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仰信弥陀大悲愿力称名之人必得往生(二)


   日期:2017/12/17 9: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决定往生语录】仰信弥陀大悲愿力 称名之人必得往生(二)

  法然上人《答秀实书》云:

  【二者深心,即是深信之心也,深信何事乎?具诸烦恼、造多恶业、无余善根之凡夫,仰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称念阿弥陀佛光明名号,若百年、若四五十年、若一二十年,乃至一二年,始自欲往生之时,直至临终不退转;若七日一日、十声一声,或多或少,称名念佛之人,决定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名为深心也。

  然而,多有愿往生之人,虽称念本愿名号,因惧于内心妄念常起,外相亦少余善,而自觉卑下,以为往生不定,此已怀疑佛之本愿矣!

  是故善导和尚遥顾未来行者之留有此疑,为除此疑,而劝决定心故,详细解释“具足烦恼、造诸恶业、善根薄少、未能开悟之凡夫,乃至一声称念,必得往生”之理。

  纵有多佛,遍满空中,辉光吐舌,一一说言:“造罪凡夫之念佛往生,虚妄之事,不可信也。”亦不因此起一念惊疑之心。何以故?阿弥陀佛未成佛之昔,誓言:“若我成佛,称我名号,乃至十声一声,若不生者,我不成佛。”其愿不虚,今已成佛,应知,称其名号之人,必得往生。】

  下面是说,称念阿弥陀佛光明名号的时间,从多至少:

  “若百年”这就是多,人生百年,虽然说百年,但是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活到一百岁。“若四五十年、若一二十年,乃至一二年,始自欲往生之时”,这是对开始发心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

  “直至临终不退转”,这句话最重要,这句话你一生无论如何都要做到,这句话你如果做不到,你不要跟我说你要念佛修行,这时候就可以收起来了,不必再修了。这句话你非做到不可,念佛,从念第一句佛号开始,一直到将来临终不退转,就是印光大师经常在《文钞》所说的两句话,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念佛老实非常的重要,昨天念佛,今天也念佛,明天也念佛;上个礼拜念佛,这个礼拜念佛,下个礼拜还是念佛;去年念佛,今年念佛,明年还是念佛,从平生念到临终,一句佛号永不改变,一念到底,就是念到临命终,阿弥陀佛现前,往生极乐世界为止。有人听到信愿这样说,问我一个问题:请问师父!那去到极乐世界还要再念吗?这个问题换我来问你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还要再念吗?要!念到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再继续念,念到什么时候?念到成就妙音如来!

  所以念佛的要领就是这句话:每天认真念,千万不要碎碎念。每天认真念是认真念阿弥陀佛,不要碎碎念是不要碎碎念子孙、名利、财宝、五欲,因为念这些不会解脱增加烦恼,念阿弥陀佛会解脱减少烦恼。同样是你的心,你的心要安住在哪里?如果你是一颗石头(当然你不是石头,这是假设的话),你要把它安放在大海中,还是要把它安放在船上?安放在船上你就能渡过大海,船的力量可以乘载你这颗石头的重量。所以不是石头大颗小颗的问题,是石头放在什么地方的问题。意思就是说,你的心安住在这句佛号,就如同安住在船上,你的心安住在五欲、在妄想、在子孙、在金钱、在财宝,就犹如石头安住在海水之上,一定会沉入,你一定会沉入生死苦海。所以不是你的烦恼多重,业障多深的问题,是你的心念安住在哪里?你是安住在这句佛号正念,还是安住在五欲妄念?所以当然每天好好的认真念佛,你活一百年就念佛一百年,你活一年就念佛一年,换句话说,你活的越久就念的越多,不管活多久你就是念多久。

  佛号就是跟吃饭睡觉每天要做的事情,完全一样。信愿经常向诸位报告,每天要做的三件事,第一念佛,第二睡觉,第三吃饭,所以我们生生世世,对于这一句佛号念的太少,太生疏了,所以我们要将佛号很生疏的,透过每天认真的称念转熟了。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我们对于五欲、对于感情、对于名利、对于金钱、对于财宝太熟了,生生世世就追求这一些,当然很熟了,我们慢慢的淡化放下,从熟处转生,修行就是如此。听经闻法,念佛共修,都是如此。

