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学睡眠


   日期:2017/10/25 9: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睡眠也要学吗?当然要学!佛门四弘誓愿中说:“法门无量誓愿学”。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表面上看来和一般人一样在吃喝睡眠,但是他们吃喝睡眠的方法和一般人全然不同。一个修行人会善巧地将修行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在生活中磨练自己的心,以达到自觉觉他的目标。

  睡眠对于常人来说,不可或缺。《瑜伽师地论》中说,作为欲界众生的人,其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而成,白天劳作之后,四大种就会衰减,使人感觉疲倦,此时需要以睡眠的方式长养四大种,四大种通过睡眠得以长养之后,疲倦感就会消失,精力会重新充沛起来,有了精力,人才能有力气处理种种事务,精进行持各种善法。

  睡眠应当注意哪些事项呢?或者说如何将修行融入睡眠呢?《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强调了三点:一是睡眠时间的掌握;二是睡眠姿势的控制;三是睡眠之前心念的调整。

  先说睡眠时间的掌握。古人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非常合理,因为日月的运行和人体气脉的运行息息相关。日落之后,人应当以休息为主,不应当再去不停地劳碌身心;日出之后,不应当再处于昏睡的状态,而应当起来活动身心,处理日常事务。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电以及电灯、电视等电器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在日落之后,也可以像白天一样不休息。如今,“晚上不睡觉,白天不起床”已经成了不少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其实这种习惯并不合乎养生之道。白天即使睡很长时间,对四大的长养作用还比不上夜晚睡一会儿。所以,应当尽量将睡眠时间安排在夜晚,不要用白天的大好光阴去睡眠。此外,据说晚上十一点到次日一点为子时,此段时辰为人体气血调整的关键时间,如果一个人在这段时间还不进入睡眠状态,长此以往,会损害身体健康。所以,即使很忙,入眠的最迟时间也不要超过晚上十一点。另外,睡眠时间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长,中医中有“久睡伤神”的说法,所以次日日出之后就应当起床,不应当养成睡懒觉的习惯。

  再说睡眠姿势的控制。《广论》中说,睡前应当先洗脚,然后以“狮子卧”式,重叠左足于右足上,右胁而卧。睡前洗脚,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有助于入眠,在养生谚语中也有“睡前烫烫脚,胜服催眠药”的说法。以“狮子卧”式右胁而卧具有四种利益:一、“令身能不缓散”,也即以如是姿势睡眠可令身体不懒惰和散乱;二、“虽睡沉已亦不忘念”,也即沉睡之后也不会忘失正念;三、“睡不浓厚”,也即不会睡得太深,如同死猪一般全然无觉;四、“无诸恶梦”,也即以狮子卧而眠,则不会做恶梦。反之,若不以狮子卧而眠,则与上述四种相违的一切过失皆会生起,也即若以其他卧式,身体将散乱,睡后忘念,睡眠极重,睡梦不祥。如《瑜伽师地论》中说:“如狮子王,一切兽中勇悍坚猛,最为第一。比丘亦尔,于常修习悎寤瑜伽,发勤精进,勇悍坚猛,最为第一。非如其余鬼卧、天卧、受欲者卧,由彼一切懒惰懈怠,下劣精进,势力薄弱。又法应尔,如狮子王,右胁卧者,如是卧时,身无掉乱,念无忘失,睡不极重,不具恶梦。异此卧者,与是相违,当知具有一切过失。”《宝梁经》云:“仰卧,是修罗卧;覆卧,是饿鬼卧;左胁,是贪欲人卧;右胁,是出家人卧。”所以,在所有的睡眠姿势中,只有右侧卧的“狮子卧”式才是最佳姿势,对身心都具有无量的利益,其它卧姿都不是如法的卧姿。所以,修行人应当下定决心,养成以狮子卧式而眠的习惯。

  睡眠之前应当如何调整心念呢?《广论》和《瑜伽师地论》中宣说了睡眠之前应当通过“光明想、正念、正知、起想”来调整心念。人在睡眠状态时,实际上是处在睡眠心所中,睡眠心所在心中生起的时候,人就会处于昏睡无知的状态,如果睡前强化某种心念,这种心念就会伴随着睡眠心所一直存在。所以,如果睡前思维串习善法,则善心所就会伴随睡眠心所而共存,如果能这样,则睡眠时实际上也处在善心所之中,这样的睡眠就具有修习善法的作用;相反,如果睡眠之前思维串习恶法,则恶心所就会与睡眠心所共存,如此则睡眠就处在了恶心所之中,使得睡眠时也累积恶业。睡眠这件事到底是善是恶还是无记,完全看是以什么心所伴随。所以,睡前思维串习善法,使得善心所与睡眠心所共存至为重要。

  什么是光明想?《广论》中说:“光明想者,谓应善取光明之相,以其光心而睡眠之,由是睡时心无黑暗。”意思是说,睡前应当观想光明,自身处在光明之中而入眠,如果睡眠时能持久地训练光明想,渐渐就会修成睡眠光明,也即睡时心无黑暗。对于修习净土的人来说,睡前观想自己眠于极乐世界的光明之中,此修法极为殊胜,应当充满信心地去串习。

  什么是正念?《广论》中说:“念者,谓闻思修诸善法义所成正念,乃至未入熟睡之际,应令随逐。”意思是说,所谓正念,就是使得通过闻思修法义所修成的正念,乃至尚未进入熟睡时,一直于心中随逐。所以,对于修行人来说,将最重要的修心要领,写成一个祈祷文,在睡眠之前读诵受持,反复思维串习至为重要。譬如,由闻思慈悲心的法义之后就会形成“要将自心安住于仁慈状态”的正念,睡眠之前心中应思维慈悲心的法义,使自心安住在仁慈的正念中,直至熟睡为止。这样修持,可以使睡眠时令正念随逐,令沉睡时等同未睡,心能常常随顺善法而转,于睡眠时亦能修习善行。

  什么是正知呢?也即安住于正念中而睡眠,若有烦恼现起,即能及时觉察了知,并速疾弃舍,心无染著。

  什么是起想呢?“起”是“生起、发起”的意思,“想”是“观想、想像”的意思。“起想”就是对自己所期望达到的状态,用观想的方式来发愿。所以,“起想”实际上就是在睡前要有愿望。《广论》宣说了睡前的三个愿望:一、不越起时之想;二、发起悎寤瑜伽欲乐之想;三、不舍善法之想。所谓不越时想,就是睡前发愿明天在自己所期望的时间起床,不可久久贪恋睡眠。这种睡前的不越时想,会使自己发起警觉之心,睡眠也不会太沉,并会使自己不会超过起床时间而能及时醒觉。所谓发起悎寤瑜伽欲乐之想,就是发愿在睡眠时修习睡梦禅定,身体依靠狮子卧式,右胁而卧来入睡梦禅定。过去,不少高僧大德,依靠睡梦禅定,修成“不倒单”的大有人在。所谓不舍善法之想,就是睡前发愿:如我今日勤修睡眠禅定以及各种善法,明日我亦应如是勤修。由于生起不舍善法之想的缘故,则修持善法的愿望就会相续不断。

  睡眠中大有学问。放眼茫茫的轮回大海之中,因为睡眠不善巧,而增长愚痴、懒惰,致使人生遭遇种种失败和痛苦,最后堕入畜生道的众生不计其数。所以,每一个希望离苦得乐的人,应当仔细思维、观察和比较不同睡眠方式的利弊。观察之后,应当选择大智佛陀所建议的最佳睡眠方式来趋利避害。最后,愿一切众生能从痴睡中觉醒!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