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学佛人最忌讳什么?


   日期:2017/10/18 7: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的人最忌讳分别心,可是当你还没有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分别,只有你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例如到达了七地或八地菩萨的境界,你做任何事情,自然就不会分别了。

  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证到了无师智,证到了不退转的位置,你一下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那么当你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社会的现象,你能够一下子去改变吗?这时你该怎么办呢?做好自己吗?如果只做好自己你就不是菩萨了,所以要去普度众生,什么叫做普度众生呢?就是为人民服务,教化众生。

  教化众生就要为人民服务,你把他服务好了,就把他教化好了,教化好了他就超越了,他就没有烦恼了,你也就没有烦恼了,他没有超越,还有烦恼,你也没办法完全的超越,也一样有烦恼,为什么呢?

  你和他是一体的,就相当于父母亲很聪明,解脱了,超越了,脑袋开窍了,没有烦恼了,可是他的子女,还没有开智慧,没有开窍,没有超越,那父母亲真正的喜悦心能够升得起来吗?

  再例如一个单位的领导,他超越了,解脱了,他很喜悦了,但看到身边的这些员工,都很无知,很烦恼,作为领导,他高兴得起来吗?如果说这个父母很高兴,领导很高兴,那说明父母心中没有子女,领导心中没有这些同事,是不是这样?

  就像我们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都达到了小康,我们国家主席才真正高兴得起来,这就是他想要的,因为国家主席心中装有他的臣民,过去都说老百姓是皇帝的子民,是不是?

  过去的君王把老百姓都当作自己的臣民,把这个国家当成他的家,把天下当成他的家,所以他才会当作家务事来做,会把它当作家事,家业来做。

  今天我们的这个体制有变化了,领导人是五年换一届,那他在任的这个期间,他一定是把天下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的,一定不会把天下事当作别人的事,否则的话他当不好领导,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为人一生,我们能够给世间留什么?最后无非就是一个名字,其它什么都带不去。如果你有责任心,你的境界够了,格局够了,就会在你执政期间,给老百姓带来很多福泽与恩慧。如果你的格局境界不够,你在位期间,老百姓就不能从你那里得到真正的实惠、好处。

  所以至古以来有一种说法:帝王都是真龙天子。为什么把他视为天子呢?因为他的心包天下,把每一个老百姓都当作他的子民,和他都是一体的。

  既然是一体,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不能说你和我没关系,我和你没关系。佛教里面讲万物一体,你解脱了才是我真正的解脱,我解脱了也才是你真正意义上的解脱。

  所以佛菩萨降临在每一个领域里面,并不是说佛菩萨一定就是出家人,剃着光脑袋,穿着袈裟。每一个领域都有佛菩萨。他能够在他的领域里面,给大家带来欢笑,带来阳光,带来快乐,带来幸福指数,能够创造社会价值,他就是佛菩萨。

  包括每一个人,能够在他的本职本位上做好做圆满,也是佛菩萨。因为菩萨分十个级别,有大菩萨,小菩萨;大菩萨的格局大,他利益的众生就多,而小菩萨可能境界小一点,但他绝对不会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他会把自己做得很好,这也是菩萨。

  如果说我们不能够给对方创造实惠,创造价值,那么只要做到不给对方带来麻烦,带来负担,也是在做功德。

  你给别人减轻了负担,怎么不叫做功德呢?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给对方带去好处或是创造价值,带去一些实实在在的钱财等才叫做功德。

  佛教里面有一个理念叫做:管好你的身口意,不要给别人犯错误的机会。往往别人犯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管好自己的身口意,才给了别人一个犯错误的机会,所以别人犯错造业了,也有你的一半。

  如果你把自己的身口意管好管到位了,别人就没有犯错误的机会,哪里又会造业障呢?

  所以世间法才有一个理念叫做:行贿和受贿是同等的错误,是不是这样?如果你懂了这个道理,就能够理解佛家的因果业报是同一体的。

  话又说回来,虽然你是个信徒,但不要认为我学佛了,这个国家和社会就跟我没关系。自古以来成佛的人,他在哪里普度众生?在娑婆世界,回到这个社会上,才把他的功德修圆满了。

  他修行的时候,离不开娑婆世界,他修行成就了以后,为什么还要回到娑婆世界?所以有这么一句话:离开众生就没有三藐三菩提。意思就是离开众生,就没办法证到圆满的果位,离开娑婆世界,就没有办法修到功德圆满。

  自古成佛者,从来不在天上成,在哪里成呢?各位菩萨们,你们想修福报,修功德,甚至想发财,在哪儿发呢?在娑婆世界发,在你的家庭以外发,而不是在你的家庭内。

  所以不要每天呆在你的房间,把窗帘拉上,要出去努力工作,去和你的领导,同事打成一片,去接受他们。正因为你把自己封闭起来了,所以你才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有问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大和尚       学佛)(五明学佛网:万行大和尚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