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惟有袈裟披肩难 看古今高僧如何了断尘缘


   日期:2018/2/18 5: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中国,出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世间最难舍的不是高官厚禄,金银珠玉,而是一个“情”字。如果不是童蒙出家,舍家室而入道山,那将更是一番考验。自古以来不乏中年出家者,出家前往往都已成家,夫妻和顺,家境优裕,面对信仰和红尘的艰难决择,他们又会经历怎样的思想波荡呢?

  学佛笔记

  莲池大师:恩爱牵缠何日休 鱼水夫妻一笔勾

  莲池大师写过一首《七笔勾》,执意要把世间情爱一笔勾销。

  莲池大师,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本名沈祩宏,杭州人,书香世家。有学者考证,沈祩宏是结过两次婚才出家为僧的,其第一位妻子临盆出事,母子双亡,第二位妻子奉父母之命再娶。一年除夕,他要妻子泡茶,茶盏刚端上桌面就突然碎裂了,他便笑道:“姻缘无不散之理!”翌年即立心出家,诀别妻子说:“恩爱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为计。”

  出家后的莲池大师写过一首《七笔勾》的诗,执意要把世间情爱一笔勾销。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贵子兰孙一笔勾。

  独占鳌头,谩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梁,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富比王候,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爱,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绸,天地雪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学海长流,文陈光芒射抖牛,百艺业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时难自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绸,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麽罗空回,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弘一大师:我放下了你 也放下了世间名利

  “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爱,就是慈悲。”

  1918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剃度几个星期后,他的日本妻子携了幼子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杭州灵隐寺,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这一年,是两人相识后的第11年。叔同连寺门都没有让妻子和孩子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他的妻子知道已挽不回丈夫的心,便要与他见最后一面。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在出家前,李叔同曾给妻子写过一封信。

  诚子:

  关于我决定出家之事,在身边一切事务上我已向相关之人交代清楚。上回与你谈过,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索,你是否能理解我的决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这么做,请来信告诉我,你的决定于我十分重要。

  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

  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

  我们要建立的是未来光华的佛国,在西天无极乐土,我们再相逢吧。

  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我们那个家里的一切,全数由你支配,并作为纪念。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

  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叔同戊午七月一日

  虚云老和尚:自19岁出家 再未过问红尘之事

  虚云赋《皮袋歌》留别田、谭二氏,跟从弟潜至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德清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据说这是虚云老和尚在江西真如寺亲写的辞世歌。虚云和尚,俗姓萧,祖籍湘乡梅桥,青少年时在湘乡度过,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19岁出家,世寿120岁。

  虚云自幼是由庶母王氏抚育成人的。他是独子,萧玉堂很珍爱他,带在泉州府衙延师教读儒书。十三岁的时候,祖母逝世,他随父送祖母及生母灵柩返湘乡安葬。家中作佛事,第一次见到佛像经书、三宝法物,他心生欢喜,便偷偷阅读。十七岁时潜离家乡,想到南岳出家,道路不熟,半路上被家人追回。萧玉堂要续接萧家香火,于是强带他至福州,并为之娶回田、谭二氏。为了早日得孙,禁锢三人同居于一室,但虚云与二氏无染。不久,虚云赋《皮袋歌》留别田、谭二氏,跟从弟潜至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德清,次年,受具足戒。他的庶母王氏在虚云出家后,率田、谭二氏出家,临终作偈语一篇留世,塔院虚云法像右侧有碑镌刻。

  虽然虚云出家后,便再也没过问过红尘之事,表现出一个衲子的虔诚信仰和对红尘的决绝态度,但五十年后,已出家多年的谭氏(清节尼)虽修行多年,仍没能泯灭对丈夫的爱恋,仍未能从生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在给年已古稀的虚云老和尚写的一封家书说:

  忆君遁别家山,已五十余年,寤寐之间,刻难忘怀;未审道履何处,仙乡何所,未获卫侍左右,实深歉疚。今春正月,侧闻高隐闽海,优游自得,闻之不禁悲喜交集。然究未知的实下落,真令悬恋难测。因念上离父母养育之恩,下弃吾等结发之情,清夜思惟,其心安忍?况今兄薄弟寒,父母年迈,吾等命乖,未能兴宗继嗣;家中无倚靠之人,宗嗣无接续之丁;每忆念及,未尝不涔涔泪下也。儒以五常为道,昔湘仙尚度文公及妻,且我佛以亲怨平等,调达耶输,尽先度之,想吾等与君岂非缘乎?既不动乡关之念,还须思劬劳之恩,吾等无奈之何。

  ……

  君亦鸿雁别故乡,冲霄独自向南翔;

  可怜同巢哀哀侣,万里秋风续恨长。

  望断天边月;泪泉泻满睛;

  我栖湘江上,竹痕已成斑;

  君必成大道,慧业日当新,

  昔时火宅侣,原是法城亲!

