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安士全书新白话版1


   日期:2017/11/5 1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阴骘文广义》原序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行善的吉庆会传到后代)《书》(儒家经典)经上说:“作善,降之百祥”(行善会有很多吉祥)。左丘明(春秋时期人)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祸福不是自己来的,是人为造成的)。所以知道福善祸YIN,是宇宙中必然的道理。三教的宗旨,没有差别啊。儒家人听说因果的道理,是出自佛家,就把祸福吉凶的事,都归到佛门,认为人死了不再有后世,善恶不是都有报应,从而肆无忌惮,就自然放开做小人了。

  文昌帝君,示现圣贤身而为众生说法,著作《阴骘文》,就为教训文人。开端就说:“我十七世都是读书做官的身。”表明人生必有前生后世,没有过断灭啊。接着说“如我存心,天必锡福”(存好心上天一定赐福),表明善恶必有报应,丝毫不会差错啊。到了篇末,明确说:“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意思是随时不忘先贤,随时问心无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其显见他救世的苦心,真诚恳切。不都是我们儒生应当奉行,不敢错失的吗?玉峰的周先生,看遍了儒释道三教的书,综合了百家的理论,为这些内容一句一字的解释,一条一缕的分析。而又推广那没有表达完的主旨,发挥出闻所未闻的新意,扫尽迂腐的庸谈,大破肤浅的陋说,滔滔不绝十万多字,叫做《阴骘文广义》。萧颂僖先生读而快意,可惜他刻印不到一半,就发起募捐。又得到顾受祺先生、金尧封先生、罗允枚先生,协力赞助。于是清河的兄弟,相继促成。完成后,周先生要我作序,我读后叹道:“先生可以说是教人改过。本县的各位先生,可以称得上是捐资而成人之美。善与善相遇,相得益彰。”但愿见到的听到的,身体力行,更能相互劝化引导,不使文昌帝君宝训,成为空话。那么相互成就的,又不只是两三个君子了。我十分盼望着。

  娄东唐孙华撰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君说:“我十七世都是读书做官的,从未对民众有过暴虐。拯救他人的危难,周济他人的急困,怜悯他人的孤贫,包容他人的过失,广积功德,感应上苍。人们能够如我这样的存心,上天必定赐给你福报。”于是告诫人们说:“昔日于公处理案子公正,兴盛了家门(西汉于定国父亲的故事);窦氏救人济事,五子做高官(五代时期窦禹钧的故事);救蚂蚁选中状元(宋朝宋郊的故事);埋毒蛇能当宰相。要广大福田,须要凭心地善良,时时行方便,作种种的阴功,利益他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教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于君主孝顺双亲,尊敬兄长诚信友人。或奉仙修道,或拜佛念经,报答四重恩(父母众生国土三宝),广泛奉行儒释道三教。救急就如要救快渴死的鱼,救危就如要救被网罗的雀鸟;抚恤孤寡,敬老怜贫,措办衣食周济路人的饥寒,施舍棺木避免尸骸的暴露,家里富有就帮助一下亲戚,年岁饥荒就赈济一下邻朋;买卖须要公平,不可缺斤少两,对待下人要宽恕,怎么可以备责苛求?刻印经文,修建寺院,奉献材救治疾病痛苦,布施茶水缓解干渴烦燥;或买物类放生,或持斋素戒杀,走路常常注意虫蚁,禁火不要烧毁山林;点夜灯为了照亮行人,造河船为了帮人渡水;不要上山去网猎禽鸟,不要下水去毒鱼摸虾,不要宰杀耕牛,不要乱扔字纸,不要图谋别人的财产,不要妒嫉别人的技能。不要奸YIN别人的妻女,不要挑唆别人的争斗,不要损害别人的名利,不要破坏别人的婚姻;不要因为私仇,使人兄弟不和谐,不要因为小利,使人父子不和睦,不要倚权势而凌辱善良,不要仗富豪而欺压穷困;是善人就亲近,有德行利于身心,是恶人就远离,有灾殃当下杜绝,经常须要隐恶扬善,不可以口是心非;剪去障碍道路的荆棘,除去挡在途中的瓦石,修理数百年崎岖的路,建造千万人来往的桥;用道理改变别人的错误,捐钱财成就别人的好事,作事须要尊循天理,说话应当随顺人心,随时不忘先贤,独处也知谨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远没有恶事临头,却常有吉神拥护,近的报应就在自己身上,远的报应就在儿孙。百种福德一并到来,千种吉祥聚拢在一起,难道不是从阴德中得来的吗?”

