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关于僧人行脚乞食的开示


   日期:2008/2/2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时间:二〇〇四年八月十五 集体行脚前的开示
地点:海城大悲寺学戒堂
听众:全体僧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行脚的功德意义
与大家讲一讲行脚前应该知道的一些规矩。我们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以后都行脚,行二时头陀。咱们僧团行脚的历史,从九五年就开始了,一直都在坚持。通过这么多年的行脚,取得了一点儿体会。但这个体会还不是很深的,还要继续行持下去。行脚的功德是很殊胜的,而且意义很深远。但是人必须得长期的行脚,才能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体会它真实的含义。因为我们出家,就是为了了脱生死这个大事情,所以说一切都离不开这个大事情。行脚就是了脱生死的一个捷径。此中的功德,以及这里需要做的事情,那是很多的。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都得必须亲自尝,才知道行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行脚看起来很普通,却又很实际,脚踏实地地去走。为什么说普通,因为我们也不去攀缘,而且眼不观,耳不听,身不去感觉,默默地在走,在行持,做各种修行功夫,在动中来修持(历事炼心)。在外人看来是普普通通,也就是天下一个傻子在行走。不管外界怎么看,我们心里也是这种想法,孤苦伶仃。这种“孤苦伶仃”不是说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所谓的失去,只是失去了我们那种攀缘心。通过行脚,才真正地能把我们的六根回收,能检验出来自己是否在向外攀缘。当攀缘的时候,我们硬把它拉回来,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地断掉六根。因为我们知道,生死轮回,主要就是六根在起作用;如果六根断了,生死根也就断了。轮回就是六根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就在六根门头下功夫!(注: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出家修行,是大丈夫)

行脚的功德很殊胜,为什么呢?因为人在行脚里用心不同(凡圣之别,唯在用心)。世间旅游的,到处攀缘,到处看。而我们不看,随着我们六根收回,内在的功德就升起了(打得念头死,许尔法身活),能升到什么程度,就看我们功夫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只要有虔诚心,十方如来都会加持我们,使我们很快地得到他的功德(法身功德,遍周法界)。什么是他的功德?那就是说,我们没有开悟,令其开悟;开悟了,令其究竟,这就是他的功德。我们知道,行脚从佛开始,一直是不断地行持这个法门。过去的出家人都是行脚、乞食生活。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过去不一样了,有所改变,但成佛的标准没有变。不会说末法时期成佛的标准应该有所改变,有所降低,不会的,永远不会!只是一个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虽然环境不同,但我们的修持还是应该按照佛制去做,这才能成就。

另外还有一种功德,就是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有情的和无情的都能度。凡是能见到我们的、与我们能说上话的,当你乞食的时候,看到你,见到你;布施你饭和不布施你饭的;称赞你的、或批评你的、或诽谤你的,最后都会成佛的(绝对真实,盖佛法无边,不可思议)!通过我们的行走,同时(虽然没能见到,但是通过种种渠道)闻到我们名的,也会成佛!所以它的功德是难思难议,难说难尽的,十方如来都会护持和赞叹。
我们通过行脚,可以真正地悟到了法的实相,无我就是法的实相(三法印即是一实相印)。我们生活在娑婆世界,是很痛苦的。而烦恼不断地增加,就是因为有我。我们的我执和法执特别坚固,我们必须通过行脚才能把它破除,必须借助这个力量。现在为什么修行人多,开悟人少,就因为他没有做这种功夫,很难迅速地开悟和成就。所以说,行脚是我们出家人必须修行的一个过程,行脚也是行菩萨道。你想成菩萨,想成佛,必须得经过这一关。因为佛的戒律已经规定了:八月十五到十月十五,正月十五到三月十五,是行二时头陀行,这是菩萨戒规定的。这也是菩萨行为,也是入佛位。所以,如果你想入佛位,想成就菩萨,你必须这么做。你不做,可以说你不是一个真正的菩萨。所以说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也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今天能有这个因缘,大家能够继续行脚,这是可喜的一件事情。

另外,我们行脚不是非常圆满,而是正在初学。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我们的体会,将来把这些经验都能够让所有的众生,让所有的出家人去检查,让他们去鉴定,让他们随喜和赞叹,让他们去评论,让所有的人将来都能把这个法门,佛的这个戒律行持下去,这就是我们的心愿。

