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释慧彻:如何区分觉照和分别


   日期:2017/8/31 10: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上次我们讲到,如何在一念之间超越轮回,就是当你心对境的时候,不要去分别和思量,在觉照上用功,就像镜子照物一样,了了分明。关于觉照、分别和思量,很多人不会应用,要怎么区分这些概念呢?

  觉照已经到达了彼岸,分别和思量还在此岸,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犯愁,碰到事情,我是分别呢还是不分别呢?还是思量呢?这样做如法吗?犹豫不决,其实很简单,怎么做到觉照呢?如何不分别和思量呢?

  修行佛法,要注意学会观察,如果学会了观察,你就学会了觉与照,观察有分别吗?没有,觉照是没有分别的,觉照讲的是“面”上的,像镜子一样,一照一大片,分别是“点”上的,是因具体问题而产生的。

  比如看电影,一幕一幕的,心像镜子一样,把电影从头照到尾,中间没有说话谈论,很少去分别,这时我们就在觉照中,只是你自己感觉不到,这个状态就是在真心和觉照的状态里。在生活工作中,要学会观察,该吃饭吃饭,生活就是生活,工作就是工作,都要做好。

  分别和思量属于后得智,也就是差别智,我们学习佛法并不是什么都不要了,得到根本智后,在深入经藏,增长智慧的时候,还是要的。你之所以分不清楚是分别好呢,还是不分别好,是因为你没有定力,如果定力够,经常安住本心,自然明白。六识和七识是世间法,这是轮回的原因,凡夫就是用妄想分别执着做事情的,业力太重,障碍本心,不能具足如来德相,见到真心本性。

  修行就是要把六识和七识转过来,六祖说过,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如何转六识和七识呢?转六识就要无分别,没有分别了就把六识转了,不思量就把七识转了,凡夫的思量在分别的基础上,会产生严重的执着,七识名为意,就是我,七识很关键,世间法最高的智慧就是思量,世间人以为会思量,就是智慧,其实理解错了,这是聪明,不是智慧。

  七识就是我,那我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人说是从念头来的,念头是种子,种子发芽后,就形成了果报,其实我是业报集合之身,念头不能称之为我,如果说我从念头里来,念头从哪里来的呢?

  如果说从心来,这不是根本的答案。念头其实是从无明里来的,心没有固定形态,因为无明煽动而起念,没有无明煽动,心不会起念,时常在觉照中。像大海一样,风平浪静时如镜子一般,没有波浪,但一刮风,就起了波浪,心也是如此,无明风一煽动,念头就起来了。佛法如果想追求一个永恒透彻的真理,是很难的,因为佛法不从固定角度看问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觉照       分别)(五明学佛网:觉照       分别)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 

 周贵华博士:唯识学中无分别智之亲证真如义 

 吕澄居士:解脱道论分别定品讲要 

 演培法师:解深密经语体释 分别瑜伽品第六 

 万行法师:心中月 下 论觉照 

 成观法师: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六节 唯识 

 万行法师: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觉照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品题略解—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如瑞法师:心住觉照中常念于正念 

 杨郁文教授:分别与无分别 

 黄国达居士:无念、无分别的探究 

 黄国达居士:无分别心与无分别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