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24集


   日期:2018/1/7 9: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请掀开经本,第二卷,第四十六面,倒数第七行,从第六节看起:

  【佛所说法,本来皆不可取,皆不可说。故取法说法,取非法说非法,皆非也。明得此真实义,便为实信。】

  我们昨天讲到这个地方。必须要补充一句的,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实信,这一条是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也是说明了,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的事实真相,我们明白、了解,这才算是实信。这一条实在说相当不容易,它的水准相当之高。一般人只知道世尊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是大家很容易理解的。什么叫「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就很难懂了。这一段的意思,我们知道世尊说法「无说而说,说而无说」,因此法与非法都不可取、都不可执著。但是佛所说的一切法,对我们来讲,有大用处、有大利益,可是这个利益如果有丝毫执著,那就变质了,这是佛法之难处。佛法自始至终,破执著而已,诸位一定要记住这句话。执著有,错误;执著空,就是执著没有,也错了。有、没有都不可以执著,那个才叫对了,那个是知见,叫佛知佛见。这底下说:

  【一念相应得无量福】

  一念与什么相应?在此地讲,就是与法跟非法,不取法相,也不取非法相,与这个相应,此地是指这个,那你得的福就无量无边了。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他们在生活上、在事业上、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就是这么做的,这个做法与自性相应,性德无量无边,无有穷尽,因此得福就无量,道理是在这个地方。

  【以一念相应是净念相继之根也】

  净念相继不一定是指净土宗念佛。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他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的方法。我们看到这四个字,不能执著这一定是念佛法门的,这是净土宗的,你要是这个执著就错了。其实净念相继这一句,通所有的大小乘佛法,无论是哪一宗,无论修哪一个法门,如果不能净念相继就不能成就,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一句是通达一切法。

  【佛虽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

  佛成佛了,佛证得什么?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话不假。佛有没有自己以为我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这个念头。如果佛有这个念头,哪个证得的?我证得的,我相有了,有我相,与我对面的就有人相,就有众生相,就有寿者相,四相具足,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说有法可得,是我们凡夫看到的,而佛呢?佛心清净,确确实实没动一个念头,说我有什么法可得。换句话说,佛是从来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虽然做了,虽然证得了,心里还若无其事,这是他高明之处,心里面丝毫的分别执著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到底下一大段,要详细说明这个道理。

  【无少法可得者,不自以为成佛也。故曰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於所得之法不执著,於所证的地位也不执著。证的地位,我们说他成佛了,佛在十法界,至高无上,他没有觉得他至高,他没有觉得他无上,没觉得。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得一点点就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很高,甚至於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值得骄傲;值得骄傲,你想想看这个话是什么味道?他值得骄傲。佛证了无上正等正觉,他没有觉得有什么好骄傲的,没觉得。佛成了佛,也没有觉得值得骄傲的,没有!所以佛能够与九法界众生打成一片,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

  【彻始彻终,一以贯之曰,无住而已矣。】

  在这一大段里面,第一大段,我们所看到的,这一段就是「的示无住以生信」,这里面一句话可以把整个意思都包括了,就是「无住」,无住就是不执著。佛就是教给我们不执著,执著就错了。

  【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如是如是。】

  因果是世出世间的定律,善因决定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作佛、作菩萨之因,就是无住。能够空有两边不住,就能成菩萨、成佛,这是从因到果。成了佛、成了菩萨之后,还是两边不住,果彻因源。从这个地方,我们又明白一桩事情,那就是佛法当中所说,佛法是不二法。诸位从这里能看到,因果是一,不是二。因里头有果,果里头有因,因果是一法,不是二法。把因果看作二法,你就看错了,所以佛法是不二法。这就是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八个字说明因果是一法。第一大段「生信」,我们就报告到此地。