所以说在修行中,行脚是一个很殊胜的方式,关键就在于我们的用心。这里有很多的方法值得讨论。我们今天晚上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讨论过多,简单地说一下。这里面有很多人已经行脚多次了,有一定体会。但终归还是时间短,没有长时间地行持,所以说他的体会,他的深度还是有一定限度的,但毕竟是一个可喜的开始。我们知道,行脚要有一个度众生的心,是度己的同时度众生,要给佛教增光,要行出出家人的本分来。所以说要有决心,不管多困难,我都能坚持到底,就是爬,我也能爬去,我也能爬回来,得有这决心。不管下雹子、下雨、寒冷,甚至有可能出现其他的事情,我都能挺得住,绝不会为它所动摇,这是第一个应有的心理准备。为了度众生,同时也度自己,降伏我慢。因为我们的我慢是很重的,有时候我们很想把它降伏,采取了种种的办法和努力,甚至看经、礼拜,但有时候效果还不行。一到实际中,我们的我慢就起来了,不能迅速地降伏,我们没有掌握降伏它的路径和手段,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这种经验。所以说,通过行脚,可以掌握这个经验,知道我们怎么样来接受别人的帮助。


行脚的心理准备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很多的事情,我们的心理准备也是很重要。首先要有一个挨骂的心理准备。
我们都知道,行脚时候去乞食,很多的情况容易要挨骂的;行走的时候人要说你假和尚;你去乞饭,人家说你是骗子……,等等。毫不客气地向你说很多的脏话,甚至比你小,比你弱的,他都会很理直气壮地向你说,甚至没把你当成一个人来看。在你的感觉就象指责一个动物似的,甚至指责一个他的儿女或者儿孙一样,毫不客气地在批评你、说你,一点儿理由都没有(实际情况比这还要严酷、恶劣)。所以说这就是我们成就的机会,这就是我们成就的功德!因为我们的心往往都是颠倒的,我们只认识到我们所需要的是表扬和称赞,所以产生了我执和法执。利用我们的五官和感受来探取真理,所以你永远达不到真理的位置。当我们接受了这种暴风雨式的漫骂或批评,我们会深深地知道,这是他们付出了很多,而且是在成就我们。我们能欢喜地接受了以后,经过一番斗争,把它融化,吸收,再吸收,反复地吸收,最后生起了清净,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到这时候才知道,真正的宝贝在这里。因为它把我们所有的慢心一下给抛掉了,给我们解剖开,帮我们去掉,用强硬的手段把我们那些污垢给清除了(逆境原是菩提路,谤我者即益我者,感恩一切众生)。如果没有这种强硬的手段,你心里那种污垢是清除不掉的,靠表扬和称赞是做不到的。当我们知道自己有修行有功德的时候,同时也增长了慢心。出外行脚,这种(指责)毫不客气的,连你想的余地也没有,只有一个办法,默默地忍受,欢喜地忍受,就是不断地吸收再吸收,这才能把我们的慢心一下降伏,这里的滋味是很好受的。但是,刚开始也要脸红,忍受不了。你说我是挺大个人,连小孩儿都可以骂我,甚至可以吐我,甚至狗都可以咬我。而且,可能一个要饭的人都可以说我两句,天下这么不平。我们才知通过这个,我们得到了功德,我们认识了我们的法身,也认识了成就我们的道路,它的功德是殊胜的。(谢谢法师指点迷津,除我心病,破我二执,身心清凉,恍如梦醒。生死事大,轮回路险,唯有三宝,救生航船。我开始向往并准备出家行脚乞食了……)

第二个要有吃苦的准备。因为在这条路上要行走,不坐车,而且每天必须完成规定的行走里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用这种条件来要求我们,控制我们的懒散和放逸。这不是着相,而是一种需要。因为我们的心是懒散的,我们的放逸心随着我们的疲劳不断地生起,而不断的出现,不断地在左右我们。所以说我们不能随顺它,而要与它去争夺,产生定力。不管什么条件,我们都要努力往前走,不能回头,不能放松,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只能往前走,不能后退,要有勇往直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心,也是很殊胜的。我们通过它,知道了我们的定力在哪儿,也知道将来的修行应该怎么样去用心。通过它的锻炼,我们的用心也很容易成功;如果没有这种锻炼,我们的心虽然知道这道理,但是用不到位。因为你的定力没有往这方面使劲,刚修一点儿定力,它就跑岔道上去了。因为他没有这种体会,敢于接受的能力。我们的体会都是随着我们的想法,和我们的修行方式所产生的规律而走。这个规律,没有这种体会,它不会破除的,只有通过这种修行以后,才能破除我们的执着,我们才知道这功夫应该怎么用。所以说要有挨骂和吃苦的心。

