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平常要练念佛功夫统统归到阿弥陀佛


   日期:2018/3/10 13: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老法师说,佛,再来逗点,日常生活当中就像练兵,临命终时是打仗。他说,你学佛、你念佛,平常的日常生活就像练兵一样,在操兵。临命终的时候就像打仗一样,你练兵要干什么?就是要打仗。老法师说,「众圣所由谓之门」,「众圣」是指什么?「众圣」是指声闻、缘觉、菩萨、佛,前面的三个是三乘,后面的佛是一佛乘。我们在《法华经》里面讲,声闻、缘觉、菩萨是三乘,佛陀在《法华经》里面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个地方讲,众圣是指声闻、缘觉、菩萨、佛,都从这个门进来的,这个门是什么门?心地法门,就是你这一念心,你的念头。

  老法师说,我常在讲席里面跟同学讲,宗门教下,宗门是指禅宗,禅宗以外的叫教下。宗门教下在中国两千年当中,因为佛法到中国来,到现在将近两千年,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进来,传到中国来以后,大概到现在两千年。中国这两千年当中成就的人,也就是真正能够明心见性的,从佛法传到中国来,就是到现在也两千年囉,真正能够明心见性的,见性成佛的,生实报庄严土的,老法师说,肯定超过三千人。其实按照比例是不多的,对照现在十三亿人口,中国现在十三亿人口,三千人是一个非常少的比例。

  佛教是公元六十七年正式传到中国,将近两千年有这么多人成就,这是指明心见性的。那么念佛往生到净土去成佛的人有多少人呢?老法师说,老法师估计,保守的估计是十万人。因为能够明心见性,能够成佛,能够到极乐世界,带业往生,这个都是佛门里面的法王子。所以老法师说,你说有多殊胜?我们除了净土以外,走别的门我们都不通,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求往生这个门,这个门我们走得通,就是用念佛法门,我们有把握,为什么?因为你走其他的门都是要断烦恼,断烦恼困难。

  所以在经典上解释,你如果用其他的法门,就像竹子里面那个虫,一节一节的咬,这叫竖出,竖就是直的这样出去,很困难。念佛法门是横出,横出三界,从旁边咬一个洞就出去了。那个竹子里面的虫,咬一个洞就出去了。老法师说,净土法门不用断烦恼,可以带业往生,就是伏惑。明心见性一定要断烦恼,一定要破根本无明,但是这个难。但是带业往生它是伏烦恼,就是伏惑,把烦恼伏住。

  他说,老法师说,我们有能力把烦恼伏住,就能够往生,伏比断容易太多了,怎么个伏法?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会念,当我们起心动念的时候,不管是欢喜、是忧虑、还是恐怖、还是怨恨,这四个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会碰到的。不管是你欢喜的时候、忧虑的时候、恐怖的时候、怨恨的时候,你马上提起这个佛号起来。用这句佛号,这种念头一生出来的时候,一生出欢喜、忧虑、恐怖、怨恨的时候,这个念头一生出来,马上转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它压制,把它压住,你马上提起计数器念佛,你试看看。

  所有什么念头都把它归到阿弥陀佛,什么都归到阿弥陀佛,这样念久了,有耐心,有定功了,你就可以把烦恼伏住,这个不知不觉把烦恼伏住了。这就黄念祖老居士讲的,「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暗合道妙就是,诶,你就真的不会起贪爱心了,真的没有忧虑了,真的没有恐怖心了,这就是什么?这就是你的念佛功夫,可以这些欢喜、忧虑、恐怖、怨恨把它伏住,这叫暗合道妙。

  那为什么巧入无生呢?你念久了以后,定功现前的时候,它就跟智慧相应,就跟自性相应。所以我们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就跟你的自性阿弥陀佛就相应了。所以你什么念头来了,都把它归到阿弥陀佛,这就把烦恼伏住了。当然这是要经过功夫的啦,你要常常要有定课啦,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一天最少两万、三万、五万,如果你念三万、五万,不能够往生,三世诸佛都打妄语,这是蕅益大师说的。

