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林清玄动人禅话:平常心观自在


   日期:2017/10/14 2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万物有灵

  1、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

  2、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

  初心不改

  1、 在缤纷灿烂的花世界里,“忘情花”不知是哪一位高人的命名,它为昙花的一生下了一个注解,昙花好像是个隐者,举世滔滔中,它固守自己的情,将一生精华在一夜间吐放,美得那么鲜明,那么短暂。因为鲜明,所以动人;因为短暂,所以难忘。

  2、我们不是圣人,不能忘情,再好的歌者也有恍惚失曲的时候,再好的舞者也有乱节而忘形的时刻,我们是小小的凡人,不能有“爱到忘情近佛心”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藏情”,把完成过、失败过的情爱像一幅卷轴一样卷起来放在心灵的角落,让它沉潜,让它褪色,在岁月的足迹走过后打开来,看自己在卷轴空白处的落款,以及还鲜明如昔的刻印。

  随适而安

  1、第一流的人物,不在于拥有多少物,拥有多少情,而在于能不能在旧物里找到新的启示,能不能在旧情里找到新的智慧,进出无碍。

  2、心里的慰安比实际的生活来得重要。只要在困难里可以坦然地活下去,就没有走不通的路,因此如何使自己的心宽广、乐观地应对生活,比汲汲营营地想过好日子来得重要。

  活出自己

  1、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面用窗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心广大,书房就大;心明亮,世界就明亮;心如窗,就看见世界;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

  2、人的伟大与否,和职业、地位,乃至身体的残缺都没有必然关系,就在我们生活四周,有许多卑微的小人物,他们也像路灯一样放射光明,教育我们,使我们能坦然走向一个有更高超志节的世界。

  3、人生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往事,是一场梦;一部分是未来,是一点儿希望。

  离苦得乐

  1、许多曾受过情感折磨的人,他们有许多经验、方法,乃至智慧,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治感情的失落。可是他们不能代我们受折磨,失恋到最后只还原到一个单纯的动作,就是让事情过去,自己独饮生命的苦水,并品出它的滋味!

  2、我们在生命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使我们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苦的人,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更巨大的苦难,也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世上的别人,有许多正拖着千斤重的脚,在走过火热水深、断崖鸿沟。

  3、假若说,人心的价值是一滴水,万物存在的价值是一片广大的海洋,那么唯有发现心里一滴水的人,才能体会海洋也是一滴水的汇集与映现。轻视一滴水,就是轻视整个海洋,而能品味一滴水,也就能品尝海洋的真味了。

  无宠不惊

  1、使生命感受到丰盈的,不是欲望的扩张,而是心灵深处的触动;使生命焕发价值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开发了多深的智慧;使人生充满意义的,不是对某一个目标的奔赴,而是每一步都得到心安与落实。

  2、“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愿我们在观莲花的时候,也能反观自己的莲花,在我们一念觉悟、一念慈悲、一念清净、一念柔软、一念芬芳、一念恩泽等等菩提心转动的时候,我们的莲花就穿出贪嗔痴慢疑欲望的水面,在光明的晨光中开启了。

  3、一个人在繁华的时候,很难体验真淳的可贵,等到“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时候往往已经来日无多,如何培养一种胸襟,在繁华之际便知道真淳的可贵,在不凡的时候,就认识能平凡生活实在是人生的幸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平常心       观自在)(五明学佛网:平常心       观自在)  

 杨佛兴居士:评“平常心是道” 

 郭元兴教授:人间佛教与平常心是道——答汪燕鸣先生问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什么是平常心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如何观自在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6.平 

 麻天祥教授:超越与回归的“平常心”——论道一对禅超二元对 

 刘先和居士:平常心是道 

 衍慈法师:「平常心」是什么? 

 雪漠:什么是真正的平常心? 

 雪漠:超越之后才有平常心 

 曹越:观自在的境界 

 心律法师:最难不过“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