第三点,因为集体出去,我们要有一个同甘共苦的心。首先我们大家一起出去了,我们有一个什么心?就是说,有一口饭,我与大家一起吃;有一口水,与大家一起喝,如果这一口水只能一个人喝,我只能把这个水让给别人。如果一块木头,落在水里,能救人,同时两人落水,我们这个木头只能让给别人。以自己的牺牲来成全别人,来帮助别人,这是我们修行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我们在集体中必须同甘共苦,而且把自己所有的利益和功德都要回向给对方,回向给法界众生。要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互相关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能说我出去了,这回自由了,我才不理你了,你累了我也不管,你包散了我也不管,你病了我也不管。咱们不允许这样,只要这里有一个病人,我们大家都要帮助;如果他走不动,我们大家抬他。所以说我们修行中不舍一人,只有从我们这里开始,道友之间不舍一人,才逐渐地会形成不舍一众生;如果你在这里都舍掉了,你不会与众生同甘共苦,你也不会把你的利益舍给众生,虽然嘴说,心不行。所以从我们眼前做起,这就是我们很好的机会。

再一个准备,我们行菩萨道,不但要度人,还要度畜生。我们见到所有的众生都要给它进行“三皈”,给它们讲“五戒”,对死的众生进行掩埋。我们知道,对活的众生我们进行帮助,因为它是一条生命,过去是我们前生父母,也是未来诸佛,我们应该帮助。为什么对死的众生要进行掩埋呢?因为所有的众生形象同样是我们父母的形象,我们对一张纸的佛像都要恭敬的。我们对所有的众生,甚至一张皮毁坏了,我们同样也要尊重的,因为它是未来诸佛,也是我们前世的父母。如果众生死后,再暴露在荒野里,暴露在路面上,不断地被汽车挤压,所有的鬼神、其它众生看着,它都会起嗔恨心的。我们也不忍心,所以必须要帮助,不能因小事而不为,看着是小事,实际上不是小事,这个事情很大,因为我们知道,“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对所有的善都能够超然离相(就能见如来),什么叫离相?就是慈悲,慈悲就是离相(一言九鼎,震烁千古)。我们通过这种慈悲的行为,才能达到真正的离相。离相不是目空一切,而是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说对于所有的众生,他都会生起了真正的慈悲;有慈悲的人,才是真正的佛子,佛说慈悲即如来(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契合此心即是成佛),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法器的护持功用

我们为了掩埋众生等原因,行头陀要带方便铲。讲一下方便铲的功德:一是能够指导我们修行。它前面的圆月代表了佛性,表在指引,在指月等等。铲面上的八个环代表了八正道,铲杆的长度代表了十八界与五十三参,后边的圆头代表了圆成佛道,等等。它是禅宗常用的一种法器。不论有没有众生需要掩埋,只要修禅定就必须要带着,等打坐的时候把这铲杖往前一立,立在人的前面,当你昏沉的时候,正念提不起来的时候,这个铲杖就能提醒你。我们不但要提起正念,还要掩埋众生,这是一举两得。
同时还有乞食时的方便,通过摇铲杖可告知对方。还有一个探路的方便。还有一个让别人让路的方便,如果前面有人挡路了,你不能大声喊:“你让开,让我过去!”这不方便,你摇一摇方便铲,对方就知道有人要过去,听到动静后他给你让路。因为喊,不容易叫人接受,但是这个铁环的撞击声,方便铲发出的动静,非常悦耳,它代表了一种六根的回收,这是很殊胜的。当对方看到方便铲的时候,也会生起一个很欢喜的心,一看到僧人的威仪,他会信佛,会对你生起好感,他会去研究佛法,最后他也会成佛的(慈悲至极,大爱无声)。

以前我们行脚乞食走到北京的时候,在掩埋众生,一个蛤蟆皮,正好给埋起来。当时在这条路上只有一个人看到。因为在最近这一段没有人,就那一人看着,我们也没在乎。正好准备休息时,他在那儿休息,告诉我们也过去休息一下。这时候又来了一个人,跟他说话,问:“这群和尚哪儿来的?”他答:“这才是真正的和尚呢!他们刚才看见死的蛤蟆皮都掩埋了,给埋起来,这是真正的和尚。”那个人一听,要掏出水果,也许是钱,要供养,我们制止住他,就走了。就是说,你做每一件事情,这种功德,不论有人看到,或没人看到,有多人看着或少人看着,他都会把它传播开,度很多的众生,所以这个方便铲的作用很大。

