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自了法师:世间没有双全法,舍弃今生


   日期:2017/11/19 16: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

  惭愧弟子自了冒昧报告的题目是:

  世间没有双全法——舍弃今生(一)

  常常说念佛要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万缘放下如果听不懂,古大德换了一个词比较易懂,叫舍弃今生。

  一、两个著名公案

  (一)阿底峡尊者在印藏弘法事业圆满,即将示现圆寂之时,有一位弟子请教尊者:“上师圆寂后,我将闭关修行。”上师并不满意。弟子又说:“那讲经说法呢?”上师仍不满意。弟子再问:“我一边说法一边修行如何?”上师仍如前面一样否定。“那么,弟子应当如何行事?”尊者回答说:“舍弃今生!”指舍弃贪执此生的心。

  (二)一位僧人正在转绕寺院,种敦巴尊者语重心长地说:“你这样转绕当然令人高兴,但若能独自修习某一法门则更加令人开心。”僧人心想:也许顶礼可以讨得欢心吧?于是,就开始顶礼。谁知,尊者仍然如前面一样地劝诫。僧人又尝试了念诵及观修,得到的仍是同一答案。他无计可施,只得询问道:“那么,我该如何是好呢?”尊者毋庸置疑地回答:“舍弃今生!舍弃今生!舍弃今生!”

  修行人有无所得,先看他有无舍现世心,有则入于修行人的行列。所以法本无过,而过在于行人之能否转变其心。舍现世心,并不是徒具外形,而是重在内心。内心所应舍的,总而言之,不过世间八风而已。世间八风,总摄为名闻、衣、食三者,亦非必须远拒,不过心不应贪执追逐而已。

  二、为何要舍弃今生

  (一)如同杂毒的美味般,乍一品尝,香甜爽口,但紧接着便是毒性入身的痛苦。同样,本质上是苦谛的所谓今生圆满,表面上看来似有安乐可享,但实际上若贪着这虚幻不实的假相,结果只能是备受欺诳以至摧毁清净善根。因为它就像一副漂亮的金手铐,虽然看起来金光闪闪,但若戴上去,便会被紧紧束缚,无有半点自由。在这个世间不知有多少人被巨额的财富、显赫的名声等一副副光亮的“金手铐”所紧紧束缚,从而令自己的心不能与真正的安乐之因——正法相应。它又像具有魔力的迷幻药,服用之后,便被其支配得颠颠倒倒,无有半点智慧。放眼世间,凡是极其热衷今生圆满的人,心中除围绕名利所转动之外,又怎会有清净的世出世间智慧?

  如同芭蕉树,外表看起来硕大、坚实,但稍经剖析,便空空如也。同样,无智之人,将希望寄托于表面上似有安乐的所谓今生圆满之上,便如同水中捞月般,毕竟无有实义可得。此今生圆满的欺诳性还在于如同盐水,看起来好象能解渴,但其实愈喝愈渴,永远无有满足之时。

  如是便知:世间法是痛苦的本性,所以要厌离。

  (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之所以要舍弃今生,是因为贪着今生是解脱道的最大障碍,也是一切罪业的来源。

  1、贪着今生是解脱道的最大障碍

  若专注于今生圆满的追求,则势必会将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用于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等的求取中,这样又能有多少时间用来修行?即使稍有时间可以支配,但由于心早已被杂染的世法所束缚,又怎能与解脱道相应?因为脱离以出离心摄持的任何身心所作,都不可能积聚与解脱道相应的善根。并且,若仅贪恋今生,则包括后世获得人天安乐的善根都不会有。所以,被今生圆满所束缚的人身是可怜之至的无暇人身,无有希望解脱,叫作“息灭解脱灯”。

  华智仁波切云:“今生世间的一切琐事,将导致现在与将来无法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所以应该斩断今生的绳索,修持后世的菩提。今生的父母、亲友、财产受用皆要如唾液般舍弃,衣服、饮食等应当随遇而安,知足少欲,唯一修持妙法。”

  2、贪着今生是一切罪业的源泉

  为今生圆满而求取的人,任何罪业都会毫无顾忌的去造作。如为获取物质财富,在强烈贪心的驱动下,会千方百计乃至不择手段地将他人的钱财攫取到自己的囊中。在此过程中,不要说造下绮语、妄语等恶业,甚至于不惜将自己拥有财富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倾家荡产的极度痛苦的基础之上。若求取不到,便大动瞋心,以至想方设法欲将障碍铲除。同样,为了名声、地位及男女感情等,身口意三门亦全部围绕罪业而转。所以,若沉醉于追求今世圆满,则举心动念无不是罪,结局只有堕入三恶趣。所以应看破今生、厌离今生而少欲知足。

