讲信心的体性就是清净。而跟信心相对立的就是不信,或者说怀疑。如果信心以清净为它的体相,不信、怀疑就是浑浊之相。那清净之相不仅使自己清净,也能使一切跟你接触的人也清净,也产生这种信心。那一个怀疑的人,不仅自己怀疑,他也把这种怀疑传染给其他人,跟他周边的人都不相信。所以怀疑如极秽之物,自秽秽他,就好像一头猪它在污泥浊水滚了一下,然后这个猪摇摇摆摆,走到哪里,都被它粘上了泥巴。

  信心有决定之义。为什么会有决定之义?《华严经》讲信心这一门,是以文殊菩萨为代表的,文殊菩萨代表大乘的根本智的。所以,为什么净土宗祖师来判信心属于智慧的范畴?没有智慧是不可能产生对净土的信心的。所以,《阿弥陀经》为什么要以舍利弗作为当机?舍利弗在佛的十大弟子当中就是智慧第一。在与会的菩萨当中,以文殊师利菩萨为首。这就代表大小乘的这些为首的弟子,都是把智慧第一放在首位的。有智慧,才有决定之义,才能令你的心如金刚般的坚固,你就不会受其他的观点所动摇。

  信心还有欢喜之义。真正获得一种超越的、不可思议的、他力救度的这种法门的信心之后,一定心生欢喜。就像《法华经》这些与会的声闻弟子,他总认为自己到家了,想不到《法华经》还和盘托出摩诃衍一乘法。这些声闻弟子才发现,自己——流浪的穷子,自己的大富长者父亲是把他所有的财宝都要给他的,是要给他大白牛车的,自知当作佛,心生大欢喜。那有这种欢喜,就能断除我们心性当中的忧虑、苦恼。弥陀名号当中也有一束光,就叫欢喜光。所以,看你有没有信心,如果你越念越欢喜,有点信心样子;如果越念越忧愁,越念越锁着眉头,越念越觉得自己吃亏了,那说明有怀疑。

  在信心里面,还有尊重之义。尊重己灵,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当下能念佛的心是这么样的高贵、尊严,他一定是尊重自己的生命的。而且对其他有德能的这些大德们,他也会心生尊重,不去轻慢。

  信心还有随顺之义,叫信顺。信是你能信之心,那所信之境——佛陀的教示、敕令、教诲,那你就会随顺。佛遣舍者则舍,佛遣去者则去,听话,依教奉行。

  所以信里面,它确实包含了这些非常正面的、非常有智慧光明的这种意思在里面。

  虽然这样,在三十七道品里面,首先讲五根、五力,都是把信摆在第一;百法当中讲十一种善法,也是把信摆在第一。信首先要有根——信根。刚才讲,这种信心有清净之义、决定之义、欢喜之义、尊重之义、随顺之义,这些从哪来?这一定要有根。根是什么?一切树木、花卉它都有根、根须,这个根一定是扎在地下,而且它会扎得很深,一棵大树它就会向下面无限地纵横扩展,它这种根须的力量真的不可思议。就是一个很不怎么起眼的一个草,它的根须都非常长,比人都长,比它自己在地面上长的要长好几倍。为什么?由于它要顽强地找到水。如果根没有水,它在干燥的沙砾、沙漠上,是不行的。

  所以这个信根需要落在我们的心田里面的,这个心田里面一定要有水。其实,这个水就是智慧,智慧为水,才能滋养这个根。如果得不到智慧水的这种滋养,信根是没有基础的,它很快会枯萎的,它向上伸展不上去。

  所以,根有能持之义,这个根能够持地面上的树木、花卉,但自己的根须也不失去。这个根它就有一个特点,它一定向下长,向下伸展,在地面上是看不到,它非常隐秘。而且,它向下伸展的力量非常坚固,它一定要找到水源。然后,这样扎到了一个有水分的这种田里面,它才有生长之义,使地面上的树木、花卉枝叶繁茂,长成参天大树。

  所以信心它还真的不容易,一定要有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信心)(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信心)  

 净界法师: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 

 净界法师:他力信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培养信心 

 净界法师:你要生起三种信心,方能往生 

 净界法师: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净界法师:你必须要对你的上师对你的祖师的传承有信心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禅悟的直指 《信心铭》浅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