也是在北京,走到一个地方,正好要点水喝,因为在北京这个地区,喝水特别难,你要别的可以给你,饭有可能给你,但你要水不见得给你。特别是旁边开商店的,因为他们的水来源都是很紧张,都只带一点儿水,而且特别是夏天,天热,他一般都不给。后来我们需要水,有个修自行车的老人,他一看拿方便铲就给水了,同时感叹地说:“我已经六十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和尚了。”他可能指他在北京这一段,六十年,你想一想,这是多么令人感慨的一件事!这么长的时间,漫长的岁月中,这一段的因缘要断了。当然也可能有行脚僧拿方便铲走过,他没见到。但是作为在北京地区,确实可以说明出现地越来越少,才有这种感叹:“六十年没见过这样的和尚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这种行持方法不是我们创造的,以前的祖师大德就是这么走的,我们在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在继承这种行持方式,令众生欢喜。

在我们二时头陀所需要的十八种物里,其中也包括方便铲(可起到锡杖的一种作用),所以我们得准备。十八种物,包括剪子、绳床等,都得预备的。尤其一种必须预备的,即使在平时也得预备,即滤水囊(过滤水的布囊,以免伤害水中生物)。不管外面喝水有没有,或都是自来水,或者还带着矿泉水等,不管什么条件,滤水囊是不能丢失的。最近有一种说法,说现在可以不用滤水囊了,因为咱们出外都有钱,可以买矿泉水喝嘛。这种说法来自台湾,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佛规定了,每个出家人,只要你是在外面行走,你必须得带着滤水囊,不能离身,这个功德也是很殊胜的。

以前我在本溪,有一次行脚到南芬区,走到半路,中午刚过完斋,行走的时候就特别渴,跟人要水,人家不给。最后看到一条河,实在忍不住了,非得喝点水不可,刚才手里还拿着这个滤水囊,揣在兜里了,等到来到水跟前了,再找滤水囊,没了,怎么也找不到。这时候就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渴下去,一个是不管那些,先喝点水解渴算了。人当时渴得很难受,长时间行走,特别热,那天乞食,有人给的月饼,月饼可能是外边还有点儿荤腥的东西啊,可能有鸡蛋什么的,把它刮掉了,那天有没有菜忘了。所以特别渴。这时候面对着整条大河,那水是非常清凉,不断地往前涌,但是没滤水囊,喝不了。怎么找,把所有的包都翻了,把兜子也全都翻出来,这个滤水囊刚才半个小时前好像还拿着呢,这一会儿工夫就没了(护法神考验所用的办法)。后来一考虑到还是持戒重要,不能因为渴,就可以不过滤就饮水,所以只好放弃了,又继续走(高僧大德,护戒如目,宁舍身命,誓不犯戒)。

刚走了不远,有人招呼我,说:“你过来一下,那个和尚。”我挺高兴,因为我那时已经止语(精进修持方式之一),我想只要有人招呼我,可以拿个笔跟他写,我跟他要点水喝,这他能给我吧?我大约要到跟前的时候,他走了,不理我,不知道什么原因。
后来又往前走,前边快到山脚下,有个剃头棚,我想到那儿要点水,后来一考虑,剃头大都是女的,算了,上山再说吧。边想边走,这个因缘就错过去了。到了山上,没有人家,大约走到山的中间,碰到一户人家。那时天已经黑了,想下去要点水,但天黑了,一听有女人、有孩子、有男人的声音,想就先歇一会吧,突然这么晚到人家是不合适的。大概那个地方有个磨盘,坐一会,那个男的居然从屋里出来上来了,我满心欢喜,这回可有人了,我跟他要水。他上来以后我就拿手电照,因为我不能说话,我想,拿手电晃他,他就会看到而来跟我说话。我就拿手电写几个字,告诉他我需要水喝。但不管我手里的手电怎么照他,即使离得很近很近,他像没看见似的,推着自行车骑上就走了。这下呢,那家就剩下孩子和妇女了,更不能下去了。

那天晚上只好最后下决心,走不动了,在半山腰时候就休息吧,渴就渴死,没有办法,一个是路程远,另外呢,再不可能有水喝了。这一宿就在那打坐,在沟里打坐,其中还有警察来检查等等的事情。

