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忍辱不是叫人憋着


   日期:2017/12/27 9: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菩萨修行有六个法门,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里所说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劲憋着。

  佛说的忍,实际是化解之意,先无条件地接受,然后将其化于无形。

  那么,怎么化呢?化当然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智慧。而智慧,就是明了事物的本质。

  首先,别人找你麻烦、对你发脾气、暴跳如雷,是别人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使然。他心里有了问题,想不开,郁积了负面能量,需要发作。你如果不让他发作,他会憋出病来。因此,允许他发作,当他的垃圾桶,等于是在救他,是一份功德。但是,你当垃圾桶时,一定要把底卸掉,否则自己也会出问题。把底卸掉,就是让那些负面能量即来即去,丝毫不停留。你要明白,别人喜欢你,不是永远不变的;别人不喜欢你、恨你,也不是永恒的。你若当真,就等于着相了,就会生烦恼了。再者,你若接招,说明你和他水平一样。

  其次,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或不好,都是有原因的。这因可能来自于过去世,也可能来自现在时!碰到被侮辱的境况时,一定要问自己:他为什么不找别人,专找我呢?然后反省自己,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有欠缺、不圆满。碰到问题,一定不要怨天尤人,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再想办法去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转恶缘为善缘,才能拯救自己、解脱自己。

  明白了忍辱是怎么回事,就应该知道,忍辱表面上是吃亏,实际上是在还债,还有助于治疗自己的“瞋恚心”,同时也是检验自己修行功夫的大好机会,因此,不仅不应该责怪给你气受的人,反而应该感谢人家。

  要想运势好,口德很重要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

  一些朋友埋怨自己情感不好,财运欠佳、小人太多,命运不公。最后分析的结果往往出乎他们的意料:一些由于不注重口德,因此容易随意伤害别人,嘴上不积德,最终结果是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人世间的健康,快乐,富贵,长寿,平安等等之福源皆有德而生。

  要想运势好,口德很重要。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 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 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不注意口德、说出伤人的话,往往就像往墙壁上钉了钉子,待悔悟时拔下钉子,却永远留下了疤痕。正如你捅了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却永远不会消失。这个伤痛会一直存在! 语言切勿刺人骨髓, 戏谑切勿中人心病。便是这个道理。还有一说就是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一个人若有一颗豆腐心,却长着一张刀子嘴,也往往会恶语伤人六月寒而不会良言一句三冬暖。

  开口讥诮人,不惟丧身,足亦丧德。从中国传统的命理学和位理学角度来看,修炼口德,就是修炼自己的气场,一身正气才能好运多多。口德好才能运势好,运势好才能少走弯路,多谢成就。

  有一个朋友们可能耳熟能详的故事: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早已炉火纯青,有口皆碑,获得国人一致好评。然而,有家小报的记者,却要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挑衅梅先生。以此来抬高自己的知名度,以便更好推销这份小报。然而,梅先生却不予理睬。这小报记者更急眼了,以至漫骂、羞辱梅先生。梅先生还是一言不发,不予争辩。周边的人都看不下去,梅先生还是耐下性子,说服大家,不要去管他。后来,也就烟消云散,不了了之了。

  若干日子之后,这位小报记者贫困潦倒,到处借钱借不着。一天,他想到了梅先生,何不试试,看他能不能借点钱给我?于是,他绞尽脑汁想了很多。他到梅先生家门口求见,梅先生出来见他。他按事先的准备虔诚地地检讨自己,梅先生打断了他,说,别讲了,你有什么事吗?小报记者说了起没钱、借钱的遭遇。梅先生掏出200块钱给他,说请走吧。这位记者感动得扑哧跪倒在梅先生跟前。梅先生说,走吧。

  事后,梅先生还教导自己的家人,一定要注意“口德”,嘴巴要积德,嘴巴要让人;嘴巴让人,一生平安。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从未背后说过一个人的不是。华东师大翁思再先生深有感慨地说,梅兰芳一生,就是这样做的——施舍、助人、宽容、律已。所以,他不仅成为京剧艺术的泰斗,而且也是道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楷模。

  可见, 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郑博士认为这是我们每一个朋友应该具有的修养,有了这样的修养,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风生水起好运来。

  郑博士辑录关于口德的格言,仅供参考:

  出言不慎,驷马难追。

  不知而说,是不聪明;