  信中除了讲述家中的变故之外,更多表达的却是对虚云老和尚的思慕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深地伤痛和不尽的哀怨,尤其最后的几句诗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今读来,犹让人唏嘘不已。

  倓虚法师:一念放下 万缘皆空

  倓虚法师出家时已有六个孩子,此时放下一切毅然出家,定比常人更加艰难

  倓虚法师17岁结婚,出家时与妻子生活了26年,已有五男一女六个孩子,此时能够放下一切,毅然出家,确实也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据《影尘回忆录》自述:

  这一次走,和平素出门,心里确实两样滋味!觉得百端交集,万感杂投,有些酸楚凄凉的情绪,自念:先前因为父母在堂,自己没有三兄二弟,舍不得去出家。后来又为妻子受累,熏染了一些世俗习气,熏得挺厉害,仍然不得出家,所以心里很难过。又想:假如我现在死了,不也就能成了吗?这一次就算我得了个急症死去,借此机会去出家参学,然后再回来,度脱妻子,这有什么放不下呢?所以我在路上走着的时候,虽然很难过,而心里却作死想,以为是自己死后的灵魂在前行。

  继续想:现在我下面已有一个姑娘已出门了,五个男孩,大的才十四岁,小的刚会走,又没人教养他们。三四十年来东跑西奔,没有一点积蓄,全靠这个小药铺吃饭。我走了之后,药铺无人照管必定歇业,将来全家挨饿,流离失所,这怎么办呢?然而又一想:天下流离失所的人太多了,许别人的眷属流离失所,就不许我的眷属流离失所吗?

  又想:假如我出了家之后,到各地去参方,在路上遇见了我的孩子正在讨饭,这时我管他不管呢?唉!天下讨饭的孩子太多了,许别人的孩子讨饭,就不许我的孩子讨饭吗?这件事也不足深虑!

  可是,我的女人,在我不言语一声去了之后,她领着五个孩子,生活上一定很为难。如果她要嫁给别人,这不是于我很难看吗?以后我听说,或者在一个村里遇见她,将作如何感想?唉!又一寻思,天下的女人改嫁的太多了,这是我出家,如果我早已死去,谁能保险她不改嫁呢?况且许别人的女人改嫁,就不许我的女人改嫁吗?她今生是我的女人,前生是谁的女人?来生又要变成谁的女人呢?这事也不足挂在心上。如果真的为了妻子的事情,而连累了自己的一生;其实何止一生,恐怕生生世世的,永远沉沦下去了!这样,不但不能度脱妻子,同时也无法度脱自己。如果我现在能够毅然决然的出了家,潜心佛典,得到真实的修行,将来遇见她们,也劝他们念佛修行,了生脱死,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还有…………………唉!

  放下吧——放下吧!

  虽然是心里千头万绪,想这样想那样,这都是感情作用,也是熏染的一些世俗习气太深的缘故。架不住我在路上一边走,一边用理智来抑制它,结果也都放下了,觉得一无牵挂,万缘皆空。

  因此才决然走到了天津的清修院!

  贤书法师:儿子 爸爸并非不爱你

  如果有人说爸爸出家是不爱你了,你要自豪的告诉他,爸爸是爱你的

  贤书法师在出家前,给儿子留了一封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好,在山里一边读书还能帮着做很多事情,我很高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我就在北京的龙泉寺剃度出家了。

  上一次我和妈妈去看你,那算是在世间的最后一次,你送我下山,你拉着我的手说不愿意走近路,宁可走远路是为了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多一点。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有一个月你就七岁,虽然暂时可能还理解不了出家这种比较深刻的问题,但是,有些事情我觉得还是可以说清楚的,在你成年后,你读到它,也许会对你有点益处。

  有人得知我要出家后,立刻就问,那你的孩子怎么办?

