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知识使人复杂,智慧使人单纯


   日期:2011/2/23 10: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商忙,从政忙,读书更忙。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中学生高考前紧张复习,年轻教师为职称辛勤奋斗,老教授为带动学术研究不懈努力。庄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今天的知识,比两千年前又增长了百千万倍。我感觉知识就像太平洋的波涛,人类早就被自己制造出来的知识淹没了。

任何一个学科,从产生到流传就出现了许多相关著作,后人对这些原著的研究,又出现了许多成果,每年每月都会在杂志上刊登无数论文。佛教理论自从被学者纳入学术研究范围后,也成了一种纯学术。在日本,佛教和文学、物理学一样,被当作专门学科去研究。

佛教成了佛教学,佛法几乎就死掉了。把佛学当做学术研究之后,佛学就成了一种专门供人研究的学问。因此,许多研究者反而忘记了佛陀创立佛教的最初意义--佛教是为改善现实人生服务的。许多学者的研究,很少考虑佛教契理契机的问题。为了研究一个问题,把大量时间花在看资料上,整个身心都陷入错综复杂的资料堆中,终日案牍劳形,身心疲惫不堪。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佛方式,但那是和做人没有关系的方式。

真正的学问,要以自己的生命去感悟。不是为了应付什么,而是自由、自发的学习。同时,心中不能有任何成见,观念中不能有任何框框套套。对一个领域的学习,除了掌握一些该学科必要的知识,读几本经典性的原著之外,应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对该学科的重要问题作自由思考。

我觉得治学应该像做人一样,要简明。知识使人复杂,智慧使人单纯。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像个图书馆一样,给人感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开口就不断冒出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要有智慧,能过滤吸收,像胃肠一样,只吸收那些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把多余的通通排泄掉,丝毫不留在体内,造成生命的负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知识       智慧)(五明学佛网:知识       智慧)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