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


   日期:2018/2/17 18: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

  (1)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佛、圣人、和尚(受业本师) 、阿阇梨(受业时教授威仪的阿阇梨)、僧、父、母、病人称之为八种福田。

  按其供养性质约分三种福田,何等为三?佛、圣人、僧三者称为敬田;和尚、阿阇梨、父母等四者称为恩田;病人属于悲田。如果有人能够恭敬供养这八种人,就可以得到无量的福报,所以称为福田。

  为何说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呢?佛陀是站在另一角度来看福田的轻重前后的。当承受病苦卧床的病患者,百病交煎,五脏六腑老化欲崩裂之际,甚至受诸病魔牵缠数年,其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哭诉无奈的、衷心惶恐的、病危在旦夕间、郁卒的、亲朋好友本常探望,但因病久之后,照料者关心者却逐渐散离,此时病患者的心境,是何等的凄凉!何等的无伴!何等的忧伤悲哀,内心的呐喊,求救无人的日子如何熬过。

  病人此时此刻是最需要人人施与关怀、安慰、看顾,这远比拿黄金供养要来得殊胜与法喜,这时的病患者,其内心之感恩谢意,有如涌泉似的回报与感念之心,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而尽的。

  印度的贤提国中,有一位年老比丘,因久病衰弱不堪而长期卧床不起,又不曾有人来探视看顾他。

  佛陀在禅定中看见老比丘病苦堪怜,便率领五百名弟子来到他的精舍,并吩咐弟子们轮流看护。所有照愿他的弟子,都因为他一身脏臭而感到恶心,甚至瞧不起他。

  佛陀知道这些情况,便亲自为病比丘洗涤身体。由于佛陀的慈悲,使得大地为之震动,天地豁然通明,贤提国王及臣民震惊异常,便到佛陀的精舍,对佛陀说:「佛陀啊!您是三界的导师、人天的师范,天地间无人可比,您的德行已经圆满无缺,为什么还要降尊就卑,来为这个老病脏瘦的比丘洗身呢?

  佛陀告诉国王及与会大众说:「佛陀所以出现在世间,正是为了这些穷苦无依的人啊!你们要知道,看病第一福田,尤其帮助贫病的比丘、修道人,以及那些贫穷孤独无依的老人,可以获得无量无边的福报,如同恒河水一样渊远流长,将来你的希求也会如愿以偿,等到功德圆满时,便能得道而永远不再受轮回之苦了。

  贤提国王及大众听了佛陀的开示,莫不为佛陀的身教与言教而深深感动。

  照顾贫病的人,使他们得到依怙,是慈悲的福田。佛陀虽然已经果德圆满,但是佛陀爱护众生的悲心像流水长河一般,是源源不绝的啊!

  (2)在佛陀时代,佛僧团中有一位比丘,他平日精进求道,却独善其身,与人群隔离,终日只知用功修行以自求解脱,对旁人的急难病苦则不屑一顾。一日,他自身罹患重病,因他平日与僧团分离,因此无人知道他的病苦,也就没有人关照他,结果导致他的伤疾溃烂,恶臭难闻。

  慈悲的佛陀得知后,立即带领五位常随众来探望他,为他施药洁身,清洗污秽便溺。佛陀更慈言爱语开示说:「你过去种如是因,现在就得如是果;过去你不曾付出爱心去怜爱别人,现在你需要被关怀时却得不到帮助。所以人人平常都要好好培养慈悲心。修行的功德固然很大,但还不如看病的功德第一。」这位患病的比丘聆听佛陀开示后,才豁然开悟,真正体会佛陀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四无量心,以及悲天悯人、济世救苦的仁怀。

  (3)佛陀说法真的是很实在,在《阿含经》里面讲看病福田的比喻非常的平实。他把看顾病人比喻成看佛、供佛,有最大的功德,有最胜的功德。现录出两则供养大众。

  八六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瞻视病者,则为瞻视我已;有看病者,则为看我已。所以然者,我今躬欲看视疾病。诸比丘!我不见一人于诸天、世间、沙门、婆罗门施中,最上无过是施。其行是施,尔乃为施,获大果报,得大功德,名称普至,得甘露法味。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知施中最上无过是施。其行是施,尔乃为施,获大果报,得大功德。我今因此因缘而作是说:瞻视病者,则为瞻视我已而无有异;汝等长夜获大福佑。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4)

  三九六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罗阅城中有一比丘,身遇疾病,至为困悴,卧大小便,不能自起止,亦无比丘往瞻视者,昼夜称佛名号:“云何世尊独不见愍?”

