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你真的关心自己吗?


   日期:2017/10/7 19: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说起这个话题,似乎有点多此一举。因为从表面上看:没有人不关心自己。如果要问:朋友,你爱自己吗?可能没有人会说:不。因为现实中很多人在说:人应该善待自己。那么怎样才算善待自己呢?既然善待自己,为什么现实中的压力、不安、恐惧、愧疚、无奈、纠结、矛盾等等烦恼,普遍存在呢?或为名利患得患失;或为情伤痛欲绝;或为死亡恐惧;或为未来迷茫;或对现实不满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是否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解决呢?如果没有,怎么能说:爱自己呢。

  那么如何才是真正爱自己呢?人,是使命和责任的产物,就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担负起作为人,应负有的责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人,应担负的责任。

  为人生幸福负责。

  人要想快乐幸福,就要解决存在的种种烦恼。然而解决烦恼,需要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仅凭几个观点则不能解决所有领域的问题。之前发表的《烦恼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文,已经详细论述烦恼的真正原因是“态度”。因为“态度”决定心情,正确“态度”是快乐幸福的基础和保障。本人将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把对宇宙、世界、社会、生命等等的解读,陆续展现给世人。供参考、试用。

  为生存环境负责。

  人在生活中,吃、穿、住、行等,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阳光、空气、水、粮食等,为生活所必需;生活、工作、事业等,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人与人,人与环境,可谓是:同呼吸,共命运。环境关系到每一个人,所以人人都要为环境负责。

  为生态环境负责。

  人生短暂,需善加利用。追求健康,并不是简单延长寿命,而是尽可能延长有限时间来完成使命和责任,这才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然而生存与健康,离不开平衡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人人都要为生态改善和可持续负责。

  为社会环境负责。

  良好生活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每一个人都会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每个人都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如果放弃责任,那么社会的黑暗混乱,就会殃及所有的人。而社会的安定和谐,则会福泽所有人。

  社会风气是人心的体现,关系到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当人们在家看电视剧,或者在网络世界里时,可以大胆表达爱憎情感。可在现实中,却容易保持沉默,因为怕受牵连、怕报复、或怕利益受损等等,总之有各种怕,在限制人的真实情感。

  当下是历史的延续,必然存留历史的影子,历史的流毒依然在腐蚀着人心。比如: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子先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等怪论。

  出头要看:为什么出头?如果是为国家、民族出头,为百姓出头,或者为公平公正出头等,恰恰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是勇于担当的负责任的表现。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则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试问: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作何感想?面对危难,无人相助;面对不平,无人主持公道;面对邪恶,无人伸张正义等等,请问:爱心何在?良知何在?正义何在?如果这些都没有了,还剩下了什么?

  社会上发生的不良现象,可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结果,如果人人都能担负起各自的责任,敢于坚持正义;面对不良现象,能积极主张权力、勇敢表达诉求;充分发挥建议权、监督权和评议权等,那么世界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为舆论导向负责。

  人在社会上生存,离不开正确理念的指引,所以应该时刻关注当下的思想动态。因为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体现的是人生态度。时时关注不同观点的出现,并加以辨别、澄清,确保社会上有正确的思想流行。有人说:不能轻易评论人,尤其是名人。恰恰是名人,因其影响力大,影响范围广,所以更应加大监督和评论力度。辩论的益处在于:既可以辨明是非,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也是相互学习、互相补充的过程。所以评论很有必要,但需要正确态度。

  为未来负责。

  人身在这个时空诞生,是源于生命进化的需要。然而世界之大,有无限的领域有待认识探索,有无穷的道路可供选择。就像网络世界中蕴藏着无限的知识和信息,就在于如何选择和提取。

  如果真正关心自己,就要确立当下的主导追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有生之年,能否生出正确人生态度,确立正确追求,并深深根植于内心深处,作为未来的生命导向,则至关重要。

  那么人应该如何规划人生?如何构建自己的生命框架和世界体系呢?以下可以作为参考:

  一、为什么而活?

  二、为谁而活?

  三、能否抓住根本?

  说人生如战场,一点都不过分。生而为人,诱惑实在太多,而且比较隐蔽,一不小心,就可能万劫不复。幸好人都有自主权,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所以如何选择,则至关重要。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人生当然有主、有次。只有抓住了重点,才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舍本逐末,则得不偿失。那么人生的重点是什么?是名利地位,还是精神品质?什么值得追求和真正拥有呢?

  常听人们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是指虚幻不实的名利地位等等,它们都不是人生重点,当然也带不走。那么能带走的是什么呢?什么不会随着肉身的解体而消亡呢?