  帝君末后一世

  帝君生在晋朝,姓张,名叫亚,是越人,后来迁徙到蜀地,就是梓潼那个地方了。张亚其人俊雅洒脱,他的文章明丽浩荡,是蜀中文坛的宗师。感叹时事,用心在修道上。他的弟子们,建祠纪念他,祠名叫文昌君。唐玄宗、僖宗,逃避安史之乱进入蜀地,帝君显灵拥护。战乱平息后,朝庭封他为晋王,后人追加称他为帝,是尊敬的意思啊。(四川七曲山清虚观碑记)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

  昆山 周梦颜安士氏述

  “我十七世都是读书做官的身”

  对帝君文义的解说,都是帝君的现身说法,所以用“我”字开头。说“十七世”,特意将我身体中从古到今、生生不坏的东西,指示给后人啊。人们因为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向,便以为形与神都消灭了,没有来生,所以肆意妄为没有顾忌。帝君深怕这种自误误人,流毒不浅,所以把自己的十七世,明明白白正告天下人啊。帝君既然有十七世,那我们都有十七世。于是要行善,想得到身后的福,必定有果;要行不善,想得到身后的福,必定没有果(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著来春谷。人若知道有来生,自然修取来生福)。明白这篇文字开头的话,也明白过半了。

  人们读善书,总是心浮气燥,不能沉思默想。就如“我”字、“身”字,没有不是朦胧混着看的。如果明白“我”可以是“身”,“身”不可以是“我”,这才知道“我”是主人,“身”是客了。而主人是无量劫长存,无生无死;客却是改形换相,忽来忽去。譬如远行的人,或乘船坐轿子,或骑马驾车,种种的变更,但人没有变更。车船轿马,就是身啊;乘车船轿马的,就是我啊。又如人演戏,或扮演帝王,或扮演官吏,或扮演乞丐,种种的变相,但人没有变相。帝王官吏乞丐,就是身啊;扮帝王官吏乞丐的,就是我啊。就拿这一身体来说,视力听觉,就是身啊;能看能听的,就是我啊。身因为有生死,所以眼衰老就渐渐花了,耳衰老就渐渐聋了。我因为没有生死,所以眼虽然花了,而能看的不花;耳虽然聋了,而能听的不聋(若是把视力听觉当作我,又是认贼为子)。所以大人顺应大体,身能为我所用;小人随从小体,我反被身用啊。

  既然可以有十七世,就可以有十七劫,就可以有无量无边的劫;帝君的“我”是无穷的,那么我们的“我”也是无穷了。既然可以是读书的“身”,可以是做官的“身”,就可以是天龙八部、地狱鬼畜的“身”,帝君的“身”没有一定不变,那么我们的“身”也没有一定不变了。而且轮回转世既然很多,那过去世的父母六亲也就多了,帝君过去的缘既然很多,那么我们过去的缘也就多了。那么“我”,就是主人;“十七世”,就是早晚;“都是”,就是机缘;“读书做官”,就是傀儡;“身”,就是皮囊,真是难与俗人讲啊。

