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印祖故事:具足信义念慈恩,了然德森蒙摄受(55)


   日期:2017/12/19 8: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德森法师俗家姓杨,名隆焜,江西省兴国县人,清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出生。他自幼受学塾教育,年逾弱冠,有感于世事无常,而有出世之心。乃于民国元年(1912年)三十岁时,舍俗离乡,到福建省长汀县报恩寺,依今彩老和尚剃度出家。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春,在江西省宁都县大乘寺受具足戒。同坛受具的,还有以后数十年同参道侣了然法师。圆具后仍回到长汀县报恩寺,依今彩老和尚修行。民国八年(1919年)今彩老和尚往生,德森为师父料理了身后事宜,之后才外出参学。

  德森法师在民国三年(1914年)时在《佛学丛报》上读到印光大师的文章,民国五年(1916年)才知道印光大师的名讳,民国九年听到《印光法师文钞》出版,民国十年(1921年)才读到《印光法师文钞》一书。

  民国十年(1921年),德森法师和了然法师一起云游,朝礼名山。他们到上海遇到欧阳石芝、丁桂樵两位居士,他们极力怂恿说:了大师可称禅律净,但教不足。当今唯有印光大师堪称宗教律净、南北第一之大善知识。二位到普陀、必须多多亲近为要。再四叮咛、恳切备至。

  于是两位法师上普陀山到法雨寺挂单,一起到藏经楼参礼印光大师,一见之下就得到印光大师的特别垂青。印光大师看了了然法师所著之《佛祖心灯贯注》之后,评价说知见超卓,特别加以慈悲慰勉。大师说:已有如此见地,必须放下理论,注重事修,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得因果相投,感应道交。德森法师在法雨寺亲眼目睹印光大师之严切操持、复读《印光法师文钞》,感到事理融贯,这才知道石芝、桂樵二位居士的敦劝真实不虚,对印光大师更加肃然起敬。

  当时德森法师、了然法师已经与友人约好,朝山之后,就去百丈山(即唐怀海禅师制清规之道场、名寿圣寺、在江西奉新县属之大山中。)隐居潜修。听到印光大师有离开普陀隐居,以躲避信札应酬之劳的打算,两人就请求大师到百丈山,为大众作模范。感于两人的至诚,大师也表示同意,但要等到双方因缘成熟之后再去。德森和了然法师挂单四天,与大师畅谈四次。临别的时候,大师对他们谆谆启迪、答应以后可以经常通信。

  德森、了然法师两人到达百丈山之后,印光大师了解到百丈地处深山之中,经典缺乏,给他们寄了不少经书。特别是不惜巨资请了商务印书馆所印之续藏经一套赠送给他们,续藏经分五期出版,大师分五期陆续邮寄。但四期印出寄到之后,德森法师和了然法师因为环境所迫,必须离开百丈,以免烦恼。德森法师细思这部法宝,是印光老人特意赠送的。寄到的四期经书,由于道路崎岖,难以携带奉还给老人,同时还有迎请老人到百丈的约定也实现不了,因此觉得深负老人法爱。同时,百丈山的继任方丈,也希望得到全部的续藏经。德森法师准备负荆请罪,面请老人续寄,以成完璧,并想当面汇报不能再百丈山安住的原委,以期稍符做人之信义。

  德森法师和了然法师到普陀山法雨寺向老人请罪,老人不特不加呵责,反直斥挤排者之非。藏经虽答应成全,但给继任方丈写信说:“此藏经本为德森、了然二人而寄者,今仍顺他二人之请而全寄。但他二人已离开,汝等收到之后,复我一片,说明经书收到即已,以后不必再通函件。”表明了不避忌讳,彻底护念二人的态度。大师同时为德森、了然二人谋托足之地,介绍在佛顶山看藏经。佛顶跟法雨寺相距不过二里许,因此能够经常亲近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离开普陀到苏州闭关时,与真老和尚商量好,带德森、了然一起过去常住。这样德森法师在苏州报国寺,时蒙大师慈训,协助大师校对印刷经书。民国十九年国光印书局出版的《增修历史感应统纪》就是德森法师校对的,印光大师在复念佛居士书中说:“历史感应统纪,许止净又略为修饰,其间略添点有大关系的,大约万余言耳。李耆卿居士,拟牺牲二千圆刻木板,大约须二年方好出书。上海又复排印,现令国光书局,特铸新字,八月当可付排,年内当可出书。现今法灭,儒释俱同,非此种书,无以正人心而维世道,以故光犹稍为料理。至于校对等事,有江西一僧,名德森,颇心细耐烦,现住报国,为之详校。”

