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成功之关键在于有好老师、好同学!


   日期:2011/2/23 20: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品的启示》,编号:04-07-10

  我们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我们有真正的智慧,我们有清净的行持,我们有真实纯善的愿望,有这样的基础亲近善知识,我亲近他,我观他的行为,我听他的言教,他是真善知识、是假善知识,我就清楚了,他骗不了我,他瞒不了我。虽然在现前这个社会,《楞严经》上所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正邪我有能力辨别,邪师我不亲近,我敬而远之。真正是良师益友,我多多亲近他们。这是教给我们如何选择师友,这个很重要。

  一个人修行成功的关键就是在好老师、好同学。老师也不在多,一生当中遇到一位好老师那就幸运得不得了,那就是很大的福报,遇到很多的善知识那简直不敢奢想,像善财童子能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识,这还得了!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这些伟人,有成就的人,我们去读他的传记,哪一个人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识?没有过的,没听说过的,遇到三、五个有,在历史上我们看到过的;十个以上,好像历史上都没记载过。由此可知,遇到真正善知识是相当不容易。同学(同参道友)也不在多,有三、五个那就非常可贵,你这一生都不寂寞,为什么?有知心的朋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贵的是知心,知心的朋友难,知心再同志那就更难,这在历史上也不多见。所以我们同参道友志同道合在一起共修,这是一桩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

  黄念祖老居士教导我们在目前这个时代,同修贵精不贵多,贵的是真正知心同志。我们对净宗,对《大经》(《无量寿经》),彼此都有真实的理解,都以清净心来受持,同一个愿望,求生净土,这样的同修彼此平常可以在一块,互相研究讨论经典里面的理论、教训与经典里面的境界。不能常在一起,一个星期约定一次就很好了,我们三、五个人每一个星期聚会一次来讨论《无量寿经》,我这一个星期所读的,我有什么心得,有什么感想,彼此互相交换,这对于经典理论的明了会有很大的帮助。在修学用功也可以交换意见、交换心得,这种同参道友是真实的道友,这叫做切磋琢磨。

  老师指路,善知识指路,指出这条道路,路是要你自己走的,老师不能陪着你走,陪你一同走的是什么人?就是同学,同学是结伴一起来走这条路,你才晓得同学的重要不亚于老师。有老师没有同学,很困难,学不成功;有同学没有老师也不行,没老师,没有人指路,自己摸不到方向,所以成败关键决定在师友。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我们同参道友七个人,十年如一日,我们在一块同学十年,每一个星期聚会一次,一次大概是二到三个小时互相研究讨论,一个星期一次,十年不间断。你没有几个同学在一块,没有老师指导,你怎么学法?没法子学。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同样接受老师的教导,他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没有同学在一起互相切磋,所以他听了之后就白听了,听了以后就忘了,不能深入,没有进步,你才晓得这个非常重要,所以亲近善友很重要。

  我年轻失学是因为抗战的关系,学校教育没有能够受到圆满,天天逃难。抗战八年,我走了十个省,你们想想看,在这个地方住几个月,日本人打来了,又要跑到别的地方去,几乎都是日本人在后面追,我们在前面跑,跑了八年,当中有三年没有念书,没有法子念书,就是一、两个月就要搬家,所以日子过得很辛苦,因此知道读书不容易,这是真正的福报,自己没有这个缘分,所以对求学就看得很重。到台湾之后,生活比较安定,想读书,环境不许可,没有生活来源,一定要工作。我们学历也没有,也没有人事关系,所做的事情都是小事,待遇非常微薄,不做事,生活就成问题,生活都有问题了,哪有能力去读书?实在是苦,这不得已只好自修,微薄的薪水买书回来自己读。读得有困难怎么办?写信,写给谁?打听大学教授哪几位是有学问的,哪几位对这个课程有专门的,我就向他请教。几封信一写,老师看到我们很诚心,他就会约我们见面,见面之后,我们就向他请教,真诚恭敬的请教,他欢喜。所以我没学佛之前,我在台湾台北认识的大学教授有十几个,我有假期都是去看这些教授,都听他们讲解,我的时间都用在这里,真正是亲近善知识。以后学佛了,与这些老师都没来往了,找佛教的老师了。所以几乎在当时的名教授,我跟他们都有往来,他们对我都非常好,那时候看到我们好学心切,虽然生活过得很苦,好学心切,这些老师都愿意帮助我。

  真正的好老师心目当中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他有传人,也就是他希望他有后代,有传他道的,传他法的,否则的话,他一死,后继无人,这个心里面的难过是他一生最大的痛苦,最难过的一桩事情,就是他没有人继承,那真的叫死都不甘心。所以一位好老师遇到一个人真正肯学,他真的可以把所有一切摒弃掉,专心来教你一个人,这是我们看到老师传道之心比我们求学的心还要切。李老师从前讲,学生想找一位好老师难,好老师想找一位好学生更难,到哪里去找?所以一下遇到了,师资道合,那个师生关系比父子还亲切,这一点都不假。

