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显法师:佛弟子应尽的孝行


   日期:2017/11/24 17: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这段话是不是告诉我们,应当要先孝顺父母才算是持戒?

  其实这种依文解义的解释方式是错误的。《梵网经》是鸠摩罗什大师口诵出来的,原来的菩萨律藏没有因缘到中国来,是鸠摩罗什大师发慈悲心,把菩萨戒的戒相默背出来,大家今天才有因缘听到《梵网菩萨戒》。《梵网菩萨戒》是一乘了义的经典,所说的都是众生心性本具的戒相、本具的律仪,不从心外而得。是释迦牟尼佛善巧方便,用众生最能体会的感觉,就是你跟你父母之间亲密的感受来形容,教导大家,作为佛弟子应怎样持戒,怎样随顺佛陀的教诲。所以「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就是要我们用孝顺父母随顺无违的这种心,来随顺师僧三宝,随顺自己的和尚,随顺佛门清净的律仪,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样「孝」才称之为戒,这是这句话的意思。

  现在的人,情见非常深重,一看到孝顺两个字,马上就给它标个逗点,强调要孝顺,当然,不管有没有受戒,或是有没有学佛,孝顺都是应该的、是正常的。但不是说在经典看到孝顺父母,或是孝顺这两个字,就马上将它引导到世间法去,那你的观念是错误的。要清楚这一部经是菩萨戒,「菩萨」是觉有情,一般人是因为父母及自己的业力,发生淫欲心,所以来这世界受生。这世间受生不出胎、卵、湿、化。菩萨是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是随顺如来的教法而成就菩萨的,不是欲爱所生。所以把菩萨戒解成世间的欲爱,那是罪过无边。刚才断句的方式,是依贤首国师的批注《梵网经菩萨戒疏》,是祖师断的句读,他是华严宗真正有大成就的国师。像现在道场和尚上殿,那仪式就是从贤首国师开始有的,他的智慧非常高,无人能及。所以讲经、看经典都要有凭有据,所以应当是一整句「孝顺至道之法」,这个「孝」才称之为戒,不然不能算是菩萨戒,也不能防非止恶。后面讲的「亦名制止」,制止就是能够防非止恶,是戒律可以防非止恶。大家要用孝顺之心,来随顺佛教,对于贤首国师讲的法—顺教无违,要随顺佛陀的教诲,无有丝毫违背,就像孝顺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师僧三宝,所以叫「孝顺至道之法」。

  不是说受了菩萨戒,要先孝顺父母才叫做受戒。要知道怎么样才算是得菩萨戒,《菩萨戒经》讲:「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这「法师」不是讲经台上的那位法师,这法师是指释迦牟尼佛,「戒」是佛说的,你要能解,心能够能离相,那才叫做真正受戒,不然,用你的世间意、世间心,来看大乘菩萨戒,还解成世间法,这就不能受戒。所以要晓得「菩萨」不是世间欲爱所生,不是讲一般人心里面所想象的,别以为孝顺你们的父母就得菩萨戒,以为这样就是菩萨戒的基础,不是这样的。要知道,你认为佛法里讲的就是要孝顺父母,那是你的情见太重了,所以看到什么,都会想到世间法,佛法也因此才会衰败、灭亡。是谁灭的?都是四众弟子的问题。

  如来以一乘实相印而说法,因此所有的法要以「一实相」来印可。要看你所解的法、所解的这些观念、知见,能不能跟一实相相应?如果不相应,那只是世间的情见,应该要马上舍弃掉。如果说要孝顺父母才算是得戒、才算是持戒,那父母双亡的人能不能受戒?所以要清楚,大乘佛法不是建立在世间生灭法之上。大乘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属世间有相、不属世间生灭法。大乘基础是在于「心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当作佛。

