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信仰浅说


   日期:2018/2/1 11: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信 仰 浅 说

  大 舟

  人生世上,究竟为了什么?人活着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无数圣哲、无数思想家、宗教家,甚至每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在用一生的行为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竭尽所能地提出无数答案,于是,人就有了不同的活法、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困扰、不同的烦恼。

  在生物的层次,他可以为食不饱、穿不暖而不安,这就是人的动物性;在社会层次,他可以为世风日下、社会治安堪忧,或他自己受到歧视而不安;在文化层次,他可以因一个错误的理论、或邪见流行而不安;在道德层次,他会为自己的势利、自己的庸俗、自己的过失而不安;这三方面体现了人的社会性。在终极的层次,人最深刻的需要是要摆脱死亡和毁灭的焦虑,这是最大的不安,这是人的超越性,这就是宗教信仰存在的基础。

  现在科技越发达,人们的心愈向外驰求,它如何能有止息呢? 亦即如何能“安”呢? 科技只能解决人类的物质生活,而对于人类精神境界的提升是无能为力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认为:人的主要动力是竭力要理解生存的意义。动物寻求快乐与征服,但却不懂得生存的意义。人的本质是探明意义。

  尼采说:谁懂得了为什么而生活,谁就能承受任何一种生活。

  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艺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爬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尊荣富贵,有子有孙,家庭圆满,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有这种人生观的,在世间占绝大多数,他们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其次,高兴或有力爬楼梯的,就花力气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就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脚力大,人生要求高,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爬楼梯,登上三层楼,这便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决志追求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彻底解脱自己。

  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上逗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爬上三层楼,这些就是以追求解脱为目标的出家人。由此可知,人的灵魂生活,是超越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

  人需要用有意义的行为,赋予自己的存在以方向和价值。人类大多数行为,是为人最基本的需要服务的。但是,当基本需要已经得到保证——人只能吃掉一定的食物,只能被爱到一定的程度,只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全感。下一步,他将如何运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呢? 什么是值得一做的呢?

  大多数人都把思想局限在生活中的小问题上,社会向他们提出这些问题,引起他们的烦恼,于是他们就以这些烦恼消磨自己。这些“急功近利”者和“实利主义者”,“用琐碎之物来平息自己”——可能会献身于积累财富或获得社会地位;他活着可能只是为了吃饭,为了放纵性欲,或者为了保持一种虚荣,中国人所谓的“面子”:他的时间和生命的中心和目的——这样他们就能过“正常”的生活。

  尽管大多数人不知道身体为什么需要盐,每个人出于本能都需要它。精神上的事情也是如此。对于“我应该怎样活着? 为什么要这样活着? ”这类问题,如果不作出确凿无疑的、奋发向上的答复,人就会限入绝望和虚无的境地。

  宗教的功能有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个人自我中心的需要。马克思把宗教比喻为苦难民众的鸦片,他的意思是说,宗教能够帮助个人继续运转,能带给人精神上的安慰,减轻痛苦。

  对某事物的信仰,认为它能控制现实世界中的有害事件,这就使许多人把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交托于它——这就必然会导致内心思想紧张的放松,心理平衡状态的恢复。这就是信仰的功效。信仰成了那些希望稳妥感的人的拐棍,信仰成了那些渴求安全感的人的靠山,信仰成了人生的希望与目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Dr·SHah教授的研究表明:该国近五分之一的死亡可能是缺乏信仰所致。拥有高尚信仰情操的人,内心比较充实祥和,对物质和名利没有过分的奢求,较少吸烟、赌博、酗酒、暴食、纵欲等不良习惯,因而不会有太大的精神压力,身心较为健康。缺乏信仰者则精神压力较大,容易罹患心理、精神疾病。

  伟大的宗教对它的信奉者起到一种伦理系统的作用,向人们提供一种有着神圣来源的生活指导。依教奉行,那么生活将会是安定的、幸福的和长久的。信仰,其实就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关于美好生活的标准,是内心的一个目标,一种态度。

  宗教向人们提供了终极目标和价值的定义,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经历,理解自己心灵的自性,我们的自心,我们的感觉。正确的信仰提供人生的终极理想,是人安身立命之大本,乃一切精神力量包括自治其心的精神力量之源泉。

  佛教以正信正皈依正见安心,让人们的精神有所依靠,在苦难的人生大海中航行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有一个舵。如果你有成熟的佛教信仰,那么,守戒,会使你成为社会的好公民,道德高尚的人。忏悔,能带给你自我认识、摆脱罪感并推动必要的“生活上的改弦更张”。禅坐,让你淡薄名利,心地清净、专一。念佛,使你产生安全感,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完全不必惧怕死亡。