等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满嘴的津液,不渴了,不但不渴,而且水不再想喝了,水已经失去了原先水的味道。人经过这一番努力才知道,想喝水同样也是一种虚幻和欺骗。所以说滤水囊给我们这么大一个认识,是多么不容易!如果我们放弃使用滤水囊,你不可能得到这种体会,所以说滤水囊是我们必需品。十八种物,每一种东西都有它的特殊的功德和用心,所以十八种物要准备好。我们知道,在菩萨戒中,十八种物比喻作“如鸟二翼”,有了十八种物,能飞起来,能自在,能放心,而且也能使我们道心坚固,也可以克服很多的困难。这都是必需的,这是一个准备。

乞食的戒律规矩

我们乞食时,首先应该观察村庄。不是到哪儿都随便乞食,也得进行观察。一般都是在要过斋前的一两小时才观察的。早晨刚开始行脚不能去观察,你刚走就想到吃的,起心动念,这不行。泰国是早晨去乞食,咱们还尽量是到中午时候去乞食比较好。能够控制自己,过早地乞食,过早地起心动念,会影响我们这一上午的修行。虽然我们已经过一晚上,再行走,空腹了,很饥饿,肚子咕噜咕噜地响,但是还没有往吃上想,是很好的修行。

当我们想乞食的时候,马上正念就相应地也提起来了,首先进行村庄的观察。根据我们人数的多少,确定方向,看周围有没有外道。第一要考虑外道的问题,你要是跑到天主教堂去乞食,肯定是要挨骂的,他不会给“魔鬼”什么水或吃的,甚至他可能还要打你一顿。另外,屠宰的地方,危险的地方,这都不能去的。伎乐的地方,就是舞厅啦等等,这些地方不能去的,都得远离。
当我们观察好,已到乞食的时间,决定进入的某个村庄,或某个城镇,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进入。观察村庄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乞食的时候,不要有分别心,要次第乞。从第一家开始,一直往后乞。至于他们家或者脏、埋汰,那就不再分别,也不能管了。只要人家符合我们乞食的条件,必须次第去乞食。
关于人家,有几种说法可以考虑,一般我们是乞七家。这七家,就是通过叩门,或是摇方便铲,或摇锡杖,第一次是三下,第二次是五下,第三次是七下,一般以这个方式来告诉对方。有时候也可以用语言,念一声“阿弥陀佛”,令里面得知。如果这家没有人的时候,这家就不算了。乞食时走在路边,我们看到这家没有人,也不计算在这七家之内;有的虽然家里有人,但他不知道你来,这也可以忽略不计。但只要是他家有人,知道你来乞食,而看着你,就是不出屋,或是不给你回应,这也算一家。有时候他就通过窗户看一看,就不理你了,看你能怎么的,实际他早就暗中观察你了,所以说,这时候得算乞一家了。我们一共乞七家(不管是否乞到,都不再乞食,宁可忍饿)。

当我们乞到食物以后,应该给人回向。但是在乞食之前,不能做过多的说明,只能说我们是行脚僧,路过这里,中午需要乞点食物,要素食,也就足够了。不能说我们是很修行,等等,做出一种姿势,显得我们很特别;或是拿着方便铲,做出很威武的样子,有一种你要是不给,我就要打你的样子,那种心不行的。而是应默默地站着,与对方保持一定距离,让人有回旋的余地,能够心甘情愿地进行布施。在他眼里,你既没有威胁的力量,也没有诱惑的成分,在一种平等、非常平静的情况下,他对你观察,心甘情愿做出他的选择。也不能劝人说,你给僧人布施一个馒头,将来你可以得大福报了,这话不允许说的。

我乞食中,记得好像就说过一回。为什么说过一回呢?那是九五年,从五台山回来,大约快走到辽宁,到这一家去乞食,这人说:“我不能布施给你了,我现在这心都乱了。我的儿子出车祸了,刚才来电话已经住院了,现在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好。”她说话也是忙三火四的。这时候我就想:她特别需要福田,马上种上来,能够转化他儿子的因果(佛门慈悲,无微不至,皋天罔极)。我说:“你不要着急,你现在唯有求三宝才能使你儿子能够平安。”她说:“那我怎么办呢?”我说:“你可以进行两种方式,一个是拜佛,一个是供佛。”她说:“我这儿离寺庙太远了。”我说:“那你可以供僧。”她说:“怎么供啊?”我说:“你看需要布施点什么?”她说:“我给你点儿钱得了!”我说:“不要钱。”“那你要什么?”正好门前有卖干豆腐的,我说:“那干豆腐就行。”她就买了半斤干豆腐。(半斤干豆腐,三世大福田,值!)