  《梵网经》讲:「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一切有心者」就是指六道十法界一切众生,不是只有人道,菩萨戒它是通十法界,所以解经要全面性了解,不能只看文字就依文解义,说学《弟子规》、《三字经》就是持菩萨戒,甚至说这些世间法就是菩萨戒的基础,要是祖师在世就会修理这些人,像禅宗祖师;德山禅师的棒、临济禅师的喝,学人一个问题都还没问完,他就让你吃棒子了,因为你的问题就是「你心在动」,所以打妄想,心动与道就不相应,何况是世间的知见或是情见。这一定要清楚,不能看到经典讲到要「孝顺父母」这四个字,就马上把它导入世间法去,认为菩萨心地戒是建立在世间的孝道上,那是不对的。「菩萨心地戒」是建立在心地上,这几个字已经非常地清楚,「心地」是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心,只是这清净心被无明烦恼覆盖住,所以妄有我相、人相,显现有家亲眷属、有父母、朋友、同事,这些都是无明幻现。

  大家今天学佛了,就要把心里面的这念执着放下,转成一心念佛,那么真如本性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梵网经》说是菩萨心地戒,就是这个道理。菩萨的行为是依佛性而起的,不是依世间心而起的,它是觉悟心不是迷惑心,是不具四相的,有四相都是迷惑颠倒,没有觉悟。

  想要学菩萨戒、持菩萨戒,对于心性要能够明白,对心性不明了,就没办法受持大乘佛法。即使你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或是六重二十八轻戒都持得很好,那也都是有相的,没有见性是没有办法真正成就的。所以心性之法非常重要,你一旦了解了,学佛就不会走错路。就像天台宗所讲的无师智,「无师智」就是没有老师你也能够修行,这智慧不是老师教给你的,而是你自性本具,也就是佛门常讲的般若智慧,也就是《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有这个智慧,那无论你修什么行、学什么法门,你都能够得大自在、得大解脱,绝对不会迷在事相上,不会随顺你的世情、随顺你世间的欲望。无论是禅宗、是净宗,历代祖师统统都是这样教学人。

  净土宗的祖师讲:「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是告诉我们:所有的法门以明白心性最为重要。所有的行门能使你心清净最为重要,而明心之要则无如念佛,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所以「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净宗祖师教大家的,祖师都是大善知识。希望每位同修要能够知道,不要依文解义,更不要以世间心解佛经,否则三世佛冤。

  最近佛门里都在讨论「孝顺父母」这名词。佛法里讲的孝顺,就下对上,狭义来说是你要孝顺你的父母亲。但就广义来说,你要帮助一切众生。

  无论对方的年纪比你大或是比你年轻,甚至是小孩,只要有需要帮忙的,都要发挥你的「佛性孝顺心」去帮助他,不要有自私自利的心,认为:「我又不认识他,他又不是我的亲戚,也不是我的小孩,……」就不发心。那你就没有做好孝顺这件事了。

  佛在经上讲,即使你尽了世间人认为最圆满的孝道,做到百分之百都顺从你的父母,佛说你也不算是个孝子。因为你的父母还会轮回,所以你应当要劝父母亲学佛,劝他恭敬三宝,乃至供养一切真正修行有成就的贤、圣、僧。如果父母不愿意持戒,要劝他们持戒;如果他们不愿意吃素,要劝他们吃素,帮助父母亲脱离轮回,才算是个好孩子。

  世间人所谓的孝顺,在佛眼里看,并不是真正的孝顺。就自己身为修行人来看,要会反观。当听到人家提倡孝顺父母时,自己为何会这么支持?这么赞成?是不是自己对于子女掌控的念头没有放下?是不是贪爱的念头没有放下?所以人家讲到自己所贪爱的,随顺自己欲望的就非常赞同、非常认可。那这样修行是不会有成就的。例如,你贪财,你就希望儿子、女儿孝顺自己,能赚很多的钱来给自己花,他做到了,你就认为他是孝子、孝女。如果你贪名,就希望小孩有名,人家恭敬他的同时也恭敬自己。