  人的根性不同,许多人不能体验宗教信仰的力量。有的理智上过于悲观或者过于追求实利,有的可能太迟钝,太无味以致感受不到宗教信仰的“热诚与安宁”。思想固执的人仅仅考虑事实,坚持“眼见为实”。这种头脑极端固执的人往往彻底拒绝宗教。

  正确的主张则是:既不盲目迷信,也不轻易否定,应该让信仰去经受实践的检验。凡属有助于改善和提高人的品位者,使人倾向真、善、美、圣,使生活得到充实,使精神有了依托,那么它就是健康的,是应该加以提倡的。能激发人信心的哲理、学说、宗教才称得上是好的,对人、对社会有益的。

  家庭、事业、信仰,是人生三大支柱。没有信仰,人生就没有目标,没有中心,没有依靠,随波逐流,听凭命运的摆布,就会感觉空虚、百无聊赖,就会在灵魂最深处充满恐惧。

  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往往来自于正确了知宗教精神后产生的信心,而各个不同的宗教,适应的也是各种根机的众生,他们凭借对各自所信奉宗教的理解与信心,在信仰这面大旗的感召下,灵魂充实地度过此生。

  宗教信仰并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找到精神归宿的问题,它还牵涉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与文化质量。自由选择的正确宗教信仰,将对整个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

  环顾我们生存的现实,人们大讲提高生活质量,其实这只是物质层面的提高,如果打开一个个现代人的灵魂,恐怕看到的只是黑暗与空虚:没有信仰,精神没有依托,生命没有归属感,他们什么都不相信,只相信钱。这些脆弱的心灵,只会追求时尚,缺乏自己的思想,缺乏人的精神境界。一旦生命发生挫折,怎么能够承受?这就是现代社会自杀率增高、精神病患者日益增多的原因。

  信仰是一种需要。什么都不相信,你又怎么能够生活下去呢?你又怎么能够有精神去微笑,去感触大自然的美丽或者平静地面对自己的良心呢?你已经迷失了,金钱、权位、性、酒精、毒品、赌博正摧毁着你的身体和心灵。他们借此来忘掉生活,打发时间,消耗生命。他们需要的是某种可信仰的东西,某种可以向他们证明生命是有意义的东西。

  信仰的失落使个人无法找到“ 终极关怀 ”,无法实现生命的根本转变,从而沉沦于各种欲望之中永无休止,个人利益的追逐变成生命的唯一意义,自我成为单向度的占有财富的“ 挣钱机器 ”,道德危机也就在所难免了。

  哪里没有信仰,哪里就没有道德。社会不能没有法律,更不能没有道德。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防患犯罪行为于前;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惩罚犯罪行为于后。一个民族的精神产生于文化,文化的灵魂体现于道德,道德的支撑在于信仰,而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信仰的缺乏是人类道德危机的深层原因。美国乔治.万雷说:“现今世界急需拯救!我以为只有佛的光明,佛的圣洁,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拯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佛教有其符合宗教信仰的特质:对无限生命的憧憬与解脱的要求。而它的方法、解决之道,必须反求于自心。佛教的立场,以解脱为门,开展无限生命的想象,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这种对佛法的信仰是靠内心对自己的自我的体验来保证的,它是一个不断的、积极的自我创造的过程。佛法看重个人的实践,如何将佛法与现实生活融合,我们的心是转变,或者还是像从前那样没有控制?贪瞋痴的习气和烦恼是否减弱?-——这,就是佛法。佛法如水,能洗净众生污染的心。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只有启迪你的道理才是真理。”真正的信仰只存在于信仰者与被信仰者之间真实的关系中,而不在知识的考证与辩解中。

  宗教信仰是人类的精神追求,是人类对真、善、美、圣的无限渴望,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它使我们的心灵不再漂泊,不再流浪。它赋予生命全新的意义与价值,给人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勇气与无穷的力量,给人真正的幸福与快乐,让你的内心与生活极度充实。

  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庸俗的人,是精神上的孤儿;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是盲目的民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仰       学佛)(五明学佛网:信仰       学佛)  

 楼宇烈教授:《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 

 净界法师:学佛首要认清路头 

 魏道儒教授:宗教融合与教化功能──以宋代两种华严净土信仰 

 徐文明教授: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 

 徐文明教授:中国佛教哲学佛教于汉代传人中国 

 徐文明教授:早期法华信仰与普贤感应 

 李利安教授:观音信仰研究现状评析 

 李利安教授:中国化观音信仰的两重文化结构 

 李利安教授:论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李利安教授:汉传佛教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和基本特征 

 李利安教授: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 

 李利安教授:印度观音信仰的最初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