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道场在哪里?佛在心中心即道场


   日期:2018/1/2 21: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 / 一心

  多数情况下,道场是指修道或成道的场所,是佛道两教诵经礼拜的场所,有时候,和尚或道士做法事也被称为道场。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大多人所了解的道场是与佛道教相关的“圣地”、“山岳”、“场所”、“名山”、“石窟”等自然空间,比如驰名域内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以及九华山等。但是,在佛教中,这仅仅是一种“有相道场”。

  在佛教的教义中,对佛教道场的认识远比能看到的“有相道场”更为丰富。在《普贤行愿品》中,有偈曰:“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意为“一尘中”即有“尘数佛”,法界虚空,自然是“诸佛皆充满”,这就是“佛住”,即诸佛之住处。而诸佛之住处,自然便是道场了。

  关于“佛住”,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讨论王舍城时有所言及:

  复次,四种住:天住、梵住、圣住、佛住。三住如前说。佛住者,首楞严等诸佛无量三昧、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智等种种诸慧,及八万四千法藏度人门。如是等种种诸佛功德,是佛所住处,佛于中住。

  “四种住”中最后一“住”是“佛住”,是说“诸佛无量三昧、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智等种种诸慧,及八万四千法藏度人门”。这种种佛的功德,就是“佛所住处”。从中可以看出,在龙树的笔下,“道场”的外延进一步扩大,佛智、佛法、佛度众的法门等皆是“佛所住处”,这其实是说,道场就在佛的智慧中,就在佛法中,就在佛的法门中。

  这其实涉及到了“无相道场”。明代云栖古德法师曾言“诸佛住处,无量甚深法性也”,这便是对“无相道场”的一种释义。

  《维摩经抄》中有句话:“有相道场,有其处所实有来去;无相道场,本无处所何有去来”。“无相道场”实际是在表法,所表达的是甚深的佛法,表佛的福德、智慧、慈悲、大愿、大行、大力等。能感知到这种“甚深法性”,不仅利于佛教徒修行,而且还可从其“神圣性”中净化身心。无疑,道场是神圣的。

  宗萨钦哲仁波切认为:“从佛教的观点,一个人、一件东西、甚或一个时刻被描述为‘神圣’,是指它不为人类的贪婪与嗔恨,或者更重要的,不为二元与分别的心所污染。”藉此观点,道场又可用来修心了。

  再发展到后来,就是佛陀在人心中,而人心就是道场了,如星云法师在《佛陀,您在哪里》中指出,佛“不是坐在山上”,而是“映在人的心中”,“终于,我知道了您在哪里?您安住在每个人的心中。”甚至,有人认为还可以创造道场,如宗萨钦哲仁波切说:“由于这些人有着如此专一渴望的虔诚心,因而创造了圣地,甚至迎请了圣者亲身示现在他们自己的感知之中。”这里的“圣地”无疑就是道场了。这一思想,其实是更多的受到了中国文化尤其是禅宗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道场       佛教)(五明学佛网:道场       佛教)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快乐的追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的和乐之道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与现实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与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需要的佛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是否需要信仰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示寿命之理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谁最可靠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