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念佛实用问答(五)疑难解答


   日期:2011/2/9 13: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五部分 综合疑难解答

99、问:为什么念佛简单容易,是往生正定业,决定往生;其它艰难高深的修行反而不是正定业,往生不定?

答:阿弥陀佛在未成佛前曾经发愿说:如果有人念祂的名号而不能往生的话,祂就誓不成佛。现在既然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说明祂的誓愿实现了,我们念佛当然一定能往生了。也就是说,念佛往生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作为保证。其它修行虽然艰难高深,但因为没有阿弥陀佛愿力的保证,只靠修行人自己的力量,当然往生不一定了。比如乘船渡海,因为靠船力,所以既简单容易,又决定能渡;假如要靠个人泅水,那就很艰难,即使有很高的技巧能力,也不一定都能渡过的。

100、问:怎样是念佛信愿具足,怎样是信愿不具足?

答:信「阿弥陀佛誓愿不虚假,我只要念祂的名号一定能往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条件。」即是信具足;「此生非往生极乐不可」,即是愿具足。

反之为信愿不具足。

101、问:我念佛,但不知自己是不是信愿具足,能往生吗?

答:真愿往生,决定往生。

102、问:为什么念佛除了决定往生之外,还具有消灾免难、增福延寿等种种现世利益?

答:阿弥陀佛名号之所以能令凡夫往生成佛,祂并不是空洞无物,而是具足圆满无上功德。因为具有无量无边功德,所以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业障消除了,自然愈病延年、免灾避难;福慧增长了,自然诸缘凑合、心想事成、有愿皆满。即使不知不求,也是自然、必然。

103、问:为什么专念阿弥陀佛,比杂念诸佛菩萨,所得世间利益超胜?

答:一、专念胜过杂念。

二、弥陀胜过诸佛。

人的心力有限,凡有所求,必须集中心力,才有好的效果。俗话说:熟能生巧,心诚则灵。专念既诚又熟,所求无不遂应;杂念不诚不熟,所求难以相应。何况弥陀特别发愿以名号利益众生,称为诸佛之王,所以专念阿弥陀佛胜过杂念诸佛菩萨。

104、问:为什么人们一提到阿弥陀佛总是联想到往生,而不太会想到现世利益?

答:这正说明了阿弥陀佛的伟大。因为现世的利益,一般的佛菩萨都可以满愿的,而往生极乐成佛这种最重大、最根本的利益,必须要专门仰靠阿弥陀佛才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一提到阿弥陀佛就想到往生,一提到往生就想到阿弥陀佛,也就成了自然了。但这并不是说念阿弥陀佛只管往生、不能得到现世利益。从道理来说,念阿弥陀佛连往生成佛的大利益都可以得到,何况现世的种种小利益呢?比如大臣有权改善囚犯的环境,但不能免除囚犯的死罪;国王可以免除囚犯的死罪,当然更可以改善囚犯的环境了。

105、问:既然念阿弥陀佛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从现世利乐到往生成佛都已全包全办,那么佛只说念佛一个法门就好了,又何必还要说那么多的佛菩萨名号、经咒叫人来念呢?

答:这是因为众生的根机各有不同,念阿弥陀佛虽然是最根本、最高超的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但如果单单讲说这一个法门,有些众生一下难以契入。为了照顾各种根机的人都能得到他们想要的利益,同时也能方便引导他们最后都能念阿弥陀佛,所以有必要讲说种种经教法门,介绍不同的佛菩萨。这就好像楼阁太高,一步难登,必须要有台阶一样。不懂得这个道理,只能按种种法门修持,最后走到念佛,但已是绕了一个大弯;如果已经念佛,又知道这个道理,就只须专念阿弥陀佛好了。所以善导大师说「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106、问:为什么同样念佛,所得现世利益大小各有不同?

答:众生根机不等,过去宿善、今世心行也都不一样。比如同一太阳所照,树木各有高矮。

107、问:为什么只求往生、不求现世利益,所得现世利益反而超胜呢?

答:世间无常,无常故苦。只求往生、不求世间一切,其心完全归投于佛,佛心最为欢喜,与佛心的感应也就最为通畅,蒙获阿弥陀佛的加持也就最强,业障也就消除得最快。业障既消,即虽不知不求世间种种利益,自然能得种种殊胜利益。如果只是求现世利益、不求往生,甚至怕往生,心便与佛相隔,业障消除得就慢,所得现世利益反而微劣。比如在黑暗的房间,一心向往外面的阳光,一心想出去,因而把门窗都全部打开,这样即使暂时有事,还呆在房间没有出去,但屋子里也更加明亮起来;如果只想呆在房间,不想出去,门窗半开半不开,甚至怕光太强,而用窗帘挡一挡,屋子里自然也就不够明亮了。

108、问:为什么同样生病而念佛,有的病好起死回生,有的病不好照样死去?念佛治病到底是灵还是不灵?