  再看底下第二大段。第二大段科题:「推阐无住以开解」,推是推广,阐是说明。我们把这个展开来详细的说明,帮助大家开悟。信是真正相信,以此为实,以这个为实在,真正相信,信了以后要理解。由此可知,佛法里面讲的信,跟其他宗教讲的信不一样。一般宗教叫你决定相信神,不明白的也不能问,神说的那还有什么话说?佛法不一样,佛法可以打破沙锅问到底,佛不会怪你,佛法是准许你问的,一定要叫你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全都搞明白了,那才行,有丝毫的疑惑就变成你修证上的障碍,所以解太重要了。我们要清楚,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要是在信解行证这四个字里面,这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是在哪一个字?全都在解,这才知道解的重要。信了以后,要了解、要明白,所以佛教的信不是迷信。我们佛法讲正信,什么叫正信?道理明白了,真相明白了;可见得这个信是有条件的,不是没有条件的,你讲得很有道理,确实是事实真相,我相信得过,这是有条件的。正信还不是真信,想想有道理,但是这个道理,你证得了,我没有证得。事实真相,你受用到了,我还没有受用到。必须自己亲自证得那个时候、亲自得受用那个时候,那个信才叫做真的相信。可见得佛法讲信,分很多等级。前面一大科讲实信,实信的标准是要依教奉行。这一段唯恐你还不能真正发心去做,这才不厌其烦,再加详细说明。目的希望你真的相信,真的能去照做。经文一开端,世尊举小乘人,小乘四果,来做一个样子,做一个例子。我们看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这个意思是说明,叫著须菩提问他,你的意思如何?你以为如何?须陀洹会不会有这么一个念头,「我得须陀洹果,我证须陀洹果了」,他会不会有这个念头?你们大家如果不看这个经文的话,你们想想有没有?如果你证得须陀洹果,「我证得须陀洹果了!」我们在很多地方,在外国、在台湾我也听到,没人这个说法,都说须陀洹果太低了,有很多人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他已经成佛了,佛再来的,这只能够骗骗无知的人。假如《金刚经》你要是念熟了,他就骗不了你,他说他是菩萨再来,他著了菩萨相;他说什么佛再来,他著了佛相,著了相就是凡夫。佛菩萨怎么会著相?不但佛菩萨不著相,连小乘初果须陀洹都不著相。我们看尊者的答覆: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陀洹是梵语,要是把它的意思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入流的意思。入什么流?入圣人一流,他不是凡夫,他已经入圣者之流,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证得须陀洹果,就是圣人,就不是凡夫。我们看底下这个注解:

  【初果】

  须陀洹是初果,小乘初果。

  【断尽三界八十八使】

  使是烦恼,烦恼的代名词。古时候讲使,就是衙门里面当差的,像现代的刑警队,刑警队跟在你后面,绝对不是好事,你一定犯法,他要来抓你的。这八十八个烦恼,天天跟著你,你就不自在了,你就不得不搞生死轮回,原因在此地,这是烦恼。我们通常把烦恼分为两类,一个是见解上的错误,一个是思想上的错误。这是属於见惑,见解上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总共有八十八种,所以称为八十八使,初果断尽了。八十八种要是把它归纳,归纳为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一切众生都把这个身当作我,这是错误的见解,这个见解叫身见。从这里我们就了解,初果之人,绝对不会把这个身当作我;如果你还把这个身当作我,保证你没有证到初果。如果你证到初果,你不会再把这个身当作我,你要自己想一想,我有没有证果,不就知道了。还把这个身当作我的话,没证果。第二个是「边见」,所谓边见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相对,相对就是两边。譬如经文前面所讲的,空有是相对;邪正是相对,真假是相对。而我们确实是生活在相对的世间,爱因斯坦讲的《相对论》,那个相对在我们佛法讲边见。这是错误的见解。

  第三种叫「戒取见」,第四种叫「见取见」,这两种合起来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就是非常固执他的看法,这个我们叫做成见很深,这个也是很严重的烦恼。为什么分成两个?一个是因,一个是果。因上的成见,我们就叫它做戒取见。持戒是修行之因,所以说是因地上的。佛在经上举比喻说,这是世尊当年在世,印度那个时候的确是宗教之国,佛教以外,经典上记载,印度宗教可以算是有名的,信徒都相当多的,有九十六种,九十六种外道,那是宗教。其中有些宗教持牛戒,持牛戒是什么?学牛,牛吃草,他也就吃草,牛给人家耕田,他也帮人家去耕田,为什么他要学牛?这些人都是有修行的人,都修定,确实有定功,他在定中看到牛死了以后生天,人死了以后堕三恶道。他一想的时候,牛能够生天,这很值得他去羡慕、去效法;他也想生天,於是他就学牛。你要告诉他,牛不是这样生天的,他不相信,他在定中亲眼看到的。所以这个成见就很深,这一类的就叫做戒取见,他是错误的。实际上牛能够生天,是它前世善根成熟,不是这一生的;这一生当中,作牛可以说受果报而不造业,牛的性情很温顺,又吃草,它也不是吃肉的,替人耕田服劳役,它是在消业障,没有造业。能生天是前世的善因,前世必定修十善业道,这一生它的寿命完了之后,过去生中的善业现前,这样生天的,绝对不是吃草、耕田而生天的,没有这个道理。这是举出这一个例子,把这个因看错了,不是这个因,以为是这种因。世间法里头,与这个相类似的很多很多,我们一一要细心去观察、去辨别。

