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越付出,越拥有,成就的秘决


   日期:2017/10/24 10: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释迦佛成道是坐在菩提树下,而示现涅槃是在娑罗双树间。在前文我们提到,《佛说阿弥陀经》里涉及到的树代表戒定慧的慧,因为树木有生长之意,虽然树木参天,但是也会在过程中受很多影响,代表修行获得智慧是早晚的事情,只是其中种种的缘会对结果有影响。也代表想修持获得智慧是需要坚持和忍耐的,不可能种下了种子马上就要他发芽,马上长大成为栋梁之材。树木参天并非是为谁家做房子长的,一棵树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树木越高大,对生态的贡献也越大,树木也会为动物生长提供条件。

  三草二树喻

  在《法华经》里有三草二树喻,这是在法雨喻中的一个连环喻,大树指代大菩萨,小树指代小菩萨,还有种种的草,代表了种种心量心态的众生。当法雨遍洒的时候,山河大地同沾法益,大树会吸收更多,小树也会比那些草吸收更多,这就如之前常常说“有容乃大”了,心量的大小决定了成就的大小。再把树和智慧联系起来就有了一个很有趣的推演:大树是因为心量大、扎根深,所以大树的智慧也更圆满;小树相比大树,心量略小、根扎也没大树深,小树的智慧比大树就略逊了。

  越付出,越拥有

  除去品种问题,各位是否想过大树和小树都是同一品种,大小树有什么差异呢?我们表面上看是树扎根深了,根基稳了,然后上层建筑可以更高大,可以有足够的定力抗倒伏了,那么大树怎么成为大树的?

  植物的成长依赖光合作用,高大树木的叶子可以吸收更多的光,然后通过叶片的气孔释放水汽,形成了对根部水分的吸引,树木通过水分的流动,将更多的营养物质传递到树木上,作为成长的助力。这一运动的根源就是由释放水汽开始,叶子吸收了阳光的热量释放水汽,水汽释放得越多,将会形成越大力量的根部吸收水分的情况,也就会让根越深地扎进土壤,吸收深层土壤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所以成为大树的关键动作并非是获得,而是付出。将水分更多地释放出去,就会吸收更多的水分,这些地下水由土壤和树木的过滤,成为更干净的水汽,释放到空气中形成云,凝聚成雨云,再由风吹到哪里,水分落下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大菩萨的成就也是这样的,你需要付出,在付出的同时自然而然的会有收获。就像释放水汽,在身体里形成水分通道,释放的越多,根吸收的也就越多,获得的补充和营养也越多,根扎也越深,根深吸收的水分可以更多,可以支持大树释放更多的水汽,这是良性循环。

  《法华经》里佛陀用大树做例子,说大树是大菩萨。我们粗暴地读会以为就是树木的体量大小类比于菩萨的大小,可是如果我们深入理解一棵树木的成长,也必然会理解大树成就的原因。这样一来虽然都是树木,小树他贡献的就没大树多,那么小树如果假以时日也会慢慢长大,他的贡献也会更多,成为大树。所以这个三草二树喻还是很有深度。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佛说阿弥陀经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修行)(五明学佛网:学佛       修行)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