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八大人觉经》是三世诸佛、一切菩萨大士都觉悟的经典,不可错过


   日期:2017/10/14 9: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八大人觉经》的八条内容,就是三世诸佛、一切菩萨大士都觉悟的事情。

  大家重温一下这八条大纲:

  一、要觉悟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这是非常标准的小乘佛教特色。修持自己,没提度众生的部分。

  小乘佛法着重于修持自己,先把自己的生死搞定。前面这四条都是在这个部分上盘桓。我们想在佛教里得到利益也是这样的,要对自己有个认识,要对世界有个认识。这前四条就是对世界和对自己认识的一个缩影。学佛须坚定地建立苦观、空观、无常观、无我观等等,以此帮助我们认识外部的宇宙和内在的生命间的关系。

  第一条提到外在的山河大地、五阴、四大、国土等等都是生灭变异,瞬间就可能无常败坏的,而主导这一切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心,所以心才是一切罪恶的源头。而我们观察不到心,所以就会抓到这个外在的形骸成为替罪羊,虽然形骸奔命于各种业力中,但心是主导,所以看心才是正道,这样的观察就会慢慢的从生死的陷阱中看到陷阱,远离陷阱,从而远离生死轮回的痛苦侵袭。

  二、多欲为苦。我们的生死从哪里来?疲劳痛苦从哪里来?都是从欲求的超标而来。修行佛法,修持正道,要懂得贪是牵引我们生死的因,掐断、解除掉这个因,就可以不受这个果;欲念为生死源头,断除欲念就掐断生死入口,能不再入轮回,自然不受随之而来的诸苦。

  三、知道如果不懂得控制心,不懂得知足,就会在各种事物中去追求更多,释放贪欲,这样只会增长罪恶,就会轮回得越深痛。觉悟的菩萨和要觉悟的修行者,要反其道而行之,安守这个修行的清苦,以追求得到般若智慧为目的;虽然不可能马上得到智慧,但是要努力造作开启智慧的业因。

  四、知道生死源头是贪欲,知道造作罪恶是因为不知道满足,那么就要断除这些,还要依赖第一条的苦、空、无常、无我等等的观法来对治;但怠惰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毛病,要以精进对治怠惰散漫。虽然道理懂了,但是知道不行道,就是毛毛道,行道不知道,这道也就不可能走得通了。

  想破除四大的束缚、五阴的遮蔽、六欲的牵引、七情的逼迫、想除掉三重烦恼,都要依靠精进修持。知道方法了就要去行做,就像挖井一样,选好了地方,也知道要怎么做了,不去挖水不会出来,哪怕就差几厘米,不挖也是不会出水的。因为怠惰是很普遍的毛病,所以精进是修行到某个阶段必然要落实不懈的。没有人站你后面,每天提点要怎么修行;没人站你的后面,告诉你今天你的功课没有做;没有人成天随着你,告诉你这是不可以的,那是不对的。所以当我们学佛,升起了那份沉甸甸的心念,扛上了艰巨的责任,就意味着这条路上可能要非常的孤独,少有陪伴,那么要不要一路前行?

  把功课表拿出来让大家有个目标,有个动力,有个方法,有个过程,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做了定课,就会持续不断地坚持,这种坚持,只要是对的,一定会得到良好的回馈。只是每个人的状态不同,所以反应出来的情况也不会一致,所以不要去追求一致,如我常常说“不必求同”。

  五、要知道有一天我们可能要面临去教化众生,为了完成好这个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个宿世以来的使命,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要通过广泛地学习和宽泛地听闻,成长智慧,成就辩才。

  有没有准备好充足的武器和弹药?有没有做好战斗的培训?这是非常重要的。从这第五条开始,世尊就引领我们进入到大乘的修持中了,不再提自己出轮回,不再说你自己要断除烦恼,也不再说你的生死大事你还得去处理;这些都到手了,才进入到这一段的修持中,才进入到大乘度众生的任务中。