我在乞食中唯独劝了这么一回,因为我想到是她儿子马上就需要福田,在很远的地方出了车祸,她六神无主。这时通过布施以后,她的心就能安定下来,而她儿子也会得到佛的加持,不是我有那个力量。佛说了:众生见到僧人必然会消灾免难的,要给人吉祥,那佛就会帮助她,菩萨就会帮助她。所以说利用指令乞食这个方法给众生种福田。但这个方法都必须谨慎,不到必要的时候,没有特殊情况不能用。而且不为自己吃着想的时候才能说的。当我们乞食的时候要回避这些,给就给,不给就算了,语言要注意。

乞食时,接食物要注意,要用钵。现在我们都是这种钵,一定不能用手去与女人直接接食物。如有女人布施怎么办?你可以把盖打开,她将食物轻轻地往里放进去,不接触钵就行。如果有没有钵袋的,可以把钵放在合适的地方,让她往那里放。
以前行脚走到本溪,乞食的时候,乞到一碗馔汤,还乞了几块小地瓜,是一个女人抱个孩子,出来布施。她家是铁栏杆门,钵也送不进去,钵放地上她也不得劲弯腰。我取出钵让她放里边,她真的就从那铁栏杆一个一个放里面,不接触。当吃饭的时候,又来两个小孩,有四岁吧,送了两个小饼子。这小饼子有多大呢?和那个杏差不多,杏是圆的,它是扁的,还不如杏厚。两个小饼粘在一起,撂起来挺好看的。这有可能四岁的孩子,走到我跟前,要往里放。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虽然很小,你不能接触。我(当时止语)只好指那钵,意思是:“你放这里。”她说:“放哪儿呀?”我也不说话,就示意她放那钵里。后来她就放钵里了,临走前跟我说:“好可怜人儿!”她说我好可怜!虽然是很小,但人那么小就能布施,确实值得赞叹,她能生起一种悲心,慈悲,对僧人生起这么好感,是非常好的。
并且原先有个男的坐在墙上,进到堡子里时,他就喊:“假和尚来了,假和尚来了,骗人来了!”他站在那边做“广告”,像喇叭似的在那儿使劲喊。他看到这些情景以后,就再也不喊了。我出去的时候,特意看着他,他光低头干活,也不瞅我了,他不好意思了。以这些行为转化了一个人,也同样给别人种上福田。所以说乞食的时候不能接触。

以前走在山西,一次去乞水的时候,也不知道走进的这家是个天主教徒。有一个妇女、一个孩子,刚说明原因,这孩子就马上在后面说:“我们信教的。”我当时也没明白信教是什么意思,反正能看出他的表情,那个女人就用眼睛瞪着我,意思等我回答。我说:“信教就更应该慈悲。”她一听我的话,赶紧给我倒水了。我将钵放那锅台上,她就给我倒水。那孩子也不说话,妇女也不说话,这一句话就把她的那种因为信教产生的邪见就破除了。
不管什么条件,一定要持戒,不能因为一点儿食物而毁了我们的戒,宁可食物不要。不能一看见拿出食物,着急了,得了,你赶紧给我得了,伸手去接,那是不行的。

再一个,人家给食物,你不能自己去拿。以前那是走到哪儿忘记了,去乞食物,这个人正忙呢,他刚蒸出的地瓜,有一簸箕就搁在锅台上。他忙着烧火,是在烙饼或是做什么。说:“我正忙呢,那地瓜就搁那里,你自己拿,你需要多少就拿多少。”多好的条件,你想吃多少给你多少,随便拿,这条件是太好了。但是呢,我只站着没有动。后来他又说一遍:“你没看见我正忙着,没有时间给你拿;有时间我就给你拿了。你赶紧你自己拿吧。”他又让了一遍,我还是没有动,就准备要走了。
他一看我要走,活也不干了:“我赶紧给你拿点儿,你别走。”在这种条件下,而且那种乞食的时候,在那前几家什么情况我忘了,乞到的很不够,很需要食物的时候。这时候因为我们不能自己亲手去取食物,必须他亲手布施,哪怕他送到你跟前,你也可以作为他布施给你想。但是他叫你去拿,这是不合适的。我们必须等他送到钵里,把这个福田给他种上(原来如此,慈悲至极)。

曾经走在山西,有一条胡同,去乞食。这人挺好布施,没说给钱,说:“你要什么?”我说:“什么都可以。”“那地上有苞米,你拿几棒得了。”我一听,出家人不能拿这些生米,它也是苞米种子。又是这种做法,苞米在地上,这种条件下,不能接受的,我就走了。
这里有很多的要求,都得应该注意,应该知道的。所有乞来的食物,因为我们集体乞食,应该回到集体那儿,一起吃饭,共同分享。将食物倒在一个盆里,混合,一块饼子,都掰碎了,一人一块,都平均。如果没有盆,那我们就拿出来放在一个地方,一点点儿掰着分,你一块他一块;分完饼子,我们再分地瓜;分完地瓜,再分米饭,都给它平均分了。这是很有意义的(清静僧团,众生福田)。

