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为什么我们还是要修持那么久?


   日期:2018/3/1 20: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修证佛法》第01讲-2

  第二个问题,我们现在学佛,看到了佛法就晓得自性本空,性空缘起,虽然这个道理都明白,为什么我们还是要修持那么久?而且我们自己,不要说做不到菩萨,连初步的小乘罗汉都做不到,尤其令我感叹的,在现在这个时代,连证到半个果位的人都没有看见。

  所以萧先生一走,一个念头使我心境不安,感叹今天世界的文化,国内外搞宗教的,搞神秘学的,各类各式的花样,都非常的发达,但社会也更乱了,文化的思想也更模糊了,越来越不对劲了。由去年年底到今春,同学们出国写回来的信,所看到的资料,修道的也好,搞什么的也好,到处一片混乱。唉!真是无一不乱,无人不乱,此所谓乱世也。

  因此我心中非常不安,再加上萧先生这一问,问题在哪里?注意!我们大家学佛,有点颠倒因果。怎么说呢?“倒因为果”,也就是说我们大家都在倒因为果。是的,我们都晓得自性本空,晓得都是因缘等等。但是,这些学理和道理,不是我们的,而是释迦牟尼佛苦行那么多年以后,对弟子们的回答;人家把这个回答记下来以后,我们看了才懂的。事实上,不是我们懂,那不过是佛经的增上缘,我们拿到佛的成果,加以接受而已。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我们也应该走修行的路子。要学释迦牟尼佛一样,走禅定的路子,向真正的修持路上去求证,自己去证到那个缘起性空。

  因为我们懂得这许多道理以后,往往会误以为自己的成果,尤其最近多年来讲打坐的,一个个道家也会、密宗也会,满口的行话,但是看看他那样子,又一点都不像。至于说有没有功夫,有没有求证到,也一望而知。如宋朝大慧杲禅师说的,你有没有开悟,你站在那里我就知道了,哪里还需要等你说。可是现在这些人,满口的道理,尤其什么奇经八脉,这里通,那里通,热闹得很。我说“你不要把身体通乱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先学了佛经上的那些知识,把前人修持的成果,拿来倒果为因,倒因为果。

  释迦牟尼佛这一大藏教,是理也罢,是经验也罢,他只怀疑生死问题,生命的问题。他追求的是人生怎么样“了”。所以萧先生提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就是这次开讲的动机。

  第二个动机是通知单上面讲的,几个外国回来的学生,朱文光、李文、陶蕾等,也提出这些问题要我讲。我说我有一个条件,中英文的记录同时出来,我就讲。不要像以前一样,每次讲了以后,纪录了以后,几年都没有交卷,最后跑得没影没踪了,这是第二个因缘。

  第三个是要感谢这里的住持,借给我们这个地方来讲课。

  现在再回到刚才的重点上。我们知道,一般讲修证功夫,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前人修持的经验和累积的见地,拿来倒因为果,然后就变成佛学了。结果我是我,佛学是佛学,两个是对立的,对于修持一无用处。所以我经常说,佛法——修持的方法,与佛学的涵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现在要走的,是准备学佛的路线,也就是这次开讲的因缘。

  我们今天开讲,所要引用的经典如下:(一)经部

  大般若经

  大涅盘经

  华严经

  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胜鬘夫人经

  大宝积经

  法华经

  楞严经

  圆觉经(二)律部

  四分律(小乘)

  菩萨戒(大乘)(三)论部

  现观庄严论

  大摩诃止观

  宗镜录

  正续指月录

  大智度论

  密宗道次第论

  瑜伽师地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

  假定一个人想学佛,想学佛法,把上面列举的这几部经律论,花上三五年的功夫,作比较深入的研读,绝对足够了。至于讲到内容的采用,也不离这几部经论,大家能自悟更好。有些朋友认为,只要修持作功夫就好了,不一定要看经论,那是绝对错误的。要知道,作功夫,如果理不明,见不正,功夫就不会上路。换句话说,功夫作不好,那就是因为理不通达。

  举例而言,一位同学和我讨论一件事,他说,我这两天心里头好象有件事,他说,这是什么?他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他很用功,这些现象大家都会有,这确实是个问题。他说:我看这个东西,找这个东西,找它能不能找得到?我说:当然找不到,这是生理影响心理,这几天气候不对,你有感冒。这就是佛所说的烦恼,这位同学越找越找不到,越找越烦恼,我告诉他,你去找它时,它已跑掉了。等于小偷一样,当你一叫小偷时,他早已走了。有时烦恼在心中,不去理它,因为找不到原因。于是这位同学,就另外换了一个思想、观念来代替。我说对的。

  但这只是普通人的修养方法,高明的人不做这种事情,因为他知道心里头有个东西,找也找不到,金刚经不是告诉你,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吗?来无影去无踪,你知道它,它已经没有了,最好不去理它。可是你说,现在我们烦恼来时,硬起心来那又变成真烦恼。这种不理的念头就是真烦恼,也就是又加进去一个东西。

  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要注意心理与生理的关系。比如去年年底,有一位女居士,忽然嘴歪了,中风。她倒有信心,问我是不是气通不过。另有一位居士,守戒律多年,眼睛忽然看不见了,是白内障,后来针灸好了,也问,是不是气到那里走不过了。这些都是最近的事情,证明我们学佛的,功夫和身心都有连带的双重关系。这些问题都要详细讨论,如不拿出来讨论,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大家修持时,哪些是受生理影响,哪些是受心理影响?如何解脱身心两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弄清楚才行。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去年一位朋友去世了,他也学佛很多年,但是解脱仍难,要想离开身体,说去就去,做不到。想做而又做不到,道理在哪里?你真做到,你的身心分离得开,那就差不多了。但是这不算悟道,只能说是解脱。所谓坐脱立亡,盘个腿,或坐着就去了。不仅是出家人可以办得到,在家居士也可以办得到,甚至修养高的读书人也做得到。

  修持作功夫,身心绝对可以分离。但是,做得到身心分离,也不过是能够解脱而已,至于悟道了没有,答案是不一定。功夫要到可以坐脱立亡的境界,虽然不容易,但比悟道就容易多了。过去这一种方法,视为秘密不肯讲,其实佛经上都有。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讲太清楚了会有后遗症。因为人们知道了会去试一试,反而试出毛病。又有些人知道了这种法门,可以借此自杀,可以借此逃避。为此之故,才为大乘密乘戒律所禁止。但若作科学研究来讲,可以知道肉体与精神如何分离,如果光凭我们自己修持,去磨练,几十年中会不会摸得到,还是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所要讲的重点是三个,就是见地、修证与行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学佛)(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学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