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89集)


   日期:2017/10/17 15: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O七二页倒数第四行,科题,「叹信受实难」。这个「叹」字是叹息的意思,也有赞叹的意思。信受,前面所说的,实实在在很难。佛陀说这些话,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看到经文,或是听到这句话,有很深的感触,似乎释迦牟尼佛就在我们面前,为我们宣说。末法第二个一千年,距离佛陀当年在世(那是正法)三千年了,三千年的今天,佛法遇到的难,不是一般的难,是很严重的问题,难信!我们看经文: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这几句话一直都说这个「难」字。我们今天遇到了,无比的幸运。怎么样?是不是真的信受奉行?如果是真的,那就恭喜你,你实在是佛陀,释迦、弥陀所称赞的『难中之难』,你真难得,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如果我们不能降伏习气,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你遇到了,这一生也不能往生,也不能成就,那就是此地讲的「难中之难」了。

  我们看下面念老的开示。「右叹闻经信受为难中之难」,听了怎么?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信、愿、持名这四个字他缺少,缺少一个都难成就,四个都缺少,四个字都没有,那这一生这个缘分错过了,你没有抓住,空过了。释迦牟尼佛看到了,阿弥陀佛看到了,在这个地方说出难中之难。我们接著看下文,「令人知经之难闻,生敬重希有之心」。我们听了,有没有生起对这个经典、对这个法门生起稀有之心,敬重、稀有。『兴世』,「出兴於世也」。《资持记》里面说,「佛身充满,随物现形。示生唱灭(示现生灭),拯接群品」。群品就是人品类不齐,有善根深厚,有善根浅薄,有聪明才智,品类众多,都是佛菩萨度化的对象。「据娑婆所见」,这是说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三千年前出生在印度,「诞育王宫」,他生在帝王家,贵为太子,「厌世修行,降魔成佛」,这个降魔,就是放下一切烦恼习气。魔里头最大的魔是烦恼,叫烦恼魔,折磨你,让你没有办法成就。所以出兴於世。

  下面是念老的话,「盖谓佛身遍法界,无有来去;三际一如,本无生灭」。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这几句话的意思很难懂。佛身确实遍法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所以你念佛,佛就现前,念菩萨,菩萨就现前。为什么我们念了这么久,佛菩萨没有现前?我们念得不诚恳,念得没有恭敬心,不相应。为什么没有恭敬心?念佛里面还夹杂著念头,所以没有感应。念佛如果是一心称念,没有一个妄念夹杂,就有感应。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杂念?这是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太重了,连我们念这一声佛号,这么短的时间「阿弥陀佛」,你看这么短的时间,每一个字里面都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真难!为什么难?烦恼习气难断。

  下面这几句,我们要记住,这是事实真相,不是假的。佛身法身遍法界,应化身也遍法界。我们每个人跟佛没有什么差别,每个人都有法身,你的法身也遍法界,佛身也遍法界,佛觉了,我们迷了。如果我们觉了,我们也立刻就知道,自己的法身遍法界,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遇到有缘众生,什么叫有缘?心地清净、平等,觉而不迷,我们经题上说的,这就有缘。遇到这样的人,清净、平等、觉的人,他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想见佛,佛就现身,没障碍。证明佛身遍法界,无有来去。我们今天见不到佛,见不到菩萨,是自己的业障深重。

  底下这几句,我们接著说,「三际一如,本无生灭。只为应机度化,故现出生王宫,出家修道,降魔成佛,此即所谓兴世」,出兴於世。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个榜样给我们看。根性利的,过去生中修积累积的功德很深,这些人一看到这个现相,他就觉悟了。有没有?有,这些人都是菩萨、罗汉化身,他们知道。他们来干什么?帮助佛教化众生,佛是主讲,他们是助教。根利的人,不必很长的时间就开悟,得定、开悟!像世尊当年在世,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都是根熟的众生,不必听佛说法,看到佛一举一动他就明白了,上上利根之人。没有生灭,示现生灭,这只是为应机度化,现出生在王宫,出家修道,降魔成佛,此即所谓兴世。

  『难值难见』,不常见。释迦牟尼佛出世,灭度了,下一尊弥勒菩萨,要到这个世界上来示现成佛,时间长。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好多次的成住坏空,才有一尊佛出现,所以佛出现在世间,真的是稀有难逢,难遇到,「值」是遇到,难见到,我们今天算不错了。「《净影疏》云:明值佛难。生当佛时,名之为值」。值就是遇到了,你生到这个世间,正好佛在世间教化,跟释迦牟尼佛同一个时代,有缘遇到,稀有难逢,见到佛了,听到佛讲经说法。「诸佛经道,难得闻等」,这是说明法难闻、佛难遇到。「於中先明经教难闻。手得经卷名为得,耳听曰闻。亦可领诵名之为得,耳餐称闻」,这都难。所以说『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善知识」有个注解,「谓於我有益,导我於善道者」,引导我走善道。「知谓知心」,心真诚善良。「识谓识形」,是认识他的相貌。「如《法华文句四》曰:闻名为知,见形为识」,叫知识两个字,「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益是利益,帮助我认识菩提大道,帮助我学习菩提道,帮助我,成就我,菩提道上一帆风顺,这都叫善知识。「故知此知识二字,为知心识形之义」。善知识也称之为善友。「相识相知导我於善之人,称为善友,即善知识也」。