  是时,如来以天耳闻彼比丘称怨唤呼,投归如来。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吾与汝等,悉案行诸房,观诸住处。”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世尊与比丘僧前后围绕,诸房间案行。尔时,病比丘遥见世尊来,即欲从座起而不能自转摇。是时,如来到彼比丘所,而告之曰:“止!止!比丘!勿自动转。吾自有坐具,足得坐耳!”

  是时,毗沙门天王知如来心中所念,从野马世界没,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是时,释提桓因知如来心中所念,即来至佛所。梵天王亦复知如来心中所念,从梵天没,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四天王知如来心中所念,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是时,佛告病比丘曰:“汝今患苦有损,不至增乎?”

  比丘对曰:“弟子患苦遂增不损,极为少赖。”

  佛告比丘:“瞻病人今为所在?何人来相瞻视?”

  比丘白佛言:“今遇此病,无人相瞻视也。”

  佛告比丘:“汝昔日未病之时,颇往问讯病人乎?”

  比丘白佛言:“不往问讯诸病人。”

  佛告比丘:“汝今无有善利於正法中,所以然者,皆由不往瞻视病故也。汝今,比丘!勿怀恐惧,当躬供养,令不有乏。如我今日天上、人中独步无侣,亦能瞻视一切病人,无救护者与作救护,盲者与作眼目,救诸疾人。”是时,世尊自除不净,更与敷坐具。

  是时,毗沙门天王及释提桓因白佛言:“我等自当瞻此病比丘,如来勿复执劳。”

  佛告诸天曰:“汝等且止,如来自当知时。如我自忆昔日未成佛道,修菩萨行,由一鸽故,自投命根,何况今日已成佛道,当舍此比丘乎?终无此处!又释提桓因先不瞻此病比丘,毗沙门天王护世之主亦不相瞻视。”

  是时,释提桓因及毗沙门天王皆默然不对。

  尔时,如来手执扫帚,除去污泥,更施设坐具,复与浣衣裳,三法视之,扶病比丘令坐,净水沐浴,有诸天在上,以香水灌之。是时,世尊沐浴比丘已,还坐床上,手自授食。

  尔时,世尊见比丘食讫,除去钵器,告彼比丘曰:“汝今当舍三世之病。所以然者,比丘当知:生有处胎之厄,因生有老。夫为老者,形羸气竭;因老有病。夫为病者,坐卧呻吟,四百四病一时俱臻;因病有死。夫为死者,形神分离,往趣善恶。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或为畜生,为人所使,食以刍草,受苦无量;复於不可称计无数劫中,作饿鬼形,身长数十由旬,咽细如针,复以融铜而灌其口,经历无数劫中得作人身,搒笞拷掠,不可称计。复於无数劫中得生天上,亦经恩爱合会,又遇恩爱别离,欲无厌足;得贤圣道,尔乃离苦。

  “今有九种之人,离於苦患。云何为九?所谓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须陀洹、得须陀洹、种性人为九。是谓,比丘!如来出现世间,甚为难值,人身难得,生正国中,亦复难遭,与善知识相遇,亦复如是,闻说法言,亦不可遇,法法相生,时时乃有。比丘当知:如来今日现在世间,得闻正法,诸根不缺,堪任闻其正法,今不殷勤,后悔无及。此是我之教诫。”

  尔时,彼比丘闻如来教已,熟视尊颜,即於座上得三明,漏尽意解。

  佛告比丘:“汝已解病之原本乎?”

  比丘白佛:“我已解病之原本,去离此生、老、病、死,皆是如来神力所加,以四等之心,覆护一切,无量无限,不可称计,身、口、意净。”

  是时,世尊具足说法已,即从座起而去。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汝今速打揵椎,诸有比丘在罗阅城者,尽集普会讲堂。”

  是时,阿难从佛受教,即集诸比丘在普会讲堂。前白佛言:“比丘巳集,唯愿世尊宜知是时!”

  尔时,世尊往至讲堂所,就座而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学道为畏国王、盗贼而出家乎?比丘!信坚固修无上梵行,欲得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亦欲离十二牵连。”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佛告诸比丘:“汝等所以出家者,共一师、同一水乳;然各各不相瞻视。自今已往,当展转相瞻视。设病比丘无弟子者,当於众中差次使看病人。所以然者,离此已,更不见所为之处,福胜视病之人者;其瞻病者瞻我无异。”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设有供养我,及过去诸佛;

  施我之福德,瞻病而无异。”

  尔时,世尊说此教已,告阿难曰:“自今已后诸比丘各各相瞻视;若复比丘知而不为者,当案法律。此是我之教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