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随法师:学佛法,找明师,有方法!


   日期:2017/12/29 15: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

  遇善知识,种种安慰,

  为说妙法,教令念佛。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善友告言,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应称无量寿佛。

  ——《佛说观无量寿经》

 

  问题

  可能很多学佛的人都会面对这个问题:怎麽分辨真正的明师、善知识?

  修行与教理

  分辨、选择明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修行讲,修行证果的圣人,称为明师,如小乘的四果罗汉、大乘的三贤十圣。这是修证上的明师。

  第二、虽然没有证果,但是明教理,能够依照佛的理论来讲佛法,也可以称为明师。这是教理上的明师。

  一般在修学当中,有两种类型的人:一个是注重实修,一个就是研究理论。很多人是各有所偏,理论和实修都兼有的,这种人不多。

  如果是靠自力修行的人,要自己求解脱走圣道门修行,明师非常重要。密宗里面有上师,上师要成就,上师如果自己没有成就,他的弟子是不可能成就的。

  修学禅宗的,你要拜一个禅宗的老师。如果你拜的老师没有开悟,他不可能让你开悟的。没有开悟的人,不可能让我们开悟。除非你是上上根人,可以不依靠外人,自己开悟,如独觉之人。

  学教理的人,要找一个通达教理的作老师。如果这位师父教理都不懂,他也不可能让你懂。

  不同的法门,对明师的要求各有不同。我们学哪一个法门,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法门对明师的一些基本要求。

  从理上判断

  现在是末法时代,真有修证的人很少,要找到圣人一样的明师已经很困难。那麽我们现在人找明师,只能从「理」上看他是否通达教理,是否能够依照佛的经典来解释佛法,传播佛法。这可以从「理」上做为对明师的判断。

  从理上判断,我们一般人也没有这种智慧。到底谁讲得对?谁讲得错?

  我们普通的人、没有智慧的人,无法分辨谁是谁非。

  所以学佛的人,就要看我们个人的福报了。如果福报好,你遇到的就是个善知识。你不用去分辨,他就是善知识,那你就不会走错路。如果我们没有福报,遇到的就是一个理不明,他自己对教理还不清晰的人,那你就跟着要倒霉了。

  这是我们个人的福报因缘感召的。

  首先依据佛经

  那麽我们凡夫众生怎麽来判断?怎麽来寻找善知识?

  这里,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参考的意见,大家如果在找善知识可以去考虑。

  我们要知道,学佛法找明师,有几个层次:

  首先要依据佛经,佛经是第一明师。

  佛经是佛亲口所讲的,这是最值得所有人依靠的。你不用选择,佛经是正确的。佛法是引导我们所有人走向正道的最好的依据。

  那麽佛经无量无边,我们每个人学的法门不同,就会喜欢不同的经典。这个就看我们自己学哪一个法门。

  学禅宗的,你就找禅宗的经典;学净土的,就要依据净土的经典。

  其次依止祖师

  我们学净土法门,第一个明师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净土三经。但是净土三经我们读不懂,怎麽办呢?有些人说大家都在读净土三经,都在讲净土三经,但是每个人讲的又不一样,这个时候以谁为师呢?找祖师。

  第二个明师就是祖师,这是其次的。佛放在第一位,祖师放在第二位。

  弘扬净土宗的祖师,从古到今很多,中国大致有定位十三位祖师。在十三位祖师里面,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智慧、学识,当然你都可以去了解,然後再作选择。

  我们一般人的时间、精力、智商如果都有限的情况下,你就找一个有缘的依止。

  比如你喜欢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就是你的明师;你喜欢蕅益大师,蕅益大师就是你的明师;那麽我们如果依止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就是我们的明师,是我们依止的地方。那善导大师对净土三经的解释,就是我们所依据的。

  我们选择了一位祖师,就要依照他的教理来理解净土三经、理解净土法义。

  身边的善知识

  当然,这样另外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当我们依据善导大师之时,同样是善导大师思想,不同的人来看又有不同的理解了。那到底谁讲的更符合善导大师思想呢?找善知识。

  第三个明师就是身边的善知识,这是第三位的。

  我们选择了净土经典,又选择了善导大师,这时你还要有选择,在现代的弘扬者当中,选择吻合善导大师思想的善知识。

  当然,如何来选择善知识,这又要看个人的眼光、福报、智慧了。

  所以明师的标准,没有完全统一的。法门不同,标准就有所不同。

  总的讲:要知见正。符合佛的知见,这就基本可以说是明师了——法眼明了。

  当然要完全符合佛的知见,可能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非常难以遇到的。站在一个法门讲,只要大方向能够引导我们正确修学,就可以做为依止。

  我们学净土法门的,可以从《观经》里面看到关於善知识的标准。

  《观经》下品下生讲一个五逆十恶的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

  这里讲的善知识是一个什麽样的善知识?

  印光大师有解释:劝人念佛,就是善知识。

  净土宗善知识

  从经典里可以知道,这里所讲的念佛,不是其他种种意义上的念佛,而是「称名念佛」,能够叫人称名念佛,求生西方的,这就是净土宗的善知识。

  这个标准看似很低,其实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净土法门对善知识的评判不是以个人的行持为标准,而是以是否符合佛法为标准,能够以佛知见为己知见,就是善知识。

  现代的人往往会追求一些高深玄妙的东西,其实能够引导我们来安心念佛,乘愿往生,这样的善知识就可以依止了。

  因为从佛法所有的行法讲,念佛是功德最殊胜,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的,同时念佛是有利而无弊,理论上我们可能会有理解错误的地方,但是念佛不会有错。

  所以,我们如果找不到依止,从理论上我们没有办法去亲近、选择哪一个明师。那麽,我们就只管念佛。

  至於理论方面,可以慢慢通过周围这些善知识、这些弘法者去了解他们的思想,然後通过他们去了解祖师,再通过祖师去了解净土三经,一步步往上走,理路就会慢慢清晰。

  学佛两种思路

  我们学佛要有两种思路:一是从上到下,二是由浅入深。

  从依止讲,佛经在最高的地方,是我们依止的根本、核心,其次是祖师,其次是善知识,这是从上到下。

  从修学入手讲,要从最浅的地方入手,先善知识,其次是祖师,最後是经典,这是由浅入深。

  当然,这只是就大体而言,未必一概。

  有些人说佛经是最值得依靠,浅的东西就不值得学习了,那也是一种错误。因为不同的人来理解佛经,会有不同的知见。我们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你要通过对比才知道。

  你可以先去看别人是怎麽理解善导大师思想、净土三经的,别人在弘扬善导大师思想,那麽他已经是有学修、有了解、有对照,我们再依着他去学习、去了解,就会省很多力。同时可以纠正我们的不足,避免很多失误。

  善导大师为指导

  当然,站在净土法门讲,学习净土门的,在选择方面,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缘分。

  如果与善导大师有缘的,我们依止善导大师之後,就不用改变了。

  善导大师称为弥陀再来,是净土法门的集大成者,是净土宗的实际开宗人。他的思想可以说就是代表了佛的思想,如印光大师所赞叹的:「所说当作佛说看」。

  我们通过善导大师来了解净土法门,以净土三经为依据,以善导大师思想为指导,然後再来依从弘扬善导大师的如慧净上人、净宗法师等善知识。这样就成为一个整体,有佛、有祖师、有善知识。

  从善知识来了解祖师的思想,从祖师的思想再来了解佛经的意义。这样从浅入深,我们在学习方面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不致出太大的偏差。

  文 / 智随法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随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智随法师       净土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