  所以,要懂得如何孝顺,如果带着贪瞋痴在提倡孝道、在奉行的话,那这孝道是恶法、是不善的,没有办法让你断烦恼,不能让你离开三界六道轮回。反而会让你执着得更严重,让你的我慢更增长。如果认为这是对的,还认为非这样做不可,那就真的愚钝到了极处。

  众生没有智慧力觉察、观照,所以魔看到有人在佛门里面提倡世间法,要孝养父母,他很高兴,因为每个众生对于自己的家亲眷属都非常贪着,只要在佛门一提倡,众生心里面的贪瞋痴就会升起来,无论是对于儿女、对于夫妻、对于自己的父母……,都会执着不舍,那三界就出不去了,所以魔也来随喜、也来护持。

  真学佛的同修要知道,如果你在这些境界当中,带有丝毫的执着心,即使表面上,话讲得再好听都没有用,嘴上讲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其实心里面都是带着贪瞋痴,无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都一样不行。出家人提倡要孝顺父母、要奉事师长,但如果他心里是希望人家恭敬他们、供养他们,听他的话,希望徒弟不要违背他,这也不行。因为将来徒弟还有徒弟,徒弟还有徒弟……,从此下去,那他自然就成了至高无上的大德老和尚,这是贡高我慢的心没除,果报也是在轮回。原本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是件好事情,但你若带着自己的贪瞋痴习气,在里面提倡或实行,自己迷惑而不自知,还认为非这样做不可、非施行不可,那这就是没有般若智慧。甚至你听到魔王的子孙这样提倡,你还很高兴,感谢他教你这自以为是解脱,却是继续轮回的方法,实际上也不是孝亲尊师这件事情会造成轮回,而是你的贪瞋痴造成了你的轮回,是你的执取心、贪爱心造成你的轮回。

  所以,真正的妖魔鬼怪在哪里?就是这「一念执着」。因为有执着心,瞬间世间的伦理、五戒十善,全部都变成恶法。只要这一念执心放下,这些又都是善法了。你就不会只针对自己爱欲的对象、喜欢的对象、贪恋的对象去孝顺、去恭敬。只要把自己的我相放下、把人相放下、把众生相放下、……把四相全部放下。那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变成善法。就是《梵网菩萨戒经》讲的:「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要懂得这话不是要你带着贪瞋痴、带着掌控的心、执着的心,叫你儿女要来孝顺你。或是你心里对于父母放不下,不想学佛,就说要回家孝顺父母,这都是没有舍掉执着的心。执着是因,带来的果报就是痛苦。这世间不会因为你执着,它就永远长久,一旦无常到的时候,或是一旦因缘不具足的时候,你想要的东西求不到的时候,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苦恼。这情况释迦牟尼佛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为什么佛要出家?即使他父亲反对,他还是要出家;他太太反对,他还是要出家,甚至他把自己的小孩取名为罗罗,「罗罗」翻作中文就是障碍,这世间的情见、执着都是修道、成道的障碍。所以不是孝顺的问题,也不是五戒十善不行,而是你执心没有放下。所以大家要懂得《菩萨戒》里的「孝顺至道之法」的意思,必须是没有我相、没有执着的,才是顺于至道之法,这个孝才称之为戒。

  「戒」是能够帮你断除烦恼的才叫做戒,亦名制止。「制止」是能够使你的无明不再生起,使你的尘沙惑不再起现行,使你的我执完全放下,这个「孝」才称之为至道之法,不然不称为至道之法。如果你懂得把一念执心舍掉,不要说孝,连悌、忠、信……全部都是至道之法。但是,若起一念执,就成障道之法,连带五伦十义、五戒十善、菩萨六度万行全都是障道法,因为你的「我相」没有放下、「我执」没有放下、「我爱」没有放下,学佛法变成了外道法,堕在知见里面。明明遇到正法,却学成了邪知邪见,是什么原因呢?过失不在于佛菩萨这边,也不在于佛法的问题,是在于你自己太执着了。所以每位同修都要仔细的反省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这问题。如果有,就要赶紧回头,这问题很严重。因为多数人没有办法觉察,所以跟大家讲出来,也希望大家能够善听,不要误以为佛门没有提倡孝道。