  见取见,这个见就是见解的见,这是从果上说的。佛在经上也有比喻,譬如生天,有许多人认为生到天上就究竟了,就得永生,这个见解是错误的。天人的福报确实比我们人间大得多,寿命也长。譬如忉利天,这是古时候这些印度人祭天,多半都是祭忉利天主,中国人也不例外,中国人也祭天,我们中国人叫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欲界第二层天,并不很高。佛告诉我们,忉利天人的寿命一千岁,我们人间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忉利天人看我们人间,人活得很可怜,寿命只有一天,一百岁才一天,如果说五十岁就走的话,那就是半天。所以,你说人有什么值得骄傲?天人看起来真可怜,时间实在是太短太短了。忉利天人,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他的寿命一千岁,当然我们算起来是天文数字,寿命是真长;其实他的寿命并不很长,天有二十八层,这才是第二层,上面还有二十六层,愈往上面去寿命愈长。譬如大家所熟悉的弥勒菩萨,弥勒现在是菩萨,现在没成佛,将来要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八相成道成佛。什么时候来?他现在在兜率天,兜率天的寿命尽了,他下生,兜率天在上面,他下生,到我们人间来是下生。兜率天的寿命四千岁,它是倍倍增长的,忉利天寿命是一千岁,忉利天上面是夜摩天,夜摩天的寿命二千岁,是忉利天的一倍,再往上去兜率天,兜率天又是夜摩天的一倍,四千岁。时间的时差也不一样,我们现在讲时差,时差也不一样,我们人间四百年,兜率天一天,弥勒菩萨那个地方,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人纵然活上一百岁,假如兜率天也是以二十四小时计算,一百岁的寿命在他看起来六个钟点,五十岁三个钟点就完了,这些跟大家讲的都是事实真相。兜率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一年也算是三百六十五天,四千岁,他要什么时候到我们世间来成佛?《弥勒下生经》里面讲,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个年岁就是这样算出来的。菩萨从兜率天下降到这个世间来成佛,是我们娑婆世界贤劫第五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这个要知道。

  现在有很多人说,释迦佛已经退位,弥勒佛掌天盘了,这个说法你能够相信吗?没根据!我们说东西要以佛的经典做根据,佛经典上没这么说法,没这个说法!实实在在讲,以忉利天的人来看,释迦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灭度,到现在时间不长,以忉利天来算,玉皇大帝那里算,他们一天我们人间一百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外国人的算法是二千五百年,忉利天才二十五天,哪有这么快弥勒菩萨就下来了,没这个话,这是讲不通的。必须要明理,就不会被人家这些说法动摇了。经典上所说的,都是真实的。这是属於错误的见解,叫做见取见。非果计果,不是真正的结果,把它当作结果,这是错误的。真正不生不灭,真正永生,只有在佛法,佛法里面讲的菩提涅盘,那才是真正的果报,那就没有错了。末后一个叫「邪见」,邪知邪见;除了上面这个四种之外,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包括在这一类。八十八使可以分为五大类,初果这五大类统统断掉了,换句话说,他知见正。

  【已见真空之理,而知无我亦无我所矣。】

  他明白这个,他了解无我,我尚且没有,我所有的当然更不执著了。这是初果须陀洹的条件,这是佛门小学一年级。诸位要知道,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我们在佛教学校里念哪个班?统统念的幼稚园小班、中班、大班,没有到一年级,小学一年级从来没有去过;如果到了小学一年级,就是学生,正式的学生,不退转。初果须陀洹就不退转,位不退。我们还在三界六道里打滚,说起来很惭愧,无量劫来念幼稚园,生生世世都留级,都不能够往上升,我们是这么一个样子。这一生搞清楚、搞明白了,要发愤、要努力,要脱离幼稚园的班,要往上面去进取,这个就对了。

  【须陀洹,此云入流。】

  这再解释什么叫入流。

  【根尘相对,名为六入,所以相入者,识为分别故。今曰不入,明其能空情识矣。虽名入流,而实无所入。】

  可见得入流只是一个名词而已。入的意思,我们要把它搞清楚。

  根尘相对,譬如我们眼根对的叫色尘,眼根对的是色;眼所见的统统叫做色,用这个字来做代表,眼所见的都叫色。耳所听的都叫声,都用一个字来做代表。怎么个入法?我们看到这个花,花是不是真的入进去?没有!你会入进去?明明花在外面,没跑到我们里面去,怎么会入进去?识为分别,这个识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起什么作用?分别的作用,这是人,那是物;这是花,那是叶;分别的是第六意识,执著是第七识。第六识只管分别,它不执著;第七识执著,末那执著。分别那个病很轻,执著就严重了。所以世尊教给我们大家,教须菩提实在讲就是教给我们大家,云何降伏其心?不执著。我们的妄心,就不会有很大的起伏了。一切法都不执著,那就对了。

  今曰不入,入流者而无所入。这句话的意思,小注里说,明,明是明了,明了他把情识离开了、不执著了,情识就是第六意识、第七识。换句话说,他能在境界当中不分别、不执著,这个就叫做入流。实际上哪有所入?能入、所入都没有。叫它做入流,因为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对於一切法都不执著,他也不执著了,这是圣人之流,这么个意思。如果我们也不执著了,说老实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比须陀洹功夫高多了,弥陀弟子,那不一样!

