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修学报告

 学佛修行过程中有益过自己渐悟的善知识和小感悟


   日期:2017/12/16 17: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缘聚美景,缘散则消,梦幻泡影,了不可得。莫执无常的为常,应珍惜光阴离妄归真啊。离点滴妄即见点滴真实,离一切妄即见一切真实。住真实慧即自然锲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自在境界。

  阿弥陀佛

 

  若没有需要守护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时,那就守护好自己。道德之心充满,贪欲之心不生,这才是人生意义所在。

  阿弥陀佛

 

  我们为什么不能解脱?因为当你在忍受时,用一个“我”。不可以用“我”,要用观照的“无我”。佛教最高的境界是“无生法忍”,不是用忍耐,要用无生,本来不生,何其有灭啊!这个世界是无常幻化的,花花世界抵不过我们的“清净心”。———慧律法师开示

 

  透过批评的眼睛看,世界充满缺陷过失之人;透过傲慢的眼睛看,这世界充满低贱愚痴之人;透过智慧的眼睛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和学习。 不圆满是自己有烦恼,不清净是自己有业障。心有慈悲,没有看不起的人;心有智慧,没有看不惯的事。

 

  印光大师认为,观世音菩萨的普门救度,犹如一月投影万川,即使是一勺乃至一滴水,也皆现全月。但如果水昏暗波动,月影便不能分明。众生的心如水,如果心不志诚,便难蒙救护。

  观世音菩萨是无所住且无所不在的。

 

  莫把野心当志向,这完全两码事。

  野心是和攀比欲望相感应,

  志向是和上进愿望相感应。

  野心是私欲,志向是无私。

  野心是情欲,志向是理智。

  用心不同,作用不同,天壤之别。

  阿弥陀佛。

 

  恒常不变而无生灭,谓之常;

  寂灭永安,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

  心安理得,得大自在,毫无拘束,空我两忘,谓之我;

  无烦恼,解脱一切垢染,谓之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远离欲望,安于寂静,最为殊胜。

 

  罗素说过:“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

  有时候,自以为是的善良,往往比恶更可怕。

  为什么说自以为是的善良比恶更可怕?

  就像慈母多败儿,慈母对孩子无尽的慈悲确实是伟大而又值得赞叹的,可是慈悲里若没有智慧,就如同在慈悲净水里增加了愚痴这一致命的毒药啊。尤其是有强迫症的,那好心帮倒忙的悲剧那是时常上演。

  身边有个真实的悲剧,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能处的好虽有但不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有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妈妈向我吐苦水,倾诉她婆婆好难伺候,她本性善良,感觉不照顾又不行,照顾了又不心甘情愿难受的想哭。一问前因后果,才知道还是由于往昔的悲剧导致的心结。

  朋友本来应该是有一个弟弟或妹妹的,只是因为朋友的母亲不小心错吃了老鼠药,差点一尸两命。朋友的母亲需要安胎药,让自己的丈夫去买药,刚好婆婆也就是朋友的奶奶想要买老鼠药毒死老鼠。朋友的父亲买来了老鼠药和安胎药,药的包装又差不多,粗心大意,把老鼠药给了自己的怀孕的妻子,把安胎药给了自己的母亲,结果悲剧上演了。朋友的母亲身体受损,接受不了丧子之痛,心中从此有了心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若这位奶奶一念心慈,不动恶念杀生想要毒死老鼠,而是怜悯老鼠只是饿了,寻口饭吃,用和善的方法让它们走,那这悲剧确实不会发生。老鼠药毒死了自己的子孙,婆媳从此不和,看似是阴差阳错,实际上是人祸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人和人成长环境天差地别,每个人也各有各的三观和苦衷。

  其实,每个人做好三件事就够了:

  知道什么是对的;

  去做;

  不强迫别人去做。

 

  每个有情众生的潜能都是无限量的、平等的,可开发出来的潜能因心量、善根、福德、因缘而有所不同、不平等,这就是平等里有平等,不平等里有平等。谁都可以用自己浅薄的智慧,做一些力所能及、量力而行的善事。上求无上智慧,自度度他,求真实永恒的安乐。

  善恶就在一念之间,若一国之主,一念恶,发动侵略核武战争,那带来的负面影响无可估量。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所承担的责任就有多重大,若心性跟不上能力,那是灾难。可惜的是,大部分都是对他人的德行或环境有诸多要求,总有抱怨,却没有反观自省提升改善自己。殊不知,久而久之,自己已经是个灾星。不想痛苦,痛苦却一个接一个降临,想要快乐,快乐却像仇敌一样被灭掉了,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很多到死都没醒过来,空过一生。要引以为戒啊。

 

  学而不能知,与不学同。

  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真正的修行学习,是深入灵魂,自然而然的流露,不是刻意,不是心计思维。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善知识       感悟)(五明学佛网:善知识       感悟)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谁是善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三、了知知识德相,如理寻访明师 

 怎样亲近善知识 二、认识依师胜利,亲近善友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仁清法师:怎样鉴别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