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净土圣贤录新白话版16


   日期:2017/10/1 19: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宋道琛

  道琛,姓彭,是温州乐清人。十八岁时,受具足戒,最初学律仪。然后跟从渊师在法明寺,微妙的旨意,一听便领会了。不久主持广济寺,迁移到广慈寺。建炎三年,朝庭安排主持资福院,赐名号圆辩。道琛专修念佛三昧,著作《唯心净土说》,大意是:“有人问:‘唯心净土,本性弥陀,是有净土往生呢?还是当下这心就是净土呢?若是有净土往生,那什么是唯心?若是当下这心就是净土,为什么经上说过十万亿佛土呢?’回答:“应当知道十界四土(凡圣同居、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常寂光),不管是净土秽土,都不离我心,但这只是说单一具足而已。若是要达到全体遍满来说,是遍满众生与佛的,每个众生与佛,也是互相遍满交融的。随便举一法,就是法界的全部,互相交替也各自具足,互相融合也互相含摄。虽然参在一起但不杂乱,虽有相离界限但也不分断,一与多各各自在,不相互妨碍。那么若是这样,哪里有娑婆释迦佛,乐邦弥陀佛,而离开过我心呢?所以《止观辅行》说:‘学者纵知内心具三千法,不知我心遍彼三千。彼彼三千,互遍亦尔。’如果随顺凡夫情识,就生起内外分别的知见,所以应当观照理体,本来没有四性(地水火风),心、佛、众生,都没有差别。现今再用譬喻说明,如那帝释的宫殿上,有上千颗宝珠的宝网,所有宝珠的影像,映照在一颗宝珠上。一颗宝珠具足所有宝珠的影像,那其它千颗宝珠,也是互相映照。现前这一心,就是千颗宝珠中的一颗,那弥陀佛土,也是千颗宝珠中的一颗,所有十界的众生,随便举出一界,都是千颗宝珠中的一颗。既然我这一珠能映照所有宝珠,在我的珠以外不再另有千颗宝珠,那么离我的心以外,没有别的净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释迦佛也是一颗宝珠,既然举一颗就全有了,哪里是心外有法呢?所以说‘唯心净土,本性弥陀’啊。”“若是这样,唯心而已,为什么说有净土呢?”“须知本体不是因果,一念唯心造。迷与悟既然不同,因果就分明在。弥陀是果地的觉悟,我等众生是因地迷惑,有欣喜和厌离的心生起,就随顺佛的劝化前往。所以说唯心,又称有净土了。”“那么既然有取舍有欣喜厌离,难道不会成为虚伪了吗?”回答:“应当知道圆教的人舍秽土就舍的彻底,三土九界都舍弃。取净土就取的究竟,直接取得上品常寂光净土。所以《妙宗钞》说:‘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取舍到极点,与不取舍没有不同)实在是因为常寂光不离三土,十界只是四土罢了。若是用四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二智(一切智一切种智)观察,那丰富繁杂的万像,三土九界都须舍弃;若是用佛眼观察,那真空寂无,不是三土九界外,另有常寂光净土,不是常寂光净土外,另有娑婆世界。就如古德所说:‘只因为即心是佛,所以须要借助修行证到。’就是这个意思啊。若是了悟唯心本性,只是一个三千世界圆融的妙法,十万亿遥远的地方,都不是障碍。为什么?因为心已具足,因为遍满三千世界,因为圆融含摄,所以如此。以上略说大概。若要更深的证悟这个道理,须要除去情识妄想。”有一天,道琛在禅定中,见一老僧坐在禅榻上,对他说:“我是四明法智。”道琛惊喜地行礼,问道:“道琛对于天台家的法相,还没有通达透彻,请垂示指教。”老僧点头答应。道琛出定后心地豁然开朗,智慧辩才更增进,从此学习天台教观的,都追随他。绍兴十二年,主持南湖寺,修行法华三昧,感应普贤菩萨放光。建立净土系念法会,在每月二十三日,会集信众念佛,达到上万人。绍兴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召集众人诵读《观经》,昼夜不断,众人闻到异香满室,道琛说:“佛来接我了。”然后沐浴更衣,写偈语说:“唯心净土,本无迷悟。一念不生,即入初住。”叫大家诵念《安乐行品》,还没有念完,不知不觉往生了。停留遗体满一个月,还是面貌如生。(《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宋子元

