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提婆达多欲害佛陀,佛陀以慈悲力化解


   日期:2017/12/12 16: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再来『昔有恶王』,这个「昔有恶王」,这个「恶王」就是提婆达多所怂恿的阿闍世王,叫「恶王」。在《大方便报佛恩经·卷第四》,这个在《大正藏》里面第三册有这一段经文,「时提婆达多报阿闍世王言:『汝可作新王,我亦欲作新佛。』」我们知道佛陀的僧团里面,可以讲说怂恿阿闍世王,这个提婆达多他跟佛在过去生,因为嫉妒心,在过去世的时候提婆达多也是修行人。那当时佛陀在那一世的时候,佛陀说法非常殊胜,所以当时修行人都喜欢听佛陀说法跟开示。提婆达多的信徒都跑去听佛陀开示,提婆达多就起了一个嫉妒心,就说啦,他说,来生他世,我就投胎到你家里当你的亲戚。

  果然提婆达多到这一世,释迦牟尼佛到当净饭王的儿子,悉达多太子的时候,提婆达多就是阿难尊者的兄弟,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叔叔的儿子。你看,那一世他就发了个恶愿说,我要投胎到你家当你的亲戚,甚至要障碍你的佛法,破坏你的佛法。这就是当时提婆达多跟六羣比丘,破坏佛陀僧团的戒律。在当时提婆达多就跟阿闍世王讲说,你把你爸爸推翻,当新国王,我把佛陀取代了,我当新佛。「阿闍世王报言」,阿闍世王就说了,「此事不然,父王存在」,他说,这事情不能做,为什么?我父王还在,就是频婆娑罗王,频婆娑罗王跟韦提希夫人是佛陀的护法。

  「提婆达多言:『汝应除之,我亦欲灭佛。』」他说,你应该把你父亲除掉,我也想要去灭掉佛陀。我们知道这个五逆罪里面,有一条叫什么?出佛身血,当时佛陀要去托鉢的时候,提婆达多就在山顶,知道佛陀会经过这一条路,他就从山上滚了一个大石头,下来要杀害佛陀。当时四大天王,金刚护法就利用神通力把那个石头打碎,那个石头的碎片去伤到佛陀的脚,这叫出佛身血,这是五逆罪。

  那么提婆达多跟阿闍世王说,我也想消灭佛陀,我欲灭佛。「然后新王、新佛教化众生,不亦快乎?」你去作新国王,作我的护法,我当新佛,我们一起去教化众生,这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不亦快乎?」「时阿闍世王即随其言,断父王命」,当时阿闍世王就听从提婆达多的怂恿,想要害、要杀害他的父王。所以阿闍世王就统治波罗奈国,把他的父亲,他把他的父亲囚禁起来,要把他饿死。我们读《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就是频婆娑罗王被阿闍世王拘禁起来,幸好韦提希夫人,每天去探视她的丈夫身上涂蜜,所以频婆娑罗王才没有饿死。那么当时非常的痛苦,因为生出一个恶子,这里讲说「恶王」,生出这么一个凶恶的儿子。所以当时就跟释迦牟尼佛祈求,释迦牟尼佛劝韦提希夫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观无量寿佛经》就这样来的。

  「提婆达多报阿闍世王言:『我欲毁害如来。』」阿闍世王言:「如来有大神力,豫知人之所念。」提婆达多说,我想害佛陀。阿闍世王就说了,他说,释迦牟尼佛有大神力。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有三明、六通、十八不共法、十力、四无畏,这佛陀的神通功德。他说,释迦牟尼佛有大神力,他知道人在想什么。六通里面有他心通,「豫知人之所念」,你在想什么佛都知道。「汝今云何乃能加害」,你今天讲说想要害佛陀,怎么可能呢?「如来兼有诸大弟子」,而且释迦牟尼佛旁边还有几位大弟子,比如说舍利弗啦,比如说大目犍连神通第一啦,阿㝹楼驮啦,等等这些。

  「提婆达多报阿闍世言」,提婆达多又告诉阿闍世王,他说,「王今助我」,你现在帮助我啊。阿闍世王言:「何所作为」,我要怎么帮助你呢?「答言」,提婆达多回答说,「大王!当立制限,不听施诸比丘衣被饮食。」他就说,大王,你应该立一条法律,规定这些民众百姓,如果你不听阿闍世王所制定的法律,你供养这些诸比丘的衣服或是饮食,那你就是犯法。「阿闍世王遍宣令言」,阿闍世王就颁布法令到全国了,「若有施诸比丘衣被饮食者」,如果有人供养这些比丘的衣服棉被或是饮食的话,「当断汝手足」,要把你的手脚都砍断。