  【故曰,是名须陀洹。名者,假名也、名相也。下是名句,皆此意也。】

  底下「是名」很多很多,凡是讲到是名,都是这个意思,这是一个名称而已。名是假名,名是名相。名相跟事实,的确是有距离的。我们要从名相体会它的事实,体会到事实之后,不执著名相,名相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这是说初果,初果不著相了。再看看二果:

  【须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这个句子要注意。

  【初果进断欲界思惑上上乃至中下,共六品,证二果。】

  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证初果,他还有三界八十一品的思惑;思惑难断,见惑容易断,思惑难断。思惑就是错误的思想,最重的六品断掉了,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这六品,他就证二果。「尚余下三品」,还有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这三品没断,他还要天上人间一次往来。

  【二果须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断之,故称一往来。然其心中,实无往来之相。】

  他确实天上人间一次往返。他在天上不著天人之相,他到人间不著人间之相。著相才有往来,不著相哪有往来?由此可知,往来是从分别执著上所现的这个境界,离开一切分别执著,觅往来了不可得。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两边都离开了,都不执著、都不分别了,那就是古人所讲的「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就是这个意思,这是相当高的境界,一般人的确很难体会。我在讲经的时候,有的时候引用现代科学来做证明。现代科学家知道,空间是多维次的,不是一个单纯的。像我们人居住这个空间,属於三度空间。爱因斯坦发现的,还有四度空间、还有五度空间,现代科学家证实有十一度空间。实在说,空间是无限度数的,不只十一度,十一度就很难想像了。所谓生则决定生;去为什么实不去?空间的转变。空间转变的样子,实在讲就像我们看电视,频道的转变,看还是这个萤幕。我们这个频道看新加坡,按一个钮,那个频道看美国,美国就现前了,美国有没有来?没有来,都在这一个画面上,很像这个意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换频道而已,所以叫实不去,换频道而已。真的西方极乐世界现前了,娑婆世界不见了,真的西方世界现前了。二果圣人天上人间一往来,实在讲就是这样的境界。

  【须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

  阿那含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来。二果再进一步,把欲界底下三品惑断尽,他就不到欲界来了,这里我们晓得了,到欲界来要有欲界的因,没有这个因,他怎么会来?三果圣人就是阿那含,他把欲界九品惑都断尽了,欲界的因没有了,所以他不到欲界来了。不到欲界到哪里?到色界,他住在色界四禅天。

  【寄居色界四禅,不来人间,故称不来。然其心中,实无所谓来。】

  他的心很清净,从来没有分别我来不来,没这个念头,他在四禅天,在那个地方修行。我们在佛经上仔细去观察,世尊为我们说的,三界六道凡圣同居土非常明显的有三处。第一个是四禅,四禅一共有九天,其中有五天都是这些声闻他们修行的道场,所以四禅是凡圣同居土。凡夫天有四天,圣人有五天,总共是有九层天。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兜率,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有内院、有外院,外院是凡夫,内院是弥勒菩萨,所以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地球也是凡圣同居土,确实有菩萨、有罗汉、有缘觉,在我们这个世间住,也住在这个地球上。这些圣者我们见不到他,他也不愿意见我们,虽然住在一起,彼此不相识;有缘的人,特别有因缘的人,偶尔会遇到。

  像诸位常常拜忏,你们拜水忏,《慈悲三昧水忏》;那个里面有个故事,迦诺迦尊者是个阿罗汉,他的道场在四川,悟达国师害了人面疮,他是皇帝的老师,国家有名的这些大夫都看遍了,没有人能把他治好。以后想起来,他在早年遇到一个人,曾经告诉他,你有急难的时候,将来你来找我,告诉他,他在四川某个地方,在一个山上,山上有两棵树,你到那个树旁边去叫他的名字,你就会找到他了。他果然找到这么个地方,真的有两棵树,迦诺迦尊者道场现出来了。尊者是阿罗汉,用慈悲三昧水给他洗疮,冤结解除,他好了。离开的时候,没走多远回头一看,没有了,一片荒山,这证明真的我们这个世间,有阿罗汉居住,我们看不到,他有他的宫殿,他有他的道场,这是《慈悲三昧水忏》里面记载的,决定不是假的。悟达国师不会打妄语,不会骗我们的。

  另外一个,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法照大师,法照大师早年在衡山南岳,河南的南岳,他出家修行,心地非常之好。有一天早斋,早晨吃粥,那个时候过堂吃饭,出家人都用钵,钵里面盛的是稀饭、粥。他们正在念供养咒,供养咒念完准备吃饭,眼睛一看那个钵,钵里面现的有相,就像电视一样,现了画面;他仔细一看,看得很清楚,看到里面有金碧辉煌大的寺庙,那个山、路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看了很久,以后没有了,这个相没有了。他吃完饭之后,就把这个事情给一些同参道友,几个比较要好的人告诉他,他看到这个相,结果有人就跟他讲,他说你所讲的这个好像是五台山,於是他就发心去朝五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他一到五台山,很熟!果然跟他看的是一模一样的,那个路他都很熟,他就循这个路去找,找到了大圣竹林寺,就是他在钵里头看到的。他就进去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有两万多人围绕著在那里听经,这个座席大概都是这样的,前面一排人都不愿意坐,后头都坐满了,他后来的没有地方坐,就到前面来坐了,所以距离文殊菩萨就很近了。菩萨讲经完了之后,他上前请教,末法时期众生业障很重,修哪一种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就教给他,修念佛法门。念哪一尊佛?念阿弥陀佛。文殊菩萨自己念了几声,教给他念,他就学会了。以后离开大圣竹林寺,沿途想做做记号,下一次来不要忘记,结果回头一看,荒山一片,道场没有了,这才知道,文殊菩萨真的在五台山,无缘的人见不到,他的宫殿是七宝宫殿,菩萨的宝刹。法照本来是参禅的,以后专修念佛法门,他在文殊菩萨那个地方学的念佛的腔调,於是乎就提倡,叫五会念佛,所以人家称他叫五会法师,就是称法照,是我们净土宗四祖。