  子元,是平江昆山人,茅氏子弟。母亲柴氏,夜间梦见一佛进门来,第二天早晨生下子元,因此名叫佛来。投奔延祥寺出家,学习止观,在禅定中听乌鸦叫声,大开悟。从此后一心念安养国,自称名号万事休。在逆顺环境中,没有动过妄念。仰慕庐山慧远公的莲社遗风,劝人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教人念阿弥陀佛五声,作为证明五戒,普遍结净土的缘,是为了要世人净五根,得五力,出离五浊恶世啊。因此编集大藏要言,编成早课忏仪,代为法界众生礼佛忏悔,期望往生安养国。后来前往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同大家共修净业。著述《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开示莲宗的要旨。又作劝人发愿偈说:“万法从心生,万法从心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持戒无信愿,不得生净土,唯得人天福,福尽受轮回,辗转难脱离。看经无慧眼,不识佛深意,后世得聪明,乱心难出离。不如念佛好,现世无名利,行坐不多罗,则是阿弥陀。发愿持戒力,回向生乐国,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释迦金口说,弥陀亲摄受,诸佛皆护念,诸天善护持。见此念佛人,与佛不相远,应当坐道场,转于大法轮,普度无边众。譬如贫家女,腹孕转轮王,诸天常爱护。贫女自不知,腹中有贵子。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忆佛常念佛,不久当成佛,诸佛善护持。其人自不知,我当生净土,却要来后世,再得生人中。譬如贫人家,地内有伏藏,藏神常守护,不令其有失。贫人自不知,家内有宝藏,逐日趁客作,求衣食自济。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人,具足如来藏,自说我无分,反要生人中。譬如病人家,自有真妙药,不知妙药性,不能自治病,每日床枕边,痛苦受无量。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心,能灭贪瞋痴,能为大医王,能为大宝藏,利济一切人,能为大法王,覆护一切众。将谓是凡夫,不得生净土,且自持斋戒,后世愿为人,辗转更修行,方可生彼国。多见修行人,常作如是说,不称弥陀愿,不合净土经,邪见障覆心,毕究难出离。非是他人障,皆是自障心。今世不得生,一蹉是百蹉。劝汝修行人,信我如来说。佛无不实语,岂是虚诳言。但当自精勤,一心求净土。因风吹于火,用力不消多。幸有念佛心,回愿超三界。逢宝不取宝,遇食苦长饥。咄哉大丈夫,不见真实意。我今略劝赞,辗转传与人。代我广流通,作于如来使,真是诸佛子,真名报佛恩。普愿如说行,同生极乐国。”乾道二年,朝庭诏请他到德寿殿,演说净土法门,赐名号慈照宗主。三月二十三日,在铎城倪普建的住宅,告诉徒弟们说:“我劝化的缘分已完毕,应当走了。”合掌告别众人,安然往生了。二十七日,火化时,有舍利无数。曾经编集《弥陀节要》,流传世间。(《莲宗宝鉴》)

  宋妙云

  妙云,字慈室,姓杨,是明州人。跟从清修寺的久法师学习,通达了教观。绍兴十九年,接替主持清修寺,历经慈溪南湖寺,不久隐居溪口的吴氏庵。一天早上,妙云去告别吴居士后,回来沐浴盘坐,对侍者说:“我有瓣香,收藏三十年了。打算临终焚烧,用来报答佛恩。如今正是时候,我要走了。”香烟正炽盛时,妙云起身向佛陈述请愿,求归安养国。合掌就座往生了。(《佛祖统纪》)

  宋睎颜

  睎颜,字圣徒,是明州奉化人。幼年考试经典剃度,跟从久法师,学习观法,文词高妙,后学爱慕他。晚年,自己省悟到还有习气不清净,就住到桃原厉氏庵,专志念佛十多年。对他人说:“净土的修道,哪里有一法可得?只要在修行中不见一法,就是常寂光上品,无证而证。”为自己住的小屋子,取名忆佛。曾经散步菜园子,见有虫子吃菜,害怕伤到虫命,不再吃蔬菜了,只买海苔,供早晚食用。临终时,预先告别信众,沐浴更衣,向西方观想。忽然说“佛来了”,就合掌往生了。(《佛祖统纪》)

  宋道因

  道因,字草庵,姓薛,是明州人。十七岁时,受具足戒,跟从明智寺的立法师学习,又经历所有讲坛,屡次参访禅室。读四明的《十不二门指要钞》,有所领悟,于是在远方礼拜法智为师。主持过永明寺、宝云寺、广受寺、治平寺等,晚年主持延庆寺。乾道三年四月十七日,告别徒众说:“华严世界,透彻明净,很适合我的心意,现在我要走了。”然后让众人诵念他著述的《弥陀赞》说:“无边刹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莲华宫。莲宫周遍遍空海,空海独露弥陀容。阿弥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绝非离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说。我与弥陀本不二,妄觉潜生忽成异。从今扫尽空有尘,父子天然两相值。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业无瑕玷。我今以此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赞颂完毕,随众人唱佛号数百声,诵读《观经》到上品上生时,就止住往生了。过了三天,头顶和脚都是暖的。(《佛祖统纪》)