  作为你的父亲,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的选择和我对父亲的意义的理解有关系,我认为,父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儿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亲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出家,是追求真理的道路。

  真理,是我暂时借用的一个名词,因为我想你一时还理解不了出家到底是干什么?在你成长的日子里,可能会听到种种的说法。在这里,我先帮你解释一下,有人会说,你老爸是因为家庭矛盾而选择了出家。这是不对的,虽然我们的家庭有点矛盾,但没到解决不了的地步,我出家,跟这没关系;还有人会说,你老爸在世间搞不出什么名堂了,所以就出家了,这是不对的,我的出家跟这也没关系;还有人可能会说你老爸是为了逃避,这个说法就更外行了。

  当然,还会有更多稀奇古怪的说法。比如,有人会说,你老爸躲到庙里白吃白住地去享清闲去了。这些说法都很不靠谱。

  我出家是很久以来的选择和考虑。

  你是个男孩子,比较喜欢运动,所以,我想用体育运动来做个比喻,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种工作,有的人从事体育运动,他们不断挑战人类体质的极限,为人类探索体能上可能;我选择出家修学,跟这类似,只是我做的工作是挑战心灵的极限,在心灵世界里去追求尽可能地高、尽可能地远的境界。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你老爸出家是去做一个心灵的运动员去了。

  从理论上讲,这个心灵的运动员和一个好木匠,一个好铁匠,一个好作家,一个好的钳工、好的掏粪工以及社会上种种为大家服务的职业一样,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觉得,心灵的运动员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更有意思。

  出家有出家的辛苦,也有出家的乐趣,绝非世间人理解的那样白吃白住,给你写信的时候我已在龙泉寺做了三个月的“净人”了,净人是出家前寺院里的僧团里的一个身份。这三个月,我有很多的感想,很难在这里都跟你说清楚。

  我能告诉你的是,我的选择是经过慎重的思考的,肯定不是盲目和冲动,我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喜悦和快乐,同时,也为了给更多的人,包括你在内,学习和探索出一条真正的幸福生活的道路,获得快乐的方法。

  乃至找到那条传说中了脱生死的道路。

  在两千多年以前,伟大的佛陀找到了这条道路,历代祖师大德们印证了这条道路,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你老爸愿意付出一些代价追随着祖师的足迹,也走上这条道路。

  这条道路到底是什么呢?

  最后一次你送我下山,你说想多和老爸待一会儿。即便我们分别都活一百岁,到时候也是要分别,一死两散伙。生死茫茫,哪里是归宿呢?

  你老爸可不是稀里糊涂活着的那种人,遇事是要找究竟的,所以,我愿意通过修学获得解脱。

  有人会说,你老爸真自私,他自己找解脱去了,让孩子在世间受苦。这么讲的,也很外行。爸爸有个生活经验,我们从小要吃苦,小时候吃的苦,长大了都是财富。我身边很多的有钱人都会花钱让孩子去上各种培训班去吃苦,或者受所谓的挫折教育,但那大多数都是业余的苦,装着苦,不是真的。

  真的苦也是相对的,比如你现在经历的,在大山里读书,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没有很多现代物质享受。

  但是,你有真正的好老师,有圣贤教育,有理想,有时间、有条件思考。

  虽然你要自己去抱柴烧炕,你要做种种的事情,没有条件洗个舒适的热水澡,没有零食,没有电话,没有游戏机。上次我山上看你,看到你读书用的破桌子和破凳子,也觉得挺苦的,但是,正是这一切,将是你未来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相信你老爸。

  我给你姐姐刘真然写了三本关于快乐成长的书,你也很爱看,其实我也悄悄给你写了一本,写你小时候成长的经历的,内容也是关于快乐的。这些书里藏着我对快乐人生的理解,我理解的快乐是来自内心的,不仅仅是依赖物质的快乐。

  物质的快乐总是那么靠不住,不究竟,这么说,不是说物质不重要,而是人在追求物质快乐丢弃心灵快乐的时候,往往连物质快乐也是追求不到的。

  一个拥有心灵快乐的人,物质快乐自然就不在话下。

  有人会讲,父亲不在身边,儿子成长总是会有缺憾的。可是,世界上存在没有缺憾的生活吗?

