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禅法师:我念佛功夫差,未得一心不乱,能往生吗?


   日期:2017/9/7 21: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yinzu

  《印祖文钞•复朱德大居士书》:“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

  1 念佛法门的关要是信愿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净土法门的关要,就是信愿。对我们修持净土法门的行者来说,要注重信愿。有信愿,即使没有得到一心不乱,也可以决定往生。但是,如果没有信愿,你就是得到一心不乱,也不可能往生。

  “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这一段更为关要。这里的“世人”,不是说不修持净土法门的世间人,而是专门指念佛人。实际上,这里印祖也告诉我们,修习净土法门的念佛人当中,大多数人没有真正得到净土法门的关要。

  “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这在念佛人当中,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去考校念佛功夫,而不注重信愿。若是这样,“已是失其扼要”,他已经失去了净土法门的关要,没有掌握这个法门的修学窍诀。

  2 轻信愿、重行门者易产生的疑惑

  “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不注重信愿,而注重一心,专门在行上讲,就已经失去净土法门的关要了。二、因为没有得到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毕竟一心不乱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得到的,千万念佛人当中,也难得有一、二个能真正得到一心不乱。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念佛人,都容易产生这样的疑惑:那我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是否不一定能往生呢?所以“恐不得往生之疑”。

  这种疑惑在念佛人当中,也是非常普遍的。因为一心不乱,不是这么容易能得到;而没有得到一心不乱,那大多数人就生起怀疑来:我恐怕不能决定往生,我能否往生这个事情,还不好讲。这样生起疑惑,就完全与真信切愿背道而驰了。

  “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要想得到一心不乱,没有一心不乱恐不得往生,表面看来,这好像是一种好的念头,是正念。如果为了一心不乱,在信愿方面去再再加强,以此尽量去达到一心不乱,这是好想念。

  但是,“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如果因为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或者念佛时功夫没有能够成片,念佛时没能断除妄想,妄念纷飞,就想可能往生不了,“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

  这种情况非常非常地具有普遍性,所以印祖这段书信的教言,极为重要。对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来说,这一段法要,要再再的、反复地去念,反复地去思维。我们自己从内心去分析,自己去对照自己,有没有印祖这里所讲的这两大问题:不注重信愿,而注重一心不乱;或者因为没有达到一心不乱,而产生恐怕不能往生的怀疑。 所以这段教言非常重要!

  但因为净土法门太不可思议了,太难以令人相信了,我们看了,还是不一定有定解,还是会产生疑惑。很多人还是觉得,净土法门虽然是依靠佛力他力往生,但是念佛的时候,最起码的功夫还是要的吧? 现在净土宗里面,即使许多是弘扬净土的人,这种讲法也非常普遍。就像印祖在前面《文钞》中所说的,乃至是弘扬净土法门的人,真正能得到念佛关要的,还是不多。

  因此,他就会有种种的顾虑,念佛虽然是他力法门,但是,不能说自己一点点的念佛功夫都没有就能往生啊。即使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最起码念佛时能专心,没有妄想,这样才能往生,而以散心与妄想心念佛,是不能往生的。 这种说法,在净土宗中非常普遍,几乎没有人会去怀疑。表面上看来,这非常有道理,而且都是有根有据。比如憨山大师就说过,“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所以,有些人不善加体会大德的说法角度,根据这些大德的教言就觉得念佛时必须专心,没有妄想才能往生,这是对于念佛功夫最起码、最低的程度要求。不说一心不乱,不说念佛成片,但念佛时应该没有妄想吧?他觉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念佛人也觉得这是应该的,若念佛有妄想,怎么可能往生呢?若念佛时还打妄想,说明这颗心散乱了,散乱了怎么能往生呢?

  3 轻信愿、重行门者易产生的疑惑

  实际上,这种说法大错特错,这正是《印祖文钞》教言中所说的一种问题,“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不了达念佛法门的关要在于信愿,觉得念佛时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或者念佛功夫没有成片,或者还有妄想,那很可能就往生不了,就生起这样的怀疑。这样的知见不仅障碍自己往生,可以说是自障障他,其危害是很严重的。 虽然也有少数的利益,就像印祖讲的“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为了让大家专心念佛,为了让大家念到一心不乱,表面上看起来,这种说法好像很有道理,很有利益。实际上,它的流弊远远大于利益。若这种说法的利益好比一杯水,它的流弊就像大海水。因为这种讲法,障碍了许多人念佛往生。所以,这是流弊极重、很可怕的一种讲法。许多念佛人因为这种讲法,心无定见,心生疑虑,不得往生。 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我们必须根据祖师大德的教言好好地抉择分析,而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心分辨判断。

  ——摘自仁禅法师 《净土教言讲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仁禅法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仁禅法师       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