  知而不说,是不忠实。

  君子言简而实,

  小人言杂而虚。

  赠人以言,重于珠玉;

  伤人以言,甚于刀剑。

  语言切勿刺人骨髓,

  戏谑切勿中人心病。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快乐之时说话,没信用的多;

  愤怒之时说话,失礼节的多。

  面责人之短,人虽不悦,未必深恨。

  背地言其短,令人不悦,怀恨甚深。

  不必说而说,是多说,多说易招怨;

  不当说而说,是瞎说,瞎说易惹祸。

  君子一言当百,小人多言取厌,

  修忍辱不是叫人憋着

  菩萨修行有六个法门,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里所说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劲憋着。

  佛说的忍,实际是化解之意,先无条件地接受,然后将其化于无形。

  那么,怎么化呢?化当然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智慧。而智慧,就是明了事物的本质。

  首先,别人找你麻烦、对你发脾气、暴跳如雷,是别人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使然。他心里有了问题,想不开,郁积了负面能量,需要发作。你如果不让他发作,他会憋出病来。因此,允许他发作,当他的垃圾桶,等于是在救他,是一份功德。但是,你当垃圾桶时,一定要把底卸掉,否则自己也会出问题。把底卸掉,就是让那些负面能量即来即去,丝毫不停留。你要明白,别人喜欢你,不是永远不变的;别人不喜欢你、恨你,也不是永恒的。你若当真,就等于着相了,就会生烦恼了。再者,你若接招,说明你和他水平一样。

  其次,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或不好,都是有原因的。这因可能来自于过去世,也可能来自现在时!碰到被侮辱的境况时,一定要问自己:他为什么不找别人,专找我呢?然后反省自己,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有欠缺、不圆满。碰到问题,一定不要怨天尤人,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再想办法去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转恶缘为善缘,才能拯救自己、解脱自己。

  明白了忍辱是怎么回事,就应该知道,忍辱表面上是吃亏,实际上是在还债,还有助于治疗自己的“瞋恚心”,同时也是检验自己修行功夫的大好机会,因此,不仅不应该责怪给你气受的人,反而应该感谢人家。

  要想运势好,口德很重要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

  一些朋友埋怨自己情感不好,财运欠佳、小人太多,命运不公。最后分析的结果往往出乎他们的意料:一些由于不注重口德,因此容易随意伤害别人,嘴上不积德,最终结果是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人世间的健康,快乐,富贵,长寿,平安等等之福源皆有德而生。

  要想运势好,口德很重要。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 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 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不注意口德、说出伤人的话,往往就像往墙壁上钉了钉子,待悔悟时拔下钉子,却永远留下了疤痕。正如你捅了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却永远不会消失。这个伤痛会一直存在! 语言切勿刺人骨髓, 戏谑切勿中人心病。便是这个道理。还有一说就是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一个人若有一颗豆腐心,却长着一张刀子嘴,也往往会恶语伤人六月寒而不会良言一句三冬暖。

  开口讥诮人,不惟丧身,足亦丧德。从中国传统的命理学和位理学角度来看,修炼口德,就是修炼自己的气场,一身正气才能好运多多。口德好才能运势好,运势好才能少走弯路,多谢成就。

  有一个朋友们可能耳熟能详的故事: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早已炉火纯青,有口皆碑,获得国人一致好评。然而,有家小报的记者,却要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挑衅梅先生。以此来抬高自己的知名度,以便更好推销这份小报。然而,梅先生却不予理睬。这小报记者更急眼了,以至漫骂、羞辱梅先生。梅先生还是一言不发,不予争辩。周边的人都看不下去,梅先生还是耐下性子,说服大家,不要去管他。后来,也就烟消云散,不了了之了。

  若干日子之后,这位小报记者贫困潦倒,到处借钱借不着。一天,他想到了梅先生,何不试试,看他能不能借点钱给我?于是,他绞尽脑汁想了很多。他到梅先生家门口求见,梅先生出来见他。他按事先的准备虔诚地地检讨自己,梅先生打断了他,说,别讲了,你有什么事吗?小报记者说了起没钱、借钱的遭遇。梅先生掏出200块钱给他,说请走吧。这位记者感动得扑哧跪倒在梅先生跟前。梅先生说,走吧。