  我在学佛之前,那时候不知道有佛法,知道有哲学,对于哲学非常喜欢,找到方东美先生,当代的大哲学家,台大教授,也是老方法,给他写信,写了信之后,他就约我到他家里去谈话,这样收了我这个学生。我的要求很少,只要求到学校里去旁听他的课程,到学校去做旁听生,没有想到他对我真是过分的爱护,他叫我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他给我上两小时课,星期天我有时间,他也有时间,学生只有我一个,特别教授,不让我到学校去,当时我非常感谢,不懂得原因,不晓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法。如果到学校旁听,他多省事,为什么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一个人?到以后学佛很多年,到了李老师的会下才恍然大悟。因为拜李老师的时候,限制的条件很多,然后才晓得方老师有用意,用心很苦,我们不知道。这就是发现这个学生非常真诚、好学,是一张白纸,没有受过染污,这是老师要想接受学生,换句话说,选择的第一个条件,要选择这种条件,你没有受过染污。

  我那时候很想学哲学,哲学书没有念过,讲哲学的那些人我也没有去听过,一张白纸,所以方先生就看中了,不要到学校去。以后我知道到学校去有什么不好,到学校去一定会认识很多同学,跟同学交往,也彼此互相谈论,就会被染污,所以他把这一条路掐断不让你污染。当然学校教授哲学的人还有很多,一定会认识很多人,所以他把这些污染全部给你杜绝,他一个人来教,所以我学哲学是一个老师。方先生大概对我这个教学在台湾恐怕就是这一次,没有过的。到以后我在台北讲经,遇到方老师许多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很有成就的人,也都是现在大学的名教授,像从前在香港的唐君毅先生,都是方东美的学生,这都是很有成就的一代的大儒。他们知道方先生对我这个教学,对我是另眼相看,为什么?他说方东美先生眼睛长在头顶上,从来瞧不起人的,他能单独教你,那你一定很不简单,其实我什么也不知道,一无所知,这被方先生错爱,可是在社会上的确得到这些人尊重。这就是师生不是偶然的,彼此都是真诚。

  我的佛法是方先生介绍的,是从哲学里面讲到佛经哲学,他一共分四个单元教我,等于是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他是从西方哲学讲起,从康德哲学讲起,他是学西洋哲学的,再回到讲中国儒家的哲学、道家的哲学、墨家的哲学、诸子,一直到宋明理学,这是讲中国哲学。由中国哲学再讲到印度哲学,印度哲学最后一个单元是讲到佛经哲学,我是从这个地方认识佛教的,认清佛家的面目。认识佛教之后,因缘也不可思议,就在这个时候遇到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是专门研究佛学的,方先生是研究哲学的,对佛学有了兴趣就找一位佛学的老师,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因缘也非常殊胜,他老人家也是每个星期天叫我到他家里去上两个小时课。三年后,章嘉大师圆寂,我离开了工作,那时候就想出家,跑到台中遇到李老师,跟他学了十年。所以我学东西,老师非常的单纯,几乎就是跟一个老师学,确实不是这个道场也去,那个道场也去,这里也听,那里也听,这个也看,那个也看,这是老师绝对不同意的,老师始终就是保护你的清净心,唯恐你受到污染。

  到以后我了解了,我在台中住得久,李老师接触的学人,我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你学佛,你想亲近他,拜他作老师,当然见面时他要问你"你学佛多久了?""我学佛很多年了。""你读了些什么佛经?"我读了这样、那样,说了好多。"你有没有听过经?"「我听过很多法师、居士大德讲经」,听了一大堆。老师点点头笑笑,"很好,你很难得,不教你"。我们就问他,"为什么不教?""他满脑袋一塌糊涂,洗都洗不干净,怎么教法?没法子教。"真话,一点都不错。所以一个真正善知识为什么亲自拨出时间单独来教你?因为你没有污染,你太可贵了。所以你们说是读了好多经,听了好多人说法,你遇到真正善知识,人家也只有点头,"你很好",把你赞叹一番,捧一捧,欢欢喜喜的离开,你走了之后,他摇头。你是什么纸?是一张报纸,一塌糊涂。你心地清净,是一张白纸,他拿来写字画画,那随心所欲。你这张纸已经染得一塌糊涂还能做什么用?没用了,你们大家才晓得你们的心地染污程度如何,所以纵然遇到善知识,善知识也是感叹,无可奈何,帮不上忙,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看多东西,看多了,听多了,没有好处,你所得到的是一些佛学皮毛常识,似是而非,的确洗都洗不干净。

  这就给你说了,亲近善知识、好的同参道友不要多,一生就是这几个人。你看看历史,古圣先贤,做学问有成就的都是三、五个同学、一个好老师,都是这么成就的,现代人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现代的学校跟从前也不一样,从前学校一个老师教,现代的学校开很多课,好多老师同时教,没教成功;从前一个老师教的,教成功了不少人。古时候教学的思想观念与方法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两者仔细比较,从前那个好,好处太多了。现代这种教学法,古时候不是没有,广学多闻是在你成就之后,不是初学。初学一定是一门深入,一定是一个老师,修清净心。到你品德学问成就了,就是出师了,我们现在讲毕业了,离开老师,离开老师之后,参学,参学是广学多闻。中国教学跟"四弘誓愿"真的是一样,就是先断烦恼后学法门。断烦恼,心清净,身心清净,然后才博学多闻。这是我在此地贡献给诸位同修,亲近善友是我们一生修行成败的关键,非常重要,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修行)(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修行)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