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如何获得《普门品》的真实利益?


   日期:2017/9/20 14: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都知道,礼拜、恭敬、赞叹、供养、皈依地藏王菩萨,最基础的利益是百返生于三十三天,在忉利天可以生一百次,死完又生到忉利天。这样简单的行为就可以收获如此不可思议的福报,于是我们就去做了,那么这个赞叹、礼拜、供养、皈依等等的手段,我们是否真的用对了心呢?是否心态是对的呢?《普门品》字数不多,但多次强调了恭敬。

  当我们想去落实如上种种的手段了,心里是否真正的升起了恭敬心、虔诚心?可能大家都会认为自己虔诚,那么如果求的事情不被圆满,是说明被求的佛菩萨没能力圆满我们?还是说这里面哪里出了错?思维到此我们就要理解这个恭敬就很深了。

  1.菩萨之心,舍己为众

  佛以什么为心?菩萨又以什么为心?这个问题看上去没什么异议,因为佛教讲观心无常,随后次第衍生就形成了:观心不净、观心是苦、观心无我了。所以没有一个真实的心可得,而是以心来大略的说一下情况而已,没有一个真实的心可得,那么佛菩萨自然无心,也就不需要拿什么当心;但是这不会帮助我们理解佛菩萨的境界状态。佛是以众生心为心,所以佛念念都是利益众生、拥护众生、加被众生、慈悲众生、救度众生、解脱众生、圆满众生。在很多经文里佛对大菩萨常常叮嘱是——拥护众生!这个词就很奇怪,不是救度,而是拥护。

  菩萨是把舍己为众当心。菩萨是舍弃自己为了利益众生,这和佛是一致的,只是还有一个要舍的我相在;而佛无相,所以也就没有舍相可得。

  2.众生之心,分别执着

  而我们有相啊,有各种各样的相,执着了假我、虚荣的、傲慢的、卑劣的、卑微的、畏难的、贪婪的、吝啬的、狭小的、愚痴的!我们执着了太多的所谓我,这和佛菩萨的无我很难契合。靠什么弥合我们同佛菩萨间的距离啊?实修是靠清净自我为手段,从而趋近佛菩萨的清净;发现自己内心里有各种各样不清净的心念行为,就努力的解决掉,除去这个影响,这就是修行。

  而《普门品》我们说是三根普被的,是钝利兼收的。如果要靠我们自我清净了,趋近于佛菩萨的清净,从而获得受用,这个门槛就不是一般的高了。这就肯定不能做为《普门品》的利益门槛了,因为太高了,普通大众不能圆满,自然就不是三根普被。

  3.恭敬心可与菩萨感应道交

  所以恭敬的心态其实就是代替了自我清净的那个修行境界,当我们对菩萨升起恭敬心了,保持这个恭敬心,此一刻诸般杂乱的想法念头都被这个恭敬压制了;虽然我们没有靠修行战胜杂念妄想,但是我们借助对菩萨的恭敬压制了其他的想法念头,也就受用于趋近于佛菩萨的清净了。

  这个恭敬就等同于走了一个捷径,跨越了实修要辛苦很久才能达到的标准。所以恭敬心是真正实现三根普被的最低门槛,最下线的标准就是恭敬,《普门品》的所有的利益,我们如果达到恭敬就都可得。

  4.怎么才能升起恭敬心来?

  怎么才能升起恭敬心来?这就又要学习了。你不学习,不知道观音菩萨是何等威武!我们怎么恭敬他?只是看到了木雕泥塑的像了,觉得很好就恭敬吗?这个看到像升起的恭敬很脆弱,不能长久受用,开启的条件也不够好。

  《普门品》里举了众多的案例,那么多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案例,能帮助激发促成我们对菩萨的恭敬心。于是前面解除种种的恶难危急,我们理解了,只当成一个备用工具了,以后遇到什么水火灾难再去呼喊菩萨救援,这里有恭敬吗?所以那样理解也可以,但是没能激发促成恭敬心的产生。

  真的了解菩萨的伟大和不可思议了,就能升起恭敬了。如《地藏经》前面就提到分身集会,所有有地狱的世界都有地藏菩萨在工作,而且每个地藏菩萨都带领了众多的从轮回里被救度出的众生,这是一个强大的信号——在救度众生上是了不得的成就;经文随处可见的却是他的低调谦虚、温和不争,越是这样谦和,就越难思议每个分身怎么救度了那么多的众生?这一对比,必然产生对地藏菩萨的恭敬和赞叹来,也就是我们的恭敬是有料的,赞叹是有内容的;不是张口胡说,为了求利益瞎咧咧,装模作样的打妄语。

  在这里也是如此,世尊数次赞叹观音菩萨的不可思议神力了,几乎每段经文的结尾部分都是赞叹观世音菩萨;我们是否能理解为什么佛要赞叹他?那么我们如果赞叹菩萨,恭敬菩萨,我们是否有料可说呢?说不出东西来,赞叹也好,恭敬也好,礼拜皈依也好,都没有内在的东西,就是说明我们对他不了解。

  就像你遇到一个人,他说你夸我两句,说我两个优点!瞬间就木了,我也不认识你,我上哪去知道你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可夸的?同理,我们想点赞菩萨,有料吗?

  5.要得《普门品》提到的所有的利益,首先需有恭敬心

  到这《普门品》大概一半的内容就算过去了,这大段以后还有二大块内容,我们是否了解了点观世音菩萨呢?是否还是世间的认知水平:观世音是位大菩萨!但是多大的菩萨,我们能说出来吗?所以想得到《普门品》提到的所有的利益,提到的所有的案例都想真实受用,就要跨越这个恭敬心的门槛;如果恭敬心起不来,《普门品》的所有的利益一分一毫少不少?也很难得到!

  这就和福不唐捐有矛盾了,也正是因为福不唐捐做了最低的基础保障,让我们忽略了对观世音菩萨恭敬的这个基础要求。

  在这句经文里看着是顺风顺水的一句话:如此这样做,就能获得如此的利益!这是很典型的佛经常用结构,可是逆着来看就发现好多坑啊,如果恭敬做不到,利益怎么得?如果恭敬对象不对,利益怎么得?如果恭敬也有了,对象也对,但是手段没有,利益还是得不到!这就是“学佛者众,得大利益者少”的原因所在了,就是描述的门槛,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可我们就是不当回事。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普门品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