  古德说:“使我们今生、来世蒙受痛苦的一切祸根,就是对今生的贪执,所以必须削减对今生的贪执,如果丧心病狂地追求今世的安乐,其心就绝对不会快乐,即使忙忙碌碌、东奔西跑、疲惫不堪也于事无补。甚至痛苦、罪业、恶言也会不约而同地降临。因此,应当将泛滥成灾的贪欲之念驱之门外,如果能将贪念赶尽杀绝的话,幸福安乐的生活将从此拉开帷幕。因此,若想让今生来世都获得快乐,至少应从心底生起什么也不贪求、什么也不蓄积的心念。不欲获得是最殊胜的获得,不念名声是最殊胜的名声,不趋赞誉是最殊胜的赞誉,不求眷属是最殊胜的眷属。如果诚心想修法,就必须让心依于贫穷,贫穷乃至死亡。一旦生出此种念头,则无论天、魔、人都不能侵犯,如果不遗余力地算计今生,则只能自取其辱,不但自己品尝自己酿成的苦酒,还要承受他人的讥讽,来世还须奔赴恶趣去感受无边无际的痛苦。”

  三、世间没有双全法

  世间法、出世间法不可兼得。舍弃今生,包括今生的财富、名声、地位、家庭、事业、情感等。总之凡属于今生的一切圆满,都须要从心里割舍,否则便无法通过修习佛法而趋入解脱正道。古人云:“世上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既要学佛修行又要追求世间八法的打算只能说是妄想而已。做为佛子,当系念我佛昔日为寻求真理救度众生而辞亲割爱、舍弃一切世间圆满毅然出家修行的功德。

  要求往生,必须舍弃今生;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放下娑婆世界。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放不下娑婆就决定生不到极乐。我遇到一些人,大概因为我专修念佛的缘故,大家可能为了安慰我、迎合我?都跟我表态:“师父,我什么都不要,我就是一心念佛求往生。”话是说得很响亮,真的,说起念佛的道理他比讲经的法师还滔滔不绝。可是观察他的行为,怎么对娑婆世界恋恋不舍?整天围绕着今生的一切在团团转,哪里有顾及来生的头面?哪里有一点要往生的气质?那是假话!千次万次说求往生,没有一次是发自内心的真求。所以后来再有人跟我说他决志求生,嗯,我跟他笑笑,我不轻信。

  “极乐世界很美好,我也想去,什么时候求呢?等快要死时再求,现在且先忙碌世间的事业”,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和做法。极乐世界是要,但是是将来、很久以后的事,目前呢?目前先拥有娑婆,这是普遍的心理。这样能不能往生?非常危险!这个不是真信切愿。真信切愿是什么样?现在就求往生!念念求往生!你能知道你什么时候临终吗?无常说来就来,从不预告。你能保证你临终时一定清醒吗?所以,不能等到临终再放下、不能等到临终再求往生。

  有人说,谢总的父亲一生没念佛,只是临终前念了两个小时,就往生了,我也学他等到临终再念。说这样的话真是大言不惭,自不量力。古人说“此等侥幸,万万人中无一个半个”,你只看到他临终念两个小时,你怎么知道他过去世与净土有多深厚的因缘?因此,谢总的父亲不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学不来,有此想法的人还是不要投机取巧,到头来弄巧成拙。

  如今有些人觉得,修法不需要丝毫苦行,不需要放下,在成办今生俗事,享受幸福、快乐、名誉的同时,也能修成正法。其实,怎么会有如此两全其美的好事呢?对每个人来说,出世间法好的,世间法肯定不好;世间法好的,出世间法肯定不好。自以为二者兼而有之的那些人,只是世间法比较突出而已!凡是想世出世间法一举两得的人,就好像认为有两个尖端的针可以缝纫;或者水火可以放在同一容器内;以及可同时乘骑向上向下行驰的两匹马一样,显而易见,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清朝有个百不管老太太,杭州人。她曾经到孝慈庵请问道源和尚说:“要修什么法门,就能这辈子一定脱离苦海呢?”和尚说:“没有比念佛法门更好的了。然而念佛不难,而难在能持久不断的念下去。持久念不难,而难在能一心不乱。如果妳能够一切都不管,很专心地持佛名号,很至诚地发愿求往生的话。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妳,那时妳就能够脱离苦海了。”老太太很欢喜地拜谢。

  回去之后,她就把家事都委托给儿子和媳妇。她自己辟了一间佛堂,专心在里面修行。一年多之后,又来问和尚说:“自从蒙您的开示之后,弟子就舍弃了家务事,专心念佛。我自问自己,也可以算得上是持久而不懈怠了,但是却很苦恼没有办法一心。师父您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教我的呢?”