  「是诸大弟子一切大众」,因此这条法令颁布以后,佛陀这些大弟子跟一切常随众,共佛住耆闍崛山中,跟佛住在耆闍崛山中,「次第乞食,了不能得」。这条法律颁下去以后,这些众大弟子跟佛陀住在耆闍崛山中,要出去托鉢,都没有食物可以得到供养。「一日乃至七日」,甚至连续七天都托鉢不到食物。「舍利弗诸大弟子等皆以神力,而往诸方求衣乞食。」舍利弗跟诸大弟子就用神通力,到他方世界去求这些衣服还有乞食,托鉢食物回来。

  「时提婆达多白阿闍世王言」,这个时候提婆达多告诉阿闍世王说了,「佛诸大弟子等,今皆不在」,他说,佛陀这些大弟子,现在都不在耆闍崛山中。「如来单独一身」,他说,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在。「王可遣信,往请如来」,他说,阿闍世王你派一个人,带一个你的口信,就是你的话,去请释迦牟尼佛。「若入宫城」,请释迦牟尼佛到宫城来,入城来,「即当以酒饮五百大恶黑象」。因为提婆达多故意教阿闍世王说,你假装去请佛陀到城里面来接受应供。然后再教阿闍世王说,你用酒把五百只的大象,大恶的黑象把牠灌醉,「极令奔醉」,让这些醉象奔跑流窜。

  「佛若受请来入城者」,佛陀如果接受邀请进到城里面来,「当放大醉象而踏杀之」。佛陀一进城,就把这五百只大恶的黑象,牠们已经喝醉了,把牠放出去,让牠们把佛陀踏死,「当放大醉象而踏杀之」。「时阿闍世王遣使往请如来」,当时阿闍世王派的使者就带着这个口信,去见了释迦牟尼佛。「佛与五百阿罗汉」,佛陀就跟五百尊阿罗汉,这些都是证果的阿罗汉,「即受王请,前入王舍城」,佛就带领这五百位阿罗汉到王舍城接受阿闍世王的邀请。

  「尔时阿闍世王即放五百醉象,奔逸搪揬」,当时阿闍世王就把这五百只醉象,喝醉的大象放出去,到处奔逸搪揬,就是到处流窜奔跑。「树木摧折,墙壁崩倒」,当时这五百只醉象一放出去以后,很多树木被践踏倒下去,很多房子都倒掉了,墙壁都倒掉了。「哮吓大吼,向于如来」,这五百大象就向着佛陀咆哮大吼。「时五百阿罗汉皆大恐怖」,当时佛陀旁边这五百阿罗汉就生了大恐怖了。「踊在空中」,阿罗汉用神通力先把自己跳在虚空中,因为他们已经有神通了嘛,就用神通力就踊上虚空,「踊在空中,徘徊佛上」,他们徘徊在佛陀的上面。

  「尔时阿难围遶如来」,当时只有阿难保护佛陀,就在佛陀旁边把他围起来,「恐怖不能得去」,当时非常地紧张、非常恐怖,不能够离开,离开不了,旁边五百只大象都喝醉了。「尔时如来以慈悲力」,你看,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大慈悲力,佛陀当时有大慈悲力。「即举右手」,佛陀就把右手举起来,「于五指头出五师子」,就在五根手指头里面生出五只狮子,「开口哮吼」,这五只狮子就张开大口,咆哮大吼。「五百醉象恐怖躃地」,这五百只醉象就恐怖害怕,就趴在地上了。

  「尔时如来」,当时释迦牟尼佛,「大众围遶,前入王宫」,大家就把佛陀围起来以后,进入王宫。「时阿闍世王即出奉迎」,当时阿闍世王就出来迎接了,「请佛令坐」,就请佛陀升坐了。「佛即坐已」,佛陀就坐下去了,「求哀忏悔」,阿闍世王就向佛陀忏悔。「白佛言:『世尊!非是我过,提婆达多耳。』」告诉佛陀说,世尊,不是我犯这个错,不是我的过错,是提婆达多教我这样做。

