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他说:若是命不该绝,自有天助;若是命该饿死,多一升半豆,也不过多挣两天性命,不如济人


   日期:2018/2/7 18: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升黄豆

(一)教读行医,穷书生随缘行善。

宋朝时候,有一个穷书生,姓萧名蔼堂。他因为生计所迫,不能赶取功名,就在邻近的城市里设了一个学塾,召集些儿童教他们读书,得些修金,聊以糊口。许多同学少年,这时多半登科了,做官了,裘轻马肥,趾高气扬。偶而路上相逢,看见蔼堂这样的寒酸,竟只当不认识一样,掉头不顾。蔼堂自叹道:“读书只为了做人,做人只须着本分多行善事。我教儿童读书,懂得圣贤道理,也尽了我做人之责。他们贵显了,瞧不起我,且由他们吧!”他本来兼精医术的,于是备了许多药丸放在馆里,有人来请求,便按病给药,给他钱不论多少也受了,没有钱给他,也并不索要。附近地方的人都称它是一个慈厚的长者。

贫贱可积德,何必富贵。存忠信心,行方便事,训俗型方,谊敦宗族,德化乡邻。利济之无穷,孰大于是。

(二)中途急难。倾囊金赈救嫠孤。

有一年,地方上适值荒年,贫民饿死真的很多,蔼堂在岁暮时分,散了馆回家,身边带着几两银子,走在路上,看见四野萧条,正自感叹。忽然有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幼孩,哭哭啼啼的在他身边闪过,蔼堂看见了很是疑惑,转身察看,只见那妇人把幼孩放在路边,哭着道:“心肝!你在这里等待善人君子来救你把!妈可养不活你了!”说罢,就向水边走去,分明投河自尽的样子。蔼堂心头一怔,便喊道:“不可!不可!”立即飞奔前去,把他拦住了,问他为甚要寻短见,那妇人说:“老先生!不瞒你说,实因荒年,吃不着东西,没法想,只得向阎王老诉苦去!”蔼堂叹口气说道:“荒年是天数,但也不可轻生,我有几两银子在这里,你且拿去过活几时,以后也许再有行善的接济你,却千万不可寻短见!”说罢,即把身边几两银子掏出来,全部给了她。那妇人跪下来连连称谢。

不轻财,不能为善。不好义,不知积德。

(三)空手归家,好妻子未免生怨。

蔼堂救了妇人和小孩两口子的性命,心理很是安适。一路走到家来,他妻子见了,很是欢喜。慰问了一番,便说:“家里的粮食正要断绝了,官人回来恰好,馆银有多少,可办些米粮再说。”蔼堂皱着眉头说道:“这可怎么办!实不相瞒,我因路上遇见一个妇人,为了没饭吃,抛弃了幼孩,要图自尽,我心觉不忍,就把身边带的七两银子都给她了。”他妻子听说,不免着恼,便埋怨他道:“你怎么这样糊涂,救人虽是好事,但也要留些给自己家用,怎可全行施舍。现在我们俩也要饿死了,却有谁来周济我们?”蔼堂嗫嚅着说道:“我那时看见了别人的痛苦,却把自身的事忘记了。”妻子叹道:“总是你命里该穷,有甚话可说,现在幸亏还有三升黄豆,暂时把来煮吃,再行打算把!”蔼堂很喜欢的瞧着妻子道:“还有黄豆吗?那可不要紧了。”