  和尚回答说:“妳虽然抛却了家务事,可是仍然心头牵挂着儿孙等眷属。如果这个爱根不拔去的话,如何能够一心不乱呢?妳现在要加紧用功,先把对眷属的爱根拔掉,将一切都放下,然后就能够得到一心了。”

  老太太叹息道:“师父您说得对极了。我虽然身体不管事,心里头却不能不管事。从今以后,我当真要百不管了。”

  于是她就更加精进,当爱心偶然起来的时候,她就默念百不管这三个字,来把爱念驱除。有时候家人向她请问家务事,她也用这三个字来回绝。于是“百不管”的名号,就在亲戚朋友间流传开来了。

  这样又过了一年多。有一天,她到庵里去向和尚道谢说:“师父您真的没有欺骗我,弟子过几天就要西行了。”数日之后,她就无疾而终了。这是嘉庆初年的事。

  世出世间法不能两全的公案很多。往昔所有的成就者,都是将今生的琐事抛于脑后,历经苦行、精进修持而获得了成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在成办现世俗事的同时,顺便修行而成就的。

  四、六祖的“佛法不离世间觉”

  有人会问:“世出世间法不能兼得,那怎么理解六祖的『佛法不离世间觉』呢?”

  其实,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解释:对上等修行人而言,他们获得成就,并具有极高境界,虽已看破一切,但因悲心推动,还会以世间法度化众生,这是菩萨的不离世间法;而我们凡夫人修行,因为不能纯粹地修出世间法,所以在做中下等修行时,仍可以兼顾一部分世间法,尽管不一定能即生成就,但也会为来世积累资粮。

  五、贪着今生非行者

  古德说“贪着今生非行者”,贪恋、执着今生的人不是修行人。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修行人,看他内心是否放下对今生一切事物的贪着?他所作所为是为今生还是为来生、为生生世世考虑?如果没有为未来生生世世的利益去努力奋斗,那就不是修行人了。

  有人请教阿底峡尊者:“如果以贪着此生的幸福安乐、恭敬利养等念头行事的人们,其后果将如何呢?”

  “将仅仅获得此等后果。”

  “那么来世又将如何呢?”

  “将深堕地狱、饿鬼及旁生三恶趣。”

  贪着今生,贪着今生暂时的利益,就不是修行人,其他的都无法衡量自己是否是修行人。认为自己皈依时间长,学佛时间长,已经成为老居士、老菩萨了。没有用!自己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什么?行住坐卧的过程中,脑海里主要想的是什么?大部分的精力、注意力放在哪里?是放在获得今生暂时的利益上,还是完全为了后世以及生生世世的利益、为了往生净土不退成佛?这就是标准。拿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才能分辨自己,认定自己。

  我们打从内心最深处,慎重地省思这一生的境况。无始以来的轮回,直到现在还没有终止,虽然流转生死无数次,多生多劫经历种种苦乐,我们却始终没有从中获得丝毫利益。虽然现在我们获得这么难得的闲暇和幸运,可是,直到目前都是这样,空洞而无意义的虚掷生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才是尽未来世安乐之本。

  你看起来很精明能干,不过,只要还执迷现世表相的儿戏,就是傻瓜!我们会束手无策地,突然被恐怖的死神吞没,毫无希望,无法苟延残喘。这将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六、几年前、几年后如是,临终仍如是

  今年我们有一位同修去世,意料之外却又是意料之中。

  他是残疾人,曾经动了九次大手术,失败,一半的器官歪掉,口斜眼歪。医生不抱希望,让他回家,他也知道自己日子不多,有人介绍他念佛,没料这一念八年,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下来,念佛把身体念好了,于是开始懈怠,最近六年不愿意念了,尤其生命最后那段日子,听力、视力都基本上失去,身体疼痛,心也散乱,佛号完全提不起来。走时死不瞑目,肚皮发热。不到四十岁。