  诸位要晓得,现在我们也听到录音带有五会念佛,这个谱子是民国初年,民国二十几年,也是一位法师,我记不清楚了,是一位法师写的,这一位法师懂得音乐,写了一个谱,取这个五会的意思。这个乐谱,我是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在倓虚老法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里面看到的,看到有几本,已经很旧了,几十年前的东西了,我看到也很欢喜,我对音乐不太懂,但是看到很欢喜,因为我知道法照禅师这个故事,看到这五会念佛,我就把它带一本回台湾,在台湾就翻印,翻印也印得很多。以后我们台湾有一位法师,法展法师,跟我同戒,年龄比我大一点,他懂音乐,没出家之前喜欢唱歌懂音乐,以后他在中坜圆光佛学院教书,就拿这个谱子去教他们唱。所以他们唱一段时期之后,就录了一个带子来流通。这个带子我听了一听,我感觉得不是法照禅师所传的,为什么?这个佛号念的,最要紧念的心要定,要把自己的清净心念出来,这是正确的。他那个五会念佛的声调很好听,像唱歌一样,不能叫我们定心;换句话说,那就对修行没有帮助。我们要修清净心,我们要修一心不乱,那个声调没有办法达到一心不乱。但是有好处,当作音乐表演可以接引初机,很好!接引初机很好,那就很有功德了。真正修行,不行!那个声调不行。所以真正修行,诸位一定要细心去体会,这个声调能叫我心定下来,能把我那些妄念统统念掉,那才有用处!种种念佛的音调,我们仔细去观察,哪一种适合於自己。像现在我们做了不少念佛机,念佛机里面的声调,大概是台中莲社的,李炳南老居士那个地方的念佛声调。这个声调很单纯,四个字阿弥陀佛,听久了确实心会定下来。

  这是说明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间真的有菩萨、有阿罗汉,住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凡夫不认识,凡夫也见不到。而这些圣者常常会化身在世间,与佛菩萨有缘的,可能你就遇到了,虽然遇到,你也不知道他是菩萨,他也不会告诉你,我是什么菩萨,他不会讲的,这个事情有。我有一个老师的太太,在抗战期间,我念中学的时候,我们校长的夫人,周邦道周老师的夫人,胜利以后她住在南京,在南京遇到地藏菩萨。那个时候她还不信佛,地藏菩萨到她家,跟她化香油,也不多,好像只化五斤香油,她没有给他,以后很后悔,她没给他。地藏菩萨就走了,走了之后,她突然想起来;那个时候她住的院子很大,庭院很大,院子外面有大门,当中还有二门,到里面住家是第三个门,门都是关著的;突然想起来,这个和尚说他是九华山来的,走了以后才想起来,他怎么来的?门没有开,他突然走了,也没有人替他开门,没有看到他开门走。所以这个疑问始终她就不解,就是生平遇到这么一桩怪事情,她说真的她不是在作梦,是白天,一个出家人从九华山来的,跟她化香油。以后到台中,她学佛了,把这个事情问李老师,李老师就告诉她,地藏王菩萨,她才晓得地藏王菩萨化身来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能就会遇到佛菩萨,但是不知道、不晓得。佛菩萨非常慈悲,常常照顾我们,我们不认识。这是这一个世间叫凡圣同居土。再看下面第四段:

  【须菩提,於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这是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哪里是阿罗汉?我们看小注:

  【阿罗汉,此云无生。】

  三果於四禅天,进断,进是进步,再往前推进,向上推进,断上二界,就是色界跟无色界。色界四禅,无色界四天,总共八层。每一层里面有九品烦恼,思惑,九八是七十二,这七十二品惑断尽了,色界的因没有了,无色界的因也没有了,出了三界,这样超越三界。