  生活就是让我们面对,而不是要求生活一切都给我们让步。

  爸爸在寺院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功课,其中有拜佛的功课,每次拜佛时,爸爸不是祈求一切顺利圆满,而是祈求我们都能够拥有克服困难的心灵力量,能有有勇气能力去面对不圆满的生活。祈求忏除过往所做的错事,痛改前非,净除罪障。

  也许,长大了,有人会问你,你爸爸出家了,他没有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光在寺院里念经拜佛坐禅劳动了。

  现在我试着替你回答一下,就在前几天,我在寺院参与接待了一个美国的宗教组织参观考察。你知道,人类社会所有的经济、政治的冲突,其背后都是意识形态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中,宗教的交流极为重要。对世界的现在和未来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那一天,爸爸在寺院的厨房里干活,我用这种方式让西方的文明力量感受到东方中国的热情和爱还有智慧和包容,用这种方式为众生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也不过是一个方式,接待西方的宗教组织有价值,在深山里寂静地修学,实践和体验解脱之路也有价值,都一样。而且,进行宗教间的东西方交流并不是佛法的目的,真正的目的还有与生死和宇宙人生真相的终极目的。

  会有人质疑,在家学佛和出家学佛不是一样吗?

  这个问题我也抉择过,也没怎么抉择清楚,我极其尊重那些在家修行的行者,但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做个僧侣,能够更专心,而且,这条心灵之路走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愿意在这条路上增加一个行者。虽然爸爸的天资很差,但是愿意在实践上、文化上乃至嘴上都接起这个传承。

  多年前,有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告诉我,有很多人终身苦练乒乓球,可是最终成为世界冠军的人只有那么几个,剩下的人都注定一生默默无闻。

  在我看来,所有乒乓球冠军背后的人都很了不起。

  所以,不见得爸爸将来就有成就,但我是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之一。埋头走,不去想成就不成就的事情。这个小聪明,你也是可以借鉴的啊,将来你做事情的时候,就这么干,认准了,埋头干,干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不去管别的。

  对于你的未来,爸爸从不担心,爸爸已经试着学会关照当下,而不是期待未来,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比如当下我在给你写信,我很温暖,很幸福,很快乐。

  当下你在读这封信,可能你躺在床上读,可能是靠在摇椅上读,可能边拉屎边读,不管怎样,当下,你也很快乐。

  未来的某个当下,我在诵读某部经论,你在背诵圣贤书;或者我在出坡劳作,你在干点什么和文化艺术有关的工作乃至也发心出家等等,做好当下的事,未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忧虑未来是因为没有把握当下。

  爸爸在世间的公司和一些收藏留给了你的堂兄和母亲,给你和姐姐留下一些我写的书,有的书我自己也找不到了,你们在在网上买或者书店里买吧。书籍的版税以及影视改编权以及一些剧本都委托给你的母亲处理,还有一些字画作品留给了她,希望这些对你们都没有用。当然,如果你们在成年后愿意的话,可以在征得你们母亲的同意下,用这些钱干点你们愿意干的事情,或者拿他买个你喜欢的车什么的。不过,那个东西毕竟是个玩具而已,不要当真。

  如果到时候你母亲也用不上,你也用不上,可以把他捐给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账号可以在网上搜到,那个基金会一直承载有爸爸的理想,是接引过爸爸的修学之桥。

  出家讲“辞亲割爱”,我对这个词有新的理解和认识,亲是要辞的,爱是割不断的,只是爱的性质变了,变的越来越大,不再是世俗之爱,努力干掉对自我的执着。杀掉自私,培植智慧,出小家,进大家。

  所以,如果有人说,你爸爸不爱你了,所以就出家离开你,不要你了,你就自豪地告诉他,我爸爸是爱我的。

  我观察过你小时候,很聪慧,比我要厉害多了,而且自幼就读诵经典。爱学习,爱思考,所以,还有很多很多的话,都在不言中。

  最后,再跟你分享一个重要的人生体验,那就是家常豆腐不放辣椒也很好吃。

  也很欢迎你经过抉择之后,也和我一样走上解脱之路。

  祝你一直这样聪慧、正直、还有善良

  爱你的老爸

  刘书宏

  2009-10-2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高僧       了尘缘)(五明学佛网:高僧       了尘缘)  

 净因法师:一代高僧——正果法师 

 黄夏年教授:湖北高僧本焕长老的参禅与念佛说——《本焕长老 

 方立天教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 

 洪修平教授:明代四大高僧与三教合一 

 其它法师:晚明“四大高僧”禅净关系比较(陈坚) 

 陈坚教授:晚明“四大高僧禅教关系论比较 

 陈士强教授:《唐高僧传》新证 

 仁焕法师:西方有愿娑婆会 净土弘开众生福 ——两位净土 

 道坚法师:巴渝有关之早期高僧 

 道坚法师:重庆市忠州佛教研究之六——忠州破山法系高僧 

 道坚法师:重庆市忠州佛教研究之二——重庆忠州之聚云法系高 

 道坚法师:巴渝有关之早期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