  「佛告大王」,佛陀就告诉阿闍世王,「我亦知之」,佛陀当然知道,佛陀说,我当然知道啊。「提婆达多常欲毁害」,提婆达多常要毁害、杀害我,「非适今也」,不是只有今天才这样,他破坏我的僧团,但是佛陀从来没有起瞋恨心。「过去世时亦常欲毁害我」,你看,过去世的时候,提婆达多就常常想办法要毁坏、杀害佛陀。「我以慈悲力,乃能得济」,我因为慈悲力,慈悲功德力,才能够免于被他杀害。这个是在《大正藏》里面,《大方便报佛恩经·卷第四》里面有提到,提婆达多、阿闍世王欲害佛的这个事情。

  再来《佛光大辞典》里面也有提到阿闍世王,阿闍世王在佛那个时候,他是出生在中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的儿子,那么为什么叫闍世王呢?这有典故,它翻成中文的意思,华文的意思叫做未生怨王,还没有出生就埋怨了,法逆王,又叫做法逆王。「其母名韦提希」,他的母亲叫韦提希,故也称阿闍世韦提希子,所以又叫做阿闍世韦提希子。「后弒父王自立」,后来他要杀害他父亲,把他囚禁起来,自立为王。「大张中印度霸权」,称霸于中印度。「其于处母胎时」,其实阿闍世王在他母亲的肚子里面,要出生的时候,「占师预言此子降生后将弒父」,那时候占卜的算命师就跟频婆娑罗王说,这个小孩子出生以后会杀害父亲,先预告。

  「父王听占师预言」,频婆娑罗王听占卜的算命师的话,「十分惊恐」,非常恐慌,「遂自楼上将之投弃」。所以阿闍世王一生出来的时候,那个父王就从楼上把阿闍世王,要把他丢下去。这就是业障啊,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啊,不是你把他这样丢下去,就好像堕胎一样。我们台北也有发生这种情形,在我们新北市三重,有一个小女生大概十六、七岁,跟男朋友发生非婚的性行为,结果就怀孕了。怀孕了就是跟频婆娑罗王这样一样,她竟然把她生出来的婴儿,用塑料袋包起来,从她家楼上往,台湾大楼里面都有防火巷,就往那防火巷一丢下去,把他当成垃圾袋处理,就跟这里一样。

  他的父亲就从楼上将之投弃,但是业力就是这样不可思议,阿闍世王是来讨债的,债没有讨到怎么可能会走呢?「然仅折断手指而未死」,可是阿闍世王被丢下去,只有手脚断了但是人没有死掉。「故又称婆罗留支」,「留支」就是折断手脚的意思,「并以其未生前即已结怨,而称之为未生怨。」过去生就跟频婆娑罗王结怨了,所以阿闍世王又称婆罗留支,又称未生怨。「及长,立为太子」,等到长大以后,把他立为太子,「因听信提婆达多之唆使」,因听提婆达多的唆使,「幽禁父王于地牢中」,把父王囚禁起来,「欲致之死」,想害死父王。

  「即位后,并吞邻近诸小国,威震四方,奠定印度统一之基础。」「后因弒父之罪而遍体生疮」,后来阿闍世王因为他弒父,就是要杀害父王的这个罪,而感召果报,全身都长了脓疮,「遍体生疮」。「至佛前忏悔即平愈」,到释迦牟尼佛座前向佛陀忏悔,这个生疮才治好了,才康复。「遂皈依佛陀」,就皈依佛陀了。

  「佛陀灭度后,为佛教教团之大护法。」后来反而阿闍世王变成佛陀僧团的教团的大护法,这就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善恶皆莫思量,阿闍世王他的自性功德流露了,自性功德是超越善恶对待的。前面那个阿闍世王是他的业障、是他的业力,是跟他父亲频婆娑罗王之间过去生的冤业,他也受了这个果报。受了这果报以后,他透过忏悔,所以忏悔即清净,即清净他自性就能够显现出来,所以他后来变成佛教的大护法。

  「摩诃迦叶于七叶窟结集经典时,阿闍世王为大檀越。」所以佛陀灭度以后,摩诃迦叶是大迦叶,跟阿难尊者、跟五百罗汉,在七叶窟结集,第一次结集经典的时候,当时护法的大功德主,「大檀越」就是大功德主,就是阿闍世王。所以阿闍世王在《无量寿经》里面,他是上品生。「供给一切之资具」,所以他供养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这个就是「昔有恶王」,我们把这个阿闍世王的典故,我们就说出来。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百七十五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柏霖       慈悲)(五明学佛网:黄柏霖       慈悲)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