  「便证无生法忍」,这是真的不生了,不会再到六道里面来轮回,六道里面的生死没有了。所以他真的证了无生,证无生法忍。「不受后有」,后有就是死了以后还要投胎,那就有了,阿罗汉没有了。我们很麻烦,死了还要投胎。《地藏经》上讲的,顶多七七四十九天,又投胎去了。你要是明白这个真相,你就要晓得千万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那个麻烦才真大!这是真的,实实在在的。我们学佛,说实在话,目的何在?不死。能做得到吗?能!念佛往生,往生不是死。有很多人误会,以为念佛人都是求死,这大错特错,这个误会太严重了。所以有很多人不敢念《弥陀经》,念《弥陀经》是送死的,这是很大很大的错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知道,活著去的,没有说是死了去的。活著去的,没死!你是活的,你没有断气,你的头脑很清楚,眼睛也看得见,耳朵也听得见,嘴巴也会说话,哪里叫死人?临终的时候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福报大的,福报大就是临走的时候身体很健康,这是福报大的,告诉旁边家亲眷属,佛来了,来接引我,我跟他走了,你看是活著走的,哪里是死的走的?福报差一等的临终生病,但是他头脑清楚,大家给他念佛助念,他也跟著念佛;临走的时候,别人以为他嘴巴在动,他念佛走的,其实最后那个嘴巴在动不是念佛,他是告诉大家佛来接引他,他要走了,嘴巴在动,没有声音、没有气力,说不出来,是这样的情形。何况我们在这些年当中,我们见到的、听到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病苦,很多!

  我们在台湾,台湾这四十年当中,念佛真正往生,最保守的估计也在五百人以上,这是真正难得,这么一个小的地方,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多人往生。其中站著走的,台南将军乡的一个老太太,这是民国五十七年的事情。我是五十八年在佛光山,跟星云法师在一起,我帮助他;那是头一年的事情,就是五十七年。佛光山那个时候刚刚开山,那一块空地只有一栋建筑物,就是他那个佛学院,最早的就是一栋建筑物。佛光山的工程一年到头都没有中断,所以有长工,包给他们做的,有长工,其中就有一个是将军乡的工人。我有一天晚上,带著大概有二十几个学生,月光很好,我们在树下赏月,在讨论课程,这个工人走到我们的圈子来了,我们也欢迎他,你来听听佛法也不错。他坐下来之后,他给我们讲佛法,我们洗耳恭听,听他讲他的邻居,老太太往生的瑞相,这个老太太一年前往生的。这个老太太不认识字,心地很好,非常慈悲,也不懂什么叫佛法,佛也拜、神也拜、土地公也拜,到处都拜,三年前她儿子娶了个媳妇,媳妇懂得一点佛法,就劝她不要去乱拜,在家里面专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老太太很难得,她听她媳妇的话,果然就在家里老实念佛,念了三年,预知时至;不过她没有跟家人说,在事后我们想一想,可能跟家人说家人会阻扰她,所以她不讲。那一天晚上吃晚饭,她的儿女非常孝顺,她就交代家里人,她说她要洗澡,你们先吃饭,不要等我;家里的人饭开了,还是等她,等她等了很久没出来,到里面去看看,确实洗了澡,叫她没有声音。她家有个小佛堂,老太太洗完澡换了衣服,穿了海青,在小佛堂里面,手上拿著念珠,面对著佛像,站在那里,叫也不答应,仔细一看,死了,往生了,站著走的。才晓得这个老太太预知时至,不告诉家人,没有人干扰她,自自在在往生了。那个工人给我们讲了一个多钟点,劝我们要念佛,念佛往生是真的,我亲眼看到的。实在不是假的,念佛往生净土。

  大概在,这个恐怕还不到十年,顶多十年前的样子,美国旧金山,这个事情是甘老居士告诉我的,是他亲戚的朋友,也是很熟的人,一个老太太。在美国老人很寂寞,美国地方大,出门没有车是决定不行的,老人在家里不会开车,就做家事,照顾家庭。这个老太太也不例外,照顾自己的儿子、媳妇,照顾孙子,在家里烧饭、洗衣服,做这些家事。每天早晨,早饭都是她烧的,这一天,她儿子、媳妇起来的时候,老太太没烧饭,就感觉得很奇怪;怎么今天老太太这么晚还没起来,就去敲她的门,门一打开,老太太盘腿坐在那个地方,叫她也不答应,再一看,往生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往生,坐著往生的。这个老太太很有趣,她床上旁边摆了好几套的衣服,孝服,儿子的、媳妇的、孙子的,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做的,统统做好了,都摆在旁边,还有遗嘱老早写好了,摆在旁边,预知时至。这都没有人看见,大概是家人上班,小孩上学了,她在家做这些孝服,连后事她都自己准备好了,都是念佛往生的。所以这种情形,至少三个月之前就晓得哪一天走,她才有这么多的时间去做衣服,不可思议!类似这些事情,实在讲我们看到很多很多。

  倓虚老法师在《念佛论》后面说过,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不生病的,他一生当中见到二十多个人。听别人讲的那就很多了,那这个不论,亲眼看到的二十多个人。像台北李济华居士往生,那个也很不可思议。李老居士八十多岁,他大概是二个月以前就知道,知道自己哪一天走。所以星期假日出去看看朋友,见最后一次面,他也不告诉人。走的那一天,他们念佛团聚会,聚会大家在一块念佛,念一支香跟打佛七一样,当中讲开示,请他老人家讲开示,通常开示讲半个小时,他那一天高兴,讲了一个半小时,恳切的劝大家念佛。讲完之后,向大家告辞,我要回家去了。人家认为他八十多岁,讲一个半钟点讲累了,他要回家去了。他下了讲台,讲堂隔壁就是客厅,他在客厅沙发上一坐往生了,你看看,往生之前讲一个半钟点,音声宏亮,没有一点改变,下台说走就走了,这是我亲眼看到的,哪里是假的?不信,那真的叫没福!这个法门是善根福德因缘,你不相信是没福。世间是假的,一场空,唯有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的!真的不相信,信假的,愚痴到了极处。这说明不受后有,真正能往生就不受后有,以后六道生死轮回再也没有了,永远把这问题解决掉了,这才叫大丈夫,这才叫英雄好汉。

