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宏圆法师:心里总有个所得,就与佛性不相应了


   日期:2017/12/14 21: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所得,不仅是《心经》的宗旨,也是整个佛教的宗旨,也正因为如此,佛教才是最彻底、最究竟的。佛教一法不立,无法可得,法也不可得,心也不可得,一无所得、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倘若有丝毫的东西,那它就不究竟,因为这个无相的实相,它是容不得一点东西的存在。就像我们的眼睛,金、银、钻石再好,哪怕一丝一毫的,只要夹杂在我们的眼睛里,那眼睛也受不了,一定要排斥出去。我们要真正证得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佛性,就要一切放下,无所得、无所证,才与妙体相应。而且,只有无所得才是真得,因为心清净了,彻底空了,心性才会完全地显露出来,才能显发广大的妙用。所以说佛力无边、妙用无穷,相反,如果有所得,真性就会被障碍住,而不能显现神通妙用了,就会有阻碍,不能通达无碍了。有得和无得是外道于佛教的根本区别,佛法一无所得,不在心外,法,无修、无得、无证,一法不立。外道他们是有法可修、有神通可得,心外求法,这样终不究竟。

比如道教,道教是以出阳神为究竟,有阳神可得,有个物所在,所以终不究竟。

从前道教的吕纯阳祖师,修道有成后四方云游。有一天,他来到黄龙山,看到山顶有紫色的祥云,他知道山上一定有得道高人,于是他就到山上去参访,到了山上,看到了一座寺院,这个时候,维那师正好正在拈香,请黄龙祖师出来说法,吕纯阳赶紧进入殿内,黄龙祖师上了法座之后,厉声说道,座旁有窃法者。吕纯阳一听,心想你们都是和尚,就我一个道士,那这个窃法者肯定指的就是我了,他本来是想听听黄龙祖师讲的什么法,他这么一听,说他是个窃法者,他就不高兴了,心想我就来和你斗斗法、较量较量,他就从僧众当中站了出来。问黄龙祖师,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你说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一粒米中能藏这么大的世界,只能煮半升米的锅中,能把山河大地放在里面去煮。这个是从道教的神通变化出来的,他可以把一粒米放大,笼罩整个世界,也可以把山水缩小,放到锅里面去煮,这个吕纯阳是拿这个偈子,来试探黄龙祖师。黄龙祖师一听,知道吕纯阳还没有证到根本,他是落在了神通上了,于是指着吕纯阳说,你这个守尸鬼。吕纯阳一听,哈哈大笑说,我囊中有长生不死药。他认为自己已经证了阳神了,已经阳神成就了,证得了这个金刚不坏之身,不再是这个守尸鬼了。其实,这个阳神是佛教里面讲的第七识,末那识,还是虚幻的神识,并不究竟。黄龙祖师指着吕纯阳说,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意思是说,你纵然活的比世人长寿的多,能活八万个大劫,最后还是要毁灭,不可能不生不灭的。因为他还没有见到自己的根本,没有见到性这个万能体,他还是落在这个识上面,落在神通上面玩弄神识,但是他自己却误以为已经证得了根本,以致于步入歧途,生死不了。吕纯阳一听黄龙祖师说他终是落空亡,心里非常的不痛快,明明自己识神已经成就,已成了金刚不坏身,怎么还会落空亡呢?他不太高兴,这个时候,他就拔出宝剑去斩黄龙祖师,黄龙祖师哈哈大笑,顺手拿起拂尘轻轻一扬,啪的一声,吕纯阳的剑就掉落到了地上。这个剑和见解的见同音,就是说,他的见解落于下风了,打了败仗了,赶忙退下来给黄龙祖师顶礼,请求开示。吕纯阳祖师过去修道,他追求的是神通,是出阳神,现在见败落下来以后,听黄龙祖师一开示,他的见解败了下来以后,他听黄龙祖师一开示,他悟到了一切法都不可得,一切都是无相的这个性所显现的,都是我们背后真正的性在起作用,只有性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相,都是幻现,都是因缘合和的。

佛教一切法门都是做心地工夫,无不从制心上下手。像我们净土宗念佛法门,是用佛号抓住这个心,让这个心不着相,我们的心就安住在一句佛号上面,空空净净,随着我们念佛的工夫越来越纯熟,由染转净、由妄转真,直到心地真的空净了,你自然证到了无相的实相,而得大自在。我们用功要明白这个道理,把这个世事,世间的事,看透、看破,一切都不可得。假如你执着有法可修、有果可得,则不自在、不究竟了。因为凡有所得,即是有所束缚,反而不自在了;因为凡有所得,就把我们的清净本性牢牢地捆绑住了,得不到真的性德。而且有得、有所求容易入魔,不但成道不能,而且入魔有份。我们看到今天修行的也有非常用功的,但是最后反而误入歧途,什么原因?就是心里面老有一个所求,老有一个所得,去求神通、去求能量,甚至有的人愚痴到什么程度,去求护法,最后求来的是什么?求来的都是旁门左道,求来的都是一些我们说的这些仙家,反而对这个修行有了干扰,这就是因为自己有所求,不肯去放下。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我们把一切都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你自自然然的,你的清净本性自自然然的就显现了。那我们说把佛法放下,要不要去读经典?要不要去学佛?师父说,这个读经典学佛就是为了帮你放下的,而不是帮你去执着的。而我们世间人恰恰相反,把世间的东西不去执着了,又去执着佛法了,只不过转变了一个执着的方法。就像好多的我们学佛的,一听说我们以后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去做菩萨、成佛,他反而看不起世间的人了,不向世间的人去学习了,反而贡高我慢的心出来了,这样就是偏了。像我们有些学佛的,一看到这些有福报的人,不但不去赞叹别人前世修的功德,反而是说别人是在造业,不去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根本就不是菩提心,而是更大的执着、更大的分别心了。我们学佛是为了更好的放下、更好的看破、更好的发起菩提心来,而不是叫我们更加的执着,这样不越学就越反了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宏圆法师       佛性)(五明学佛网:宏圆法师       佛性)  

 惟觉法师:佛性与法性 

 周贵华博士:印度佛性思想特质简论 

 赖永海教授:佛性·本心·良知——陆王心学与佛学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性具与性起——天台、华严二宗佛性思想比较研究 

 洪修平教授: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一、禅的基本原理舆性质 佛性与修行 

 程恭让教授:略析《佛性与般若》在牟宗三哲学思想进展中的位 

 胡晓光教授:从唯识学角度看佛教心性义--兼论无漏种子、佛 

 蔡惠明居士:佛性与顿悟 

 姚卫群教授: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 

 万行法师:你以佛性看众生,众生都是佛;你以人性看众生,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