  我们是讲「孝顺至道之法」,这才是真孝道,才是佛门讲的孝顺父母。

  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如果执着要去孝顺父母的话,那过去生还有父母,再过去生还有父母,未来生还有父母,你又要孝顺哪一位呢?所以佛给一个结论:「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要这样子看、这样存心,才是真正的学佛人。

  有些法师及居士,看到安世高大师翻译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就断章取义,附会世间法。释迦牟尼佛说父母恩难报,是因为你是用世间法报,所以即使左肩挑父,右肩挑母,纵经千年,纵使便利于背上,无有怨心于父母,做再多的世间事也不能报父母之恩。那要怎么才算报恩呢?在后面的经文中,佛陀教导我们,你要帮助你的父母学佛持戒,修清净梵行,引导你的父母要恭敬三宝,吃素放生,让他永脱轮回才算是报恩。

  有些人只看到经文的前段,就说:「出家人也应当做世间事,来孝养父母。」这根本就是完全断章取义。释迦牟尼佛的用意是告诉大家,孝顺的重点是度你父母亲来学佛,让你的家亲眷属接触佛法。但是在末法,很多人看经典,因为不识句读,所以对于经意完全错会。真是应了那句「依文解义,三世佛冤!」释迦牟尼佛所要表达的,不是你想的那些世间的情见,所以对没有修证功夫的人来说,他看世间法就是世间法,而且还会带起他自己世间的业、世间的习气,所以绝对不会一样。只有真正明心见性、真正明白了,那时才会都一样。如果没有见性,那是不相同的,绝不可以当作是一样的在看待。那既不是你的功夫,也不是你的境界。

  看经典、看祖师大德的开示,要会看。佛法讲的核心道理,要掌握得住,道理掌握到了,那所有的经典,就都能看得懂,而且也不会解错,更不会断章取义。这些对于《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错解的出家人,实在是非常地悲哀。出家以后,不教父母学佛,也不尊重佛陀的形象,还劝人学世间法,真是颠倒。世尊在《华严经》一开宗明义就告诉大家:「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说一切众生本具佛性,都能成佛,这才是学佛的根本基础,这核心要能抓得到。

  学佛的根本,不在五戒、不在十善,五戒十善是枝末。这话是律宗元照灵芝律师说的。他说:「众生不相信自性具足,菩萨十无尽藏戒。」所以方便开「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乃至方便接引的五戒十善。重点是要明白「菩萨心地」才是根本,菩萨心地就是华严、就是一乘,律宗的祖师,都是这么说,大家就应该明白佛法确实跟世间法不一样。大家在家孝顺父母,如果只是做些世间表相的事,做得再好,也没有用。佛说即使你左肩挑父,右肩挑母,经过千年,做尽世间所有的孝养,那也都是轮回业,你的父母还是没出轮回。所以应当要劝父母信佛法、守戒律、供养三宝、尊重三宝。这才是给父母亲种无上福田,让父母有出轮回的机会。

  ~~节录《认识大乘佛教》一书,悟显法师讲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悟显法师       佛弟子)(五明学佛网:悟显法师       佛弟子)  

 仁俊法师:现代的佛弟子应做普世人类的带路者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答学佛弟子问 

 定居新西兰正信佛弟子诚征女孩组建佛化家庭 

 佛弟子遇到路边的乞丐,究竟该不该布施呢? 

 宗性法师:力行十善——佛弟子的基本人生修养(缘起)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十三讲:念佛人应以真佛弟子为“镜” 

 月悟法师:佛弟子要守住酒戒 

 传喜法师:如何做个真正的佛弟子——2010年首届佛教慧日 

 传喜法师:传喜法师诠释着如何做个真正的佛弟子——2010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M 1259经~1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B 1208~12 

 明贤法师:天下佛弟子一直用心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