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4:反省与动机


   日期:2011/2/7 17: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沙弥日志(4)


  儒家思想中很提倡自我反省,有一日三省的说法。


  人只有在反省中才能不断地获得进步的经验,一个不懂得不断反省的人绝难在社会上取得成就,也绝难令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

  佛门里更讲反省,我接受的教育是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反省,找出一天中的过失,这其中有一个小步骤,先要锻炼人的念知能力,通过背书、做事、锻炼听闻等等,让人的忆持能力有所提高,这才谈得上反省。

  当然,可能提高了的念知力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有更重要的作用。

  但现在是用来反省的,睡觉前,想一想一天的过失,说错了哪些话,做错了哪些事,然后第二天好纠正,可是,如果晚上睡觉前想不起来一天中都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那也就谈不上反省了。

  先是反省那些很明显的错话和错事,反省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很少了,有的时候想了半天,都想不起来白天有什么不妥当的,但是,很快,问题就出来了,真正要反省的不是生气这样粗猛的烦恼,而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些动机,比如,跟别人讲了一个小经验,表面上是帮助了别人,而实际上讲这句话真正的动机是内心的傲慢,并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是想说,你看看你都没有这个经验,而我有。

  这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觉悟,一个让人汗颜的觉悟。

  仔细去揣摩自己内心的问题,基本上做的很多的事情,说的很多的话,很少有真正纯正善良的动机,一般是在突发事件中,可能会呈现出一个纯正的动机,比如别人忽然要摔跤,这时候下意识地伸手去扶,这个动机可能是纯正的。

  通常,只要是经过思考的,往往都有问题,他要摔倒了,与自己关系好的,就会想,千万别摔倒,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就会起个杂念,这个人早就该摔倒了。你看,今天终于摔倒了。

  一天,是由无数个无数个这样的污染的杂念而构成的。

  简直就无法反省。而且,反省出来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它,第二天还是照旧。

  随着出家生活一天天地积累,一天天地反省,当自己说话,做事的时候,一句话出来,随后,就意识到这句话背后的动机或者是贪婪,或者是傲慢等等,可是,问题在于,反省出来,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觉察到不良念头的速度倒是越来越快,有的时候是话出口一会儿,觉察了,但已经晚了,有的时候几乎是同时觉察的,说话的时候就觉察了,但也晚了,有的时候先觉察了,但习气使然,忍不住就那么说出来了。

  做事情也是如此。做了一件事情,很少能够直接地就是投入去做,去在事项中享受,在自己的内心里寻找更广阔的天地,而是先起一个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么能耐的念头,要把别人比下去的念头。

  少有自己能真正主宰自己的言行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随着习气走,这样,确实就真切地理解到,人,为什么会被淹没在滚滚红尘当中而不断地轮回,出家后,在如此安静和专业的环境中,尚且如此,何况在家。

  当然,在家的话,如果用功得法,有高人指点,也应该会有很大的成就。

  但,不管怎么样,得到了方法,是要努力实践的,否则,也不行。每天反省出来这么多的问题,刚开始是绝望,然后就意识到,这就如同除草,一根根地拔是拔不完的,要从根本上下手,那就只有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善良,非常非常善良了,言行的动机自然就纯正了,人就变好了,人变好了,周围的环境就变好了,生活就改善了。再往上,就该有成就了。

  可是,人哪里那么容易就变成一个大善人啊。我们在世间熏习了这么久的尔虞我诈,争执、攀比、分别、倾轧、彼此伤害等等,忽然间要变成一个身心清净的人,实在不是那么容易的。

  书籍中记载了历代祖师的种种行持。各种各样的都有,佛门里主要靠反省和忏悔,当众忏悔。

  西方的一些宗教也比较讲究忏悔。

  一般,忏悔了,人的内心就踏实了。不忏悔,积累多了,肯定不是好事情。发现了自己的动机不好以后,当下就心里默默忏悔,立志改正,但不容易。

  最近恩师让读曾国藩的家书,确实打开了一个世界,活生生地看到儒家的一个大家治家、报国、修身的整个过程。

  有一个法师讲,儒家的一些大家很厉害,晚上做梦拿了别人的东西,第二天起来,就打自己的耳光,一次来警策自己。

  这个方法,我觉得挺好的,至少是可以励志,人,要是没有一个狠的手段,绝难有所改变。世间人往往不觉得做梦有什么,其实,好像心理学也是这么认为的,真正支配人的行为往往是潜意识中的东西。

  佛门里是在引领人探索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的行为世界,只是有的时候需要先通过外在形式,而后再到内心。

  人的梦境往往能呈现一个人真是的内心世界。

  进僧团大半年了,也成为沙弥了,穿上僧衣了,但通过自己的梦境对自己还是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判断,内心,依然是俗人的内心,因为,梦境里都是财、色、名、食这些东西,少有好东西。

  出家修道,确实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靠一点点地修正,改正。

  但能争取一点也争取一点,随着寺院僧团整体的学修之外,另增加了一个法门,每晚睡觉前反省后,挑出几个最严重的过失,按照儒家大德的行持,也狠狠给自己一记耳光,好让自己长记性。有错就改。

  一般,晚上都要打三个。偶尔打两个,打一个的很少好,一个不打的一天都没有,最近大多数都是因为慢心而狠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       贤书)(五明学佛网: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       贤书)  

 果林:亲近圣贤书老师 

 黄柏霖:负心郎枉读圣贤书,始乱终弃葬送性命 

 贤书法师:放下痛苦怨恨,其实很简单 

 净土法门法师:读圣贤书才能辨别是非善恶 

 贤书法师: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贤书法师: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贤书法师:改变他人的绝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不读圣贤书怎么行?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读圣贤书而得不到乐趣?这是由於我们在 

 释贤书: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成了手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