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培养孩子仁爱之心来处事待人接物


   日期:2011/2/24 11: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何要以真心处世待人

    人际关系的处理,首要在于懂得付出、懂得爱人,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些朋友会说,我先生假如对我好,我一定对他好;我的朋友先对我好,我再对他好。这样好不好?人生一直在等待,患得患失,岂不累死!我们讲一句好话给予他人,谁先受益?当这个好的言语在我们的脑海中产生时,我们全身的细胞都已经先得利益了。确实利人一定利己,损人一定不利己,而且是损己。我们看电影的时候,一看就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为什么他的脸会变成这样?都是起了恶念以后,相由心生。自己身体搞坏了,而且又折损了福分,我们了解这个真相,应该用真心去对待一切人事物。

    常存恭敬感恩之心

    一个人的爱心、关怀之心,一定是从家庭中培养起,从对父母的孝而延伸到对一切父母、一切长者的尊敬、恭敬。“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社会就是一个互助的团体,假如今天没有各行各业所做的付出,那我们的食、衣、住、行、育、乐都将出现问题。记得在海口,我的背包带子断了,我走到一个车站门前,让一位修理工帮我把背包修好,修完之后我很高兴,问收多少钱?他说一块钱。一块钱就把我的袋子救活了,所以我很感谢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需要很多专业的人来成就我们。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行业,用一份平等心、恭敬心,当我们有这样的态度,下一代也会有这样的恭敬心。

    感恩是快乐的传递

    有个叔叔每天来帮学校换饮用水,有一班的学生,看到换水的叔叔很辛苦,学生就提议:“老师,我们明天是不是应该谢谢这位叔叔?”学生这样的提议,老师听了也很欢喜同意了。第二天,当这个换水的叔叔走进教室的时候,面无表情,好像每天都是例行公事。学生一看他走进来,就集体对他说:“叔叔好!”他还没有回过神来,当他在换水时,所有的小朋友又说:“谢谢叔叔,您辛苦了。”这位叔叔立刻露出灿烂的微笑,从此以后,叔叔只要到这一班,都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所以,当我们尊敬他人,他人自然会尊敬我们;当我们处处感谢他人,人与人之间就会相处得非常和谐。

    所有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生活当中遇到任何人,都应该给予尊重、肯定。在过年前夕,我们看到很多打工的人都在邮局排长队,这些朋友准备寄钱回故乡给家人,虽然他赚得并不多,但是他也是时时念着要孝顺父母,要奉献他的家庭,我们从中也看到他们值得让人尊敬之处。

    用爱来唤醒爱

    《论语》提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居住在一个很有仁德之心的地方很好,能增长自己的道德、学问。而这个有仁慈之心的地方到哪里去找?好不好找?我们责无旁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自己开始,在社区中懂得去捡垃圾,懂得敦亲睦邻,当这样的风气慢慢从我们这里推动起来,就能唤醒很多人的善行。

    有个老先生住在一栋公寓里,这栋公寓的邻居都老死不相往来。有一天,老先生就敲开了对面邻居的门,然后对邻居说:“我儿子寄了一篮葡萄来,我吃不完,送一点给你们吃。”对面的年轻人就拿盘子盛葡萄,然后装了这些葡萄就开始分送到整栋大楼。本来大家彼此不是很认识,由于开始送葡萄,大家开始有了交谈而熟悉,自然而然互动起来。本来楼下的脚踏车,都是排得乱七八糟,后来因为有了接触,大家就开始互相尊重,脚踏车也自动排列整齐。有些邻居家里的孩子找不到工作,刚好其中一户是开公司的,熟悉之后也主动让这位晚辈到他的公司去工作。

    人与人假如没有沟通,就会愈来愈疏远,如果有人带动,实际上都能唤醒这种人情味。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远远看到这位老先生走在路上,迎面而来了一个水果摊贩,就对着这个老先生说:“老先生,你要不要再买一箱葡萄?”年轻人一听,才了解到那些葡萄不是老先生儿子送来的,是老先生自己花钱买的。

    用真诚感恩真诚

    我们在海口推展中国文化,推展了一、两个月以后,每次下课走进厨房,就会有蔬菜、水果,也不知道是谁送来的。我们平常给人家送礼,送礼的时候,怕主人没有看到我们送什么,还要举起来告诉他:“这是我送的”,深怕别人没有记住这个人情,都是用有求的心在与人交往,这样的交往就会身心俱累!当我们是用无求真诚的心对人,别人也会不求回馈的付出,欢喜赠送这些东西给所有的老师,这也是表达他们的一种谢意。所以,“里仁为美”,要靠每个人从自己的修身、齐家做起,进而把影响力扩充开来。

    包容宽恕才能令其悔改

    在海口我们认识一位监狱长,他主动请中心的老师吃饭,他说到:“我希望把监狱办成一个学校,因为这些人几年都在这里,假如能有好的教育给他们,说不定他们个个都可以重新做人。”我们听了心生欢喜,也很

热忱给予回馈支援。

    若监狱要开办课程,也要从《弟子规》开始学起。《三字经》说:“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就是说读书是有次第的,德行的建立一定是从《小学》开始扎根。这是宋朝朱熹所编的一本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的启蒙教材。在清朝,李毓秀把这本书的重点重新体现,再以孔子在《论语》里的一段话为纲领,编成《弟子规》。《论语》里面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李毓秀就以这七个纲领,再加上《小学》的重点,编成了一千零八十个字的《弟子规》,里面涵盖了做人做事的纲领。所以,要想增长德行,可以从《弟子规》下手。

    坏人也需要去引导、去包容、去宽恕,他们才有空间改过自新。否则他常常受到排斥,很可能又会犯下更大的过失,所谓“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讥笑辱骂他人等于谋杀自己

    在二00四年,中国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刑事案件,一个大学生叫马加爵,他杀了四个同学,这给教育界也带来很大的震撼,引起很多的讨论。我也问了一些朋友对这件事有何看法?有些人觉得,这样的人赶快把他枪毙。而从事教育的人的态度不是这样,他们觉得一个大学生还这么年轻,还没有步入社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违背人性的事情?到底是受了什么影响?

    原因是马加爵的这些同学常常讥笑他、辱骂他,所以他的怨气慢慢上升,等到忍受不了,才会做出这等残酷的事情。马加爵没有学过《弟子规》,他不知道“言语忍,忿自泯”,不知道“凡是人,皆须爱”、“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因为在他的生命当中没有这些理智的教诲,所以一遇到境界根本提不起这样的态度,都是随顺愤怒、随顺烦恼。换另外一个角度看,为什么这四个同学会招致杀身之祸?也是没有学《弟子规》,不知道“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扬人恶,即是恶”、“勿谄富,勿骄贫”。由于他们对马加爵的傲慢,而惹来了杀身之祸。其中还有一个同学,本来也会被杀,结果这个同学却逃过一劫,因为曾经主动帮马加爵盛过一次饭,他记在心上,所以这个同学才逃过一劫。

    再恶的人,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他很清楚。当我们的孩子对人都是一片恭敬之心,他的人生就会化解很多恶缘跟灾难。假如孩子没有学到恭敬心,人生旅途会增添危机跟阻力,我们为人父母、老师要从马加爵事件好好来思考,吸取教训。孩子只要没有理智,他的人生之路确实很难走到终点;孩子从小懂得恭敬有爱心,他的人生将会愈走愈宽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教育       弟子规)(五明学佛网:教育       弟子规)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