答:众生业感各不相同,念佛的心也不一样,哪能要求结果一样呢?

从业感来说,假如一个人寿命不当终,即使在医学上认定为必死之病,经过念佛消业,也能起死回生;假如一个人寿命已到,虽然念佛,也不能保证他不死啊。

从用心来说,如果两人都是命不当终,那么一心放下、只求往生的人,往往能够沉疴速愈;而心中多牵挂,只想病好、怕死不想往生的人,效果就要差了。

念佛原来不是专门为了治疗色身之病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治病灵不灵的问题。不过因为念佛能消业,业消有些病自然转愈,因而时有治病之效。

佛说生老病死是苦,所以阿弥陀佛慈悲,发愿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获得光寿无量的自在身心,永免生老病死苦。念佛不必定治此世色身之病,但能医治无量劫生死轮回的大病却是一定的。

我们现世的色身是自己的业报之果,有人才念几句佛,便想让阿弥陀佛保证他身体健康、智慧超群、一切如意,不然就怪佛不灵,这是不合情理的。比如自己生产的汽车,材料全是破铜烂铁,即使经过世界上最高级的维修站保养也不可能保证它上路不出故障;出了故障就怪维修站不灵,那就没有道理了。阿弥陀佛说:「你的色身我虽能帮助维护,但不能负全责;若念我名号,我替你换一个金则不坏身,我就可以负全责,保证不病、不老、不死。」

109、问:生病了,怎么知道自己命当终还是不当终呢?假如知道命当终,也就死心念佛求往生了;假如命数还没有到,不是也可以请阿弥陀佛让我病好吗?

答:虽然不知道,但你念佛阿弥陀佛知道啊。所以不论大病、小病,都作必死想,念佛,一切交给阿弥陀佛。甚至平时无病,也做决定临终想,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无常观」。如同驾车到维修站,专业维修人员一看就知道,如果车还有使用价值,就给予维修;如果没有价值,就会建议另换新车,而不再维修了。我们念佛,色身只管交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自然知道是继续保养维修,还是要彻底更换。

110、问:本来生病将死,又有人教以念佛只求往生、不求病好。这样会不会本来能好的病也好不了,死得更快?

答:不会!以必死的心念佛,只求往生,不求病好,万念俱灰,完全专注于念佛,往往有不可思议的奇效:如果命不当终,就会业障速消,病苦速愈;如果命数已到,则虽然有病也没有大的苦受,会安然顺利往生佛国。不论病好不好,都有利益,这才是大幸事啊!

111、问:尘世事多,儿女放不下,念佛先求病好、不求往生,可以吗?

答:可以向阿弥陀佛说:「我现在儿女还小,还需要我照顾,请佛为我做主,看我及儿女们的前后因缘,如果有必要留下来照顾他们,就让我早日病愈;如果没有必要,我就随佛往生,儿女就拜托给阿弥陀佛,我也就放下了。」念佛人,不论何事,还是一切任凭阿弥陀佛的安排最稳妥,因为佛有五眼六通,能知过去、未来,清楚每一个人的业报因缘,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最好的安排。我们自己的想法未必是最好的,也许是不好的,所以可以向佛表达,但不必一定要如何如何。如果一定要执著自己固定的想法,反而会障碍阿弥陀佛的加持。

112、问:如果阿弥陀佛能把病治好、再接引往生不是更好吗?不然让人觉得多少有点缺憾。

答:这些都是以凡情测佛智。说来说去,都是我们太看重这个色身、以此为真的缘故。佛说生老病死苦,人生本来就是缺憾的。病治好了就没有缺憾了?病好了还想能长寿,长寿了还要能富贵,富贵了还想子孙都发达……何时是尽头呢?到哪一步才算没有缺憾呢?在这里,整个世界都是缺憾的,所以阿弥陀佛才让我们往生成佛,那才是真正圆满、没有缺憾哪!至于各人何时往生、在何种因缘下往生,都有切合每个人最恰当的安排。

113、问:为什么有人念佛求财得财,有人求财不得财,甚至反而亏本?其他所求也一样,或有满愿,或不满愿。

答:求财得财有二:

一、此人福厚,如厚板可承重物,若有其财、有福消受,于自于他,皆有其益。佛智鉴知,而满其愿。

二、此人心性软弱,过去善根,适于顺度。若不满其愿,即便意志消沉,离佛越来越远,善根不能成熟;若满其愿,能使信心增长,渐渐成熟,方便引入佛门。佛智鉴知,而满其愿。

求财或亏有三:

一、此人本当大亏,以念佛故,暗改小亏。此人不知,以为念佛仍亏。

二、此人福薄,如薄板不堪承重,若有其财,无福消受,或遭奇灾,官司、绑架、断命等,于自于他,皆无其益。佛智鉴知,不满其愿,求财不得财。

三、此人心性刚强骄慢,过去善根,适于逆度。若满其愿,反而增长慢心,于世俗越陷越深,迷不回头;若挫其骄慢,则能渐渐回头,信向佛法。佛智鉴知,不满其愿,求财反亏。其它所求,可以例知。

总之,佛智不可思议,各具诚心而求,所得各如其份,不多不少。如大地生长万物,高矮大小,各各相称,不多不少。

114、问:我虔诚念佛,为什么病痛不能减轻?而《念佛感应录》里那么多人都奇迹般地康复了?

答:一、过去业力难思,本来会有更大的病痛,因念佛的缘故,暗中化去不再受,只受目前病痛。

二、只求病好、不求往生,其心躁妄,难与佛心感通,效果便差。一心念佛消宿业,各得其利莫怀疑。

115、问:很多人汽车洋房地生活得很快乐,显然是社会发展的既得利益者。劝他们厌离娑婆,岂不是不合逻辑?是不是阿弥陀佛偏重于社会底层的人?

答:合乎逻辑。因为人生无常,人生是苦!猪贪草食之乐,遂遭杀戳之苦;人贪五欲之乐,而招轮回之报。愚者迷不知返,智者早求厌离。从人来看,有所谓社会高层、低层。弥陀来看,都是一层——苦恼造罪凡夫。佛心平等,不加拣择,任何人都可以认为「弥陀最偏爱于我!」

富贵人当想:我贪乐富贵,极乐净土纯乐无苦,弥陀岂非为我!

穷苦人当想:我穷苦难堪,最望救拔。弥陀慈悲,拔苦与乐,极乐岂非为我!

116、问:为什么平日不念佛的人,临终或死后助念,也能随着念佛而得往生?

答:平日不念佛,是因为有三种障碍:

一是没有遇到善友给他说念佛,当然不可能念。

二是虽然遇到有人说念佛,但是不相信,所以也不念。

三是虽然也相信念佛,但被俗事缠身,总是拖延,所以也没念。

现在临死或已死,有人前来开示念佛,即除第一障;自己临终阴境现前,或亲历死后不灭,便信佛语不虚、报应实有,即除第二障;平时拖累的妻子儿女、钱财事业等,此时放不下也要放下,经由善友开导,便能猛然醒悟,即除第三障。由此三障全消,所以能念佛,念佛即生。

117、问:为什么平日念佛求生的人,临终有突然不念佛不求生的?

答:这就是所谓的颠倒,但并非突然。说明他平日念佛求生并非从真心发出,只是说在嘴上。及至临死,动真的了,又是怕死,又是舍不得妻子儿女等,便只想活命、不想往生。真愿往生的人,越靠近死,越想往生,绝不至于颠倒,不想往生。所以念佛求往生要由内心发起,不要说在表面。

118、问:我遇到一个老修,得佛护佑,癌症手术后健康快乐,因此法喜充满,逢人便劝信佛,还总是自谦说「我修得不好,离往生的条件相差很远」,可是他到临终的时候却要吃荤腥,助念无效,为什么?

答:这就是业障现前而颠倒了。这件事给我们很大的警惕和启发,念佛往生本来没有条件,他却自己定出条件,认为差得很远;这样不顺弥陀誓愿,自立往生条件,临终时是敌不过业障的。如果一心归投于佛,老实念佛靠佛,放下自力执著,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说念佛千稳万当,就是如此。

119、问:为什么有人佛来接一次就走,有人要佛来接两三次才走?

答:愿生心切的人,一见佛来,满心欢喜,立即随佛往生。愿生心不切、挂念尘世的人,虽见佛来,心中犹豫:去还是不去?佛智鉴知,此人犹豫不决,即慈悲持莲台等待;等此人决定,佛即将莲台接此人而去;此人若退愿生心,佛即隐没;等此人再起愿生心,佛即再来。佛之慈悲,无法比喻!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195页宗归师、第170页刘茂仲之往生。

120、问:第一次没有跟佛走,佛一定会来第二次吗?

答:不一定!若此人再次发起愿往生心,佛必定再来现前。若此人退失往生心,佛亦不再来矣。

121、问:若发现临终人挂念世间、佛来又走,怎么办?

答:临终佛来,说明佛不违约,不负众生;众生自己不愿去,说明众生愿心不诚,有负于佛。然事已至此,要想补救,必须:第一,切莫哭泣强留。第二,善巧安慰开示,帮助他放下世情,发起增上愿生心。否则必定堕落轮回,想再遇念佛、往生净土,就难了。由此也可知临终善知识开示助念的重要。

122、问:为什么临终助念时往往易见佛、菩萨、莲花等胜境?

