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1):初入佛门


   日期:2011/2/7 17: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沙弥日志(1)

  佛门里,出家前准备阶段叫净人,也有叫寺官、行者等,落发剃度后叫沙弥,再经过一个阶段的丛林修学,再受戒,称为比丘。

  戒分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又称三坛大戒。

  这样就形成一个学修的次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类似社会上学校的升学制度。世间人对佛门的这些称呼不太了解,自己把自己搞得有点乱,一看见剃光头的,就称和尚。

  佛门里的规定是出家十年,并参加了十次“夏安居”的修学,才能称为和尚。夏安居是出家人每年集中精进学习的一个方式,为时三个月。

  其实,佛门里还有很多称呼,比如参加过五个夏安居的出家人可以称为阿阇黎。后来,对这些名词有点入乡随俗的意思,不去较真,真的出家人性格调柔,很少人去费劲辩解,一定要让别人搞清楚这些称呼到底是什么意思,反正是出家人。说和尚就是和尚吧。

  就好比要是搞不太清楚高中生,大学本科,专科,博士硕士,MBA、EMBA等等名词的,也没有什么,知道出家是修行和学习就好。反正佛门里最后也是要破掉这些名相。

  理解成封建迷信或者是别的什么,那纯粹是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的缘故。

2010年5月28日,农历4月15日,经过大半年的净人、行者生涯,在恩师上学下诚大和尚座下剃度,成为沙弥。法名贤书。

  这些词听着也比较拗口,其实也不难理解,就跟入学、拜师以及种种社会生活中仪式一样,会有很多不同职务的人参与、见证。

  在佛门里,这些名词、人、职务都是为了以后的修学便利而制定的,针对人的心性、习气。所以,也不同于世间的仪式。

  剃度时,换上僧服,就又有了一个名称,僧人。

  僧人是相对俗人的,俗人向外找幸福和快乐,出家修心,向内找幸福、快乐和解脱。历史上出家人留下的出家因缘的记载很多,都不太一样。目前,社会上普遍理解成在社会上受打击和挫折了、厌世等等而选择逃避,这个理解肯定是错的,当然,也有这样的人因这样的因缘而出家,

  很难解释的是,如果出家人真的是去寻找内心的快乐和解脱的话,那么为什么要辞亲割爱呢?我对这个的理解是,辞亲割爱是暂时的,暂时是要把亲情什么的都放下,等自己有了可靠的功夫和修为后,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一起获得内心的幸福,这更多的人也包括自己的亲人,而且因为跟亲人缘分近,很有可能先帮助的就是他们。

  绝不是世间人理解的那样,出家人消极逃避,或者看破了一些事情,抛下应负的责任,自己拍屁股走人。把亲人们都苦歪歪地留在世间。

  其实,就我出家前后在恩师那里所接受的熏陶和教育,没有丝毫的逃避、厌世、只求自己获得出世的安乐,而是一直在被引导要担负起对亲人、众生的责任。通过有步骤、有传承、严格而智慧的宗教训练,最终将自己的内心彻底变得善良、无私和无我。然后有力量和能力去帮助他人。

  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

    帮助亲人、众生乃至自己,就需要一些办法,佛门里多的就是办法,这些办法统称法门,法门即帮助自己学修,也帮助他人,这样称呼显得文气一些,这本身也是个法门,讲得太粗俗,有文化的的人不爱听。

  法门就包括各种教派,包括佛门唱诵、梵呗、诵经、禅、做事等等,数不胜数,怎么能让别人活得真正的内心的快乐,不违背戒律,就怎么干,其实,戒律也是法门。所以,就能看到有不同的出家人做不同的事情,写字的、画画的、讲经说法的、闭关的、领众学修的、诵经的、念佛的乃至练武的,等等。

  当然,前提是会使这些办法,至少内心要有力量,使起来得心应手,使不上劲,就赶紧先撒手回去接着用功,等待机缘,否则帮不了世间的亲人和众生,还有可能被世间人再次拉下水,那就亏惨了。

  剃度后的第二天,恩师从我面前经过,忽然停下来,驻足沉思片刻,问,剃度有什么感受?

  自己没有好好回答。没有功夫,不能迅速地组织起最简单和有效的语言。其实,是有很多感受的,比如对寂静的理解,对向内找快乐的理解,对烦恼的理解,对过去的人生中以自己心里的烦恼恶贼为父的反省和叹息,包括在剃度当下要留给他人最好的、最有力量的精神面貌以鼓舞亲人和自己,以期未来共同解脱人生的苦难,等等。

  我对恩师答,是个起点,以后好好作事、承担。

    出家了,所有的俗情基本都料理清楚,还有个博客,比较麻烦,用的是俗名,照片也是在家时的照片,出家前一天,将出家前写的《半路出家见闻录》最后一篇发在博客上,就算是打住了。给在家的生活再做一个形式上的了断。

  有说法是,出家就是过去的那个叫刘书宏的我已经死了,现在的是一个新生的,叫贤书。

  我就想,这个博客留还是不留呢?留有留的利弊,不留有不留的利弊。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个妥当的办法。

  然后,就是去问恩师:师父啊,我出家前的那个博客是留着继续写啊,还是从此扔掉啊。

  恩师不假思索地答:不生不灭。

  当下乃至很长时间,真的是百感交集,倘使没有出家的这个历程,永远也不会懂得人是可以从“是、非”中脱出来,可以超越是或者不是,超越这样或者那样。超越生,超越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       贤书)(五明学佛网: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       贤书)  

 果林:亲近圣贤书老师 

 黄柏霖:负心郎枉读圣贤书,始乱终弃葬送性命 

 贤书法师:放下痛苦怨恨,其实很简单 

 净土法门法师:读圣贤书才能辨别是非善恶 

 贤书法师: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贤书法师: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贤书法师:改变他人的绝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不读圣贤书怎么行?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读圣贤书而得不到乐趣?这是由於我们在 

 释贤书: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成了手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