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印祖对显荫法师之死的开示


   日期:2018/2/20 9: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印光大师文钞》里面讲,「试观显荫之死,远不如愚夫愚妇」。显荫法师这个事情,我等一下再来补充。他说显荫这位法师死掉的事情,不如一个愚夫愚妇。「而显荫之所知」,显荫法师所知道的佛法,可能这些愚夫愚妇也达不到。可是愚夫愚妇所得到的,又不是显荫法师所能达到的。

  为什么法师他所知道的佛法,到最后往生的时候,竟然输给愚夫愚妇呢?印光大师说,「所谓性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渟凝,故致上智不如下愚」,弄巧成拙,这句话怎么解释呢?为什么你鼓励老人家念佛呢?「性水澄清」就是说你可以让他慢慢地,告诉老菩萨念佛的功德,让他可以慢慢把这一生的荣辱死生,这一辈子里面的所有恩恩怨怨,乃至于一些平常的这些毛病习气,藉由这一句佛号,把这些得失能够慢慢放下来,把这些苦乐忧喜舍慢慢放下来,让我们的性德,这个「性水」就是我们的智慧之水,能够清净下来,就澄清。

  如果你不念佛的话,每天年纪大了,还在那边分别东,分别西,子女不孝,孙子不听话,每天就忙东忙西的,「由分别而昏动」。你年纪大了,身体本来功能就差了,就会因分别而变到后来昏沈。因为「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识波」就是什么?我们的烦恼习气,我们的执着分别,我们的阿赖耶识就像大海里面那个波浪一样,「识波奔涌」。但是我们虽然烦恼这么多,像波浪里面的波一样,但是因佛号而停止。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成拙。

  这里提到这个显荫法师,我特别来说明一下。显荫是民国年代的一个出家人,他江苏人,他十七岁的时候,他礼观宗寺,浙江观宗寺的谛闲老法师出家。这位法师他年纪很轻,根器也不差,但是有一点点的,印光大师说,有一点点的慢心。他入观宗学社,观宗学社是当时谛闲老法师所创办的一个学佛的机构,团体,他学习了天台教观。后来他专心学密宗,东渡到日本高野山大学学密法。

  后来他去见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一个大修行者,他一看到显荫法师,就知道这一个人根器不差,但是慢心习气重。他就跟他开示了,「急宜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出而弘法,则其利溥矣」。印光大师的意思是说,你应该要在一个地方扎下,好好扎下根基。「韬晦力修」就是自己,可以讲说,在一个断绝一切往来的地方好好用功,扎下所有的修学根基,等到你修持到一定的功夫,就是涵养功深的时候。

  我们知道印光大师在浙江普陀山藏经阁,你知道待多久吗?三十二年,才被上海的一些大居士发现,最后书信往返以后,才有这样后来的《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在这个浙江普陀山的藏经阁潜心修持三十二年,就是这里讲的涵养功深,我们佛家讲长养圣胎。以前开悟的人都要怎么样?开悟了以后没有马上去度众生,在高山水边长养圣胎,就像六祖大师一样。六祖大师开悟以后,到哪里?到猎人队当他们的厨师。帮猎人煮饭煮了多久?煮了十五年。那就是什么?涵养功深。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这个耐性,看到净土法门法师很有名,看到定弘法师很有名,看到净土法门法师就追逐,看到定弘法师也追逐。现在追逐日本跟韩国的影星,跟歌星,叫粉丝,我们台湾叫粉丝。就是很迷恋那个影星歌星,叫粉丝,台湾有一种食物叫粉条,淀粉类的,只会追逐,追逐这些虚有的名相。

  佛陀不是跟我们讲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现在年轻人,他不扎根基的。我从受菩萨戒,到佛陀教育基金会内典研究班,开始学基础的佛法,开始跟简丰文老师学佛,学讲经,我用了几年?我用了大概是八年。每一堂课讲完,简老师一定把我这一堂课讲的缺点,全部用纸条写给我,写七八张。写到后来我自己都不好意思,无地自容。老师纠正的缺点一大堆,都让我很难堪的,等到我八年学完了以后,简老师跟我讲,你可以上佛陀教育基金会的三楼讲大座,就可以对学生讲话了,讲经了。

  我从学讲经到成立孝廉讲堂,能够稍微有一点点福报,可以利益众生,用了十三年,但是现在基础还是不够,自己本身的修持也没有功夫,还是要好好听印祖说的,涵养功深。是因为定弘法师叫我来讲这个《太上感应篇汇编》,我们才敢这样抛头露脸的,跟大家做共修共学,不敢讲说是讲经。