  “若七日一日、十声一声”,这是说少念,前面“若百年、若四五十年”是说多念,那么这段话就是在说,第十八愿因愿文的“乃至十念”这句。乃至十念是不定之词,长在一生短在十声一声的念佛,这就是乃至十念的意思。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实在很慈悲,因为用本愿名号要救度的对象是十方众生。十方众生无量无边,得遇名号的法缘各人不同,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各人入道因缘不同”,我们每一个人遇到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的因缘也不同,有的人年纪轻轻遇到佛号,可能念佛四五十年;有的人只到了临终快要舍报了,才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引导他念佛,可能他念佛没有几句就断气了;有的人法缘是死了之后五十二天,才遇到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各人与阿弥陀佛,在宿世所结的法缘、善缘、佛缘各有不同。诸位菩萨!你们都很有善根,现在在平生,得遇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把握着殊胜的法缘,这就是惜缘。你珍不珍惜你现在就遇到六字洪名的法缘?你真正珍惜,你会把这句佛号当做钻石,如果你家有钻石黄金,你会像报纸看完了随便乱丢吗?不会吧!你一定会用珠宝盒把它安放好,一个锁、两个锁、三个锁,层层把它锁好,甚至把它寄放到银行的保险箱里,你才会觉得安心。那么这句佛号,比钻石黄金还要尊贵,还要名贵,你为什么不懂得珍惜?你要念不念的,不就是在展现出你不懂得珍惜这一句佛号的心态吗?

  你很认真的念,无时不刻的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内心恐怕没有念这句佛号,犹如钻石被人家给抢走了。佛号被抢走就没得念了,所以把这一句名号当做摩尼宝珠、当做钻石,拳拳服膺的抱住——认真念,内心无形的抱住,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活一天念一天,活一百年念一百年,这样你就是做第十八愿因愿文的“乃至十念”的修因。第十八愿的修因“乃至十念”,你只要有修因就能感果,犹如春天有播种秋天就有收成,如果你行“乃至十念”的念佛,下面有两句话,“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法藏菩萨的誓言,这誓言产生了力量,因愿成就果号,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心称念下去,不管长在一生的称念,或者短在临终一声十声的称念,都会让阿弥陀佛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力绝对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往生的道理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相信这一件事情,深信是深信这件事,那我们相信了,我们知道阿弥陀佛的愿力,可以让我们称念,绝对救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那当然你不会放弃这一句佛号不称念。

  今天我接到一封信,是苗栗有一位居士写信来问我,他妈妈在平生到临终死后的种种,这样是不是有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没有留下电话,所以信愿还没有回他的信。在这封信当中,这位居士说到,他妈妈在要舍报之前几天,阿弥陀佛就现前了,这位居士的妈妈就跟她的子女说:“佛祖已经来了,你去舀一脸盆的水,让我洗脚洗手洗脸,这样对佛祖比较有礼貌。”这是要断气之前几天。然后,临终正念分明,身心柔软,这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念佛人念佛在平生,为何要对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建立真实的信心不容易?就是因为我们凡夫众生没有亲眼目睹阿弥陀佛的真身妙相。那么这一件事情,将来在我们临终一定是会兑现的。所以《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忆佛念佛”是因,“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是果。“现前”我们不一定能见佛,除非你有本事念到证悟念佛三昧,进入禅定,定中见佛,或者是有感应,在梦中见佛。如果没有能力在定中见佛,没有因缘在梦中见佛,将来在临终,阿弥陀佛一定会依临终接引愿,现前接引往生极乐世界,那个时候我们有禅定的工夫或没有禅定的工夫,都会以烦恼障眼亲眼目睹阿弥陀佛现前来接引,疑惑佛智,疑心念佛,杂行的行者,临终见阿弥陀佛化佛来迎;明信佛智,信心念佛,专修的行者,临终见阿弥陀佛报身来迎,就是如此。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见佛是早晚的事情,所以你不必急于现在平生求要见佛,将来临终阿弥陀佛绝对不违本誓弘愿,现前接引念佛人,往生极乐世界。

  “或多或少”,不论是百年,或者是十声一声的念佛。“称名念佛之人,决定往生”,法然上人、善导大师、印光大师这些了不起的祖师,只要说到往生这件事,都是用很肯定的话,决定往生、必定往生、必得往生,都是用非常肯定的话来说,不会用疑问词,让你猜不透,让你模棱两可,不知道能不能往生,不会说应该往生、不会这样讲、大概往生、也许往生,不会这样讲。称名显示在口业,念佛显示在意业,所以在此法然上人回答秀实这位行者这封书信说,“称名念佛之人决定往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往生)(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往生)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朝向西方路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妙莲长老主持佛七弘法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特稿选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