  【生死从此了矣,故称无生。然其心中,实并法亦无之。因其无法,则生灭心息,故称无生。是亦假名无生耳。】

  事相上讲,他真的不会到三界来投胎,不会舍身受身,六道轮回的生死永远断掉了。阿罗汉不但没有这个执著,就连断上二界七十二品的烦恼念头都没有,并不以为我断七十二品思惑,他没有这个念头,连修学的法都不执著,所得的果更不会执著。由此可知,世尊建立这些名相,实在是为解说方便起见而建立的。相是假相,名是假名,因此名与相都不可以执著。举这么多例子,这是从证果的人来说,人家因为不执著才能够证得;稍稍有一点执著就不能证果。后面阿罗汉意思也略说一说:

  【阿罗汉一云杀贼】

  它有三个意思:杀贼、应供、不生,这些意思。杀贼,杀烦恼贼之意。有一些人看到佛经的这些名词术语,感到很奇怪,佛家不杀生是第一条大戒,怎么阿罗汉还杀贼?贼是比喻,贼偷窃我们的东西,我们的财物受了损失。烦恼能够障碍我们的智慧,障碍我们的德能,好像烦恼把我们的智慧德能给偷走了,把它比喻作贼,贼灭掉之后,我们的财物就不会受损失,取这个意思,不是真的贼,是烦恼:贪瞋痴慢,是讲这个。

  【又云应供】

  应供的意思,应是应该,供是供养,应该接受天人的供养,为什么?他是福田。我们供养阿罗汉,真的种福,他是福田。所以供养他,让一切众生得福。我们读了《金刚经》,我们就晓得,阿罗汉的福田不大,《金刚经》上所给我们讲的无上福田,得无量福德,那是超过阿罗汉太多太多了,我们应当要认真的来学习。这是世尊引用小乘四果,说明不分别、不执著所得的成就。

  底下这一段,尊者为我们现身说法。他自己出来做见证,这就更亲切,更容易去体会、去了解,确确实实是要离一切相,不应该著相。我们看尊者所说的:

  【世尊】

  这是对佛尊敬的称呼。

  【佛说我得无诤三昧】

  诸位看这个经文上,没有说如来说,「佛说」,这个地方就有差别,佛是指释迦牟尼佛,是从相上讲,不从性上讲。释迦牟尼佛常常称赞他,他得无诤三昧。

  【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大众当中,夸奖须菩提尊者,他有特长。这里面的意思,什么叫无诤三昧?要知道,实在说我们要学习。今天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什么都要争,如果你不争,那你就是无诤三昧了,你就得无诤三昧,世间人不赞叹你,佛菩萨赞叹你,这个要知道。

  【不与物竞】

  竞是竞争。这个地方没有说不与人竞争,说个物,物的意思比人范围要大,要大得多。不但我们不与人争,我们不与鬼神争,我们不与天争,我们也不与大梵天王争,这个物就都包括了;如果用「人」不能包括,物的范围大。就是与一切众生我们不跟他竞争。

  【一切平等。由不自是,故能无诤。】

  凡是有争执,一定是执著自己的成见,自以为是。两个人都自以为是,这才争执,你以为是,我不自以为是,这就没事了。你争我让,就争不起来。打架,两个对打才打得起来;一个打,一个让,打不起来。吵嘴也是如此,两个人对骂才很热闹,一个人骂,一个人不吭气,他就不会骂了。由此可知,打架的人、吵架的人,两个人程度一般高;一个高、一个低吵不起来,程度高的会让,吵不起来,这个要学,学会了你一生都很幸福。你要是跟人家吵的时候,你自己要生惭愧心,怎么样?「我跟他一样的」,不一样怎么能吵得起来!我们小时候念书,现在学校跟从前教育不一样,现在民主自由,老师对学生很客气。我那个时候念书,老师很尊严,学生犯过失,体罚、打手心、罚跪,两个同学吵架,两个人统统罚跪。我们做学生的,心很不服气,明明知道这个同学有理,那个同学没有理,为什么两个人一起罚跪。到以后学佛才明白,两个一样的,罚得对,一点没错;如果一个真的好,好的会让,不会闹事,吵不起来,一定是一样的,两个都罚绝对正确,才晓得老师没做错,我们想错了,我们有偏见,老师做的是对的。「由不自是」这一句话很有道理,不要自己以为是,不要自己以为很能干,不要自己以为很聪明,都是招惹是非,都是招惹麻烦。现在社会所讲,你保持一个低姿势,好!不要跟人相争。尤其是学佛,从哪里学起,「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无争无求,一切就放下了,一切就不执著了,念佛往生没有障碍。念佛不能往生,就是因为你还有争,你还有求,有争有求吃亏的是自己,亏吃大了!不能往生,还继续不断搞六道轮回,你说这个麻烦大不大?这个亏吃大了,所以先要学无诤。须菩提尊者於一切人事物都不争,世尊赞叹他、标榜他,就是教我们学他,用意在此地。