  「又《圆觉经大疏十五》」,有几句话解释善知识,「善能知真识妄」,这个意思深,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知真识妄,「知病识药」,知道你病在什么地方,也知道用什么方法对治,这样的人「名善知识」。念老说,「是谓能了别真妄,通达真际,知众生根,应病予药,名为善知识也」。这几句话很不容易!通达真际是对佛法通达;了别真妄,哪是真的法,哪是假的,现在这样的善友很难找。现在这个时代,善知识愈来愈稀有、愈少了,为什么?学佛的人很多,都学佛的形式外表,也读经,经里面的意思不明了,也遇不到善知识,这都叫业障。

  要学佛,首先得消业障。消业障也要靠善知识,为什么?我们自己不知道自己哪些是业障,换句话说,修行无从下手。我们在一起学习讲得很多。毛病、习气很多,这不是一生造成的,过去生生世世无量劫来,薰染成了习惯。六根,真的修行人都知道,怎么个修法?六根在六尘境界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事,那是什么?般若智慧。如果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随时很快的就起贪瞋痴慢,就起妄想、分别、执著,这个麻烦就大了,这是众生六道轮回的因,真正的因。我们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一接触是不是就起贪瞋痴慢?就想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业障。障碍什么?障碍我们的清净心,真心,障碍我们的平等心,障碍我们觉悟的心。清净平等觉是真心,真心迷了,真心里面有严重的障碍,变成了妄心,妄心造生死轮回,造业,真心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於是念佛不能往生,原因我们明白了。明白之后,重要的是细心的观察,高度的警觉,这些妄想杂念一出现,立刻就把它降伏,不让它继续,这叫修行,这叫功夫。古人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是正常,为什么?你是凡夫,你有业障,这是正常,起来随它起来,要觉悟。你觉悟得太迟了,你觉悟,它已经造业了。觉,最好的方法就是佛号,阿弥陀佛,妄念一动,一句阿弥陀佛提起来把它压住、把它转变了,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无比殊胜的法门。念经也好,像《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够在业障现前的时候,立刻提起这两句经文,马上就压下去了。要会用!用在对治烦恼,对治起心动念。这些人教导我们,提醒我们,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下面《安乐集》,依《法句经》里面所说的,「佛言,善知识者」,什么是善知识?「能说深法。谓空、无相、无愿。诸法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究竟如如,住於实际」。这些话真的是有深度,句句都是有深度,说了怎么样?我们听不懂。什么叫空?什么叫无相?什么叫无愿?《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你身上周边拔不掉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怎么样?放下,真的要提起。最明显的就是念头起随它起,把念头集中在佛号上,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念掉,一扫而空,这就对了。这是对付烦恼习气的好方法,用经文、经句,用佛号。或者是用,方法很多,就八万四千法门。决定要觉悟,决定要把烦恼降伏住,正念生起来。读经是正念,念佛是正念,念菩萨也是正念,养成正念的习惯。

  我们再看下文,「然於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一切法,是为善知识」。这个善知识是佛陀,这个善知识是菩萨。下面接著告诉我们,「善知识者,是汝父母」,我们菩提道上要依靠他,「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眼目,能见一切善恶道故;善知识者,是汝大船,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识者,是汝絙绳,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该经复云: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无上正等正觉,菩提是觉,三翻作正,中国意思是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是无上,无上正等正觉是佛所证得的,菩萨跟他接近,还没有真正得到,是等觉菩萨,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满成佛了。

  下面「又《法华经妙庄严王品》」,里面也有这段话,「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一句在大乘经里面很多,到处可以看见,佛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通常把它省略掉,叫发菩提心。这句话原本的意思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翻成中国的意思。这叫菩提心,菩提是觉。《法华经》里面说的这个,也是讲到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欲证菩提,当求善友。求友之道应如《圆觉经》所云: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经示曰,欲求善知识,首须求具正知见之人」。这一段话提醒我们,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到哪里去找真善知识?如果不是善知识,他把方向导错了,不是走的菩提正道,很大多数的都是走向三恶道,很麻烦。三恶道里头最可怕的地狱,诱引我们入地狱道的,太多太多了,到处都看得到;引导我们到三藐三菩提的,太少了,没看见。这是我们现前的社会,所以我们成就难。首先我们要培养一个,有能力观察善恶、是非、邪正,要有这个能力,先度自己再帮助别人。如果自己不先干,你讲给别人听,人家不相信,人家先看你的样子,再听你的说话。