  历史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前人的离去,留下了什么呢?留下的是经验和教训,还有更为可贵的精神。人们真正敬仰的不是名人、伟人、圣人等,而是他们拥有的精神美德。恰恰是精神美德,不会随着肉身的解体而消亡。所以真正能带走的是:反映一个生命真正品质的精神美德。

  恰恰这种品格,就是未来的基础和天赋,同时决定着未来的生命走向。知识能力等,通过学习即可获得,而精神却需要修炼。所以当下需自觉培养诸般精神美德,比如:仁爱、正义、善良、勇敢等等,这样才是真正对未来负责。

  为未来负责,还要避免被外道和邪见吸引、迷惑。

  好奇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正因为好奇,所以才会有对未知领域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一旦深入研究探索,就容易执迷。殊不知,宇宙之大,领域无限,有根有源,存在着无限的机会和可能。如果没有一个大的宏观格局,很容易在某个领域迷失。比如:研究一棵大树,只研究哪个部分,都是局限和束缚。

  当下正值末法时期,外道和邪见盛行,很多人在宣扬神通法术。比如:腾空、白日飞升、天眼、开顶、出神、脉轮、炼丹术、圆光术、返老还童术等等。

  神通只是能力,而且能力的发挥,需要载体和条件。但是神通并不能代表品质,也不能解决心的问题。所以说:神通法术,不过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求神通,而不求心通,则脱离根本。脱离心性掌控的神通,很容易走入魔境。

  现实中,有人把神通法术,当成优势加以炫耀,夸大宣传作用。更有甚者,对其进行神化,说什么:最好、最高、唯一等等。奉劝大家,一旦遇到,就要格外警惕,这样是很容易把人的认识封闭在特定领域里,而不能自拔。

  还有人喜欢算卦、算命、看风水等,甚至去看大神、大仙,以求好运或避免灾祸等。岂不知,命运不在算,而在于把握,所有外在因素都不是根本,都不能决定人的命运。真正决定命运的是:人的心性、品行和境界。恰恰是心性、品行和境界,才是生命最富贵的品质。只有注重品质,才不会被外道和邪见吸引、诱惑。

  为信念的正确性负责。

  人应崇尚真理,而不是经典,更不是崇拜某个人。对于观点理论,需要经过实践,才能证明其正确性。所以实证应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只有实证,才能真信;只有经得起检验,才能坚定不可动摇。

  当下对“末法”的解读,就经不起检验。有人这样解读末法:只要大乘经典在人间,就没有末法。这样解释着实不能让人信服,因为经典需要正确解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况且世面上还有大量的伪经存在。现实中,就有一些人死抱着经典,而不结合现实加以实证,说着脱离实际的空话而不自知。虽有一颗向上的心,却走着向下的路。

  还有人这样解读“末法”:因为众生心性和道德品质越来越差,所以才有末法。这样解读更不能令人信服。这种解读,不仅脱离法的实质,而且事实也足以证明它的荒谬。

  在一个文明传播过程中,真正传承的是思想,当思想精华不在,则文化传承中断,此时的法已不能起到正确指导作用,所以末法出现了。与末法相对的是正法。正法是指拥有系统完整思想的文化体系,可以正确指导人生和社会实践。正法的关键在于它的正确性。真正的正法传承,可以从作用和效果上体现出来。并且随着宗教场所的增多,宗职人员的增多,以及信众的增加,这种影响和效果会越来越凸显。而且时间趆久,效果就明显。而当下的事实,却恰恰相反。且不说上千年,近百年的人类文明史,就足可以说明问题。现实用有目共睹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种解读的荒谬性。

  当下社会,无论如何,都要去面对。报怨、仇视等等,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改变。人类只有形成合力,形成共识,才能掀起滚滚洪流,席卷污泥浊水。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当然,社会上存在问题也是正常,关键是如何去改变。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利,则人人受益;害,人人都是受害者。作为群体的一员,每一个体的改变都是对群体的净化。如果有更多的人去改变,必会翻天覆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关心       善良)(五明学佛网:关心       善良)  

 惟觉法师:好意与关心为何会造成困扰? 

 黄夏年教授:发展佛教教育,关心佛教界学者的建设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I 1282经:此 

 供灯千篇文八十七:保持善良 

 心地善良的人,​上天眷顾,贵人帮助,善良的人 

 要除去杂草,要在自己心中培养更多的慈悲和善良 

 坚定学佛的信心,坚信善良慈悲,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佛的 

 长相年轻​,是因为善良 

 一​个人有福气的人,往往都会善良 

 把别人往好的地方想,你的心中就充满善良和慈悲 

 《寿康宝鉴》福善案:心地善良得厚报的程孝廉 

 科学家多年研究证明:要长寿,就必须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