  事后,梅先生还教导自己的家人,一定要注意“口德”,嘴巴要积德,嘴巴要让人;嘴巴让人,一生平安。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从未背后说过一个人的不是。华东师大翁思再先生深有感慨地说,梅兰芳一生,就是这样做的——施舍、助人、宽容、律已。所以,他不仅成为京剧艺术的泰斗,而且也是道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楷模。

  可见, 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郑博士认为这是我们每一个朋友应该具有的修养,有了这样的修养,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风生水起好运来。

  郑博士辑录关于口德的格言,仅供参考:

  出言不慎,驷马难追。

  不知而说,是不聪明;

  知而不说,是不忠实。

  君子言简而实,

  小人言杂而虚。

  赠人以言,重于珠玉;

  伤人以言,甚于刀剑。

  语言切勿刺人骨髓,

  戏谑切勿中人心病。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快乐之时说话,没信用的多;

  愤怒之时说话,失礼节的多。

  面责人之短,人虽不悦,未必深恨。

  背地言其短,令人不悦,怀恨甚深。

  不必说而说,是多说,多说易招怨;

  不当说而说,是瞎说,瞎说易惹祸。

  君子一言当百,小人多言取厌,

  虚言取薄,轻言取侮。

  对失意者,莫谈得意事;

  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喜闻过者,忠言日至;

  恶闻过者,谀言日增。

  言不可轻说,若说话更改,不如不说;

  言不可轻诺,若应诺更改,不如不诺。

  所以一言半诺,俱宜谨慎为要。

  有道德、信义、智谋者,必不多言;

  惟小人、狂人、妄人者,必会多言。

  言不中理,不如不言,

  一言不中,千言无用。

  口舌祸之门,灭身之斧也。

  与善人言,暖如布帛。

  伤人之言,痛如刀割。

  刀疮易好,恶言难消。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

  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好。

  得人善言,如获金珠宝玉。

  见人善言,美于诗赋文章。

  听人善言,乐于钟鼓琴瑟。

  ——郑建伟

  附:阳五德

  仁德慈柔,至善无恶,宽容忍辱,柔和畅达,举止端庄,慈怀虚心,博爱万物, 主意合德,能立万物;

  礼德明亮,光明圆通,秉规持范,明白道理,不争不躁,不惑不迷,知时达物, 能化万物,不为物拘;

  信德无疑,忠信诚实,稳重厚道,宽宏敦实,笃信不疑,忠一不二,重视因果, 能容能化,能生万物;

  义德道情,济安拔危,助人为乐,处善聚缘,助弱扶危,果断有力,利生舍己, 排忧解难,扶生万物;

  智德变通,虚怀若古,处下不争,声色不迷,欲淡不贪,谦虚柔和,不凝不滞, 通达调变,能养万物。

  十善心:

  忠孝心:忠于国家民族,孝敬父母长辈,忠孝乃立身处世之大节,万善之根源。

  好善心:见人之危,则扶持帮助。见物之危,则救活解脱。尽己之力而为,如不能为则委屈求全,设法周旋,用善心满足而后已,谓之善也。

  慈悲心:天下人心虽不齐,好恶有别,但皆存元性,皆吾一体,禽兽昆虫、草木亦同此生机,保护生态平衡,必须爱而护之,怜而惜之,不可损伤。

  平等心:心中无富贵,眼中无贫贱,言行无势利,一视同仁,平等待之。

  博爱心:以博大心胸,爱护世人及万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尊老爱幼,仁爱广施于人民和万物。

  教化心:见人之善行,则褒扬宣传,倡其善行,扬其善心。见人之恶,则苦口婆心,规劝其改恶向善,以己之行代为化解,以遏其恶。成人之善,如成己之善。去人之恶,如去己之恶。

  忠恕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视人如己,人前不论他过,人后不计他非。

  和蔼心: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待人皆要和蔼可亲,勿以衣帽言辞取人,心平气和待众生,一视同仁。

  忍耐心:心字头上一把刀,严于律己,处逆境而不退转,居顺境而不轻心。心如止水,平静应变,不惊不辱,知白守黑。

  勇猛心:凡是当为者,应该自己立定主见,见义勇为,拔困扶危,勿为环境和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观望,为勇猛心也。

  修忍辱不是叫人憋着,因为憋着,就好像是筑了一道堤坝,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是在蓄积能量,一旦爆发,可不得了,会出大事。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共戒邪YIN,得大自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忍辱)(五明学佛网:修行       忍辱)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佛教「学忍辱」的意义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