  什么是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什么叫住相?住相就是著相。你所看到的,你记在心上,你忘不掉,为什么?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明白的人,有善根的人,他知道,所有现象都是假的,他看到了,看得很清楚,看了怎么样?不放在心上,叫不住相,心上干干净净。住相是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他有取有舍。取舍都错了,为什么?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取它干什么?你取不到。舍什么?根本不需要舍,根本就没有,不存在,你舍它干什么?没有取舍。不生好恶,不会在见色闻声,产生你喜欢它、你讨厌它,没有这个现象,这都是妄相、都是错误,为什么?你的心被染污,你的心不清净。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些东西,平等心里头没有高下,是非、高下统统没有,见色闻声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清净心现前,好,这就是三藐三菩提。

  「何谓正知见?《圆觉大疏》曰:善达觉性,不因修生。抉择无疑,名正知见。」善达,达是通达,通达什么?觉性。不是修行所生的,觉性是自己本有的,这个要知道。本有的现在被无明障碍住了,无始无明的烦恼障碍住了,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妄心阿赖耶识。觉性就是真如自性,就是真心。记住真心本觉,与修行不相干,不是你修它就有,不修就没有。但是这些话不能听错,听错麻烦可大了,这是教你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觉性,晓得它是本有的,只是现在不觉了,现在生烦恼,不生觉性。我们只要断烦恼,不要断觉性。只要断烦恼,觉性自然现前,觉性现前就是所谓开悟,有大悟,有小悟,有大彻大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大悟、小悟与觉性统统有关系,就是你的障碍去掉一些了,觉性现出来了,再去一点,觉性现得大了,就这么个道理。虚妄的、假的不去理它,也不必去明了,就对了,就正确了。它是假的,你也不需要去著相,也不必去远离,远离也是相,都是在迷,都不是觉。觉,觉了没事,有事还是不觉,没事是觉悟。这些话要听清楚,要搞明白,不能够囫囵吞枣。

  觉性,下面写得好,《圆觉大疏》里头这几句话说得好,「善达觉性,不因修生」,很重要,不因修生;「抉择无疑」,你选择没有疑惑,这叫正知见。「觉性者,性觉妙明也」。《楞严经》上佛常说,觉性是什么?「性觉妙明」。性是自性,自性本来是觉的、本来是明的,明上加个妙,告诉你它是自性觉。它这个明不是修来的,自己本有的,只要障碍去掉了,它就放光,它就遍照大千世界。所以「善能通达本有性觉」,性是觉,觉而不迷,识是迷而不觉。教下有所谓转识成智,把我们迷而不觉的识,六识,眼耳鼻舌身,再加个意,这是前面六识;第七,末那,末那是染污;第八,阿赖耶,阿赖耶好像资料库一样,无量劫来所有你这些妄心里面东西统统装在里头,像仓库一样,装在这里头,它变成了六道轮回,变成了生死苦海,轮回很难出去,转识成智才能出轮回。

  轮回是妄心变现的,觉性是正知,所以佛教我们,用真心,不要用妄心。什么是真心?诚意正心儒家讲的,就是佛法讲的真心。修行要在这上下功夫,处处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不用虚妄,这就对了。真诚帮助你正心,帮助你回归到真心。希望我们在一生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用什么?诚意正心就对了。儒家用这个来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太平。中国传统文化太好了,不能不学,不学不是中国人,中国人必定要学,哪有不接受圣贤教育的道理!善能,不必人教,无师自通。怎么通法?放下一切烦恼,放下一切恶业就通。儒跟佛在这方面讲得完全相同,儒家讲格物致知,格物是什么?放下欲望,致知,智慧出现,都从这下手的。所以下手是相同,成就果报一样,中国人称圣人,印度人称佛陀,圣人就是佛陀,佛陀就是圣人,是一不是二。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走菩提路,看破,放下,意就诚了,心就正了,到意诚心正就身修了,身心健康,你这一生才能快乐幸福。我们要身心健康,从《大学》、《中庸》学习,从大乘经典里面学习,好,真的能达到,能满足你的愿望。我看孔子就像佛陀一样,看佛陀像孔子一样,他们下手处相同,果报也相同。

  「无疑者,於第一义而不动也。心不住相」。第一义这是佛学的名词术语,不好懂,我们这个资料里头有,诸位可以查查看,第一义,《佛学辞典》也有。第一义是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个时候如如不动。菩萨所修的,主要就是要到第一义。心不住相。「《大疏》曰:言心不住相者,离凡夫烦恼境界,若有少法当情,皆名住相。乃至菩提涅盘,尚不取著,何况世间梦幻境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下一次,我们从「心不住相」这个地方看起,一O七四页倒数第三行,我们从这学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净土大经科注)(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净土大经科注)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