  怎么去和众生沟通,如何去教化他们?要先拥有一个能沟通的平台,去落实把佛法的道理讲给他们,这就是辩才无碍的重要性。没有辩才,言说偏离佛法的要义,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只要不偏离核心区域,有些微细错漏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用广学博闻来实现成就辩才。如果只是去强调多学习,就会出现偏差,所以我们要广学博闻的是出世间的法要。第五条就提出了要教化一切的众生,帮助他得到究竟圆满的大快乐,这就是大乘发心,如果没有大乘的发心,想趣入大乘菩萨圣位是不现实,也是无法企及的。我们能否激发帮助众生得到大快乐的心愿呢?这就是大乘的入门。

  常常和大家说发心,不是闲着没事没东西说,因为这是门槛级别的问题,钥匙一类的关键点,虽然很小很不起眼,但是决定了事物能否继续发展,所以这个部分必须搞得清楚。我们发出大乘的心、度众生的心、利益众生的心没有?如果发出来了,学的法虽然可以是小乘的,但是只要能拿出来利益众生,这就是大乘的法。而如果没有发出,就算做了种种布施利乐都是出于自身考量,那就是人天福了。

  六、怎么面对贫苦多怨的情况。贫苦因为财布施做得不好,所以没有财富的回馈。多怨就是内心不平静,就是愚痴,又回到心地上,这个心上种的满满都是仇怨,怎么可能成就美好的果实?所以想有好的结果,从转变心念开始,懂得道理了,再去做想得到的因缘,才能期望得到果实,不然只张嘴等馅饼是不可以的。

  怨恨的心,必然激发各种恶劣的行为,这些行为就是贪嗔痴,就是罪过,就是罪恶;所以菩萨要懂得这个道理,要和众生结善缘,要用到菩萨的四摄法,分别是:爱语、布施、同事、利行。通过这四种行做和众生结善缘,以期成为度他们出轮回的机缘。

  到此非常重要地提点了布施,如果不去和众生结缘做布施,众生和佛菩萨就会一直是平行线,不会有交集,也就不会有被度的可能。我们看到很多人是菩萨来的,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在这世间行做的种种其实就是结缘而来,有的菩萨要在六道中和众生结更长久的缘。比如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他们都是无量无边劫以来就和众生结下深缘,这个缘分才是以后能度化众生的根源。我们表面上去供养佛菩萨,实际上你能供养佛菩萨的行为是你自己的心念吗?这是各种情况的结果,各种加持努力的结果,才会让我们和佛菩萨结下这个缘分,成为被度的机会。

  菩萨在做布施的时候,应如《金刚经》中提到的“无所住而行于布施,不住于相行布施”;但我们不能按断四相论,于是要有一个过渡、一个台阶,布施的时候不要去挑人,不要去计较过去善恶。因为我们布施不只是积累福德,还要通过布施断除自己的贪欲,从这个布施中和众生结缘。从这三个角度来说,我们都不能去挑选布施的对象,也不能心里有分别地去做布施,有分别地去做布施如人入暗,虽有眼目却无所见;不住相、不执着、不分别地去做布施,就日光明照,有目人自然得见种种。

  不能说这个人和我有仇就不去布施,度众生依然是这样的。不管是六亲眷属,还是冤亲债主都要去度,因为都是有缘的,只是这些缘的类型种类不同罢了。所以不要去贪求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而是要把握大方向,这样布施就有无量无边功德,而不能做到这个,稍微稳妥一点也可以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

  因为菩萨不受福德的缘故,所以说菩萨在行做布施的时候,还不能想我这样做有多少福德,这样想就不能说这个人是菩萨,因为他还有相,有外在的尘相,还有内在的我相,还有我执的一系列的相,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叫做菩萨呢?

