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宏圆法师:我们学佛,学佛是为了放下,而不是说学佛叫你放下世间的生活


   日期:2017/10/3 11: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一修行就是我要成佛,我要怎么样,我要怎么样。你想怎么样,那就说明你还有一个执,你有这丝毫的执了,那你的清净本性就会有一丝的障碍。我们刚才也已经讲这个道理了,我们学佛,学佛是为了放下,而不是说学佛叫你放下世间的生活,去执着佛法,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千经万论都是给我们讲的放下,你只要放下了,你的清净佛性自然显现;你有一丝一毫的放不下,你的清净本性就有一丝一毫的障碍,哪怕你是菩萨,丝毫的放不下。我们的清净本性本来是空荡荡,现妙有,而我们非得去执着有一个东西,就把我们空荡荡的佛性有一丝毫的染污了。我们学佛现在就是这样,都是执着佛法,这还是比较好的现象,他去执着佛法,都是在行上去下手,而不是在心地上去下手。好多的居士,师父不是批评谁,我们大家也是互相学习,好多的居士每天也去鞠躬,一见人就先鞠躬,鞠躬以后就说,不学佛将来还是要下地狱,这都是在行上下手,认为行就是修行,它是身口意,关键意也是非常主要的。像我们每天一合掌,空有不二,而我们拼命的执着,连佛法也是空有不二的。我们按照教理去做,心里没有沾染,没有挂碍,这就是空和有不二嘛。不是说我们拿着教理,把我们束缚的死死的,哪怕你是醍醐,它都是诸法空相。我们要把一切放下,佛所说的千经万论就是要让我们放下,而不是让我们放下外物,去执着善。善也不能执着。像德清大师在《心经直说》中说:智、即能观智,乃六度之智慧,得、即佛果,乃所求之境,若有所得心求之,皆非真也。你用所得的心去做一切,哪怕是佛法也非真也,就这个意思。就像《金刚经》中说的: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关键是什么,一定要应无所住,我们都是有所住的心,有所住、有所得,你有所得了,是诸法空相,清净心里面本来没有一物,但是他可以现妙有,你非得给他加一些东西,这就是染污了嘛。我们只要把他放下,佛讲的千经万论都是应对我们种种放不下的病。知道我们有这个方面放不下了,佛给我们讲这个法门,你从这个方面放下,我们都放下了,放下了清净本性就现前了;你有那么一种病,从这个方面来给你阐述去怎么放下,你放下了清净本性自然现前。曾有人问大珠慧海和尚,如何是生死业,大珠和尚说,求大涅槃是生死业;清净本性当中哪有什么大涅槃?本来就有,你还去求什么涅槃?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清净本性当中哪有一个垢与净?猫来现猫、狗来现狗,饭来现饭,粪来现粪,师父就可以这么说,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这些都是见浊。本来求大涅槃是要解脱成佛的,但是因为见地不正,而生取舍心,有执着了,反而成了生死业,岂不可惜。我们现在也有发心想成佛道的,不是为了个人的自私自利来学佛的,但是有所求反而变成了生死业了,就像师父说的,我们说通俗一点,把心地法门变成生死法门了,变成善法了,善法也是善业,它也是生死,也是生灭,反而成了生死业了。这也就是说,在真空实相当中,虽行六度而无行六度之见,一法也不执,不执着有六度可行,这就是无智。就像师父说的,行于布施不生其心,自自然然的去做,猫来现猫,狗来现狗,无有得果之心,无佛可成,就是无得。大般若经中说:无智无证,即是证佛法身。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如筏喻者,而我们如筏喻者,就是佛用筏给我们做的比喻,我们众生过河是执着竹筏,而佛菩萨过河就是过河,不执着他脚下踩的是什么,就这么一个比喻。我们学佛执著的是经典,而不是知道是放下,我们过河执着的是竹筏,把竹筏看的紧紧的,这个竹筏是什么样的,好不好看,宽不宽,坐着舒不舒服,再往后我还要大大的竹筏,放个席梦思更好,我们的众生就是执着竹筏,而不知道竹筏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过河到达彼岸。而佛这里就给我们讲明,不要去执着竹筏,竹筏再好它只是过河,要放下竹筏,过河,放下,放下了,清净的本性自然恢复。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有的法都是让我们知道这个药是干什么的,药不是让我们研究的,药是让我们治病的。我们都去研究经典,把经典牢牢的背着,我们去搞研究,我们每天去读多少遍,其实这样做对不对呢?其目的就是一个,就是让我们一切放下,恢复我们清净的本性,这个才为最终目的。它是治病的,药是治病的,药不是留给我们看的,也不是留给我们背的,是让我们药到病除的。药好比就是经典,就好比就是竹筏,我们不要去执着它去,其目的,放下就是对的。我们学佛的人都认为,有菩提可求,有涅槃可证才发心学佛,如果学到最后,竟是一无所得,那究竟学佛学的是什么?其实这正是修行人的境界问题。我们凡夫都是从世俗的角度,从我们的习气来看待问题,认为有一个可以修的东西,有一个可以得到的东西,认为有一个菩提可得,有一个佛可以成,其实你不知道你本来就是佛。佛所讲的千经万论,就是让我们的佛性,你自己能够看得见,能够照得着。师父说看得见也是一种比喻,因为我们每天不见我们的佛性,不见的,我们的佛性处处放光,但是我们看不见。所以我们还要从外去求一个,佛就跟我们说了,你把一切都放下,你的佛性自然显现出来。就像你拨开云自然就看见一个太阳,天空当中本来就有太阳,你拨云好比我们的染污,你把染污放下,太阳自然出来,而不是说我们一定要拨开云,再去修一个太阳出来,那就不就是头上安头了嘛。大家能听明白吧,拨开云,拨云见日,就是这样,学佛就是这么直截了当,只要你的心空荡荡了,空了,你的清净本性,你的光自然就出来了,你的太阳自然就出来了,不要额外再去求一个涅槃,再去求一个智慧,再去求一个佛,那些都是有相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等到我们真正彻悟诸法皆空的境界时,自然能悟到真净妙觉的无漏智,都是我们的真如自性的显露,何尝有什么智?又有什么得?都是我们本来具有的,拨云见日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这就是无智亦无得。

  摘自:宏圆法师心经讲记第九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宏圆法师       心经)(五明学佛网:宏圆法师       心经)  

 洪启嵩居士:如何修持心经 

 其它:《心经》讲解(杜大威) 

 王雷泉教授:从《心经》看佛教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下) 

 王雷泉教授:从《心经》看佛教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上)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三编《佛典 

 杨佛兴居士:《心经》揭谛咒与禅宗三关 

 其它法师:心经讲记(纯果法师) 

 照光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解 2 

 照光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解 1 

 蔡惠明居士:读“评印顺法师心经讲记” 

 梦参法师:心经上的第一个字 

 慧门禅师:行深度苦证智--慧门禅师以心经说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