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教中的几大真理,一条比一条经典


   日期:2018/2/18 4: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苦 聚

  佛将人生的苦分为八种: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由苦所积聚的人生就是苦聚。

  对于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义的人,就觉得我们人生毫无意思,因而引起消极悲观。很多不了解佛法的人总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是悲观的。其实不然,佛法不但不是消极的,反而是积极进取的,是给人以希望与光明的。

  佛之所以告诫我们人生是苦的,是要我们知道现在这人生是不彻底,不永久的。因为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无常,才会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无谓的执著,才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苦难,以后可以造就一个圆满的人生。

  如弘一法师所言:“佛教最大的目标,不单说破人生是苦,而是主要的在于将这苦的人生改变过来,造成为永久安乐自由自在纯洁清净的人生。”

  2.无 常

  所谓无常,就是世间的万象,无一不是在刹那生灭变化中,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有生住异灭的过程,人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轮转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譬如身体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有钱的也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也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以变化无常的情形看来,虽有喜乐,但不永久,当变化时,苦痛就来了。

  虽然如此,“无常”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幸福的人生是无常,穷困的人生也是无常,唯有超越世间无常,才能获得永恒自在。

  3.无 我

  《阿含经》中说:“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无我是佛教引导众生了悟人生、认识自我,以及整个现象世界的根本理论之一。

  所谓无我,用佛教的术语说也就是“空”,也就是“清净”。佛提出无我,是针对众生的“我执”,即所谓“因破我法有无我”。“我执”表现为四种状态,即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佛法中称之为四种根本烦恼。

  心中执着于“我”的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惴惴不安。处于顺境沐浴阳光就喜形于色,欢天喜地;遭逢挫折失败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而心中无我的人却淡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心无旁骛,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不忧不惧,不喜不悲。

  心中无我,才会使我们心无挂碍地坚守做人的底线,也会让我们忘却世事纷扰,心无杂念专注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4.空 性

  佛陀曾说,在我的教言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话题,其中很多是不了义的,那是为了度化某种根基的众生而特意宣讲的,但有一句话是绝对准确、永不改变的,不但是现在的佛,包括过去、未来的所有佛,都会辗转反复地强调一个主题,那就是空性。

  所谓空性,并非指存在的东西忽然变得不存在了,而是指一切事物的存在,是无自性的,没有不变不灭的实体,所以空性才是实相。

  佛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因为世界是虚幻的,就变得毫无反应,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也不要把世界想象得太完美,一旦出现一些丑陋的现象,就根本无法面对。证悟空性后,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对世界再也不会有以前那么过度的执着。

  5.因 果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迟早总要由自己受到的。概括说,种善因得福果,种恶因得苦果。

  有人说,不学佛就不需要遵守善恶因果,这种说法完全错了!因果是自然规律,与信不信没有任何关系。印光法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况我们凡夫呢?

  佛教认为,即使不学佛,做好事一样有好报。在因果面前人人平等,这跟学不学宗教,学谁的宗教没有关系。

  6.缘 起

  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中观四百论》中云:“若见缘起理,愚痴则不生,故此一切力,唯应说彼语。”其义是说,如果见到了缘起,世间一切无明愚痴的现象永远也不会产生。

  但众生因为无明,往往会对世界有很多错误认识,觉得生命中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期待我们拥有的家庭、事业、人际关系都能天长地久。事实上,这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

  因为无常,所以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坏的可以变好,好的也可以变坏。而它朝什么方向改变,取决于我们创造什么样的条件,种下的是什么因。

  7.中 道

  所谓中道,就是超越有无、增减、苦乐、爱憎等二边之极端、邪执,是不偏于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

  《大宝积经》中有言:“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常无常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我是一边,无我是一边,我无我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佛陀既不赞成享乐主义纵欲主义,也不赞成苦行主义,他把“纵欲和苦行”称为“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的反义就是中道,既远离身心欲望,又避免自苦其身。

  中道的思想就是空有融和的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间实相。一般人因为常把好坏、有无、苦乐、得失、恩怨、你我、生死,分得很清楚,因此不能活得安心自在,这就是缺乏中道的圆融智慧。

  如果我们能认识中道,有了中道的生活,不仅不会被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风所吹动,而且能在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所以离于二边而行中道,这就是真正领悟到了佛法的智慧。

  8.般 若

  般若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或者“般若波罗蜜”,意思是智慧。佛教认为,般若智慧是一种洞视彻听、明了所有的无上智慧,与凡世间的聪明智慧是不一样的。为了区别于人们通常说的“智慧”,所以称为般若。

  般若智慧在整个佛法处于主导地位。《大般若经》云:“余经犹如枝叶,般若犹如树根。”“不学般若波罗蜜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无有是处。”“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是诸佛母。”

  般若对于我们普通人的人生来看,就是要看空一切名利,抛弃自我的执着,不要总是心看外面,而要发掘自心的智慧宝藏,面对到处都有引诱我们走向歧途的花花世界,要时刻提防,时时观照自己,我们就会渐渐没有过错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真理       无常)(五明学佛网:真理       无常)  

 魏道儒教授:四《阿含》中的“缘起”和“无常”学说 

 方立天教授:围绕佛教真理观的一场历史性论争 

 方立天教授:印度佛教真理观略论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 

 蔡惠明居士:研习“杂阿含经”论“无常,苦、无我”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当念无常精进用功 

 如瑞法师:若念于无常 诤论自然熄 

 如瑞法师:思惟无常 远离贪著 

 明奘法师:禅意人生——如实的直观生命的无常与无我 

 明奘法师:无常无我——人生就是一杯茶 

 体方法师:观察生灭乃至无常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4 三法印 一 诸行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