  【无诤,则不恼他。意在守护他心,令不生恼。修此三昧,岂非大慈。】

  这是大慈大悲,就是不要让别人生烦恼。假如那个人见到我就讨厌,怎么办?我们看到他来了,赶快躲开。这是修什么?修大慈悲,不是怕他,不让他生烦恼,这是菩萨行,真正学佛就要从这些地方学起,从这个地方下手。

  【三昧,此云正受。】

  三昧是梵语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

  【亦曰正定】

  也翻作正定,三昧也可以当作定讲。【不受诸受】

  我们凡夫有受,受就是有享受,你享受的是些什么?你所有一切享受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五种:苦、乐、忧、喜、舍,身之享受是苦乐,心的享受是忧喜,我们讲精神的享受,物质的享受。物质享受里有苦乐,精神享受里有忧喜;苦乐忧喜都没有的时候,叫舍受,这是统统都没有,很平淡的,这叫舍受。舍受好,时间很短,不长。舍受要是长了,那就是定,就叫三昧。它不长久,它是短暂的,一会儿烦恼又起来了。不受这五种受,这才叫正受。

  【一切不受,则不为一切所动,是为正定。】

  因为不受,当然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换句话说,不会被外境干扰。心就是定的,心是清净的,这个叫做正定。

  【然此三昧之所以成者,则由於人我是非之相皆空耳。】

  他为什么能得到无诤三昧?四相断了,所以能够忍世间人不能忍的,世间人没法子忍的,他能忍。世间人何以无法忍?因为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你就没法子。佛菩萨、阿罗汉为什么能忍?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你骂他,他绝对不会答覆你。为什么?他「无我」,你骂谁,你骂了半天,他「无我」,他没接受。我们被人家一骂,我们马上就生气了,为什么?他这一骂,我马上就受过来,就接受了,很快就接受过来,这一接受过来他就有反应。阿罗汉无我相,他这一骂都落空,没人受他的。你细细想这个道理,如果从今之后,再有人骂你,你马上就生气了,你去想想,怎么我就接受了?接受应当受好的,不好的不要接受,要明了。真有功夫的人,好的赞叹、恭维也不接受,心在境界里保持清净如如不动,那才叫高段的功夫,这是应当要学的。真正的事实的真相,人家四相都空了,四相都不执著了。

  【虽得无诤三昧,而不存有所得心。是自忘其在定矣,此为离三昧障。乃真得无诤、真得三昧。故称第一离欲阿罗汉。】

  这里面有两句话很重要,「自忘其在定」,这个定是很深的禅定,像世尊在《楞严经》上讲的九次第定,阿罗汉所证的九次第定。忘其在定,他不像四禅天他们所得的禅定、四空天所得的禅定,因为他执著我得初禅了,他就生初禅天,我得二禅了,他就生二禅天;尊者已经得第九定了,他没有说他得定,所以他还在人间,跟我们大家混在一起,他真的得定了,并没有执著在定上。由此可知,世间禅定这个四禅八定,四相没破,我得定了,有我相,我相的对面是人相,人相的对面是众生相,众生相相续不断是寿者相,寿者相是讲时间,相续不断。四相具足,所以他出不了三界,不能得圣果,就是因为他执著有四相;虽然得第八定,还比不上一个须陀洹,道理在此地,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所修的法门,认真修学,心里面干净,不以为然,不以为我修得怎么样了,不可以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是著相了。即使证果,也要像这些圣人摆的这个例子,清清楚楚,他自己并没有说他证果。我们说他证果,他自己绝对没有这个念头;我证果了,我得什么法了,没这个念头,一有这个念头四相具足;这叫离三昧障。由此可知,世间的四禅八定都有障,他住在这个定里头,那就叫障。他把这个法也空掉了,果也空掉了,障没有了,这叫真得无诤三昧。世尊赞叹他,称为第一离欲阿罗汉。

  【不但於一切人中最为第一,即以阿罗汉之离欲言,亦称第一也。】

  人中离欲第一,就是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他第一,就在阿罗汉同学当中,他的功夫也比别人高,也算是第一。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金刚经)(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金刚经)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李利安教授:《金刚经》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法界法师:金刚经讲解 第十二讲 

 法界法师:金刚经讲解 第十一讲 

 法界法师:金刚经讲解 第十讲 

 法界法师:金刚经讲解 第九讲 

 法界法师:金刚经讲解 第八讲 

 法界法师:金刚经讲解 第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