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教对“84000种病”的透析


   日期:2018/2/23 5: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这个身体,本是四大组合的性质,故当四大不调时,必将遭受风、胆、涎等各种疾病的折磨。按照藏医续部的说法,我们无始以来由贪、嗔、痴三毒,产生了风、胆、涎三种根本病。

  广而言之,疾病的种类,有些经典说是八万四千种,有些说是四百零四种。如《大智度论》云:“般若波罗蜜亦能除八万四千病……YIN欲病分二万一千,嗔恚病分二万一千,愚痴病分二万一千,等分病分二万一千。”《摩诃僧祇律》云:“病者,有四百四病:风病有百一,火病有百一,水病有百一,杂病有百一。”

  疾病的成因

  关于疾病的成因,中医理论认为可分三种:1、外因:风、寒、暑、湿、燥、火等六YIN;2、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3、不内外因:包括饮食、意外事故、猛兽伤害等。这些道理,与《金光明经》所讲的三种致病因素,基本上都可以对应。经中亦云:“四大诸根,衰损代谢,而得诸病。”

  因此,中医、西医、藏医当中,对疾病的来源、本质及所生的痛苦,各有不同的描述和分析。而这些疾病,有的是前世害过众生、打过众生所致;有的是气节变化或四大紊乱而引起的。如果想要治疗,有些是可以治的,即通过医药、佛菩萨明咒便可治愈,而有些则很难彻底根除。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人类已知的疾病,大概有30000种。其中约有10000种,也就是三分之一的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而其他大多数疾病,现代医学都束手无策。因此,现在许多人得了病以后,不管到什么医院、看什么医生、吃什么药,都不一定见效,这也是很正常的。

  观待因缘

  不过,即使你的病实在无法根治,也没必要特别苦恼,因为任何一个病的消失,都要观待远、近两种因缘。远因是你前世、前世的前世……乃至无数劫之前,以三毒所造的业,一直留存在阿赖耶上,并于今生以疾病的形式显发出来;近因即是风、胆、涎三者过多或过少,从而产生损恼身心的各种疾病。所以,一旦你四大不调而出现病苦,观察、思维因果关系非常重要,这就叫做修行。

  有了这样的修行境界,无论你面对身体、心灵的痛苦,还是修法的违缘、生活的困苦,都可以安之若素。否则,完全依赖外在的力量,想以医疗、药物来断除痛苦,有时恐怕是办不到的。甚至,就算一心一意祈求诸佛菩萨加持,对业障深重者而言,也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像佛陀在世时,对某些病入膏肓的患者,只能是作作加持而已,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办法了。当然,也有些具缘众生,通过佛菩萨或高僧大德的加持,最终病体得以痊愈,这种现象不在少数。所以,对不同的病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得病以后的身衰力竭

  那么,人得病以后,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纵然是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精明强干的壮年人,一旦不幸染上疾患,也会像被石头击中的鸟雀一样身衰力竭,无精打采,甚至卧床不起,稍作运动也很困难。不要说大的疾病,就算是个小小的头痛、感冒、心脏不适、肝脏不舒服,也会让你什么力气和勇气都没有了。

  最近我看望了一位大德,以前他身体很不错,但如今看了他的状况,确实觉得疾病太恐怖、太可怕了,这种感觉油然而生。在特别严重的疾病面前,除非是境界特别高的人,可以自在地将一切转为道用,否则,一般人的确很难面对。不过,纵然是有超胜境界的人,包括佛陀在内,显现上也会示现生老病死。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些佛教真理,并从内心中真正有所感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疾病)(五明学佛网:佛教       疾病)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