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显法师:念佛的资粮


   日期:2017/9/14 10: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念佛一个小时不打妄想,实际上不难。不能自甘堕落,说自己没有办法,因为事多、烦恼重、罣碍多。那要怎么做到?印光大师讲:「要拿出真诚心、恭敬心来念」,志求无上佛菩提。

  念佛的时候,要有道心。所谓「道心」,不谈深的,单讲念佛这件事,念的时候,就专心在这四字佛号上,这就是道心。所以不难,不用管妄想有没有起来?或有没有灭掉?只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佛号上,即使烦恼起来了,也不要管它、不跟着它跑,既然要念佛,就好好的安住,因为那些都不重要。「安住」不是坐着昏沉打瞌睡、打妄想或掉举、寻伺,寻伺就是细细的妄想,一点一点的在那里浮动,这些统统都要放下。

  念佛修行不是听一听讲经,了解一点道理,就可以得念佛三昧。没有人可以将三昧送给你,即使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办法送给大家,完全要靠自己去修。在佛陀时代,阿难就是痴心妄想,以为自己是世尊最小的堂弟,佛会把三昧送给他,保佑他能得道。结果遭难后才讲:「不知身心本不相代。」佛的修证是佛的修证,自己的工夫是自己的工夫,了不相干。佛可以为众生说法,告诉大家实相,也就是这世间的真相,可是修行就得靠你自己。有人说,修行不是靠念佛号,那是因为他念佛念不住。

  在末法时期,修行想成就,不靠念佛,实在找不出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了生脱死。因为其他的宗派了生脱死,要先打破根本无明,先开圆顿解,否则无法出三界六道轮回,成就佛道。只有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其他的宗派没有办法。如果讲这么清楚,大家还想要偷懒,还想要懈怠,那就没有方法可以救大家了。所以当念佛时,发现自己在昏沉,就要醒过来,把注意力集中到佛号上去。关于念佛的音声,在之前讲过四威仪偈,当中有句:「举佛音声慢水流」,慢水流不是要大家念得过慢,过快当然也不行,所谓「过缓过急同是病」,无论太快或太慢,都是念佛方法上的问题。心里面也不要存念:我要把烦恼伏住、断掉,只要专心到佛号上去即可。所以净语里「过缓过急同是病」的下一句是:「强想一心心越乱」。想要一心不乱、想要断烦恼,这个想也是妄想,只会使你的心更乱。就好像「拨波求水」,不要水波,只想要水,这是缘木求鱼,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当自己在昏沉,想要醒过来,那佛号就要有它的音节,不能没有音节,又忽高忽低,唱的佛号,一下高音一下低音,一下快一下慢,声音又没有跟大众和合,那是扰众,也不行。所谓「声和韵稳」,「声」是声音,「和」是要和谐,「韵」是音韵,也就是念佛号的音调要平稳,不可以忽快忽慢,这是「稳」。这样念佛才能够慢慢地学会专心,念佛时「专心」是非常地重要,一开始没有办法念到工夫成片,要先学专心念,没有办法专念,那念佛是不会得力的,甚至连妄想都克服不了,这里指的妄想不是深层、微细的,只是讲很浮面、粗浅的,也就是平常自己六根攀缘六尘,所谢落的一些影像杂念而已,都在六根门头晃荡,所以大家在念佛的时候,会浮现出自己白天所看到的东西,或是以前看到的人事影子,或是能听到音声,或是感受到冷暖,或是尝到味道……都有,那就是一般讲的「回忆」。其实这些都还只是杂想而已,如果连这些都伏不了,总是心里面一团乱,那临终的时候就很危险了。

  现在的人讲现实,实际上他也搞不清楚什么叫现实。这里先不要讲临终,就讲现在,大家都希望佛菩萨保佑,那你心里面这么多妄想,要佛菩萨怎么保佑你?为什么有人学佛,得不到佛菩萨加持,因为佛的心是清净的,而求保佑的人心太乱了。所以《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讲:「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观世音菩萨能帮助你,就是因为他不循声流转。你能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帮助,是因为你也不循声流转。所以,菩萨有慈悲愿力,修行有工夫,众生称菩萨的名号,就能跟他相应。因此大家修学净土法门,不能当作开玩笑,或是想反正没事,就来道场走走,来参加念佛的聚会,这心态是不对的,用这种心态不会得一心不乱,这只是玩弄佛法。

