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梦斋山人:修行得有正知正见


   日期:2017/12/31 21: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佛法探讨:论知见

  论知见:论其一,修行呀,得有正知正见。大德有语:七年修见地,三年修功夫。君说农民要丰收发财,首要前提是得有一块富饶的土地,没有一块好地,种子再好,人再勤劳,也是于事无补。修行也是如此,见地不正,一切用功皆是南轩北辙而徒劳无益。所以弥陀经讲八正道和七觉支。八正道第一就是正见,七觉知第一就是择法觉知。佛陀就是让众生学佛学法,要有正知见,要学正法呀。

  论其二:楞严经言: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后来有唐朝大德读此处而开悟,又重新断句为:知见立,知即烦恼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这是说佛性依缘有般若大用,众生若是执着知见,便是烦恼的根本。就是说你要立个知,这个知就是无明;众生若能放下执着,一切皆随顺自性而行,不执着任何知见,那么这个见呀,就是涅槃的境界。知见无过错,关键是否执着。惠能大师说: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这么长。圣人想不想事呀,圣人有没有分别呀?想呀,有分别呀。圣人的想呀,那是根尘一如的想,圣人的分别呀,那是有分别而无分别心。惠能说:有分别不做分别想。圣人之心是虚空鸟迹,流水刀痕。我们平是用功呀,可以训练舍识用根。平时的看呀,是根尘识三方起用,可谓妄想纷飞。舍识用根就是根尘相对,不让第六意识起作用,这就是观了。可以试一试,君眼看念珠,手拔念珠,摄六根归念珠一处,此时妄想全无,意识心就当下歇息了。道家叫这个修法为天人合一,佛家叫身心合一。这种舍识用根的观法,还有能所存在。长时间的观下去。心经言:观自在菩萨应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二六时中皆如此观,也是念念在当下,时刻觉知自己的当下六根作用。久而久之,就会能观所观同时双亡,恭喜你,悟了。这时就由观而入照,这个照呀,是无能所的,这是开悟人的境界。所以才能照见五蕴皆空呀。学法要理论与实修相结合,否则纸上谈兵,于事无补。南无阿弥陀佛。

  2、说罪与业:

  罪与业的区别是什么?如果说罪业,也就是罪和业连用,这个罪和业就是一个意思。如果分开用,罪和业的意思就有很大的区别。罪是业的一种,就是恶业。而业还有其他的分类,如:不善业、染业、净业、善业、无记业、引业、满业、共业、别业、黑业、白业等等。这就是说罪的概念范围小,业的概念范围大。但是不论什么罪和什么业,皆是多生多劫前由自己的心所造,所以才有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口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所以修行要时刻看住身口意,经常忏悔多生多劫前造下的罪业呀。南无阿弥佗佛。

  3、快乐分享:

  其一

  塞北雪花飞,南国叶绿衣。

  相隔万千水,皆在一心里。

  佛子共欢聚,交流佛法义。

  他日再相逢,回归一菩提。

  其二

  六道众生虚空花,爱取执着妄为家。

  本来无生亦无灭,皆因迷真现幻化。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梦斋山人       正知正见)(五明学佛网:梦斋山人       正知正见)  

 傅味琴居士:要培养佛弟子爱国爱教和正知正见 

 惟觉法师:光明人生的灯塔─正知正见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什么叫正知正见 

 仁焕法师:要有正知正见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九章 正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九章 正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九章 正知正见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 

 独尊湛现:正确认识佛法,具足正知正见 

 独尊湛现:学佛修行一定要具足正知正见,方可前行 

 障碍发生时要能回光返照,要正知正见,要降伏贪、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6)佛法不是迷信,是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