答:一因阿弥陀佛有临终来迎之愿。

二因助念诸人皆能恳切专注,同声念佛,感应力大,所以易见。

凡念佛之处,皆必有佛、菩萨、光明,若其它场合能恳切专注念佛,也都一样易见。

123、问:同在一起念佛,为什么有人见佛、见光、见花等,而有人不见?又,所见也有同、不同?

答:此因个人根性不同。一般来说,以下几种人易见:

一、禅定功深的人。

二、喜欢打坐、内心静定的人。

三、平日易于通灵的人。

四、有阴阳眼的人。

五、宿世有相类根机的人。

六、儿童。

七、与被助念者有特殊缘分的人。

124、问:临终助念所见佛菩萨莲花等,是不是极乐真境?

答:凡夫所见乃一时感应,为极乐真境之投影,不完全是真境。若得三昧,则见真境,微妙不可思议。

125、问:是不是能见到种种境象,说明修持好、功夫深?

答:未必!如果如善导大师深入三昧而常神游净土,那自然不必说了。一般情况下,能见种种境象也有种种因缘不同,如上可知。所以不能以见不见境界作为修持好坏的标准,而应当老老实实念佛。见与不见,各随根机、因缘。既不因为没见境界而追求,也不因为见到境界而欢喜。平平常常念佛,最稳当,最保险,最殊胜。

126、问: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救度一切众生,为什么要等阳上眷属为亡灵念佛做超度佛事,才肯救度他们呢?

答:阿弥陀佛并非要等人为亡灵做佛事才肯救度他们,而是要假借阳上眷属为之念佛回向的因缘,才能救得了他们。比如太阳照不到的黑暗角落,如果能有一面镜子把阳光反射进去,也就一样可以照到了。阳上为亡灵念佛回向,作用正像这面镜子一样。亡灵乘念佛回向的功德力,离苦得乐,超生净土,全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作用。

127、问:生前不念佛,专等死后请人超度,可以吗?

答:这种想法当然是很冒失的。

一、自己已死,不能保证他人一定会帮你请人超度。

二、即使有人帮请,不能保证一定能请到人。

三、即使能请到人,不能保证不受干扰。

四、即使无人干扰,不能保证超度之人够诚够专。

五、即使超度的人够诚够专,不能保证你死归何趣、业障深浅、能否感通。

六、即使能有感通,不能保证感通大小,或从地狱超至饿鬼、从饿鬼至畜生、从畜生至人、从人至天,则犹在轮回,未生净土。

七、即使得生净土,何苦冤枉去三恶道一走!为什么不现在念佛,生则蒙佛护佑,消业除障;死则超入净土,齐同不退。何况念佛只在一念心,不费时、不费钱。生不念佛,岂不愚哉!

128、问:超度亡灵功效大小,有什么说法吗?

答:以下三方面决定超度亡灵的功效:

一、亡人善根的深浅。

二、阳上超度的诚心。

三、所用超度的方法。

亡人善根深浅已定,方法以专修念佛最好,心则越诚越好。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324页陆通燕念佛,母亡三十年,出地狱河,径生净土。

129、问:请寺院念佛超度亡者,但路远不能亲至寺院拈香,怎么办?

答:香有三种:

一、有形之香。

二、无形之香,也就是我们的一片虔诚心。

三、佛功德香,也就是阿弥陀佛名号。

到寺院拈香,目的是借着肃穆庄严的仪式发起我们的虔诚心,并在大众师父的引导下念佛,以利益亡者。请寺院超度,虽路远不能亲至现场,如果自己在家以虔诚心称佛名号回向亡者,等于在拈最上佛功德香,既不费时费钱,又免远途劳苦,又实实在在利益亡者。如果只图形式,放弃念佛,远途奔波,即使到寺院拈香,那还远不如在家念佛的好了。

130、问:过去亡者不知转世了没有?超度还有效吗?

答:不论转未转世,都有效!如果还没有转世,或者已转入地狱、饿鬼道中,念佛回向可直接超度。若投生天、人、畜生道,念佛回向可追加其福德,改善其生活环境,或报谢超升。

131、问:助念与超度有什么区别?遇亲人过世,应当选择助念还是超度?

答:助念的对象主要是临终、新亡的人,超度的对象主要是过去久亡的人。如果一般道场,助念虽然仍是念佛,超度多是念其它经咒,如做水陆法会、放焰口、拜忏之类。净土宗则助念、超度都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专,所以效果也好。

逢有亲友过世,首先应该助念;失去助念机会,再做超度补救,时间离亡日越近越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实用问答       念佛)(五明学佛网:念佛实用问答       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