  宋有朋

  有朋,字牧庵,是金华人。记性很强,拜见车溪寺的卿法师,昼夜请教,就全部掌握他的教法了。主持仙潭寺,讲止观法,当时天衣寺的持师化缘乞食来到境内,进寺院听有朋讲法,惊竦地说:“我从没有听过这样的法。”礼拜后离去。湖人薛氏妇人早已死了,时常现形在室内,她家人为她供千僧斋饭,诵念《金刚般若经》,请有朋演说经意。妇人借别人的身体说:“谢谢公公婆婆一卷经的超度,现今得解脱了。”公公问:“千僧一起诵经,怎么说是一卷?”回答说:“是有朋法师诵读的。”有朋后来搬到能仁寺,晚年主持延庆寺,讲法越来越盛况。乾道四年十二月三日,在青玉轩,请修行人诵读《观经》,读到“真法身观”时,要大众唱佛名号,留下偈语坐着往生了。(《佛祖统纪》)

  宋惟月

  惟月,不清楚他的出身。住在诸暨化城,明晓律学,修行净业。有一天,有奇异僧人来迎接,两天后,微有病态,急忙呼叫同住僧人道宁说:“我见到阿弥陀佛,高有八丈,驻留空中,我可以走了。”说完就往生了。(《佛祖统纪》)

  宋思敏

  思敏,不清楚他的出身。依归灵芝寺的照律师,努力学戒法,但专心净业,二十年如一日。偶有病态,请众人诵读《观经》达半月。过了三天,见化佛充满房间。临终唱佛号,声音高出众人。酷热夏天停留遗体七天,异香浓郁。(《佛祖统纪》)

  宋慧亨(孙居士)

  慧亨,字清照,不清楚他的出身。最初依归灵芝寺学习戒律,然后住持杭州延寿寺,专修净业,长达六十年。每当对人说法,必定用念佛相劝。建造宝阁,设立三圣像,最为奇特有名。有叫江自任的,忽然梦见宝座从空中下来说“慧亨律师应当升上这个座位。”当时的社友孙居士,预先告别慧亨,就在家中作手印而往生。慧亨前往烧香问讯,回来对他的徒弟说:“孙先生已经去了,我也要走了。”就召集众人念佛,对大家说偈语:“弥陀口口称,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决定生安养。”说完端坐往生。(《佛祖统纪》)

  宋行诜

  行诜,不清楚他的出身。受具足戒时,诵读四分戒本,三天就通透熟悉,跟随大智律师学戒律,住持明庆寺二十年。偶然有病态,就摆设西方净土的佛像,吩咐徒弟唱佛名号,几天后,忽然起身要穿三衣。自己念诵《弥陀经》,高声称念佛号,盘坐往生。(《佛祖统纪》)

  宋用钦

  用钦,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钱塘七宝院,依归大智师学戒律,听大智师开示众人说:“生时宏扬戒律,死时回归安养国,出家学道,要能完成这样的事。”用钦就心向净土,专志不退,每天课诵佛号三万。曾经神游净土,见到阿弥陀佛和大士的种种异相。对侍者说:“我明天向西方去了。”随即召集众人唱佛号。黎明时合掌向着西方,盘坐往生。(《佛祖统纪》)

  宋惟渥

  惟渥,是钱塘人。闭门谢绝一切事物,阅览大藏经三遍,《华严经》《法华经》等经典,总共诵读二万卷。晚年,诵念《弥陀经》二十藏。一天晚上,偶有病态,向西方端坐,结手印往生了。(《佛祖统纪》)

  宋仲明

  仲明,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山阴报恩寺,一向不守戒行。偶尔因为感招疾病,对同学道宁说:“我的心识散乱,什么药可以治?”道宁说:“只要随着气息念佛就是最好的药。”仲明依这方法念佛。到了第七天,很困倦,道宁又让他观想佛像。观了很久,忽然说:“二位菩萨来了。”然后说:“佛来了。”合上眼睛往生了。(《佛祖统纪》)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圣贤录       白话)(五明学佛网:净土圣贤录       白话)  

 王骧陆居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称佛名号品第九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利益存亡品第七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如来赞叹品第六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狱名号品第五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