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酸辣汤理论


   日期:2017/11/26 19: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果用佛家角度来讲,这个知是什么?这个知就是我们的见闻觉知,你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那个就是我们本有的见闻觉知。所以禅宗里面讲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一切智慧来自于这个灵知性,就是我们的自性。但是禅宗又讲一句话,「知见立知,即是无明本」。你知见,你本来是佛知佛见,这是计算机、这是桌子、这是花、这是水果,你很清楚。但是这个知,你再加以分别执着的话,那就是「知见立知,即是无明本」,无明就来了。

  以前我常跟各位解释的,我的酸辣汤理论。我见到那个师姐点酸辣汤,到餐厅点酸辣汤,素的啦,不是荤的酸辣汤。老板煮好保温,不是热的,她来点的时候,老板舀了一碗温的酸辣汤给她吃。她不喜欢,她一接触以后,她说,这个不热,这个就是知。她说,这个不是热的,我不吃,叫知见立知,这样你就听懂了。如果你能够保持那个知,而不变动,那叫如如不动,那叫三昧。动的时候也是这样,静的时候也是这样,那就是三昧,这是要有修行功夫的。

  所以你的灵知性、你的见闻觉知、你的佛知佛见在哪里?古大德跟我们讲,收摄为一微尘,放开在六根门头。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能嗅、在舌能尝,就是我们前一阵子讨论过的,波罗提尊者在见,我们经文上也有讨论过。波罗提尊者见异见王,他的佛性在哪里?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能嗅、在舌能尝、在手能抓、在脚能奔,这就是我们的佛知佛见。

  问题我们保不住那个佛知佛见,根尘一接触,这个不热,这叫根尘接触,色声香味触法,酸辣汤算是味,色声香味。这味道碰到你嘴巴舌根,舌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的舌,舌头的舌。碰到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味,味道碰舌根。这不热我不吃,谁知道不吃呢?是嘴巴知道不吃呢?还是舌根知道不吃?还是心知道不吃?心迷了变成习气说我不吃嘛。那么那个知,佛陀告诉我们那个佛知佛见在哪里?在作用上,但是你觅之了不可得,你要找它的体,找不到。但是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每天跟你生活在一起,你却迷而不觉,不知道主人在哪里?去外面找主人,主人睡着了、主人迷惑颠倒了,你找得到就找得到这里讲的知,就是「三时系念」里面讲的灵知性,灵知心、缘虑心、肉团心,「三时系念」里面讲这三心。

  灵知心就是我们的佛心、真如心、我们的真心、本来的面目,父母未生前,还没有生你以前的面目。谁找得到它,谁就回得了极乐世界,回得了极乐的故乡。这就是「三时系念」里面讲的,「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你要懂得照这个道理,才找得到那艘船,「极乐有归舟」,「若人登彼岸」,「彼岸」就是解脱。所以这个地方讲到这个知,我觉得《感应篇汇编》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你要把它当成一般的知,也可以啊。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百五十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柏霖       自性)(五明学佛网:黄柏霖       自性)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4.自相、自体与自性 

 净界法师: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济群法师:从住持三宝到自性三宝 

 楼宇烈教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演培法师:解深密经语体释 无自性相品第五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二章 回归自性的家园 

 法界法师:自性观音 

 陈兵教授:自性清净心与本觉 

 张秉全居士: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明一法师:本源自性天真佛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六、不识自性,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五、顿断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