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现代人的修行法门


   日期:2018/3/15 18: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我们学佛如果不能运用在生活当中,那学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道,就在你心中,就在日常运用中。

  2.佛法是来帮助我们修行的,不是拿来度量人的。身为佛弟子不可以佛法度量人,也不要以世间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人,要以身作则,如此不但能以佛法帮助自己,也能够对别人有助益。

  3.这个世界并不大,虚空比较大。但虚空再大,也比不上我们的心量来得大。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无论他遇到什么逆境,都能欢喜承受。

  4.一切修行一定要从本性上去下功夫,这样,碰到任何顺逆自然能随遇而安,也就能悟到自己了。

  5.困难与障碍,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了解和利用,常常可以变成出乎意外的力量泉源。

  6.心是所有投影生起的地方,却没有人曾经真正到心里面去,这就产生了悲剧的后果。

  7.藏文的「佛教徒」念成「nangpa」,意译为「内省的人」,意指从心性而非从外面寻找真理的人。

  8.佛陀说:我们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那么短暂,看着众生的生死就像看着舞步,生命时光就像空中闪电,就像急流冲下山脊,匆匆滑逝。

  9.佛陀说:「不要忽视小恶;火花尽管再小,都会烧掉像山那么高的干草堆。」他又说:「不要忽视小善,以为它们没有什么用;即使是小水滴,最后都可以注满大容器。」

  10.佛陀说:「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

  11.莲花生大士进一步说:「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过去世,看一看你现在的情况;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来世,看看你目前的行为。」

  12.莲花生大士说:现在我已获人身,没有时间让心在道上仿徨。我将不再懈怠,不愿虚度此生,心无旁骛地进入闻思修的大道。

  二

  1.在这变化无常的生活中,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随时有面对不同因缘的心理准备,就是最好的安心之道。

  2.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面对人。遇到任何问题,要以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原则,用智慧来处理事,用慈悲来处理人。

  3.处理以后就放下,心中不再罣碍,因此逆缘将不再是困扰,而是值得感谢的因缘。

  4.人类由于物质文明过度蓬勃、社会结构变化太快,造成人们价值观念混淆,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需要,什么是贪求的想要。

  5.现代人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太多;不应该要的也要,不能够要的也要。

  6.「贪」也可以解释为执着,我们「执着」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

  7.想要有所成就,先要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人生在世,若能时时以心甘情愿的态度来实现理想,必能有苦时不觉苦,有难时不觉难,一切困境自可迎刃而解,而无事不办,无愿不成。

  8.修行绝非以遁世避俗来做为逃脱现实的借口,也不能以此自我标榜,徒博虚名;更不可巧立名目,哗众取宠。

  9.修行并非空洞虚无的口号,而应该是脚踏实地的自我健全,牺牲奉献。

  10.每于清夜扪心自问,深愧心垢未除,余习犹存,每每自勉:忏悔不只是一时的告白,而是一生的自省。

  11.忏悔不是挂在口头作门面装饰,而是要勤除内心的贪瞋愚痴。

  12.慈悲不是用来衡量别人的尺度,而是自己身体力行的道德;慈悲也不是用来沽名钓誉的工具手段,而是真爱的自然流露。因此,一个人宁可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慈悲。

  13.如果希望别人觉得你很重要,就必须先觉得别人很重要。

  三

  1.眼睛很小,可以看遍世界;鼻孔很小,却嗅着虚空的气息;每一个小小细胞,都助长了人生的生存。莫以小善不为,莫以小恶可为,任何一「小」步,都是人间前途的一大步,「小」,蕴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2.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或许有许多失败的纪录,但是最后能击败我们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有信心,有力量,每一个人都能从失败中成功。

  3.幸福从何而来?要从内心的「安祥」而来。安祥,是真正的生命。心里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

  4.想得到幸福,从内心里头要有「安祥」两个字。要能够「放得下」,才能保持一颗祥和之心。

  5.一切境界都可以当作修行。我们应当将一切境界,做为磨炼心性的材料,不应随着境界漂流、沉没,也就是要把一切的环境都当作道场;要知道道场不只是在寺庙,我们的心也是一个大道场。

  6.一个真心想修持的人,就要放下一切。不要怀念过去美好的回忆,因为过去已不可追;也不要盼望未来,因为未来尚不可知。

  7.人的心境,每一秒钟都在改变,你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照顾当下,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8.我们大多数人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会珍惜生命,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啊!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

  9.看看我们的念头,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生起,即使是当下这一念,诚如我们所经验到的,也立刻变成过去了。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刻。

  10.逃避生命中所应该面对的矛盾和疑惑,就是欺骗自己。

  11.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

  12.一切恐惧和无数的烦恼都来自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HT法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HT法师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