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梦斋山人:何谓幻化空身即法身


   日期:2018/1/17 20: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学法笔记: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怎么理解?这是约诸法体性而言的。因为诸法于相用上讲,就是“幻化空身”千差万别吗,为什么有世间这千差万别的相呢?为何有六道轮回呢?因为众生有无明吗,有执着吗,就幻化出这个娑婆世界来了呢。举例说之:你看水可依不同的冷热温度之缘,可变成雨雪冰雹霜露雾汽云等形状,但是形状上如何变化,其本体都是水吗,这个体性没有变呀。人在六道轮回,做人做鬼下地狱等,也是一样的,佛性不变,佛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呀。那么离开了雾雨雪冰等,还有水的存在吗?没有。离开了六道轮回的众生,还有一个独立的佛性存在吗?没有。华严经言:佛性能依染净缘,具造十法界。依染缘有染用而有六道凡夫;依净缘有净用而成四界圣人。这“无明实性”和“幻化空身”,就是佛性依染缘而有的染用呀。所以才讲“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呢。这样讲,是防止众生心外求法呀。佛教的核心内容就是“缘起性空”。缘起就有十法界的差别之相,但是会归本体,都是一个空性,也就是一心所造呢。大乘佛法讲当体即空,也就是于时间取当下,于空间取当体。离开了缘起诸法之外,并没有一个独立的空性存在。因为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缘起与性空,不一不异,即为不二。按唯识宗讲三性:边计执性,就是指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依他起性,就是指缘起的诸法;圆成实性,就是指诸法的圆融实相之空性。那么圆成实性在何处呢?佛说:于依他起性上,遣去遍计执性,即圆成实性。其义就是讲,在缘起的差别万千的诸法上,去点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佛性法身之实相呀。所以金刚经言: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相就是缘起的诸法,非相就空性。离开了相,并没有一个非相存在。于相上去掉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那么当下当体就是非相,就是法身如来呀。好好的体悟吧。南无阿弥陀佛。

  2、闲言碎语:

  世俗有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呢?依佛家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没有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假相,因缘聚会而生,因缘离散而灭,这个世间是无常、苦、空、无我的。你没有这个远大认知,你就会执着世间的一切,患得患失,八苦熬煎,忧郁苦闷而不得自在。如何能够对世间的假相有所认知呢?那就得深入经藏,明白教理呀。若按世间法解释就是人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就会落在眼前的小事之上,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人生苦短,无常迅速,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还是要从长远打算,发菩提心,精进修行,离苦得乐,圆满菩提呀。南无阿弥陀佛。

  3、快乐分享:

  我们人要修行,除了智慧之外,要有勇气去改变习性,也就是习气,否则我们百千万生都无法成道,习气若是不改,听再多的经,拜再多的佛还是没多少用。有很多人去做义工,而且一定要发心到位,一心一意地为众生服务,为佛教事业奉献。说白了这不仅是佛教的事业,也是自己的事业。真正的纯善是需要奉献,需要付出的,不要回报、不要占有、不需要获得什么。佛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说:改习气是修行的首要必备的前提。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梦斋山人       法身)(五明学佛网:梦斋山人       法身)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法身语报身文 

 果煜法师:禅悟密法 总结:中道与法身 

 李志夫教授:导师的法身永远存在我们心中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三、依于妄念,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二、消除妄念的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三讲 大手印之定 七、了彻法身, 

 妙祥法师:除一分习气证一分法身 

 吴立民居士:谈佛教的“法身说” 

 能弘法师:莫同流合污,丧失法身慧命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二讲 认识法身 

 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 六、法身 报身 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