  前生后世,犹如昨天的来临,我生命中本来就有的,并不是佛家造出来的。譬如五脏六腑,本来在病人自己的腹中,却因为从医生的口里说出,竟被当成药笼子里的东西呢?人如果没有来生后世,不受轮回,那世间便有多少不公平的事,就是圣贤的观点,也有因不准而不信的了。比如孔子说“仁者寿”,极力称赞颜子(孔子的学生)的仁,而颜子反而早死了;极力厌恶盗跖(孔子同时期的大盗)的不仁,而盗跖偏偏长寿了。君子白白做了君子,小人很愿意做小人,那还是造就万物的主宰吗?唯有前生后世都要清算,这样善有规劝的作用,恶有惩罚的效果,上帝不受“混帐”的骂名,孔子可以避免“无稽之谈”的诽谤。太大了啊!十七世的道理。

  虚无寂灭的学说,不是我们儒家所痛恨的吗?既然痛恨,不可以自己也重蹈覆辙吧。如今讲述佛理用来劝世人,必定说:“作善有福,作恶有祸;明处有因果,暗处有鬼神;已过去的是前生,未来到的是后世。”步步有根据有事实,试问“虚无”二字,怎么能加在寂灭前面?而谤佛的人,却认为“地狱天堂是荒诞,前生后世是渺茫,认为这个人身来无消息,去无踪影。”静下来一想,他恰好中了虚无二字。学佛的人说:“肉体虽有败坏,真性本来没有生死。”而谤佛的人却说:“没有前生,没有后世。”但说是舍弃一身再领受一身,其实是虽然空寂而没有空寂,虽然灭失而没有灭失啊;如果舍弃一身不再领受一身,就是一空寂而长久空寂,一灭失而永远灭失啊。平心而论,试问“寂灭”二字,到底谁应当承受呢?可叹!自身像侏儒,却反而讥笑防风氏(上古巨人族)是矮小,也太过分了。

  用刀杀人,不过是杀人的肉体;若说没有来生后世,就是断人的慧命。杀人肉体,只是害一生;断人慧命,却是杀了生生世世。所以知道劝人改恶修善,还是第二层工夫,先须要辨明既有今世,必有来生,才是根本切要的话。没有后世的话,若是出自凶恶小人的口,人们都会轻视而忽略了,譬如投鸩毒在臭的食物中,吃的人自然很少,所以他的害处还浅;若是出自正人君子的口,人们必会尊重而相信他,譬如放砒霜到美味里,吃的人必定很多,所以他的害处就深了。如果能有理有据侃侃而谈,唯以救世为本心,不作“以顺为正”(孟子语)的妾妇,那他的阴功太大了。

  我们一做书生,就有书生的习气。听到说三世轮回,无论如何不信;即使相信,也不肯说出来。如今觉悟十七世的说法,出自帝君的宝贵教导,可以明目张胆的告诉他人了。为什么?过去不知有后世,所以屈指算来,光阴没有多少了;如今悟到肉体虽然死了,真性不亡,可知这个人身的寿算,原来是地久天长的,是能够改短命为长年的,这是十七世的说法啊。过去不知有前生,所以见天帝天仙、帝王将相,不由得看自己很渺小;如今知道六道轮回中,互相有高下,那豪贵的人生,过去生生世世中谁没有经历过?所以贫贱与富贵能等同,这是十七世的说法啊。过去不明白宿因,所以每当遇到失意,不免有怨气;如今悟到好坏得失,都是宿业感招来的,那么虽然各种不顺,也可以安然忍受,这能消忿怒为和平的,就是十七世的说法啊。过去不明白祸福,所以无恶不作;如今知道行善才能够庇护自身,损人完全是害自己,那么在暗室独处中,自然存有小心警惕念头,这能化贪残为良善的,就是十七世的说法啊。过去不信因果,所以见到善人有祸、人有福,便以为天道难依靠;如今能参照前生后世,就知道福有善恶有祸,本来是丝毫不差,这能转愚痴为智慧的,就是十七世的说法啊。“识得此言真意味,何劳读尽五车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安士全书       白话)(五明学佛网:安士全书       白话)  

 王骧陆居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称佛名号品第九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利益存亡品第七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如来赞叹品第六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狱名号品第五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