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清法师:“佛法珍贵、难遇难求”


   日期:2018/3/20 8: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仁清法师:“佛法珍贵、难遇难求”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七于来求法不施予

  《集颂》:“1、他来求法怀嫌恨,恚恼嫉妒不施法。

  或作变易染违犯。2、怠情不施犯非染。

  3、身病或法未通利,方便调伏无违犯。

  4、伺求过短无诚心,以恶威仪无羞愧。

  钝根根性未成熟,于广教法难持受。

  或生违缘诸怖畏,不起信解生邪见。

  增长邪执绝听受,多生非福致衰恼。

  得法在手妄传布,如是不说皆无犯。”

  此条是关于法施的,前提是自己要有能力提供法施。

  1、对于他人来请教法理、修行方法、仪轨或求经书论典等,若怀有“嫌弃”、“瞋恨”、“恚恼”、“嫉妒”等心而“不施予”,或作“答非所问”、“非正法理”的“颠倒错误”的“变易”相似答案,皆为“染犯”。

  2、若因“懈怠”、“懒惰”等而不施者,则是“犯而非染”。

  3、若是因自身生病不能“堪为”,或自己的修学不够,“法未通利”,或为调伏对方的傲慢等心,或为方便示现“佛法珍贵、难遇难求”等而不施予者,不犯此戒。

  4、如果求法者怀着“不诚不敬”的心,来故意“吹毛求疵”、“伺求”“过失或缺点”的;或没怀“羞愧”心而显现的“粗恶威仪”的;或是钝根根性,听受“深广教法”的根基未成熟,难以受持所听所闻的;或听受后会生起违愿的;或听受后会生“怖畏”的;或听受后不但不生信解反生邪见的;或听受后会增长邪执从而“断绝”“听受”佛教其他经法的因缘的;或听受后生起“邪见邪行”而造“非福(恶)”之业,于现世“损坏”福报,于来时得“恼害”之恶报的;或“得法在手”后,为“名闻利养”、“增益傲慢”而“虚妄传布”的。

  对以上几种来“求法”者,“不施予”“不犯”此戒。

  关于会生“怖畏”,是指难以接受所听、所闻、所证。《华严经》和《天台四教仪》认为:大乘菩萨道的五道十地,指“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在见道位(初地菩萨)前的加行道位时,又分为: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位。当行者修行到了“忍位”时,对于佛教所讲的空性,才会在“概念心的理解上”有了能接受的相对真实的正确了解和“堪忍”,因为了解空性就会摧毁一个人无始劫来对“万法”的“颠倒”认知。有一次,当宗大师讲解空性时,在座的一位弟子突然紧紧抓住自己的衣服,显得非常惊恐,似乎长期以来的“我”等什么也没有了。宗大师观察后说:不必惊慌,你已经真正了解空性了……释迦佛在二转法轮时才讲甚深空性,正是因为在初转法轮时听众根基不够的缘故。

  昔时,提婆达多曾向佛陀和阿难求学神通,都没被应许,因为佛陀和阿难知道他学了神通后,会造更大的恶业,现世衰损福报,来世堕落地狱……

  以上七条,若是违犯,就会障碍“摄善法戒”的“布施度”功德的圆满。

  ——摘自仁清法师《佛教大乘正觉道之戒律、戒相疏义》之 菩萨四十六轻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仁清法师       菩萨戒)(五明学佛网:仁清法师       菩萨戒)  

 惟觉法师: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得戒和尚开示 

 惟觉法师:得戒和尚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二十八轻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六重 

 仁清法师:金刚经的简单开示 

 仁清法师:为什么要皈依 

 仁清法师:应当发愿求生极乐 

 仁清法师:“性空”与“相空” 

 仁清法师:防“忽悠”妙招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仁清法师:今天打死一只蚊子因为它吃了我很多的血 是不是该 

 仁清法师:鬼和神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