  几年前,他看到我的墙上贴着一张字“弃绝一切今生的希望和念头,唯求往生”,他很诚恳地劝导我说“师父,你不要这么悲观,不要这么消极……”,在他认为、一般世间人也这么认为,“弃绝一切今生的希望和念头”是悲观、消极、厌世的心态,他不知道,这话是祖师大德的智慧,伟大的玛尔巴尊者对他内心最器重的弟子密勒日巴的训示“弃绝一切今生的希望和念头,专心精进修行”,玛尔巴尊者送别密勒日巴,临走嘱咐他:“孩子啊,除了究竟成佛之外,任何事都不能算作最上的供养、究竟的报恩和真实的利他事业。如果没有成就,纵然长寿百岁,也不过是活着多造一点罪业而已。所以你要舍弃今生一切的贪着和对尘世的爱恋,莫与那些兢兢于世间俗务的人来往,莫谈无意思的闲话,要一心努力修行啊!”密勒日巴舍弃今生苦行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修行人。

  修行人和世间人的心态总是有根本的区别。祖师说“平生只有西归愿,肯为他缘负此心”的大智大慧,世间人无法理解。这位残疾的同修,几年前从他每次发给我的信息,能明显感觉到他世间心不死。世间心不死,道心不活。虽然他身体已经不行了,但是对这个世间还抱有很多幻想,充满憧憬,觉得这个世间很美好,每次劝他念佛了生死,他总会扯回世间话题,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貌似修行的世间话。是的,他还年轻,如果他不生病的话,他会跟一般的世间人一样爱好轮回,热衷于轮回的事业,他不会心甘情愿地过这种念佛听经的枯燥日子。当时从他发的信息我知道他照这样下去没救了——不能往生。嘴上说求往生,内心深深陷在今生的泥潭中拔不出来,口是心非。这个身体终归要死,迟早的事,身体死了神识往哪里去?这才重要。他早就知道自己在等死,医生已经给他判刑,但是死到临头还不紧不慢的。最终就是苏东坡大学士临终的悲剧:“西方是有,但我使不上力”。

  这位同修走了之后我常常想起他,警策自己念佛,否则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几年前已经明摆着无可救药了(指道业上无可救药,不是身体上),几年中他仍是老样子,不肯拼搏一番,所以结果也明摆着: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几年前如是,几年后亦复如是,临终仍如是。这是我跟大家汇报的重点!几年前往生没有把握,几年后仍然没有把握,临终的时候还是没把握。多少人在这种模式中死去?太多了!我们大部分人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往生没把握的状态、日暮途远的状态、甚至也是无可救药的状态,剩下的时间不多,要不要拼一拼?无量劫就拼这么一回!今天我没有把握往生,到临终的时候,是否依然没有把握?但愿不要如此。

  多问问自己:照我今天的状态,我能往生吗?这一天空过了,天天如此,这一年便空过;这一年空过了,年年如此,这一生便空过。空过的定义是什么?没有取得往生的把握,就叫空过。上半生,已经空过了;下半生,我们仍然要空过吗?之前十年,已经空过了;接下来十年,我们仍然要空过吗?过去的一年,已经空过了;接下来的一年,我们仍然要空过吗?空过的结果太可怕:随业流转,受苦无量。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反问自己:今天我有没有求往生的念头?今天我动过求往生的念头吗?我们常常太忙,忙得把生死大事、往生大事彻底忘却。我们习惯于沉浸在各式各样的以今生为主题的一系列琐事中来消磨时间,习惯于用各式各样的与生死无关的不急之务来掩盖念佛求往生的大事。糊糊涂涂地活着,不知活着干什么;糊糊涂涂地死去,不知死后去哪里。从古至今多少人这样走过?无数。

  七、二者必取其一

  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在世间上只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沉没在轮回的生死苦海之中,在这条路上我们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生生死死的转换;另一条道路就是从六道轮回中脱离出来的解脱之道。除了这两条道路之外,再也没有第三条道路可供人选择。夏莲居老居士说得很清楚:“不念弥陀念六趣,非归净土归娑婆,两条道路分明甚,背佛趋魔奈尔何?”不是极乐,就是娑婆,两条道路任君自选。

  学佛不是游戏游戏、消遣消遣,求求福报,拜拜平安,搞一点慈善,就叫学佛;不是敲锣打鼓吹笛子,闹闹哄哄作佛事,争着当功德主去拈香,就叫学佛。那差得太远了。舍弃今生是修行人的第一关,释迦牟尼佛首先为我们做出榜样。回顾古往今来所有前辈大德们的事迹,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沿着同一条足迹走过的。我们应当对此审慎思惟,如果能舍弃今生,则绝对不可能不幸福。反之,如果不能看破今生,而企图得到幸福快乐,简直是痴心妄想!