这里注意一点问题,我们乞食的时候有人说:“要不,你在我们家吃吧,我这全有。”你不能说:那我就先吃完再回去。这就不好了,不应该。而应该说:“我还有很多师兄弟,还在那边呢。”你不能想:“哎呀,可算遇着个施主,要请俩人,他恐怕就不给了,要是我一个人他可能给我。”不能做这种想,无论他给或不给,你必须说:“我那儿还有师兄弟,还需要大家在一起吃。”这个要经得起考验,在背后也不能自私。

也是走在山西的时候,乞了一个村庄,一点儿食物没乞着。后来走到另一个村庄,第一家,对方说:“我是看门的。”没乞到食物。后来走到一个院子像羊圈似的人家,那里有房子,满地都是羊粪,非常脏。这时候确实有一种想法:这里该进不该进?一想到佛制的次第乞食,应该进。出来一个老人,高个子,还拄个拐杖,腿瘸的。他一看到我什么话也不说,顺手就掏出钱来:“给你钱。”我说:“我们出家人是不拿钱的。”当时他一愣,说:“那你们做什么?”我说:“中午路过这儿,就乞点吃的。”他说:“我也没有什么,土豆行不行?”我说:“土豆也可以。”他说:“你进来吧。”
因为我们是俩人,我说:“我还有一个同伴。”他当时一愣:啊!还有一个。他并没有因此说:“那不行,我的食物不够,不能够你俩人吃。”他没有说这话,而是生起了那种欢喜,一种欢喜的表情:“那叫他一起来吧!”那种口气,意思是说:“你这人有点味道,不自私,在这种利益面前,并没有忘掉了道友。”
我赶紧把性空招呼过来。进了屋,他给我们半盆土豆。他有一共四个小饼,他留两,给我们两,两人一人一个,这也是很不错。分出一半土豆,我们俩先吃了饼,就吃土豆。头一回觉得那个土豆那么好吃,也是饿得很厉害。是小土豆,山西土豆还是好呢!这半盆土豆,我们俩一会全给吃掉了,也就是能吃七八分饱。后来性空不知从哪儿捡两个核桃,从兜里掏出来。他这一掏出核桃,可令我这脸通红,因为他们家在院里晾那么些核桃,而他不知从哪儿捡两个核桃拿过来。对方一看我们俩还有核桃,不好意思,就又拿那么多核桃给我们两个吃,边吃边觉着脸不好意思。吃完要走了,唯独的那时候就剩了一本早晚念诵的小课本,是我准备走路时学习的,就那么一本书,送给他了。

我们应该知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千万别丢了佛教的脸,不能吃暗食,一定要光明磊落,有福大家同享。这都是在行脚的过程中都应该注意的事情。

集体过完斋,要回向,要有威仪。我们休息的时候,要找避人的地方去休息。按道理,吃饭时也应该避人,但我们为什么不避人了?其中有我们的意义:我们要宣传佛教,宣传乞食,要将这个福田给大家种开去。让他们看到僧人过斋的形象,让他们知道应该吃素,知道吃饭应该怎么吃,知道佛教的存在。不是像他们说的和尚吃大鱼大肉,这不是假和尚,让他们知道真和尚是这样的,不这么做的就是假和尚,破除他们对佛教产生的误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世上对佛教的误解纠正过来,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在路口上,合适的地方过斋,对于我们的威仪要求,都很重要的。

当我们过完斋,要休息的时候,尽量离开原地。因为乞食以后,人互相都比较熟悉,他们观看的比较多,有时候你突然地休息、放松,他们会产生误解的。该回避的要回避,这里还有很多的说法。比如说大小便的问题,你不能乱来的,必须得谨慎。选择地方啊,什么都得选择的,还有干净,都得做得非常好的。

