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净土圣贤录新白话版


   日期:2017/9/16 10: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圣贤录排印流通序

  净土法门,如法界那么广大,如虚空那么究竟。一切的法门,没有不是从这个法界流出;一切的行门,没有不是回归这个法界。天姿聪明的人,总以为净土法门事体简易并且道理庸常,于是就不加详审。不但自己不修习,而且还要乱发议论,阻止破斥他人对净土法门的修持,借此显示自己的高明。这正所谓能看遍上下四方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睫毛,能知道所有的法门却不知道自己的世智辩聪,自认为宗门教下都懂,就是佛称为的“可怜悯者”啊。不想一想《华严经》的宗旨归根到底,在于求生净土,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全都发愿往生,这样的人是什么人?这样的事是什么事?我们纵然稍稍明白一点教义,而烦惑没有断,生死没有了脱,一旦经过再生转世的变故,能不迷失吗?泥做的坯器还没有烧制,经过雨淋就化了,这就是如来为什么特别开启净土法门,使上等圣人下等凡夫,同在这一生,直接出离生死的原故啊。何况文殊普贤二位大士,早已成佛,示现等觉菩萨位,以自身作表率,发愿求生净土,我是什么人呢?敢与他们抗衡?如果这样的详审,一定幡然改悔,遵从如来普度圣凡的教导,追随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远公、智者、善导、永明等大菩萨祖师的足迹,一致的前行,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作究竟了脱生死的大丈夫啊。谁肯将这个大利益,甘心让给他人,而自己安住在三界火宅中,常受焦灼呢?

  自从大法东来,亲身证到三昧境界、现生得道而往生的,与充满烦恼迷惑,依仗佛的慈力,得以带业往生的,哪里数得过来?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要他的侄儿希涑,编辑往生净土的传记。开篇是弥陀事迹,以此说明建立这个法门的教主。其次是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以此说明阐扬这个法门的圣众。再其次是往生的比丘僧、比丘尼、王公大臣、贵族平民、女人、物类,以此说明往生净土的四类众生。总共五百多人,取名《净土圣贤录》,这是初编。其中有圣有凡,有智有愚,同等进入如来大誓愿海,因而渐渐证得常寂光乐。看到这里,就可以知道净土法门,犹如大海,能接纳所有河流,也如太虚,能包含万千气象;全体法界的众生,没有一个不摄入其中,全体法界的事物,都是由此而得到实际,因为它是如来一代时教的特别法门,三世诸佛的总持与关键啊。到了道光末年,莲归居士胡珽,编辑了乾隆以后的往生者,有一百几十人,名为《净土圣贤录续编》。咸丰同治两朝期间,刀兵战乱到处弥漫,提倡净土法门的人少了,稍有些沉寂。近来世道人心,越来越趋下降,凡是具足慧眼,存有救世心的人,莫不提倡因果报应、信愿念佛的方法。具足正知见的人,无不随风跟从。所以数十年来,又编辑二百多人,名为《净土圣贤录三编》。这是德森师编辑的,如今已排版完毕,所以作叙说明缘起。往昔没有轮船、火车、邮局、报馆,虽然地址邻近,也常常互相不知道。所以古时的法道非常兴盛,但所记往生的,千百年来,只不过几百人罢了。一是记录缺乏,二是古书散失。如果像今天这样各种事情都很方便,那虽有数十万往生的记录,也不算多。读者千万不可以用古代来衡量今天的情形,认为未必都是实有。也不能用今天的情形去衡量古代,认为法道没有大兴。想想看善导大师在长安,少康大师在新定,念佛的声音,充满道路,那往生的,当然不止百千万亿。今天是千里远的距离,早上出发晚上就到了,再加上邮电报纸,所以虽然在数千里外,都可以知道。但还是多有没记下来的,假使一一记下来,真是数不过来啊。愿世上所有的人,各自都要把“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作为基础,真的为了生死大事,发菩提心,信愿念佛,将求生西方净土作为修持。那么生时是圣贤的徒侣,死后进到如来的封疆,那样的利益,不是佛就不知道。愿所有众生都见闻,各自努力。

  民国二十二年,岁次癸酉,仲夏,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净土圣贤录原序

  无比的净土教法啊,难道是圣人用来体现形的作用的吗?孟子说:“形色,天性也。”知道形体容貌属于天性,就不能离开国土来谈心;知道天性属于形色,就不能排除心去求净土。离开净土来谈心,是以为天性有内外啊,那所谓的心,也就是一个东西而已了。排除心去求净土,是以为形色有内外啊,那所谓的净土土,也就是一块东西而已了。这都是不明了“体现形的作用”的说法啊。《华严经》的圆融教理是,理与事没有妨碍,事与事没有妨碍。普贤偈说:“一切刹海劫无边,以一方便皆清净。”这是体现形的作用的极致啊。又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这是体现形的作用的正轨啊。有人以为毗卢遮那法身佛,遍及一切地方,为什么偏要指向西方,背离全体呢?却不知华藏世界海中,一微尘一毫毛,具足十方无边的国土世界,极乐世界的庄严,也是如此。那么只要见到阿弥陀一佛,就已经遍见十方诸佛;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一土,就已经遍游十方佛土。为什么呢?因为一就是多,没有差别。唯有这个法门,我佛释迦世尊,金口宣讲,十方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共同赞叹,所有大菩萨帮助流通护持,展转相传没有穷尽。自从佛法大教向东来,除了单传直指的禅宗以外,因念佛得以度脱生死的,有出家人有在家人,难以计数。际清(序者)素来敬服儒家风范,同时修行净土,常想要荟萃过去的事迹,作为警策。但每天忙碌,因此拖延到今天,正好兄长的儿子希涑,对佛法初发信心,愿意成就这个记录,用来坚定他的向往。因此标明大体纲要,采集经论,以及中国的著述,后面续有亲耳听到亲眼看到的,斟酌剪裁,汇成一编,取名为《净土圣贤录》。或许有人见闻随喜,能入佛法法流,一念诚心归向,同登彼岸净土,岂不是好事吗?诗经有:“缗蛮黄鸟,止于丘隅。”(鸣叫的鸟栖止在山丘的幽静处)而净土,也是圣贤栖止的山丘幽静处啊。随着心净,那么佛土净,就得到依止处了。而初学的功夫,莫过于知道依止处,所以说:“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孔子语,大意“鸟知道依止它应该依止的地方,人可以不如鸟吗”)经上说:“彼国常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阿弥陀经》)是心呢?是国土呢?是形体容貌呢?是天性呢?干脆知道归宿,杜绝所有的戏论,莲花种子,就在当前。阅览这部记录的人,有愿意体现形的作用这个说法吗?所谓体现形的作用,就是往生净土的意思啊。

  乾隆四十八年,孟春之月,净业学人彭际清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圣贤录       白话)(五明学佛网:净土圣贤录       白话)  

 王骧陆居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称佛名号品第九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利益存亡品第七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如来赞叹品第六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狱名号品第五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