  所以,无论如何都应将未能舍弃今生之念,视为擦屁股的石头(以前用石头、木片、竹片擦屁股)一般,刻不容缓地将其抛弃。

  省庵祖师说得真干脆:“尽扫万缘如涕唾,凭将四字作资粮。”今生的一切美好,都如同擦鼻涕、吐口水一样毫不犹豫地抛弃,阿弥陀佛保送你永脱轮回,不退成佛。

  错误之处,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阿弥陀佛。惭愧弟子释自了叩呈。

  净空老法师:

  自了法师这一篇报告,告诉我们,是真诚的奉劝,让我们大家各自自了,很难得。自了实在说并不难,就在放下。为什么放不下?章嘉大师告诉我,没看破。真看破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看破是什么样子?看破是对于事实真相,完全了解,明白了。明白、了解又是什么样子?全是假的,《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出世间法能得到吗?世间法得不到。现在量子力学家,为我们证明了,所有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就是念头,全都是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的,波动所产生的幻相。这些幻相实际上存在的时间,要记住,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说明一秒钟,无论是物质是念头,都已经发生过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佛给我们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这些经文我们都能记住,也都能够念得出来,事实怎么样?事实我们对这个没放下。

  老师告诉我,我也常常在告诉大家,真正修行,看破放下在哪里?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放下什么?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大乘经教上教我们,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是佛。眼见色,耳闻声,见色闻声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自性般若的照见。我们是照见了,但是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没丢掉,所以虽然照见,那里头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就错了,这就是搞轮回了,要知道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是搞轮回。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要练,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里面有三个层次:不起心不动念是佛;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是菩萨;还有分别,没有执着,那是阿罗汉,所以说阿罗汉看破了,小悟,他不执着,习气没断,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出不了十法界。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做这个功夫?这是净宗无比殊胜,我们用一句佛号,见色,阿弥陀佛,闻声,阿弥陀佛,鼻闻香,阿弥陀佛,舌尝味,阿弥陀佛,什么都是阿弥陀佛,这是净宗法门。一切归阿弥陀佛,最后结果什么?最后是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最后阿弥陀佛来接你。八万四千法门,这个方法最简单、最清楚、最有效果,一切众生遇到了都有把握。

  如果我们念佛,没有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念掉,那不叫念佛。为什么?念佛的效果没收到。至少我们从最下面开始,要把执着放下。不执着了,就是自了在此地,这个报告里面所说的,把六道轮回放下,把生死心放下,这个很重要,也就是他这里讲的舍弃今生,要把这个放下。再提升到第二级,不分别,不分别就是菩萨,不执着是阿罗汉,不分别就是菩萨,向上升一级了,大悟,阿罗汉是小悟,大悟。最后提升到不起心不动念,彻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真念佛,这叫真功夫。一定要把这一句阿弥陀佛,紧紧的抱住,决定不放松。

  初学的时候,也许有很多老同修,虽是学佛很久了,不得力。怎么不得力?佛号常常断掉,常常念念念念忘记掉了,这就不得力。要向海贤老和尚学习,一句佛号九十二年不拐弯,九十二年未曾丢失,所以你看他往生多自在。九十二年当中见过极乐世界,见过阿弥陀佛,不止一次,很多次。信心十足,毫无怀疑。他是老实人,他不会欺骗我们。他所表的法我们要相信,我们要能接受,我们就有福报了。这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夏莲老为我们会集大经,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做集注,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榜样,修学的榜样。在世间,老和尚在世间,行世间法,又不离出世间法,两者兼而得之。他怎么兼而得之?念佛往生绝不放松,这个念头要让它永远相续,世间事情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过眼云烟,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其他的统统不放在心上。法喜充满,快乐无比,年岁大了,往生极乐世界愈来愈近了,愈来愈欢喜。世缘要看淡,要全部放下,不要再管了,心上不装这些事情,有很好,没有也很好,没有一样不好。

  自了法师这份报告,我们可以放在网络上,希望同学们多多看几遍,认真来学习。看破放下,功夫才能得力,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再看破,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

  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一六八集)2015/9/19 档名:02-042-0168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自了法师       放下)(五明学佛网:自了法师       放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惟觉法师: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梦参法师: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慧门禅师:放下 看破 自在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谈“放下” 

 明一法师:放下就如此痛快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 日常生活与佛法结合 

 王骧陆居士:简捷放下法门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 精进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贪著 

 如瑞法师:从内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