  七、要知道五种欲望他们的过患。不管是深潜在五蕴的欲望,还是财色名食睡的欲望,不管是过分放逸,还是会留下后患,都是要谨慎注意的。虽然我们还是一个轮回众生,但我们不应该以这个来给自己贴上标签,画地为牢在这凡夫的生死中。

  我们虽然是俗人,但是我们学佛了,在学佛菩萨们的行做,在跟随三宝修持,所以应该对三宝行恭敬念。有的僧人行做不那么令人信服,但是我们也要出于对他这一领袈裟恭敬,法赖僧传,僧人是佛法流通的主力,是佛陀住世的代表,是清净行做的榜样,出于种种原因要恭敬尊重。能发心出家本身就非常的不容易,很殊胜,遇到真正修持的僧人,他们梵行高远的能慈悲一切,这样的僧人堪受人天供养,也当然值得我们追随学习。不为别的,这一身行做就足够我们学习很久的。这里我们应该学习的:一是心量;二是行做;三就是精进修持的方法。依然可以理解为“信愿行”必须具足,如果对此人无法信受,也自然不愿意跟随,更不乐意听他的指引。

  让人信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信受他,而有的人却不能信受呢?就如四摄提到的菩萨和众生结缘的问题。缘分的深厚程度决定了后世遇到的概率;缘分的性质,决定后世遇到后的情况。这样我们就能理解菩萨在世间行做,化种种身在做什么了,其实根本目标就是度众生,但是因为众生刚强难化,不给点利益是不会跟随的,所以就得千辛万苦地给众生利益,让他们一点一点的靠近。所以我常常和大家说:欢迎你们上贼船,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得来,还有很多同修在下面晃悠,就是不想上。

  八、生死的痛苦逼迫,就像猛火烧燃一样;菩萨发大乘心,慈悲一切,要代替众生受那么艰难重大的苦痛,给我们剩下小小的痛苦,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觉醒。

  有的人学两天佛了就开始说:我怎么可能遇到这样的不顺呢?佛经不是说读佛经就会得到种种的顺利,种种的恶事都不会轻易的听闻到吗?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事情呢?我们如果知道自己造业时候多招人恨,就知道自己今天承受的已经是轻如鸿毛了,连这点都不能承受,等菩萨不代替我们承受大痛了,重压下来,我们必定粉身碎骨。

  每每思维到佛菩萨的伟大,都会由衷地生出一种真正的敬仰、恭敬、赞叹,这是真正得利益的地方。我们看到佛菩萨的行做是多么的殊胜,他们的种种行做、种种功德利益是多么不可思议,这时我们的心念其实是贴合在佛菩萨这的,这时我们没有造作业力,没有造作恶因,而且用佛菩萨的净行装点了自己的心地,这时种下的就是佛菩萨的因,必定成就佛菩萨的果。如称念阿弥陀佛一样,念佛是因,成佛就是果了。我们常常心心念念都是佛菩萨,心满满的都是清净觉悟正能量,不会去造作贪嗔痴的行为,这就是解脱。

  看到佛菩萨是怎么行做的,我们崎岖前行,努力学着他们的样子,这就是在学佛。佛菩萨的心慈悲柔软,我们也学习这慈悲柔软,学习用智慧来做照明,指导慈悲行,这样智慧有了用武之地,慈悲也有的放矢,两全其美;如果只去行做一个会出现偏差,为一个善行但是却造作了很多恶业,这个善虽然看上去是善,但是本质里却是恶的,没有这个善怎么可能形成这么多的恶呢?就像一个小孩生下来 办满月酒,于是被杀的那些生命必须要算账在这个孩子头上,那个连吃馒头都不会吃的孩子就挂了好些命债,有的人说这不公平,是啊!六道里不讲公平,因由你的缘故促成的善,这就是你行做的善;因为你促成的恶,这就是你做的恶。

  在人世间行走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要乱说话,也不要动不动就和人扯起闲篇没完没了,说两句寒暄寒暄,然后该忙什么马上去干活就得了,别摆龙门没完没了,那就是地狱客了,不是佛弟子。

  如上这八条,简单粗暴地和大家又聊了一下下,这八条都是佛菩萨觉悟过的道理了,也都是佛菩萨真正经过的道路,我们如果想成就为佛菩萨也必须因循此路而得成就,所以希望大家提起精神,精进勇猛。

  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八大人觉经略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修行)(五明学佛网:学佛       修行)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