  由李圆净居士请求,印光大师修订完《普陀山志》之后,又开始修订《清凉山志》、《峨眉山志》和《九华山志》。《峨眉山志》还没有修订完的时候,印光大师眼睛受伤,就委托德森法师完成剩下的工作。而《九华山志》则主要由德森法师亲自修订。

  七七事变之后,因为人民困苦艰难,以前助印费的人,或远逃,或穷困,弘化社的印经流通事业不得不进行调整,缩小范围,止按照本流通一种办法办。大师由于年事已高,委托德森法师承办。并令德森法师住上海太平寺校对各书。大师嘱咐他:“光虽未死,且作死想。以故一切事,既不能料理,则不过问,以后随师作主办。钱财在上海者,光俱不要。有力多印,无力少印,再无力不印,均随财力为准,切勿负债,以致棘手劳心也。祈慈谅。凡有信心者,令彼一心念佛,不必以光为念,亦勿特来相看,免得费钱费时,了无所益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致德森法师书四)

  1940年农历十一月初四,印光大师预知时至、安详西归,德森法师亲侍左右,目睹希有瑞相。

  德森法师尊印光大师为亲教师,虽无徒弟之名,但有徒弟之实,他对印光大师的摄受之恩,铭感五内,他说:“德森苦恼无状,学行全缺,若非得印老人摄受提携,实不知何所托足,遑论其他。兹承缁素诸公,亦有垂青而怜愍者,何一非老人加被之所致也。”

  印光大师圆寂后,德森法师受信众推重,继续主持弘化社流通佛经事业。他在《印公西归二周纪念》一文中回顾了印光大师对他和了然法师的提携之恩,并对信义二字深有体会。他说:

  “虽然,佛祖众生,如一子想,老人独许我二人常侍左右,究为如何。须知老人慈沾无际、法雨遍施、亲承法乳、实不乏人。森今但就自身相关、乃作此说、并非老人待我二人独厚、有何偏私。又须知凡能感得老人慈摄之缁素、必须具足信义为条件。即老人如此慈爱了公与森、均仍由信义所感致。如我二人当离百丈时、不念老人慈恩信义、唯怕呵责、不肯负荆请罪、即便他往、恐老人虽慈、亦无由垂摄、早已各不相关。因我二人深念信义、愿挨痛骂、不惧呵斥。(老人以呵骂为深慈大悲、尽人皆知。)爰博得老人怜愍、转加抚慰、成全一切。即佛菩萨之无缘慈悲、亦祗有信受奉行者方能顶戴。如信根不具、亦无可如何。老人慈悲、亦复如是。因知我等尚具信义、故得如此。所以二十六年避难上灵岩时,仍对众道著某某颇重信义等语。

  “深望一切同伦,皆重信义。不特人人皆可得到老人之慈恩、即诸佛菩萨之慈恩、亦无人不能顶戴也。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又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征诸事实、信义实为人生不可须叟离者。老人之道德学问、功业成就、事事堪为缁素法式。即注重信义、亦处处皆可为人模范。故今特举信义一端、以为纪念。并藉此以补十六期释信之拙作、尚未叙及世间信之不足耳。拉杂琐屑、敬祈读者见原。老人之其他道德高尚、人难企及之卓绝道妙、自有文笔超妙之缁素诸公发挥、恕不具述。”

  因为德森法师随侍印光大师时间最久,一言一行以印光大师为楷模,老实纯笃,因此亲近德森法师的居士们评价说,德森法师道风与印光大师最像。

  摘自:《印光法师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