这是说的我们的乞食。

行脚的细节威仪

乞食以后,我们还要行走,行走到晚上我们要住宿。住宿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选择地点。第一点,要远离外道,远离危险。另外,我们这次出去,不住民房。若有人邀请我们进入民房,我们不去住,尽量地行持“树下一宿”,找个合适的地方休息。有时候为避雨,我们可以选择桥洞,或是无人住的空房子。有别人邀请,以前我们去过的地区,现在我们不去了。去年后来就没去,因为居士有时候跟着护持供养,他一看你要找房子,就提前去花钱给你订好房子,他说那是个居士,人家供养你们的。我们有时候不知道,后来听说是居士先花好钱,这事我们就得避免。虽然他是一片好心,但对我们来说却只是一种难受,所以说我们不能给人增加负担。另外我们应该锻炼自己,不能出去还要依赖居士来生存,我们应该靠自己的能力,德行来体现这种行脚的生活。

行脚的生活,是个集体的生活,我们应该遵守常住的规定,必须放弃掉自己的意见。至于上哪儿乞食,怎么乞法,全部接受指挥管理。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管理,因为管理以后,我们统一行动,才显出威仪。如果我们在这里有争执的话,或有想法的话,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我们这些年来行脚,我和大家走的时候没有这种事情发生,也可能因为我这人比较霸道,说让谁上哪儿就上哪儿。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以自己的想法,说那家能乞到食,这家乞不到食等,不允许那样想。我们主要是“摄心为戒”,把心要摄住。

另外,在这里沙弥应该吃苦在前,有时候探路都得由沙弥在前面来完成的。过横路时必须听僧值的指挥,让过就过,让停就停,必须注意观察。另外要前后互相地照应,有时候都有自己照顾不过来的事情,但一定听指挥,不能远离。

当对方给我们钱的时候,一定要远离,不能碰,一点儿都不能碰!不能说用手接过来后,再送过去,这都不允许!像有人将钱抓到了,还往空中扔,那都是犯戒了,那是不允许的。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碰钱。但有其特殊的情况,如何处理,我举两个例子:

以前我在五台山时,听说一个密宗的师父,他打坐的时候,有人供养钱。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具”(僧人的一种拜具)周围全是钱。他就把这个具的角拿住以后,把那个钱往那边一抖,扭头就走。这很有威仪。这是一种方式。

还有一种,就是以前我们走到锦州的时候,过一个收费站。那个收费站的站长就要给我们钱,他先跟人借了五块钱,就要供养我们,我们不要。不要呢,他不给我,他给性空。他怎么给呢?就硬往那大袍里塞。因为我们提前考虑过这个情况,所以已经做过讨论,如何处理。性空就把这大袍解开,抖落抖落大袍,这钱就落地上了。我们俩扭头就走,他在后面就追。我们走得快,他在后面就喊:“你站住,你今天不能走,今天一定上我们家去!说什么也不能走!”我们走了那么远,他在后面撵了那么远,旁边有很多人都看着,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和尚在前边跑,后面有人追,拿着钱追。后来,前面有汽车挡着,走不了,他也快追到了,没办法,就站住了。
他呼呼直喘气,追到了,说:“你站住!”刚好那边有个卖货的,他就对卖货的说:“你给我拿一百元。”这回要布施多了,要拿一百元。旁边有个大连司机,就问:“你们怎么的了?”那个严肃劲,寻思我们被人抓住了还是怎么的?看那个形势还不像,那面还要钱,这边往前外跑,怎么了?我们说:“他要给我们钱,我们不要,就这么回事。”收费站的站长在那要钱,说完这话我们俩就快步走了。那个司机的表情,可能愣了,也不是哭也不是笑,他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脑子转不开了,还有给钱不要的?他脑子转不过来这个弯儿,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说,钱不能碰,我们都得加小心,必须远离。

这里面还有很多的事情。早上我们是三点钟起来,就开始行走,天黑之前就要找地方,天黑就休息。因为我们晚上休息时间比较长,走外面也很冷,但冷了的时候,就是大约三点钟也要走了。走了一段路程,我们再休息一段,再往前走。每天保持四十里地左右,应该长期地坚持下去,也不要快,也不要慢。慢了说明我们有点儿懒散,那不行;快了,你急什么,急就不是修行了。我们要知道,我们所谓的目标,只是一个假设,实际上我们没有目标。什么目标都没有,那就是我们的目标(无为法)。我们得修这个,要不急、不缓,很有威仪地往前走,是很自在的(摄心为戒,无修而修)。行脚上,基本上就是这些。
时间不早,先讲到这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妙祥       行脚)(五明学佛网:妙祥       行脚)  

 万行法师:行脚参学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九 五宗平等弘扬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八 诵大悲咒无附加条件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七 发心出家要真实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六 出坡也是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五 不为剃度而剃度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四 少睡增定慧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三 过斋亦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二 行堂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一 菩提三心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 抓住牛鼻子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九 恭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