  所以你看这些老菩萨,像台中莲社的林看治老菩萨,她小学毕业,《念佛感应见闻记》,她编了一本书出来,她帮人家助念的那种感应。你看锅漏匠也是把烦恼伏住了。所以阿弥陀佛需要这个条件,你伏不住那就没有法子啦。伏住烦恼,临命终的时候才伏得住,你说你平常没有伏住烦恼,你临命终绝对放不下。所以这个地方讲,老和尚讲,伏住烦恼,临命终时才伏的时候,就太迟了,来不及了。你平常就要练这个功夫,平常在什么时候练功夫?平常在你要生气的时候,你要起贪爱的时候,你佛号提得起来提不起来?其实就是跟这个讲的,跟这篇经文讲的,往往十箇五双都是退道心的啦,全部都倒掉了。就往往十箇五双,统统没有办法,全部退道心。什么叫退道心?你烦恼伏不住就是退道心。

  临命终的时候像什么?像印光大师说,像热锅上的螃蟹一样,他说,大部分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呼爹叫娘的,佛号一句提不起来。以前台湾的道证法师,还没有出家前叫做郭惠珍医师,她本身,我们台湾的学佛人都感觉她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她住世只有四十八年,四十八岁。她本身是跟忏云老法师学佛的,也跟李炳南老师学佛的,她也在台中莲社听李炳南老师的开示。她在还没有出家前,她是在台湾的台中的顺天医院当癌症的医师,郭惠珍医师,在度这些癌症的病人。但是到后来她自己本身也得癌症,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讲的,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她在顺天医院看诊的时候,一百个病人进来,她问一百个病人说,顺天医院外面有一幅一百匹的马,在草原上奔驰那个百骏图,她问每一个癌症的病人进来看诊的时候,你有没有看到外面墙壁上挂着百骏图呢?就是一百匹马的,一百匹的马在草原上。一百个里面有九十九个癌症病人说,妳说什么?讲台语说,妳讲啥?就是妳说什么?只有一个人他很冷静,而且很镇定的跟道证法师说,我有看到百骏图,这个人业障轻,心有禅定。

  就这里讲的你伏住烦恼,临命终的时候才要来伏,已经来不及了,太迟了,平时要训练,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训练。所以你不要怕业障,也不要怕困难。所以李炳南老师说,欢迎困难、挑战困难。所以如果你碰到,平常遇到你起贪爱的时候,你起瞋心的时候,你起嫉妒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日常生活当中在训练,你顺境能不能够念佛?你逆境能不能够念佛?顺境、善缘不起贪心,不起贪恋心,喜欢那个心、那个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马上取而代之。

  逆境、恶缘、冲突、瞋恚生起来的时候,我们人跟人冲突的时候,你突然跟对方讲一句话,也许可能是亲戚朋友,也可能是兄弟姐妹,一句话不妥电话就挂断。请问电话挂断那一剎那,你有没有起怨恨心?有没有起瞋恨心?我可以跟你讲,一百个一百个起瞋恨心,你相不相信?我就有这个经验啊,不要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啊,我在这边忏悔啊,真的起烦恼,被他,怎么挂我电话呢?我们会这样讲,他为什么挂我电话?我又没说错话,他为什么起这么大的烦恼?你看住相生心了,你哪里有伏住烦恼呢?

  所以修行在哪里修?修行不是你在禅堂打坐,叫修行修,不是说你这边拿个念珠在那边念佛,就说我在修行、我在念佛,那个禁不起考验的。电话铃声响起来了,对方给你臭骂得让你受不了,这个时候看你烦恼伏得住伏不住?十个五个双,统统倒下去,作不了主。那你这个时候你就作不了主,你断气怎么作得了主?你想想看,你一定死得心不甘情不愿的。这个地方讲,顺境、善缘来的时候,你会不会起心动念?有没有起贪心?如果你起贪心了,马上用阿弥陀佛来取而代之。逆境、恶缘、冲突、瞋恚生起来的时候,阿弥陀佛能不能提得起来?阿弥陀佛能够提得起来,你才有办法伏住烦恼。伏住什么烦恼?你要生气的这个念头,你的毛病习气。

  所以你要平常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这边来练兵,临命终就是打仗,你一定打赢的。老法师说,你在平常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用阿弥陀佛把它打掉,统统归到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叫会念佛。听清楚,这个念是今心,当下这个心跟觉相应,跟佛相应,这叫做会念佛。这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像练兵一样,临命终的时候是打仗,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你就往生了。所以李炳南老师在开示助念的时候讲一句话,他说,临命终的时候,断气的时候,哪一个念头先出来,那个强的先带走。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六八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黄柏霖)(五明学佛网:念佛       黄柏霖)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