  能不能在净土宗里面得利益、真正在佛号里得利益,全部要看念佛人的用心。来道场就是一向专念,就是要发菩提心,要出离三界,一定要成就无上佛道,这念菩提心很重要。还有打坐念佛不是在练气功,注意力集中在丹田,去感觉气在动,那不是净宗的修行方式,也不能算作是一种修行方式,千万不要跟着气的觉受去跑,那会使你贪着这身体,会增加身见我执,这点很重要。所以在念佛这法门里,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都要懂得,尤其是打坐的时候,有些人身上的气会运转,其实这没什么,精舍之前教静坐,有讲到八触就是:动、痒、冷、暖、轻、重、滑、涩,这八触其实就是气在动。

  「动」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互相变动、冲击,使身体由不规则的摇动到规则的摇动,有的甚至身体会跳动,则称为「动相」。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是气机发动或魔鬼附身,其实不然。

  「痒」是:气走到微细的神经,所以会发痒。

  「冷」是:意识入到水大,身体即会感觉发冷。

  「暖」是:心入到火大,身体会发烧、发热、出汗,甚至大汗淋漓。

  「轻」是:心入到风大,就感觉身体轻飘飘的,如云如尘,有飞行感。

  「重」是:心入到地大,就感觉到很沉重,身体觉得像一块石头、一座山一样,动弹不得。

  「滑」是:身体好像有光明、油脂一样,身滑如乳。

  「涩」是:身体感觉粗糙、不通,身如木皮。

  其实这些境界感受都是幻觉,是身心转变而已,感觉到了,也不要跟着它跑,跟着它转那就堕到了觉受里去,或有人在打坐时,会看到光明、会看到佛菩萨,看到各种状况,这些统统都不要贪着,也不要高兴,因为这不是好现象,《楞严经》讲:「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一般人一定很怀疑,为什么看到佛菩萨不是好现象?因为《金刚经》讲:「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若三十二相是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所以千万不要着相。如果看到佛相,看到就看到,或是看到放光,看到就看到,不要大惊小怪。这都是大家念佛、打坐,或是坐念佛甚至绕念佛号的过程当中,会碰到的现象,绝不要生希求想。什么是希求想?假设说今天来道场坐了一个小时有看到佛,隔天来却没有看到,希望下一次来还能看到,这就是心里面生起了希求想,那会着魔。

  现在有些人,念佛念到后来着魔,自己胡说谁已经往生到净土,还到处帮人家印证,或说会有大灾难。这类情况在《楞严经》里面都有说到,讲的人自己五阴境现前,或是着了鬼神、魑魅……等等,就是现代人讲的:中邪了。他自己也没有办法分辨,以为自己有这样的工夫、境界,到后来,不但他自己道业没有办法增进,还到处将佛法乱说,断人法身慧命,真是很可悲。这种状况大家要能清楚分辨。所以,念佛会不会着魔,是看自己,而不在佛菩萨那边,如果自己总是好奇务怪、不老实,不好好念佛,那就会着魔,这魔是外来的。还有一种,就是自己心里面的烦恼魔,烦恼在恼害自己却不晓得,所以就要用佛号来降伏它,让它除断。这些都是念佛须注意的事项。

  自己念佛时,一定要专心,不要妄想来就跟着跑,这样念佛不会有成就。念佛法门讲:信、愿、行是三资粮,大家透过信、愿、行而专心念佛,专心念就能得到念佛的益处,这益处就是得「工夫成片」、得到了「一心不乱」。有了这工夫,在一切时、处,包括动中、静中、睡梦中,乃至临终的时候,都不会散乱。有了信、愿、行,再加上专心念佛,那就是圆满的资粮了。大家现在就开始培养,不然等到真要用上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工夫,那时候就没有办法再做补救了。

  文章出处:《修行解脱之道-念佛开示9》悟显法师讲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悟显法师)(五明学佛网:念佛       悟显法师)  

 智谕法师:性缘问题之申论 三、与念佛的关系 

 法宣法师: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随净土机施念佛号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人生为何要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