  所以印光大师说显荫法师应该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再「出而弘法,则其利溥矣」。他这个利益太大了,「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你像果清律师,定弘法师的师父,净空老法师说,李炳南老居士座下,他这几个学生里面,这几十万个弟子里面,最有成就的除了净土法门法师,再下来就是果清律师。净土法门法师跟李老师学多久?学十年,跟了十年,果清律师跟李老师学法以后,也跟净土法门法师学法,自己闭关,每一次都三年,一共闭三次关。

  这个叫做什么?真正果清律师有照印祖这样说,韬晦力修,涵养功深。就光闭三次关,就一次三年,就九年了,几乎断绝所有的音讯。所以正觉精舍为什么,像他们的副住持天因法师、果良法师,为什么他们修持的功德力那么好?都是学习果清律师啊。我听说天因法师也闭关过,也是三年,还修过般舟三昧。那一次去正觉精舍听天因法师开示,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那真是大开圆解,称性而谈。你出而弘法,那个力道就是不一样,那功夫就很深了,这个利益就大了。

  所以印祖说,聪明有涵养者,则会成为法器,法器就是弘法的大菩萨。但是显荫法师没有听话,二十三岁就死掉了,因为显荫法师的师父谛闲老法师有劝他,不是没有劝,但是他听不进去,显荫法师没有听进去。所以显荫法师死掉的时候,印祖非常地哀痛,他也是惜才。印祖以哀痛可惜之语,指出原因出来,他说「显荫天姿甚高」,他是非常聪明的一位修行人。「显密诸宗,皆得其要领」,他不仅通显教,也通密教。「但以志尚浮夸」,但是他的个性很浮夸。这个是印祖说的,我是一个居士,在家修行人,这是我把这个印祖的开示朗诵出来。

  他「不务真修」,他没有真修实干。他死的时候,「显密之益不得力」,也就是说他死的时候,显荫法师死的时候,显教所懂的一点道理,跟密教所修持的一些开示,不得力,帮不上忙。念佛之事从来他就没有去深入过,「向未理会」,也不得力。虽然那时候,死的时候,很多人为他助念,但是自己胡里胡涂。可能那时候,他往生的时候是昏迷,不然他怎么会讲胡里胡涂?印祖怎么会讲胡里胡涂呢?「不省人事」就是昏迷,很可怕。

  所以你说,阿弥陀佛第十八愿里面,十念必生,那万一临终像这样昏迷怎么办?你一句都念不出来了,怎么十念必生呢?印祖说他不省人事,印光老法师就这样说了,「此可为年轻之聪明人一大警策」。我刚才讲我们现在的一些,学佛的年轻一辈的,好好读这一段印祖的开示,不是光追逐名师就能够跟名师一样,你要有根基,要韬光养晦,要涵养功深。

  所以印祖说,「良由显荫天姿虽高,气量过小」,虽然显荫法师根器不差,但是气量不够,就是肚量不够。「无韬晦涵养之真修,有矜张夸露之躁性」,这是什么?「躁性」就是我们现在讲是说,有一点点躁动性,而且很喜欢夸张,很喜欢表现,这个叫做「矜张夸露之躁性」。

  所以印光大师对这些老人家特别提示,「腊月三十日」,过年的最后一天,乃一年的最后,「一岁之尽日」。「倘预先未曾打叠得好」,没有事先打点好,等到债主怨家,群相来绑你,「系缚」,哪容你过关呢?过年关呢?「临命终时,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临命终就好像一年的最后一天,腊月三十。倘若你的信愿行资粮不具足,贪瞋痴的恶习还在,则无量劫来的冤亲债主,统统来逼讨,哪肯饶你呢?不要说不知道净土法门的,无可奈何,就他可能随业受生。知道净土法门而没有,「不务实修」,没有真正在修的,「亦复如是」,还是这样。「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轮回去也。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

  所以怕死不是坏事,怕死是好事。老法师说念念要畏死,「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以及怕死掉到三恶道去。如果能这样警觉,「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一切尘境,自不能夺其正念矣」。这个是印祖在回复宁波某居士的书里面提到这一段。我特别把它引用出来,鼓励我们老菩萨,老人家,好好听印祖的开示。

  最后印光大师说,「求生西方者,不能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就变成可遇不可求了。「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这一段讲得非常地好,就老人家你要讲这个道理给他听,你活到八十岁也是死,到一百二十岁,也是一样。但是你往生不是死,是活着去的,假如你真信切愿,报终命尽,就能够莲开九品,佛一生给你授记。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九十二集)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因果教育弘化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黄柏霖)(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黄柏霖)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 

 正如法师: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 

 陈星桥居士: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 

 张秉全居士:八句名言,往生津梁——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张秉全居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张秉全居士:印光大师殊胜开示的句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