行也行方便,坐也行方便。

诸圣寻常察,上天自然见。

不赐之以福,即加之以算。

还有好因缘,在于你后面。

(四)三升黄豆,分一半周济邻翁。

蔼堂夫妇正在打算家计,忽然一个老年人推开了半掩着的门走进来,向里面探头探脑的。蔼堂起身一看,原来是隔壁的张老爹,就招呼道:“张老爹,好久不见,你好啊!”张老爹抖抖擞擞的走了前来,向蔼堂唱了一个喏道:“官人!老汉一直望官人归来,想叨光叨光。碰着这样荒年,老汉真是不得过活!”说时,露着可怜的眼光。蔼堂说:“本来应当相济,可是我现在却一个钱也没有。”就把过去的情由告诉了他。张老爹拭着泪道:“那是我苦老儿生命该绝了。”蔼堂看了,很是不忍,转身对妻子说道:“老爹可怜,把黄豆分一半给他吧!”他妻子瞅了他一眼,转身入内,蔼堂跟着进去,他妻子使气说道:“自己要饿死了,你却还要顾别人!”蔼堂叹道:“若是命不该绝,自有天助;若是命该饿死,多一升半豆,也不过多挣两天性命!”他妻子仍旧不服,蔼堂便亲自量了一升半黄豆,给予张老爹,老爹泣涕称谢而去。

待有馀款而思济人,终无济人之时。

俟有馀暇而思读书,永无读书之日。

(五)题诗志感,因医病竟得重酬。

蔼堂妻子看见张老爹去了,便向蔼堂数驳着道:“你一生为人,全不给自己打算,弄到这般地步,还是不肯改变,我做了你的妻子,跟你受苦,真是……”说到这里,竟呜呜咽咽的哭起来了。蔼堂多方譬解,百般劝慰,他妻子仍旧郁郁不乐。蔼堂心有所感,在室内踱来踱去,等到妻子拿出煮熟的黄豆来,蔼堂且不举箸,拿起笔来,在墙上题了一首诗:

断食明朝且覆箪,自怜冯铗向谁弹。

卧房剩有三升豆,分与邻翁一半餐。

到了第二天,有一个富人患着噎食症,知道萧蔼堂精于医术,便请他去诊治。为他开了一个药方,富人吃了药,霍然而愈,即日差人送了一百两银子来。蔼堂对妻子说道:“我说命不该绝,自有天助,你看,现在是不是应了我的话吗?你以后可不用着急了。”他妻子见真的有人送银子来,也就转悲为喜。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多积阴德,诸福自至。

(六)驹儿跨灶,暄邑里竞说天心。

又过了一年,蔼堂妻子分娩,生了一个男孩子,夫妇俩更是欢喜,这孩子脱乳时,蔼堂给他取个名叫琯。到六岁时,就亲自教读,数年之间,把满腹诗书都传给了他,更加萧琯天资敏慧,触类旁通,做出文章来真如风行水上,妙意横生。十四岁以后,乡闱连捷。大比之年,高高的中了状元。这时蔼堂年纪已近花甲了,却还健康得如少年一般。萧琯回家拜见父母时,老夫妇俩真是心花怒放。乡里中人争看新状元,门外面挤得水泄不通。平时受过蔼堂恩惠的都异口同声:“皇天有眼,像萧老先生这样的行善,总应该派他的儿子中状元呢!”

非积德,不能生聪慧之儿。

非读书,不能入圣贤之域。

在下写完了这篇故事,就有一点感想——恐怕看到的人都要想着——有钱人行善不难,无钱人行善却难。然而像萧蔼堂那样的七两束修,可以尽数与人;三升黄豆,可以分半给人;良方好药,可以随缘济人;看来只要一片诚心,念念民胞物与,行善又并不难。无钱人行善尚且不难,那么一般有钱人行善事更容易了。我希望世间有钱者都能像萧蔼堂那样的见了别人痛苦,忘了自己一切。更希望有钱人把金钱放到最有利的地方去才好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性命       行善)(五明学佛网:性命       行善)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仁焕法师:断恶行善念佛才有用 

 仁焕法师:行善积德之微妙 

 衍慈法师:护生行善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不念获罪无量、守此四法、终身及行善 

 卢志丹居士:行善改苦命,好命是修来的 

 药师山·紫虚居士:发爱心行善与佛教不能画等号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敬重尊长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爱敬存心 

 蔡礼旭老师: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只有做对了这件事,行善才有功德,可惜许多人却都不懂得 

 蔡礼旭老师:行善的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